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85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中心名称:

某省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

某集团某船厂

(二)项目摘要

某集团有限公司某船厂组建某省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及某省发展规划,同时也有利于我市船舶业向国内外市场开拓。

某船厂在原有技术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断完善技术中心设施,中心下设技术委员会、中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

“中心”将进一步完善试验室和试验基地,新增30多种100台套设备,并配备完善的检验、试验设施。

中心从2011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2013年4月建成运行,建设期限为24个月。

建设新增投资为1920万元。

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促进某省船舶技术进步,还能带动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的发展,也可增加船舶及其上下游产业就业。

(三)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

依托单位:

某集团某船厂

经济性质:

全民所有制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某船厂隶属于某航运集团,是集团及某省重点骨干造船企业之一。

占地面积278000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717人,其中:

大专以上学历404人、科技研发人员142人。

是国家经贸委对外贸易合作部批准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

截止2009年底,已向新加坡、泰国、香港、日本、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各类船舶近260余艘,是某省知名的“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船厂严格按国际标准管理生产,产品已获德国劳氏船级社、法国船级社等船级社认可。

1998年获得ISO9002质量认证证书,2002年通过2000版转版换证,获得ISO9001质量认证证书,目前正在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

厂区环境优美、整洁、被某市政府授予“花园式工厂”荣誉称号。

厂区水域岸线500余米,水域条件良好,拥有2万吨级和5万吨级纵向滑道船台各一座以及一座岸壁式码头。

船台作业区拥有5~250吨各类高架吊和龙门吊,400吨数控冷弯机、1000吨压力机、等离子切割机、钢材预处理以及各种焊接、切割设备和船舶辅助建造计算机等各类设备1200余台套。

年造船能力3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超15亿元(RMB)。

2010年总资产达20.37亿元,工业总产值18.6亿元,销售收入为15.03亿元,利润总额2077万元。

银行信用等级为AAA。

2008年主营产品“1.2万吨特种多用途船”通过了某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被某省科技厅认定为“某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同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年,“1000TEU高性能冰区加强型船”被认定为“某省高新技术产品”。

2010年,企业57000吨散货船被认定为“某省高新技术产品”。

企业法人代表某曾荣获某市“十大优秀创业者”称号并被授予某企业改革30年纪念勋章。

企业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万元

年份

销售总收入

利润总额

缴税总额

2008

88571

10670

2570

2009

118970

1826

1350

2010

150340

2078

1600

 

二、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组建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该中心的组建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省船舶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拟组建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船舶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此举也符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基本原则是:

稳定造船订单,保持生产增长。

积极应对推迟接船和弃船风险,防止出现大量撤单问题,力争船舶企业按期完成订单任务,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政策引导,扩大船舶需求。

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推进结构调整,整合造船资源。

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船舶制造业和配套业协调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

稳定船舶企业生产。

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积极发展修船业务。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船舶企业管理。

与我国船舶工业冲刺世界第一目标同步,《某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该规划符合某经济长远发展的需求。

根据《规划》,我省将从引导省内航运企业优先在本省修造船舶;鼓励船舶配套产品间接出口;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对建造中船舶实行抵押融资;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及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船舶产业能力和水平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加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政策支持;在加强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等六方面支持省船舶工业的发展。

②该中心的组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我国造船企业多数为造出口船舶的企业,因此,受到的冲击很大。

由于前几年船舶市场的过度“繁荣”,绝大多数船厂手持船舶的定单数量可以保证2~3年的任务,因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较其它行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近年来,此影响越来越明显。

另外,由于前几年的市场“繁荣”也导致大量新上马的船厂加入到造船的队伍,目前我国的造船产能严重过剩。

目前,大多数船厂同样面临以下一系列的困难局面:

1、交船难:

