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636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9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ppt

政治经济学董春宇董春宇2011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11/8/20221政治经济学导论o主讲:

经管学院董春宇o答疑/面谈地点:

经管大楼510(周三下午三四节)oEmail:

11/8/20222政治经济学导论教材及学习要求教材:

o张国富编著政治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o平时占30%:

n选取政治经济学相关专题,或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做PPT报告(5-10分钟),1-2人为一组。

o期末闭卷考试占70%11/8/20223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学习网站o1.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

/第二节:

第二节:

资本论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的框架及其逻辑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总结及其拓展第五节:

总结及其拓展11/8/20228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一、一、“经济经济”的词义变化的词义变化人类社会从开始就有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但作为描述这些活动的特定词汇“经济”概念的提出却有一个过程。

尤其是词源学的角度讲,“经济”在古代和现代几乎有着意义大相径庭的解释。

11/8/20229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1.“经济”的古典义:

经世济民作为古典词的“经济”,是“经”与“济”的合成词。

“经”本为名词,义与“径”同,后转为动词,义与“治”同周礼天官大宰:

“以经邦国”淮南子原道训:

“有经天下之气”“经国”、“经天下”,即“治国”、“治天下”。

“济”与“齐”相通假,有整齐调和之意。

11/8/202210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经济”二字连为一词,首见晋书长沙王乂y传提到“经济远略”。

隋文中子.礼乐篇有”经济之道”的说法;唐杜甫水上遣怀诗中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宋史中的王安石传称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清红楼梦第五回中也有说法“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11/8/202211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从词源学角度可以看出,以上所说的“经济”都是指“经邦济国”、“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与“政治治理”含义颇近。

元史卷172出现“经济之学”,指经国济民之学,其意即为政治学。

这与近代之后一直到现在,“经济”所指的财政经济的含义是很不一致的。

11/8/202212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2.“经济”的现代义:

社会关系的总和+节约A.作为名词的“经济”概念之一,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种活动,即通常说所得国民经济的“经济”,以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经济”均指这种含义。

B.作为名词的“经济”概念之二,指社会的经济基础,即人们在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中的“经济”就是指生产关系。

11/8/202213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C.作为形容词的“经济”概念,指节约、精打细算,即人们在生产、流通、交换以及消费过程中如何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通常所说的“社会建设一定要讲究经济效益”、“某个工程不符合经济原则”,这里的“经济”均是指节约、精打细算的意思。

11/8/202214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二、经济学:

来源及其原初意义二、经济学:

来源及其原初意义在西欧各国,“经济学”均是从希腊文演变来的,这个词希腊文的原意是家庭管理,古希腊的“家”是生产单位,古希腊思想家所说的家庭管理,实际是研究奴隶制的经济问题。

11/8/202215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这本书是使用经济一词作为书名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也是西方文化中“经济”一词的始源。

在这本书中,色诺芬从奴隶主的立场出发,第一次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了一个定义:

经济学就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

11/8/202216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继色诺芬之后,亚里士多德写了政治学,作者明确讨论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当时奴隶制的家庭经济管理问题。

由于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经济问题主要限于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之内。

11/8/202217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三)政治经济学:

出现及其(三)政治经济学:

出现及其“家谱家谱”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的是法国早期重商主重商主义义的代表人物安安.德德.蒙克莱田蒙克莱田,重商主义是强调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银。

蒙克莱田在1615年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济学,他将书命名为“政治经济学”,是想说明他讨论的经济问题已超出了自然经济的家庭管理,而是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11/8/202218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到了17世纪中叶,由于工场手工业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形成,经济研究的重心开始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从而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演变,政治经济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发展与分化,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又逐渐演化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两个学术体系。

这个学术思想的渊源可以概括如下:

11/8/202219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追溯(法)弗.魁奈经济表(1758)(英)威廉.配第政治算术(1676)(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17)马克思:

资本论(1867)(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英)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英)凯恩斯通论(1936)(美)萨缪尔森经济学(1948)(奥地利)希法亭金融资本)(1910)(德)卢森堡资本积累论(1912)(俄)列宁帝国主义论(1916)当代中西方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1/8/202220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A.如何在如何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中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的贡献:

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与变动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推进了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学说,把创新、竞争、利润平均化这些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结合起来加以剖析,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整体与动态图景。

11/8/202221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马克思制定了社会总量再生产与国民收入的宏观理论,分析了实际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空背景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空背景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

自发调整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时间的继起转化为空间的并存。

11/8/202222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B.如何在如何在“学科竞争学科竞争”中认识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

中认识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

西方经济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的背后动力是对变化的经济现实有更好的解释力。

新古典经济学是有两重性的,一方面它回避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内在阶级矛盾,把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当作永恒不变的现象;另一方面,它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大力研究,逐步积累了不少有用的成果,丰富与深化了人们对市场机制的认识。

11/8/202223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态度是:

既不全盘否定,一概排斥;也不盲目照搬,全盘吸收。

而是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进行“选择性”借鉴。

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反映资产阶级偏见的基础理论,必须深刻批判;对于描述和分析市场经济微观运行和宏观管理的具体理论观点,如关于价格、竞争、成本、利润和总需求管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则应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加以吸收。

11/8/202224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节第二节资本论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的框架及其逻辑一、一、资本论资本论的概括性说明的概括性说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1/8/202225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节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资本论共四卷,4690页,300多万字。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四卷:

剩余价值理论。

整个书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运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

11/8/202226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节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马克思(1818-1883)用了40年的时间从事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

11/8/202227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节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恩格斯(1820-1895):

1883年恩格斯担负起整理起资本论遗稿及其出版的重任。

11/8/202228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节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资本论的基本框架:

剩余价值(m)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流转问题)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剩余价值理论(文献综述)11/8/202229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节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在资本论的逻辑体系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核心经济范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运转的轴心。

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运动规律。

11/8/202230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的概括性说明一、研究对象的概括性说明“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1/8/202231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生产力二、生产力1.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决定人类社会面貌的最主要因素。

概括起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1/8/202232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称为低级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1/8/202233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

生产的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的支出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生产过程生产的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11/8/202234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劳动”:

劳动的具体类型:

熟练劳动VS非熟练劳动;脑力劳动VS体力劳动;劳动能力的形成途径:

自然禀赋VS后天投资11/8/202235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劳动对象:

分类:

包括两类:

一类是未经过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即纳入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现成的物质资料;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即由人们自己活动所创造的、实际上已是劳动产品的物质资料。

劳动对象的趋势:

扩大化劳动对象的定价问题。

(尤其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定价11/8/202236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