四新技术应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7072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新技术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新技术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新技术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新技术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新技术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新技术应用.docx

《四新技术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新技术应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新技术应用.docx

四新技术应用

中铁建设集团郑州分公司

ChinaRailwayConstructionGroup,ZhengzhouBranch

四新技术应用

鑫苑·世纪东城西苑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中铁建设集团郑州分公司

第五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1年03月28日

一、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3

1概述3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3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3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3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3

二、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4

1概述4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4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4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4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5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技术5

1概述5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5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5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5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6

四、节能型门窗(断桥型门窗)应用技术6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6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6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6

一、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1概述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克服了沥青卷材温度敏感性大、延伸率小的缺点。

具有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的特点,而且材料来源广,按要求厚度一次成型。

卷材具有拉伸强度高,耐腐蚀、耐霉变和耐侯性能好,对基层伸缩变形或开裂的适应性较强。

底面敷以热熔胶,可以热熔施工,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屋面等部位采用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

3.1铺设卷材防水层前,需待找平层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3.2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较集中的部位(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屋面转角处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

3.3卷材铺贴时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搭接缝应相互错开,错开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搭接长度在短边与长边均为100mm。

3.4SBS防水卷材铺贴采用热熔法铺设,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火焰加热器的喷嘴与卷材面的距离。

卷材搭接接缝部位,应趁卷材尚未冷却时,用铁抹子挤压溢出的热熔沥青以刮封接口,再用喷灯均匀细致密封好。

3.5防水层蓄水试验:

卷材防水层施工后,经隐蔽工程验收,确认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应做蓄水试验,确认不渗漏水,方可施工防水层保护层。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

铺设SBS卷材时,首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并进行找平,在通过了对找平层的验收后才进行卷材的铺设。

在铺设时采用了展铺法的施工工艺。

即先将卷材平铺于基层,再沿边掀起卷材予以加热粘贴。

并在铺设过程中上下层卷材平行铺设,接缝错开,错开的距离和搭接长度都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

由于SBS改性沥青热熔卷材对基层伸缩变形或开裂的适应性较强,而热熔法施工方法受气候影响小,对基层表面干燥程度要求相对较宽松,所以很好的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施工质量高。

二、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1概述

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钢筋机械连接以其强度高,质量稳定,施工方便,对提高钢筋工程的质量、施工速度和效益起到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推广应用。

本工程采用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达到《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Ⅰ级接头性能标准。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

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

3.1钢筋套丝:

套丝采用专用钢筋滚丝机,先将钢筋的横肋和纵肋进行剥切处理后,使钢筋滚丝前的柱体直径达到同一尺寸,然后再进行螺纹滚压成型。

成型后的钢筋丝头处套塑料帽保护套丝不受损坏。

3.2套筒要求:

直螺纹套筒采用优质碳素钢结构。

连接套筒的类型有:

标准型、正反丝扣型、变径型等。

本工程主要采用标准型、正反丝扣型和变径型。

3.3套筒连接:

3.3.1连接钢筋时,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

3.3.2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筒的位置、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靠,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3.3.3直螺纹接头应使用扭力扳手或钢钳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互相顶紧,接头拧紧力矩应符合规范要求。

3.3.4拧紧的直螺纹接头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1.5扣。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

钢筋进场进行钢筋原材料及套筒的检验,并经监理验收。

钢筋绑扎前检查钢筋套丝长度,丝扣有无损伤等,是否符合要求。

直螺纹连接成型后,检查套筒有没有裂纹,钢筋外露丝扣是否符合Ⅰ级接头性能要求;使用扭力扳手检查直螺纹连接是否到位,并截取试件进行抗拉试验。

如果外观检查及试验均达到《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Ⅰ级接头性能标准,方可进行钢筋隐蔽。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

通过外观检查和试验检验证明钢筋直螺纹连接接头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且施工简捷方便,易操作,很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工期。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技术

1概述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

2.1本工程主楼基础底板厚1.4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范畴。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

3.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均匀设置相应测温点。

每组测温点设上、中、下三个探点,将测温管固定在钢筋上。

3.2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注完成后,及时进行测温,测温时要求记录浇注混凝土当时的大气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测温按照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严格执行。

将所有测温点编号排序,记录所测温度数据。

测温人员由工地进行上岗前交底,固定专人负责。

3.3每次测温结果应及时上报专责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控制在≤1.5℃/d,每一测位混凝土的内表温差<25℃,经过整理分析,当发现降温速度过快(>1.5℃/d),内表温差过大(>25℃)时,应在原有基础上加盖保温层。

3.4施工配合比由搅拌站试验室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进行配合比确定,采用双掺技术,即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

