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之一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950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 之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将相和 之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将相和 之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将相和 之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将相和 之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将相和 之一doc.docx

《将相和 之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 之一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将相和 之一doc.docx

将相和之一doc

(将相和)之一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

璧、允、廉、颇、侮辱、拒。

2.新词:

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是我们赵国啊!

(二)能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小标题。

2.通过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分清事情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爱国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本文重点是分清事情前因后果。

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二)本文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联系。

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前因后果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

解决这个疑点办法是先解决本文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目。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根据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发生、发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

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爱国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国家,常受到秦国侵略。

文中讲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

真心。

绝口:

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

答应别人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

抵挡,抵抗。

推辞:

谦让不干。

理屈:

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屈,理亏。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和氏璧,指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一块玉制成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

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

负,背着。

荆,荆条。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找出每个故事起止,并用一个合适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句子,根据人物言行,分析蔺相如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理由。

”(机智)

行动: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表现出蔺相如勇敢。

②语言: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

行动: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③语言:

“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故事。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

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以城换璧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呢?

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故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二)重点、难点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1)“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性格特点。

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自学提纲: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交流、整理: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A.画出人物言行。

(语言:

“请您为赵王击缶。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

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B.思考: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育目

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2.教师准备部分错别字例子。

3.奖品:

本子若干本。

4.四块小黑板上各画好一棵树,写上错别字。

活动过程

主挂人甲: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是哪一种吗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它就是汉字。

主持人乙: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汉字写下了大量不朽著作,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等。

这些宝贵遗产流传至今,使我们对祖国文明史有了清楚了解。

我们祖先创造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主持人甲:

现在汉字仍在继续发挥它作用,人们还在使用汉字记录着今天一切,让后代子子孙孙了解今天,认识今天。

所以,汉字在目前,甚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还是记录汉族语言重要工具。

主持人甲乙: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汉字学习。

主持人乙:

你们了解汉字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A:

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

学生B:

笔画最多字是“齉”,共36笔。

学生C:

9笔字数量最多。

学生D:

“”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学生五:

最常用字有6OOO个左右。

主持人甲:

同学们对汉字了解得还真不少。

但由于汉字字数多,字形复杂,难认、难记、难写,所以,书写时常常出差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错别字”。

同学们可得注意纠正错别字呀,要不,闹出笑话来还是小事,人家听不清、看不懂你要说意思,产生错误理解,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那才是大事呢!

学生F: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

主持人乙:

提得好,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自由谈谈吧。

学生G:

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学生H:

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意思。

学生I:

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

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学生J:

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机会和使用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学生K:

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不规范字。

学生L:

同学之间如果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

主持人甲:

说得真好。

除了需要注意上面说几点外,我们还要了解产生错别字原因,找出错别字一些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纠正错别字。

请你们想一想,常见错别字有哪些情况

学生M:

笔画增减。

学生N:

变换、移动字笔画或偏旁。

学生O:

张冠李戴,把此字写成彼字。

主持人乙:

下面我们来当一回森林医生——啄木鸟,给这些“大树”治治病。

(出示四块小黑板,分别写上:

第一棵树上:

拜年棉袄贰圆弗用大葱

第二棵树上:

隔离孤立短暂念书工令

第三棵树上:

蓝球入场券茂密辩论珠连

第四棵树上:

住扎恢心已然发财无畏)

主持人甲:

每组派两人把错别字划去,正确字写在旁边。

(每组两人戴上啄木鸟头饰上来改,改完后检查。

主持人乙:

接下来,我们来个竞赛,看谁在最短时间内把错别字都改正过来。

(出示小黑板:

找出下列成语中错别字,并改正:

哀声叹气宾宾有礼病人膏盲不寒而粟

不径而走草管人命穿流不息得不尝失

发奋图强发扬广大各抒已见鬼鬼崇崇

含辛如苦黄梁一梦忽然开朗流恋忘返)

(学生改正,教师巡视然后检查。

主持人甲:

请老师给优胜者发奖。

主持人乙:

前几天,老师还把我们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找不规范字、错别字,下面请四个小组组长汇报一下。

(各组组长汇报找到错别字、不规范字。

略)

主持人甲:

请各组再安排时间,与用字方协商,共同纠正不规范字或错别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汉字学习,认真,不粗心大意,遇到不懂多向老师和他人请教,或查字典,把消灭错别字当一回事去做,不写繁体字、异体字,正确使用汉字是完全可以做到。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让汉字更干净》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五

湖南省靖州县新厂学区陈学明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

4、根据课文联系具体事例,理解句子意思以及相互之间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会议上所作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提出不理解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

分几层意思讲?

每层意思是什么?

(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改正错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中心思想来写?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点明了文章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军队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

这一层中第1、2句是什么关系?

(因果)

(3)学生练习:

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

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

(宗旨: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

“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

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电影、电视中正、反两面人物来理解:

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改正错,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改正错。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

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

(因果)

(5)思考:

为了取得全民族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

“哀思、寄托”意思。

(3)思考:

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革命目标)

(4)板书: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读音。

困难(NàNNáN)还(HUáNHáI)要兴(XīNG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意思。

(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目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改正错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五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9、卖火柴小女孩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种种幻象中体会她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语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种种幻象中体会她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小女孩》。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小女孩》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读后评议,纠正读错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

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

(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

”(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 

3、这三段,每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

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

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抓住两点:

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

)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

让我们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可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在火柴发出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

在火柴发出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

(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她敢从成把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学生自学第三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六、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幸福中去。

”对这句话中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

(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时候是幸福,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东西幻觉中死去;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

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不满。

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三课时

一、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 

1、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内容来之于生活。

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

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

(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穷苦孩子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情景来想象。

) 

二、《假如卖火柴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教学要求 

一、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