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6080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

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高等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学研究、培育高水平人才和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已成为高校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

为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推动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委)》和学校出台的顶层设计等有关文件精神,把握当前高等学校实验室发展的总体趋势,本着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坚持特色,强化基础;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提高能力,注重实践的基本原则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效

我校在十二五期间,一直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1.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科研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方案,稳步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新建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8个,总数达到14个。

新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总数达到12个。

新建校级实验室3个,基础实验室达到8个、专业实验室达到25个,实训中心达到8个。

新增实验室面积32100平方米,实验室与实习场所面积达到82186平方米。

新增教学科研设备7749万元,设备总值达到15749万元。

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类教室41850平方米,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8.7台,各类教学设施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求。

2.校级科研平台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

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400万欧元,充实分析测试中心,新建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安装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预约,专业测试,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教学、科研、产业开发的能力。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明显

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企业,新建校外实习基地98个,总数达到142个,覆盖51个专业,其中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提供了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五年,学校实验室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学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实验室建设层次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

1.缺乏实验室建设长期规划,建设项目有随意性。

实验室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缺乏对实验室资源的科学规划;精密贵重设备论证不够充分,造成使用率偏低;

2.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认识不够到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维护保养的意识淡薄,致使仪器设备损坏率偏高;对开放共用、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方便使用为由搞“小而全”,存在低水平重复性建设问题;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实验室用房的日趋紧张的局面逐步显现;

3.二级学院大型仪器设备未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专兼职管理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办法,队伍不稳定,激励机制有待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加强;

4.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不够深入,实验项目没能根据现代实验设备及技术及时更新,缺乏整体性、有显示度的成果;

5.实验室之间相对封闭、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再加之“谁买谁管,谁管谁用”传统的守旧意识,实验室开放范围小、内容少,参与的学生数少;

6.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薄弱,缺乏长远目标和长期规划。

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对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研发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部分实验技术人员不是相应专业出身,而是从非相关专业、岗位转行而来,造成专业技能比较单一,无法保证仪器设备功能最大限度发挥。

7.专职维修人员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设备维修的现实需求。

8.二级学院学科平台运作模式、运行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学科间的融合及部门间的协作需进一步加强,以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实验室开放体系尚待构建。

9.实验室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10.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未能与共建单位深度的文化、事业、产业、科研融合,重挂牌,轻管理,建设水平差异大;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范围、规模、内涵等需进一步加强,校内基地还不能较好满足涉农专业学生实践教育,诸如畜牧科技创新园等一些校内基地规划、论证建设需纳入5年规划统筹考虑。

二、“十三五”时期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委)》的颁布实施,以及我校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等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强大的舆论氛围及推动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家实施了质量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安徽省振兴计划、能力提升计划等多种建设项目,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抓住机遇、谋划未来、加速发展已成为共识。

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实验教学向着“五个转变”迈进,即由传统“教学实验”向“实验教学体系”转变,从依附到相对自主的转变,从单一到相对多样的转变,从封闭到全面开发的转变。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研学为内容,多层次、个性化和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即实验室不仅是简单的硬件条件建设,而是要通过“理念、体系、队伍、条件、管理、运行、效益、特色”等的有机融合与提升,形成现代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型实验室体系。

科研平台是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强化科研人员认识、加强平台内部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以及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切实推动科研创新能力,以提高我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十三五”时期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XXX大学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通过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开放共享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体系;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提升为标志,不断提高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构建具有“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特色的高度共享的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提升和优化实践教学与科研条件,不断增强我校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验室、实践基地的综合效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服务保障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软硬件一体化实践平台体系,建成与学校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办学层次相适应,与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专业相匹配,与教学和科研开发相结合,体制规范、管理科学、手段先进,运行高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1.建成完善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配备方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修订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制度;

3.打造2-3个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或工程实训中心,将其培育成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期形成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理、工、农、医二级学院按专业类群通过资源整合设置2-3个实验教学中心(或专业实验室)建制;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平台(院级科研平台)开放体系及运行机制;各类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努力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造最优良的实验条件和环境。

