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21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8.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docx

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

 

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

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笔记

 

第四篇地图编制

第一章地图概述(特性、比例尺、分类、语言、内容、数据、分幅与编号、成图过程、投影、定向)

第二章地图编绘(制图综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专题地图编绘)

第三章地图设计(地图设计基本程序地图设计文件地图图幅设计地图集编制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工艺)

第四章电子地图(电子地图的概念电子地图功能与设计导航电子地图)

第一章:

地图概述

1、地图的特性:

(1)可量测性;

(2)直观性;(3)一览性。

2、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图比例尺。

即:

1/M=l/L

M比例尺分母,l图上线段长度,L实地的水平长度。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式(数字比例尺)、文字式(文字比例尺)、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复式)。

⑴数字式:

1﹕5000,1﹕5万;1/50000、1/100000。

⑵文字式:

十万分之一,图上1cm相当于实地1km。

⑶图解式:

最常用的是直线比例尺,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根据不同纬度的不同变形,绘制复式比例尺,又称经纬线比例尺。

地图上通常采用几种形式配合表示比例尺的概念,常见的是数字式和图解式的配合使用。

3、分类:

(1)按内容分:

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

1)大比例(≥10万);2)中比例(10万~100万;3)小比例(≤100万)

(3)按制图区域范围分:

1)按自然区划分:

世界地图;大陆地图;州地图。

2)按政治行政区划分:

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市县地图等。

(4)按使用方式分类:

1)桌面用图:

地形图、地图集。

2)挂图:

如教学挂图。

3)随身携带的地图:

小图册、折叠地图等。

(5)按介质表达形式分类:

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以及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

4、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

(1)地图符号:

1)根据事物抽象特征可分为:

点状、线状、面积、体积符号。

2)按比例尺分:

不依比例尺、半依比例尺和依比例尺符号。

3)地图符号有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六个基本变量。

(2)地图色彩:

1)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2)色相主要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如淡水用蓝色,咸水用紫色。

3)亮度和饱和度主要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重要程度。

重要的事物符号用浓、艳的颜色,次要的事物符号用浅、淡的颜色。

(3)地图注记:

1)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和图外注记等。

2)地图注记的要素包括字体、字大(字号)、字色、字隔、字位、字向和字顺等

3)排列方式:

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四种布置方式。

5、地图内容(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1)数学要素:

1)坐标网;2)控制点;3)比例尺;4)地图定向。

(2)地理要素:

1)分类:

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

2)普通地图地理要素:

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境界线等要素。

3)专题地图地理要素:

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3)辅助要素:

方便使用而提供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说明性内容或工具性内容,主要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附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

6、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时间因素)

(1)图形数据:

1)含义:

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2)分类:

可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

3)点的重要性:

(a)空间定位:

确定空间的位置;

(b)空间量度:

计算长度、面积、距离和相对方位;

(c)空间结构:

能获得物体之间分布关系、拓扑关系;

(d)空间聚合:

空间数据与专题信息相结合,实现多介质的图、数和文字信息的集成处理。

4)基本形式:

(a)矢量数据:

用X、Y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b)栅格数据: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

5)栅矢转换:

用矢量数据还是用栅格数据,与使用的设备、制图的目的、精度要求、处理方法等有关,可互相转换。

(2)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

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7、地图分幅与编号

(1)分幅:

1)矩形分幅;2)经纬分幅。

(2)20世纪90年代以前,1﹕100万比例尺地图用行列式编号,其他比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基础上加自然序数;20世纪90年代以后,1﹕100万比例尺地图用行列式编号法,其他比例尺地形图均在其后再叠加行列号。

(3)

(4)旧的分幅方法:

(5)新的份幅编号:

1﹕5千~1﹕5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这7种比例尺地图的编号都是在1﹕100万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编号都是有由10个代码组成,其中前3位是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行号(1位)和列号(2位),第4位是比例尺代码(每种比例尺有一个特殊的代码),后面6位分为两段,前3位是图幅行号数字,后3位是列号数字;不足三位时前面加“0”。

(6)

8、成图过程

(1)制作地图途径:

1)实地测图;2)编绘地图。

(2)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

1)地图设计;2)数据输入;3)数据处理;4)图形输出。

9、投影

(1)概念:

地球旋转椭球体表面是一个不可展开的曲面。

将其球面依据某种条件展开成平面的方法,也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线、面投影到平面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λ,φ)与地图上相对的点平面直角坐标(x,y)建立函数关系为;

x=ƒ1(λ,φ)

y=ƒ2(λ,φ)

