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927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docx

第七章诗的意象上

第七章 诗的意象(上)

1、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

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

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诗的意象手法的实际运用,则应该还在意象理论形成之前。

相传舜禅位给禹之时,与群臣一起高唱《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1)这就是一首纯意象诗,它娴熟地运用着意象,以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象征国运昌盛,教化广远而久长,以寄讴歌与祝福之意。

诗的意象理论,如果不是从《周易》的卦象理论借鉴而来,也会从诗的意象实践中归纳而来。

 诗对意象的推重,是因为“言不尽意”,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

(2)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

“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

”(3)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是以“象”征“意”,是喻示,是象征,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4)。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

”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图画的符号,如“日”、“月”、“水”、“火”、“山”、“川”、“马”、“牛”。

相对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汉字与诗的意象表达手法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甚至有人据此提出“字思维”。

不过,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已逐渐抽象化。

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式中,象形的比重越来越小。

现代汉字已经成为一套趋于纯粹的语义符号。

于是,诗的意象表达,主要是借助一个个代表物象的词汇,而不是依赖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的形象性。

尽管如此,汉字残存的象形特征,对于诗的意象表达,还是不无助益的。

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的美国诗人庞德(1885-1972)就曾感叹道:

“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的是诗的,相反,一大行的英语字却不易成为诗。

  据说,意象艺术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舶去”西方。

作为意象派领袖,庞德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才领悟到意象艺术的。

在西方,意象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虽属异类,不入主流,但广义的意象诗,则不妨说古已有之。

“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

”(5)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所谓喻象。

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6)

  所谓中国诗人“通过意象表现一切”,这一判断只适合于立象尽意的诗(纯意象诗),不适合于直言其意的诗(点缀性意象诗)。

立象尽意和直言其意,这是中国诗歌的两种基本表达方式,后者实际上是直抒胸臆,只点缀若干意象。

庞德说:

“意象主义的要点,就是不把意象用于装饰。

”在直言其意的诗中,意象的作用恰恰在于点缀和装饰。

庞德所推崇的,只是中国诗的表现方法之一,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而西方主流诗学对此却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这也正是庞德的意象主义在西方被视为异类的原因。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2、意象的作用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

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前面说过,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

那是分析诗的情思、意象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得出的判断。

如果从诗歌创作的一般原理出发,则可能对意象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

  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一,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粹制剂,而可以用含有维生素的苹果、香蕉、橘子之类的水果方式提供,因为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好,可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诗人如果不是将一腔情思蕴涵于野草丛生、夕阳残照,尤其是燕子归巢不见故人故居这一意象组合之中,而是直抒胸臆,说“谢安王导今何在,富贵荣华难久长”,诗史上怕就不会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了。

(7)  希望──她是个薄情的女郎,

  她有时冷漠,有时失信,有时轻狂,

  我等了她许多年,许多年呀,

  她总依然罩着面纱,站在彼岸。

  每当我刚刚看到她的一丝微笑,

  转瞬间,一阵风又把她吹向远方。

  只有当她的姐妹──绝望,

  披头散发地向我猛扑过来的时候,

  她才会突然把我拥抱在怀里,

  紧紧地偎着我,吻着我,

  直到重新温暖了我冷却的心房。

           ──石天河《希望》  石天河1957年因诗获罪,身陷炼狱22年。

重获自由后,以其铁骨未销、才情不减的卓越风范赢得诗坛的普遍敬重,并赢得了姗姗来迟的美好爱情。

人生希望的失而复得,命运遭遇的不公而公,在他无疑是感慨极深,而这“希望”与“绝望”的情怀一经意象化,化作一对性格乖张的女郎,诗人心中的那份感慨便得到了极具个性极具感染力的表达。

  兀立荒原/任漠风吹散长鬃/引颈怅望远方天地之交/那永远不可企及的地平线/三五成群/以空旷天地间的鼎足之势/组成一幅相依为命的画面

  同是马的一族/却与众马不同/那拖曳于灌丛之上的粗尾/披散胸颈额前的乱鬃/未经梳理和修饰/落满尘沙的背脊/不曾备过镶银的鞍具/强健的臀部/没有铁的烙印/在那桀骜不驯的野性的眼睛里/很难找到一点温顺/汗血马的后代/突厥铁骑的子孙/一次酷烈的战役中/侥幸生存下来的/古战场的遗民/荒凉土地的历史见证