4.建成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

5.建设满足教学科研需求、设施较完善的养殖场等一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6.利用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实验用房(76266㎡)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并以本规划中建设、管理理念分级、分层次的总体架构筹建好搬迁学院的实验室。

7.构建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软硬件一体化实践平台体系。

(三)发展思路基本思路是:

坚持分类建设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教学资源,构建校院两级实践教学中心,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打造特色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支撑;形成开放、竞争、服务、高效的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实验室、科研平台和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建立健全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未来五年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力争实现:

实施一个优化:

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一个目标:

学校实验室资源综合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实现一个突破:

突破学科壁垒的实验室全面开放。

建设一个体系:

构建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软硬件一体化实践平台体系。

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再创新”的顺序,优先支持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全校通识课程实验室的建设,然后是专业实验室(专业公共平台优先)和学生创新(学科竞赛与专业素质教育)实验室的建设。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已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为参照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强化二项管理: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技术队伍管理。

完善三项机制:

实验室运行机制,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机制,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机制

具体任务:

1.调整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负责决策和解决与实验室建设相关的重大问题,把握全局。

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搭建公共的实验平台,建立和完善校院中心(平台)两级管理体制,着力打造软硬件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体系,实现校级科研平台、二级学院学科(创新)平台(中心)的全面开放共享、有偿服务的运行机制。

凤阳校区实验室的布局按照相对集中、利于高效管理的原则重新规划实验用房;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建立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或工程实训中心、专业类群实验教学中心(或专业实验室)、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平台(院级科研平台),完善校、院中心(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机制,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机制

(1)校级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基于二级学院现有公共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共享,建立校级公共实验教

学平台。

采用集中配置方式,重点整合面向全校学生、承担全校性实验教学任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训中心,实现全天候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

(2)院级实验教学中心

突破专业壁垒,按课程群、学科专业群或功能群集约分类,重点建设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本硕共享的学科大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实现开放共享。

(3)校级公共科研服务平台

进一步加大对校内外开放力度,使其服务于淮北片地方高校、研究所、

质检所等地方职能部门的检测需求,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

通过已构建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系统逐步实现与安徽省平台网的对接,提高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网上预约、远程管理、机时统计等),增强全校科研资源共享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4)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院级科研平台)

健全以创新团队制为基本单元,按“学院–学科–团队”的管理模式运行的院级科研平台,以学院凝练的研究方向加强建设,倡导研究方向相近的平台加强协作、融合组成团队群,使院级科研平台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倡导依托此平台向高年级本科生及硕士生开放。

创立“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运行机制,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造最优良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环境。

(5)校级实验教学平台

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2.资源条件建设

实验室规划建筑面积76266平方米,新校区学生实验场所将得到很大改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年投入保持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0%以上,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在2020年末达到2.3亿元,实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大幅度增加。

1)科学规划,实现新校区实验教学的集群化和个性化

在新校区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尤其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科组团、学科特色、科学发展等因素,做到合理布局、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特色鲜明,留有余地;做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更好地体现规模效益、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

(2)进一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验室结构布局凤阳校区按照系统化、层次化、功能化原则,根据学科、专业分布和建设条件,打破学院和专业界线,对实验室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组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布局合理、分层次,多功能、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强化实验室平台建设,即做到公共基础实验平台(按学科群设置)、专业化实验室平台(按学科或专业设置)、科研实平台(以专业学科方向团队牵头设置)三者布局合理,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创新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互相衔接的,科学系统的,与理论教学既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保证实践环节的学时与学分比重;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环节,鼓励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朝单独设课的方向发展;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比率;建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4)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工程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大力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向创新活动基地建设方向发展;规划论证建设动物科学学院的畜牧科技创新园、加强其附属兽医院建设;加强城环学院物联网温室大棚建设;规划建设生命科学院的智能化人工大棚、果树基地等校内附属基地;规划建设食品药品学院教研融合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如食品综合实训中心、药学综合实训中心等);筹建农学院校内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加强校内种植科技园建设,加强以理工科学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建立评比考核机制,从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遴选一批能满足多学科专业实践教学需求,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基地及特色鲜明,具有区域代表性,能体现行业发展方向单一型基地加强建设,淘汰一批规模小、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的基地,新建一批与我校合作共建、全方位、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3.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不断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办法》和《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发挥投资效益;集中先进的、高精密的、跨学科的大型设备,主要面向学校多个一级学科,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交叉的平台。

