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698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ppt

第二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性一、信息的含义不同领域的学者由于其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信息的理解也有差异:

综合考虑: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性

(1)自在信息。

即客观存在而不以是否被接收为转移的信息;

(2)积存信息。

即接收方已有的先验信息,是对自在信息的解释系统;(3)自为信息。

即接收方依据特定目标和实际能力所得到的信息,它能排除对发送方了解的不确定性,增进接收方的组织程度。

自在信息向自为信息的转化以积存信息的存在为条件。

从自在信息中获取更多有用的自为信息,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

造成信息定义的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1)信息本身的复杂性。

信息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综合体;

(2)信息科学的研究尚不够成熟。

对信息的内涵与外延不甚明确,一些重要的概念尚处在多定义并存阶段;(3)实际研究需要的不同。

人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作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必然造成多定义并存的局面。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性二、信息的特性

(一)信息具有普遍性

(二)信息具有客观性(三)信息具有无限性(四)信息具有动态性(五)信息具有依附性(六)信息具有传递性(七)信息具有可度量性式中,xi为n个状态中的第i个状态;为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为系统的信息量,即以比特(bit)为单位的熵。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性第二节信息商品及其特性一、信息商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2必须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3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信息商品的理解:

1从历史角度,信息商品脱胎于物质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独立的商品形态登上历史舞台。

2信息产品成为商品并发挥作用,在历史上晚于物质产品是一种正常现象。

3知识产权、专利制度的确立是信息商品正式得到社会承认的标志。

二、信息商品的特性

(一)在形态上,信息商品一般是通过一定的实物载体表现出来,在传播过程中,其转移价值远远高于物质商品中的转移价值。

(二)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间接性、参与性和多元性。

(三)信息商品在价值上具有积累性、再生性和排他性,信息商品在流通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四)信息商品具有共享性大家比较认同信息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

1效用价值信息商品的效用价值是指其货币化的使用价值,即有无信息情况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在经济所得上的比较。

如果用Ei表示信息商品i为使用者带来的效用,用Um表示货币,m为持有者带来的效用,Ii表示信息量,Mm表示货币,则有:

式中,f,g均为单调函数,又假设上述效用是同质的,则可得推出:

式中,h也是单调函数。

故信息量的效用价值为第三节信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三节信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一、信息商品的价值

(一)信息商品价值概念数学关系式表述为:

式中,C为不变成本;V为可变成本(必要劳动);C1为生产信息产品时物质材料的价值;C2为生产信息产品时,信息材料的价值;V1为同类性质的体力劳动者的体力劳动支出;V2为劳动者具有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支出;M为信息商品的剩余价值(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创造的)。

2费用价值费用价值也称劳动价值。

其计算可以用上述的数学公式W=C+V+M。

但在实际分析计算时,必须考虑到信息产品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特征,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效益价值信息商品的效益价值是指信息商品的使用者在应用信息后所产生的绝对效用价值减去对这种信息商品投资费用后的所得。

即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是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一种相对表现。

第三节信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概念

(二)特征1共享性或非对称性2潜在性3层次性4时效性:

信息商品变化的速度可以用开普勒变化方程近似计算:

式中,Y为经过一定时间某学科领域仍在使用的文献相对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a,b为先验常数,一般a+b=1x以10年为其单位的时间;已知Y值,a或者b,即可求解x值的变化半衰期第三节信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第四节信息商品成本与价格一、信息商品成本及其成本构成

(一)信息商品的成本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信息商品成本分为以下几类:

1从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利用过程,可将信息商品的成本分为生产成本、用户成本和外在性成本。

2根据成本的性质可将信息商品的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根据成本变化情况可将信息商品的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半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4按成本的功能可将信息产品的成本划分为开发成本、初始成本、操作成本和维修成本。

5根据成本的变化周期将信息产品的成本划分为重复性成本和非重复性成本。

信息商品的成本构成:

1成本理论:

成本一般分为两大类型:

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2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成其对价格的影响:

假定固定成本为F,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c(常数),因而边际成本也为一常数H,产量为q,则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

由此可求得平均成本函数为:

AC=c+F/q显然,当企业产量q增大时,平均成本AC下降。

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越少。

这样,在可变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平均成本必然越来越接近于边际成本MC或单位可变成本C。

第四节信息商品成本与价格第四节信息商品成本与价格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是影响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第四节信息商品成本与价格信息商品的价格信息商品价格是信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信息商品的价值是其价格形成的基础。

(一)信息商品的价格分析机制及依据1商品的价格和价格机制商品的价格和价格机制

(1)价格的定义与作用

(2)价格机制的定义和作用1)定义。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与市场供求变化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作用和联系。

2)作用价格机制可以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商品生产中的配置。

价格机制能促进厂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节信息商品成本与价格2信息商品价格分析的依据信息商品价格分析,主要是依据信息商品的特点及与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

信息商品与普通商品就其性质而言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信息商品的非物质性、非消耗性、非占有性以及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相关特性(经济外部性等);

(2)信息商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测度困难等;(3)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共享性、再开发性、与用户的相关性、时间滞后性和时效性等;因此,普通商品的价格理论或价格机制,很难直接引申到信息商品的定价理论上来,必须针对信息商品的特点对其价格的有关问题进行重新分析与审视。