虽然在前几年船市好的时候拿到了许多订单。

但由于当时签订的船价都较高,远远高于目前市场的价格,船东很难接受。

另一方面,很多船东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虽然想接船,但没有钱接。

因此,多种因素使得船东不想接船,目前船东希望延期交船、低价接船;有的直接弃船。

由于船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船厂很难做到完美;以前船市好的时候,很多船东放松了对船厂的建造质量要求,只要进度,不要质量,导致许多船厂的造船质量有所下滑。

当危机到来时,船东马上严格按标准报验,导致许多报验项目难以通过,虽然船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海试,等待交船时,仍有大量的船东意见无法关闭;成为船东与船厂砍价的依据。

2、接单难: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中小船东公司的融资出现严重的困难;并且,全球经济目前仍未复苏,对航运的需求量不大;另外,由于造船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虽然目前船价日益走低,但仍一单难接。

3、高成本:

目前某所有造船企业都面临高成本的问题。

一方面,船价大幅下跌,并且船舶进度款付款比例越来越不好;另一方面,设备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费用也逐年递增;其三、不断生效的新规范及法则导致造船成本不断攀升,例如:

PSPC涂层新规的生效,使船厂从硬件、人员培训、人工工时、造船周期都受到严重影响,对中小船企来说,其对造船成本提高约20%左右;其四、由于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对内不断“贬值”,使大多造出口船舶的企业损失巨大。

以上是目前多数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造船企业只有苦练内功、转变机制、积极应对,才能适者生存。

因此,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既是企业提升自我、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③该中心的组建可以推动企业自身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愈加苛刻,迫使生产企业在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通过大力提升工艺制造水平、配套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等手段,以期达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目的。

建设某省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2)组建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某船厂成立于1945年,地处某省某市,隶属于某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船舶行业向亚洲的转移,某船厂抓住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在生产工艺上,使之进入了世界船舶的先进行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2008年某船舶报第8期的报告,在“2007年某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前五十强”中,某船厂三项指标均榜上有名,其中,造船完工为37名,占全国份额的0.14%;承接新船订单数量为33名,占全国份额的0.54%;手持船舶订单数量为40名,占全国份额的0.40%。

企业现有员工1500余人,其中:

大专以上学历404人、科技研发人员142人。

厂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水域岸线500米,拥有2万吨级和5万吨级纵向滑道船台以及各类造船设备1000余台套。

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可达到造船5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40亿元,年利润5亿元;2015年达到造船10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80亿元,年利润8亿元。

船厂严格按国际标准管理生产,产品已获德国劳氏船级社、法国船级社、挪威船船级社、某船级社、美国船级社等船级社认可。

1999年8月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正在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我厂依托某海洋及工程船舶设计院(708所)、上海船舶设计院(SDARI)二室、四室、上海佳豪船舶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纳德船舶设计院、丹麦GRONTMIJ设计公司等共同研发和引进国外新船型、机型。

先后在国内首制了出口德国的1100TEU快速集装箱船和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我厂已出口希腊的57000t散货船是某省迄今为止所交付的技术先进载重吨位最大的船舶。

其中12000t、57000t船均获得国家船舶设计优秀奖。

公司设有经营部、工程计划部、生产准备部、质量控制部、技术中心等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机制,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船厂在整合原有生产优势资源的同时,投入资金进行装备技术的提升及优化,使船厂不断地成长扩大。

综上所述,船厂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研发队伍,并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能力及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具备建设研究中心的基础条件。

(二)建成后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

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与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联系,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

某省海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中心的组建加强了对船舶及其配套的技术研发,使其带动该行业上游及下游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地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为地方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研究中心的设立,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金融危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组建研究中心,提高了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但使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而且引领了整个船舶行业技术变革,带动了行业的技术发展,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船舶制造方面的技术差距。

某船厂是某船舶建造的龙头企业,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及装备的提升,对于增强我省船舶制造业能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推动我省船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我省船舶工业综合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国内外船舶市场占用份额,实现我省船舶工业新的飞跃,促进某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某集团某船厂全面负责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并且作为试验基地承担实验、成果转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