4.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测温点的布置及埋设情况,布置合理,能有效的反应混凝土温度情况。

4.2派专人负责现场测温,按时测温并做好记录,每次记录真实准确,不遗漏,不做假。

4.3专责技术员应及时对测温记录进行分析,了解混凝土温度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混凝土养护。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测温记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四、节能型门窗(断桥型门窗)应用技术

1概述

型材材性和断面形式是影响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门窗框材质不同,其导热系数是不同的,导热系数越大,传热能力越强。

断桥一般是在导热系数较大型材的内腔和外腔之间用传热系数小的塑料或橡胶将其隔开,在内外腔之间形成一个阻热冷(热)传递的桥,这样使传热系数大的钢、铝等型材既美观耐用,又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

2四新技术应用范围

2.1适用于金属材质的外窗

3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

3.1塑钢门窗采用多种组合时,应注意拼装质量,接缝应平整,拼樘框扇不劈楞,不窜角。

3.2拉手安装不规矩,尺寸不准:

应在安装前检查预留孔眼尺寸是否正确。

3.3面层污染咬色:

施工时不注意成品保护,未及时进行清理。

3.4表面划痕:

应严防用硬物清理塑钢表面的污物。

4四新技术过程执行情况

加工零件检验实行首件三检制度,先由加工人员自检、再由加工班组长互检,最后由检验员检查,三检合格后才能进行加工、安装。

4.1将预留门窗洞按铝合金门窗框尺寸提前修理好;

4.2在门窗框的侧边固定好连接铁件;

4.3门窗框按位置立好,找好垂直度及儿何尺寸后,将门窗框的连接件与墙体预埋件进行加固焊接;

4.4塑钢门窗扇安装:

门窗框安装完毕后,将门窗扇按编码套装到相应位置。

4.5安装五金配件:

五金件按照安装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牢固,使用灵活。

5四新技术应用取得的效果

5.1合理的安装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与以往通常外墙施工相比,减少了一次投入施工的人数,门窗施工与土建交错进行,有效的保证了进度。

5.2外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节约了能耗;同时在收边接口设计上,也增加了保温隔音材料,确保使用中能达到节能效果。

5.3保证了工程质量,在门窗与土建接口处增加了防水工艺,避免了传统外墙因开裂引起渗水产生,使门窗更耐久有效使用。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轴线位移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防治措施

(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接缝不严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模板未清理干净

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

(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4)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

3.预防措施

(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2)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成排柱子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

(4)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四)板模板缺陷

1.现?

?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2.原因分析

(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刚度及强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3.防治措施

(1)现浇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有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撑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支撑再软土地基上,应先将地面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再地面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

(3)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

(五)墙模板缺陷

1.现?

?

(1)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

(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4)墙角模板拆不出。

2.原因分析

(1)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

(2)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只有水平支撑,当1墙振捣混凝土时,墙模受混凝土侧压力作用向两侧挤出,○1墙外侧有斜撑顶住,模板不易外倾;而○1墙与○2墙间只有水平支撑,侧压力使○1墙模板鼓出,水平支撑推向○2墙模板,使模板内凹,墙体失去平直;当○2墙浇筑混凝土时,其侧压力推向○3墙,使○3墙位置偏移更大。

(3)角模与墙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

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4)未涂刷隔离剂。

3.防治措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墙身中间应根据模板设计书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强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

两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3)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

(4)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应有模板设计确定。

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2.原因分析

(1)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板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浆。

(2)底板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

3.防治措施

(1)侧帮在梯段处可用钢模板,以2mm厚薄钢板模和8号槽钢点焊连接成型,每步两块侧帮必须对称不使用,侧帮与楼梯培养帮用U形卡连接。

(2)底模应平整,拼缝要严密,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应加剪力撑撑牢。

(3)采用胶合板组膈模板时,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300-500mm,支承和横托的间距为800-1000mm,托木两端用斜支撑支柱,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杠互相拉牢,龙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其高底与踏步口齐,踏步侧板下口钉1根小支撑,以保证踏步侧板的稳固。

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现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

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

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

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

(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露筋

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

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箍筋间距不一致

现象:

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钢筋遗漏

现象: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麻面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

露筋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需满足规范要求

注:

1.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场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规定。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3.板、墙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4)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

(5)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6)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

(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

缝隙、夹层

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预防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3)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项次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不高于25oC

高于25oC

1

不高于C30

210

180

2

高于C30

180

150

注:

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

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5~1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

5)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

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0;

2)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街面也应补插钢筋;

3)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上抹10~15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声能水泥砂浆。

凹凸、鼓胀

现象:

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

预防措施:

(1)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

如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应有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变形;

(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庆适当加密;

(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