  昔日马中的贵族/失去了华贵的马厩/沦为荒野中的流浪者/面临濒于灭绝的威胁/与狼群周旋/追逐水草于荒漠/躲避捕杀的枪口/但是,即使袭来旷世的风暴/它们也是不肯跪着求生的一群

  也有过/于暮色降临之时/悄悄地/接近牧人的帐篷/呼吸着人类温暖的气息/垂首静听那神秘的语言和笑声/潜藏于血液中的深情/从野性的灵魂里唤醒/一种浪子对故土的怀恋/使它们久久地/默然凝神/可是只需一声犬吠/又会使它们/消失得无踪无影

牧人循声而出/遥望那疾不可追的/隐匿于夜色之中的黑影/会轻轻地说:

/哟嗬,野马群……/1982.5.24

                       ──周涛《野马群》  周涛(1946-)此诗的主旨在于对自由的讴歌:

在驯服从而温饱,与自由从而苦难之间,野马群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作为这自由魂的参照系的是牧场栅栏中的众生相:

驯良,卑躬,萎靡,漠然。

诗之笔墨一实一虚,一表一里,挥洒自如,对某种生存窘境的困惑和慨叹即寓其中。

如果不将情思寄托于野马群这一客观物象之上,而让一个主题赤裸裸地呈现出来:

“自由是多么可贵啊!

能够自由地活着,即便生存环境充满艰险,我也在所不辞;如果牺牲自由,被人奴役,在皮鞭下过日子,即便温饱能有保障,我也是决不干的。

”诗可能就不成其为诗了。

  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二,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如果诗人是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能以苹果、香蕉、橘子、梨子、樱桃、芒果、草莓、荔枝等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

为什么?

我想,主要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皇甫松《采莲子》  采莲的少女春心萌动,只顾贪看年少的意中人,信马由缰,任船漂流,还忍不住主动抛莲子示爱(8)……当这一场景(意象)被诗笔速写下来,一首独特的爱情诗就产生了。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李之仪《卜算子》  长长一条江水,连接两地相思。

这独特的意象创造,成就了一首千古绝唱。

长江,倒不见得是特指那条扬子江,痴男怨女一在渝州,一在上海。

江水也未必真的很长,只是相思愈深,相思的人儿愈渴望朝夕厮守,则愈觉江水之长。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什么?

我望槐花几时开。

         ──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9)  这里,“槐”与情怀的“怀”、怀春的“怀”谐音。

有此一束槐花掩映,一个美丽多情而聪敏机智的川妹子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正因为意象选择与组合的无限丰富性,使爱情诗这几千年唱滥了的题材,仍然可以不断地别出心裁。

一个黄昏的邂逅,一个芳名铭刻于心,当一段情缘得而复失,无奈的主人公“忍痛将你的名字从心上剜去”,却发现“创痕却越剜越深”时,凄美的意象便成全了一首别致的情诗:

  我是地平线上一棵孤独的树

  错过了色彩缤纷的花季

  你偶然走进水墨濡染的黄昏

  来树下躲避风雨

  信手刻下你芬芳的名字  渴望黄昏害怕黄昏偏又黄昏

  每个黄昏我翘望那幽幽小径

  再也听不见亲切的足音

  忍痛将你的名字从心上剜去

  谁知创痕却越剜越深……

        ──向明《黄昏的心事》(10)  约会四月,约会星星和月亮,约会花香和蝶舞,约会欢乐和浪漫……拙作《四月之约》似乎也找到了一种不落俗套的表达:

  都说四月最多情

  每一天都是情人节

  都说四月人气旺

  我们得赶紧去预约  预约一弯红月亮

  佩上四月别样的天

  预约一群海星星

  装点四月另类的夜  预约夜来香一束

  预约仙家词一阕

  天上人间全约到

  还有两只翩舞的蝶  别忘了给欢乐发请柬

  让它早早来筑巢

  别忘了对浪漫挤挤眼

  让它抽空来做客  四月的梦寐不曾醒

  四月的情缘长相结

  四月来了快领回家呀

  我们与四月先有约  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三,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人所谓“诗无达诂”(11),主要就是指这一类诗。

这时,由于诗的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如果诗人是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一把锦瑟,五十弦柱,置于庄周梦蝶、杜宇化鹃、海月映珠、蓝烟笼玉的意象组合的背景上。

拨弄锦瑟,抚思华年,诗人是在追忆一段恋情,追悼故去的爱妻,还是在追寻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追问已经淡远了的少年志向,抑或是以美人香草手法,追思政治上的失意和惆怅?