当给定不同的具体条件时,就可得到不同种类的投影公式。

根据公式将一系列的经纬线交点(λ,φ)计算成平面直角坐标(x,y),并展绘于平面上,即可建立经纬线平面表象(经纬网格),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

(2)投影变形

椭球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投影必然会产生变形。

投影产生长度变形、面积变形以及角度变形。

(3)投影分类

1)按投影变形性质分:

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2)按投影构成方式分:

几何投影、条件投影(或称非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

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再展开成平面,如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等。

条件投影:

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制图的具体要求,有条件按数学法则改造形成的,如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为圆锥投影等。

(4)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

 

1)圆锥投影

将一个圆锥套在地球椭球体上,而把其上的经纬网线投影到圆锥面上,再沿某一条母线(经线)将圆锥切开展成平面。

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弧,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束,夹角相等,投影的变形大小随纬度变化,与经度无关,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相等。

与圆锥相切、相割的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

所以,标准纬线的选择决定了图幅内各部分的变形分布,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在以外为正向变形。

这种投影方式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

2)圆柱投影

正轴圆柱投影的经纬线表现为相互正交的平行直线,其变形规律与圆锥投影相同,即等变形线为与纬线一致的平行直线,变形特点是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同名纬线上的变形大小相等,标准纬线上无变形,低纬度地区变形较小。

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最适宜于编制各种航海图、航空图。

3)方位投影

将地球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到平面上。

正轴方位投影的经线表现为交于一点的放射状直线,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夹角与实地经度差相等。

具有从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方位角保持不变的特点。

适宜于表示圆形轮廓的区域和两极地区的地图。

(5)投影的选择与应用

(1)区域位置:

极地附近选正轴方位投影;中纬地区选圆锥投影。

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

(2)区域形状:

接近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选择方位投影。

(3)东西延伸的区域,在赤道附近用正轴圆柱投影;在中纬度地区用圆锥投影;南北延伸地区多选用横圆柱投影。

(4)面积对比正确的:

常用等面积投影。

(5)方位正确的(如地形图、航空、航海图):

用等角投影。

(6)一般参考图和中小学教学用图:

用任意投影。

(7)已成固定模式的:

海洋地图都用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地形图用等角横切(割)圆柱投影;我国地形图用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8)我国分省(区)地图常用投影:

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可采用正轴圆柱投影。

10、地图定向

(1)地形图定向

规定在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出三北方向。

一般情况下,三北方向线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构成一定的角度称之为偏角或三北方向角。

1)真北方向:

过地面上任意一点,指向北极的方向叫真北方向。

通常把图幅的中央经线的北方向作为真北方向。

2)坐标北方向:

纵坐标值递增的方向称为坐标北方向。

3)磁北方向:

实地上磁北针所指的方向叫磁北方向。

其他比例尺地形图都是以北方定向

(2)一般地图定向

尽可能地采用北方定向。

有时制图区域的形状比较特殊,用北方定向不利于有效利用标准纸张,也可以采用斜方位定向

 

第二章:

地图编绘(制图综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专题地图编绘)

一、制图综合

1、概念

(1)基本概念:

地图只能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将次要、非本质的物体舍弃,这个过程称为制图综合。

(2)两种处理方法:

取舍(选择)和概括(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质量特征进行化简

)。

概括和取舍区别:

取舍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一级信息;概括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某些碎部及进行类别、级别的合并。

2、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1)制图物体的选取;

a)资格法;(以一定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标准(资格)

b)定额法;(规定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数量的方法。

(2)制图物体的概括

a)形状的概括(删除、合并、夸大)

①删除:

缩小后的某些碎部无法清晰表示,予以删除;

②合并:

图形间隔小到不能区分时,采用合并同类物体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主要特征。

③夸大:

为了显示和强调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应当删除的碎部。

b)制图物体的数量特征的概括:

数量特征指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高度、深度、坡度、密度。

c)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制图物体质量特征指的是决定物体性质的特征。

3、各要素争位性矛盾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比例尺缩小,各要素间的争位性矛盾更加突出,采用舍弃、移位和压盖来处理。

(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

1)移位:

保持级别高的要素位置不变,保持主要要素位置不变。

2)压盖:

点状压线状、面状符号。

线状压面状符号。

(2)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

一般移动稳定性相对较差人工物体。

(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适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

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居民点、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相对准确性。

国界线不允许移位。

4、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选取的基本规律:

1)物体密度越大,选取标准定得越低,舍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的一般顺序为:

从主要到次要;从高等级到低等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2)基本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规律:

1)保持各线段上曲折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