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docx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含义和组成要素
城市生态系统的含义:
是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及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房屋、道路、生产设施、生活设施)。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又分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营养结构组成。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2、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完整性,对外依赖性很强。
(物质交换)
3、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稳定性。
(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
4、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
(人口、工业的增长和破坏)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和决定因素各是什么?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最优化,实现人口、资源、设施、环境相协调,环境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决定因素:
①城市规模与地区资源的平衡
②城市人口与土地空间的平衡
③生产设施与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平衡
④城市“三废”排放与环境容量的平衡
⑤劳动力数量与职业岗位的平衡
⑥各类产业之间的平衡
⑦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
⑧城乡物资供应与居民需求的平衡。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产功能2、生活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3、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功能。
三、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及其标准
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用城市的资源质量、人群健康和生态状况等尺度来衡量,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可以通过环境污染来衡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含义:
是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的总和,其中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环境质量三个方面晒;社会环境质量则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和美学的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分类: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要素的性质,城市生态态环境质量可以分为物理环境质量、化学环境质量和生物环境质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含义:
是为保障城市人群健康、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城市生态环境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制定的限制性规定。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城市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城市政府环境政策的目标和要求,是制定城市污染排放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级:
(1)低级标准,或称为安全环境标准,它要求城市生态环境的净化水平达到足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保证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并能基本上遏止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2)高级标准,或称为舒适环境标准,它要求城市生态环境不仅达到较高的净化水平,实现良好的生态平衡,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美化水平,达到“美学上令人愉快,生理上有益于健康,经济、文化上有利于发展”的程度。
在实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步骤上,一般首先要达到低级标准,然后逐步达到高级标准。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
1、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的。
2、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3、是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4、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准绳。
5、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第二节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一、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它一般是指城市中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不良变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机能,破坏了城市生产环境系统分解污染和自我净化的能力,扰乱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使城市生态环境劣化。
中国生态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接受污染的领域范围和污染物质,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按照污染的性质形态,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等;按照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
(1)水体污染
(2)大气环境污染
(3)噪声污染
(4)固体废物污染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
2、不尊重生态规律,片面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因循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3、城市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
4、社会消费需求猛增,生产技术、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落后。
二、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
是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方针是: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5)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一、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
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要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其次,要积极发展城市环保产业。
二、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1、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
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2、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要强化法治,首先要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
3、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
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
4、从源头上防治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必须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三、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1、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2、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科技进步。
3、推行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4、运用市场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5、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监管。
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2、要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城市政府必须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3、此外,国家要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三、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机构和制度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机构:
中国城市政府的环境保护局及其下属的区、县环保机构,城市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水利、环卫等部门。
优化和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机构的管理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1、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2、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3、加强城市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制度:
(1)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2)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三同时”制度:
它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5)环境监测制度
(6)排污管理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赔偿制度
(9)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
(10)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1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第三节建设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是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含义:
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居民生活安全舒适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点:
1、和谐性:
和谐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2、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3、整体性: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人、物和空间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
4、高效性:
5区域性:
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二、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衡量指标
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有三个层次,即生态县(县级市)、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
生态县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生态县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
生态县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
生态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生态市是地市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
生态市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
生态省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1)生态安全:
向所有居民提供洁净的空气、安全可靠的水、食物、住房和就业机会,以及市政服务设施和减灾防灾措施的保障。
(2)生态卫生:
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态工程手段,对粪便、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和再生利用。
(3)生态产业代谢:
促进产业的生态转型,强化资源的再利用、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可更新能源的开发、生态高效的运输,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生态景观整合:
通过对人工环境、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街道桥梁等连接点和自然要素(水路和城市轮廓线)的整合,在节约能源、资源,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所有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同时,防止水环境恶化,减少热岛效应和对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
(5)生态意识培养:
帮助人们认识其在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尊重地方历史文化,诱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综合性原则4、区域整体性原则5、集约化原则6、有机集成原则7、重点性原则。
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
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礼保障人体健康
2、城市规划应以人而不是以车为本
3、确定生态敏感地区和区域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并明确应开展生态恢复的自然和农业地区
4、在城市设计中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5、将城市建成以安全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为主的,并具有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生态城市
6、为企业的生态城市建设和旧城的生态改造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7、为优化环境和恢复生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和再培训计划,加强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开发生态适用型的地方性技术,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城市设计、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增强生态意识
8、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中设置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
9、倡导和推进国家间、城市间和社区间的合作,加强生态城市建设领域正反两方面经验的交流以及资源的相互支待,促进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示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