第四节信息商品成本与价格(三)信息商品的交换过程及成交价格确定1信息商品的交换过程2信息商品成交价格的确定卖方:

其基本价格标准可表示为:

基本价格标准=生产成本+适当利润

(1)当生产成本可以精确计量时,直接加上期望获取的利润即可。

(2)当生产成本无法精确计量时,可以综合可见消耗进行估算,估算值加上适当利润即可。

适当利润是买方利用信息商品所创造的总利润的某一份额,具体份额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卖方出售的是信息商品所有权时,提取的份额可适当高一些。

当卖方出售的是信息商品的使用权时,提取利润的份额可适当低一些。

(二)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1对于一次信息商品,即通过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劳动产生出新思想、新原理、新设计、新方法、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的科技成果所产生的信息商品。

2对于二次信息商品,由于它是在已经积累的一次信息基础上进行生产的,是对一次信息的整序、综合和精炼,具有确定性和通用性,可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由指定的机构一次性生产加工,其它机构无需重复生产就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进而实现多方共享。

3对于三次信息商品,由于也是对一次信息的整序、综合和精炼,其生产具有一定的确定性。

买方确定基本价格的原则:

预期收入信息商品的价格使用成本原有利润水平。

亦即:

信息商品的基本价格预期收入使用成本原有的利润水平。

在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常常根据各自的基本价格标准提出报价范围,这一价格范围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双方范围完全重合。

(2)双方范围部分重合。

(3)双方范围完全不重合。

(2)两种状态称为价格均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只要从重合部分取值,一般都能成(3)状态是信息商品交换的非均衡状态,在该状态下,从双方各自的报价范围中取值都不能成交。

只有经过买卖双方的协商,最终达到双方的基本价格范围有重合部分(均衡)时,再从重合部分取价,才能最终达成交易。

3信息商品的效用在交换过程中应当产生的两种倾向

(1)用户在选择和购买信息商品时往往犹豫不决,当利用其它方式能够提高原有的利润水平时,他们宁可放弃利用信息商品而选择其它方式。

尤其是在经济实力较差、信息意识淡薄的环境中,这种倾向更为突出。

(2)用实际的经济收益来表示信息商品的效用,降低了信息商品本身的价值。

如果信息商品的出售量或转让次数有限,不能实现其固有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来补偿信息生产的成本和消耗,更谈不上增加收入。

三、信息商品的差别定价1差别定价的概念差别定价有多种形式:

(1)完全价格岐视。

(2)一级价格岐视。

(3)版本划分。

2典型的差别定价方式信息商品的版本设计原则是:

(1)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提供不同的版本,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是所提供的信息商品的总价值达到最大化;

(2)版本设计必须突出不同顾客的需求特征,每位顾客可以选择得到其最适合的版本。

4差别定价行之有效的条件

(1)将消费者适当地分类。

因为其消费行为的差别足以使他们想要或愿意承受不同质量等级、不同价格的产品。

(2)选择正确的产品关键特征调整质量,并保证质量调整不会被聪明的中介或消费者取消,即能够有效的禁止消费者从低价格购买商品又在高价位的市场上转卖,从而降低产品生产者的利润。

四、信息商品收益的不确定性信息商品的成本构成中,其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很高,而可变成本则极低。

这就必然造成了信息商品的价值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不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

信息商品市场是依靠需求拉动市场价格,即在信息商品市场上,买方价格比卖方价格对信息商品的最终成交价格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信息商品本身的特性,如时效性、共享性以及对消费者自身素质的要求等因素也使得信息商品最终发挥的效用是不确定的,即其效用价值也具有不确定性。

这就决定了信息商品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3信息商品的版本划分

(1)延迟

(2)用户界面(3)方便性(4)图像分辩率(5)操作速度(6)使用的灵活性(7)容量(8)打扰(9)售后技术支持第五节信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一、信息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特点1信息商品的供给(生产)特点

(1)生产信息商品的劳动主要是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劳动,专业性强。

要求:

一是他们必须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求他们不仅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2)信息商品生产的风险性(3)信息商品生产的控制性(4)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一体化二、影响信息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一)影响信息商品供给的因素1社会信息需求对信息市场供给的影响2信息生产力对信息市场供给的影响3信息商品的价格对信息市场供给的影响4信息商品化程度对信息市场供给影响2信息商品的需求(消费)特点

(1)信息商品消费的非损耗性和积累性。

(2)信息商品消费的再生性(3)信息商品消费的再创造性(4)信息商品消费的时效性

(二)影响信息商品需求的因素影响信息商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的支付能力2信息技术手段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增长初期。

社会信息需求按直线变化且斜率小,反映了科技及信息基础设施欠发达。

(2)快速增长转折期。

反映了随着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民对信息商品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在提高。

社会信息需求以较小指数值的指数模型增长。

(3)高速增长期。

该时期,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达,国民对信息的现实需求以及货币支付能力大大提高,信息商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社会信息需求规模增长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影响信息商品需求的因素三、信息商品市场的供求机制供给与需求都要求对方与之相适应。

若相互适应了,供求就平衡,协调了。

否则就是供求不平衡、不协调。

信息商品市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