对我校目前大型设备的运行情况充分调研,依据共享度或共享条件进行“统管共用、专管共用或者专管专用”三种分类,逐步搭建大型设备校级共享平台与院级共享平台,实行分层次管理。

4.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提高仪器设备投资效益未来五年,应充分利用振兴计划、能力提升计划、中央财政、学科建设经费、其它专项支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

逐步实行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按立项、论证、实施、监督、验收、效益考核等程序制定相应管理规章制度与办法。

实验室建设经费要优先保证本科实验教学以及新办专业的实验设备投入,同时建设投入也要突出重点,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转型需求为导向,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

5.构建网络化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以科研平台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为引领,加大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建立实验室管理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实验室信息数据与仪器设备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将实验室信息数据的采集、统计与分析作为科学管理的手段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6.重视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员素养

(1)做好实验队伍规划。

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实验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培养和引进实验教学改革所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

各学院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工作,根据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办法及岗位职责,制定符合本学院实际的实施细则,实行分层设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级考核,统筹考虑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通过聘岗工作,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学校鼓励教授和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建设一支实验与理论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

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应在实验岗工作1―2年,以利于其个人发展、学生实践和实验室的长效建设和管理。

(2)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学校将本着发展、提高、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机会进行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把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制订出人员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有创新精神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7.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和内容方法的改革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不断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结构,调整、充实课程的实验环节,修订适合新的本科教学大纲及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新的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推陈出新。

制定实验项目更新计划,每年保证以不低于5%的比例更新,减少演示、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单独操作,鼓励学生自选难度更高的实验。

改进实验指导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8.实现实验设备共享和实验室全方位开放

实验室全方位开放。

实验室开放就是实验室全日向学生开放,并在实验室中同时安排多项实验内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安排实验时间,选择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整理实验结果。

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积极组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论证,大胆地削减过去陈旧、简单重复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标准,增加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并达到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

要使前沿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在水平上和数量上有较大的突破,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9.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要按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重点培育和建设若干个学生受益面较大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善本科教学实验条件,使之成为未来五年标志性建设成果。

通过五年重点建设,选择其中条件比较成熟的,向教育部进行申报,争取建1~2个国家级示范中心,5~6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10.重效益,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实行项目管理,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规范实验室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效益,对各学院申请建设项目的论证、立项、建设、检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

对已建成的实验室将根据实际教学、科研情况等按投入产出比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今后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机构和岗位调整及相关人员工作考核的依据。

11.完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避免重复购置,促进跨学科跨部门的横向联合,协作共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在使用、养护、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原则上一律实行开放服务、专管共享及有偿使用。

设备有偿服务,实行学校统一领导,校、学部(院、系)两级管理,收支两条线,由学校集中核算的管理办法。

大型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资源共享的组织实施工作,校有关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完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包括人员配置、设备条件、规章制度、使用机时、对外开放、功能利用率、自修率、新功能开发、设备更新改造、使用成果等方面。

学校将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各学院及部门的投资额度。

1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继续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实验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今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全校所有教学实验室,要逐步形成由专职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相对独立的体系,试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人、财、物集中管理、统一调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验室信息、资产等方面实行网络化管理,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细化、明确实验室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做到科学设岗、合理定编、竞争上岗,完善实验室人员的考核办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给合的方法切实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经常性的岗位考核,考核结果与学校聘任制挂钩。

(五)保障措施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我校正处于产学研基地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项建设过程中,需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要充分认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在进行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中,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要充分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与实践,力争在未来五年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并将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列入学校五年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