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616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

焚书坑儒资料: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

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

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专题一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的演变第第22节节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焚焚书“遗迹(迹(图三)三)坑儒谷(坑儒谷(图四)四)秦始皇秦始皇(图一)(图一)李斯(图二)李斯(图二)一、一、“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批批判判11、背景:

、背景:

(1)

(1)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2)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22、经过:

、经过:

(1)

(1)焚书焚书前前213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秦始皇采纳

(2)

(2)坑儒坑儒秦始皇将秦始皇将460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3、评价:

、评价:

(1)

(1)其实质是一种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

(2)对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定的作用。

(3)(3)但其但其限制了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摧残了人才,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粗暴否定和一场和一场文化浩文化浩劫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因此因此进入进入低潮低潮。

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想呢?

董仲舒生平董仲舒生平董仲舒董仲舒(前前179179179179前前前前104104年年年年)广川广川(今河北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

曾任博士、哲学家和政治家。

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

汉武帝朝江都相及胶西王相。

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天人三策策”,建议,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并进。

”为武帝所采纳,形成为武帝所采纳,形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格局,为此后两千思想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所守。

臣愚以为诸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像董仲舒像董仲舒像董仲舒像理解历史理解历史董仲舒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aa、提出、提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与与“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核心观点核心观点核心观点核心观点)从从从从理论上理论上理论上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的的的的需要需要需要需要,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巩固统治.(以思想的(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受他的主张?

加强君权的加强君权的需要需要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的需要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需要bb、提出、提出“大一统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发挥、发挥“仁政仁政”:

轻徭薄赋轻徭薄赋.结论:

结论:

是时代选择了儒学,是儒学适应了时代。

是时代选择了儒学,是儒学适应了时代。

二、罢黜百家11、背景:

、背景:

(11)西汉社会存在诸多问题(王国、靖边、兼并问)西汉社会存在诸多问题(王国、靖边、兼并问题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题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22)汉武帝初年起用)汉武帝初年起用“贤良文学贤良文学”的儒士治理国家的儒士治理国家(33)前)前140140年的年的“贤良对策贤良对策”中,董仲舒提出中,董仲舒提出倡导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学,实践德政等措施等措施22、经过:

、经过:

(11)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禁绝与儒学相异学术禁绝与儒学相异学术的建议的建议(22)完成了)完成了罢黜百家,设立太学,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设立太学,表彰六经的文化体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秦朝实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西汉实行,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着眼点是?

加加加加强强强强君君君君主主主主专专专专制制制制统统统统治治治治22、从战国、从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西汉到西汉“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的转变体现了什么?

转变体现了什么?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因为?

关键是因为?

它适应了加强它适应了加强它适应了加强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33、影响:

、影响:

(11)适应了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其提供理论依据。

提供理论依据。

(22)扼制了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3)确立了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儒学的独尊地位;(44)促进了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太学的出现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立太学)汉武帝创立太学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

是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方教育系统思考:

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思考:

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

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

思思思思想想想想、文文文文化化化化和和和和教教教教育育育育越越越越来来来来越越越越受受受受到到到到重重重重视视视视三、太学的出现三、太学的出现11、汉代教育:

、汉代教育:

(11)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

AA、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太学生由五经博士教授,提高了儒学地位;(太学生由五经博士教授,提高了儒学地位;太学生学优为官,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太学生学优为官,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的规矩)BB、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新儒学的推广:

教育官方化中央中央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创建太学创建太学创建太学创建太学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国家培养政治管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人才的官立学校人才的官立学校人才的官立学校教科书:

五经教科书:

五经老师:

经学博士老师:

经学博士结果:

正统思想结果:

正统思想文化主流文化主流学员去处:

政府任官学员去处:

政府任官教育为儒家垄断教育为儒家垄断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儒学为政治服务儒学为政治服务(22)太学影响:

)太学影响:

AA、使儒学教育、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官方化和制度化(加强了儒学(加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的统治地位)BB、带动了民间、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积极向学的风气并促进了文化并促进了文化传播传播CC、太学生的、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势力有所收敛议政运动迫使黑暗势力有所收敛D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状况,扩大了统治基础。

断官位的状况,扩大了统治基础。

EE、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1)确立:

)确立:

隋唐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

的选官制度。

(22)特点:

)特点:

AA、以、以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为标准选定官员BB、考试内容是、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儒学经典(33)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AA、有益于、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的稳固;BB、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臣民的工具;CC、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DD、导致、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相对薄弱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制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和科举制世官制:

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

世官制:

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

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占有封地。

占有封地。

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革。

出于争霸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革。

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

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

补充补充察举制:

一种察举制:

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

的选官制度。

它肇基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它肇基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

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

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

荐举的标准主要看任用。

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德行和才能,即,即“选贤选贤使能使能”。

考核能力的办法是。

考核能力的办法是“对策对策”:

皇帝把问:

皇帝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做题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问策问,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叫做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叫做对策对策。

皇帝根据对。

皇帝根据对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

董仲舒就是通过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

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得到汉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