读者尽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去解读。

  渔人

  你撒出的鱼网

  是河上最圆的朝日

  鱼群向你游来

  你年轻的身影

  漫江流淌

  年年桃花水

  桃林在岸

  桃花开在你船旁  渔人

  你划桨的姿势与生俱来

  男左女右。

篝火在左。

酒碗在左

  右边的织网女

  是你永世的新娘  渔人

  你藏起金子似的鱼卵

  一程又一程

  你护送想家的鱼

  回故乡  渔人

  水域越来越少

  尘世口干舌燥

  你要留下最后的鱼

  衔住人类

  最后一片波浪

       ──张新泉《渔人》  通篇就是一幅渔人的生活图景:

渔人已不再是渔人,而是鱼儿及其家园的守护神;渔网不再是渔网,而是鱼群的游乐宫;那梦一般柔媚的波浪里游动的,怕是美人鱼吧。

就这样,人与自然和平而友好地相处了,正如猎人与森林家族之间不再有任何暴力和敌意一样,朝日、桃江、篝火、金子似的鱼卵、永世的新娘……渔人守护的这个童话世界多么令人神往!

诗人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乌托邦。

诗的主题,可能是品味“人诗意地栖居”的真谛,可能是向往纯朴、从容的上古社会风情,诉说对于喧嚣、污浊、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的困惑和忧思……如果说,诗的主题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那么它不仅关乎我们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的环境保护,也关乎人类精神世界的环境保护。

这样一首意象诗,就像是一尊趋于抽象的雕塑,意趣无穷,就像一道复杂的方程式,有着许许多多的“解”。

  文字有狱,取象而避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四,是如《毛诗正义》所说,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取比类”就是取意象。

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借助意象,藏匿锋芒,作委婉的表达。

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你,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

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还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毛诗序》就认为,《秦风?

蒹葭》这首诗是秦人讽刺其国君未能任用贤能之士,诗中的“伊人”是指隐逸的贤人。

(12)

  不过,今天的诗人们对这种闪烁其辞的表达方式已不大耐烦,今天的某些讽喻诗之于讽喻对象,即便运用意象手法,其讽刺锋芒也要犀利得多。

试看台湾诗人李魁贤(1937-)这首《鹦鹉》:

  “主人对我好!

”/主人只教我这一句话//“主人对我好!

”/我从早到晚学会了这一句话//遇到客人来的时候/我就大声说:

/“主人对我好!

”/主人高兴了/给我好吃好喝/客人也很高兴/称赞我乖巧//主人有时也会/得意地对我说:

/“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我还是重复着:

/“主人对我好!

”  不过,以象寓意,作为诗人顾虑以言获罪,不敢直述其怀,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委婉表达方式,其实也未必保险。

清代有人咏紫牡丹,就曾因“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13)一联涉嫌讽刺满人入主中原而获死罪。

《礁石》则不容分辩地成为艾青的右派罪证之一: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大海……”因为,据说礁石是与他们的革命航船为敌的。

(14)王辽生(1930-)被戴上右派荆冠,则是因为在《雨花》杂志1957年8月号发表了下面这首《碎片》:

  我在滚滚的涛上寻找我那碎了的船;

  临行之前,我要捞起一叶碎片。

  单纯的夜给了我许多单纯的梦,

  我把我的梦给了鼓风的白帆。

  而今,帆也碎了,梦也碎了,

  我才知道爱的海上也有这样的风险。

  我不怕风险,我要向前,

  我要留一叶碎片纪念这一次欺骗。

  这看上去像是一首情诗,或许是为纪念一次失意的恋爱而作,语含愤激,情多怨恨。

时人是如何从中读出可恶的右派思想情愫的,待考。

不过,一切爱情诗都可以当作政治抒情诗来读,应该是不错的,尽管可能误读。

  也正是由于意象的多解性,有时,无意曲喻嘲讽的一般景物诗、理趣诗,反倒可能被认为寄寓恶意从而祸及作者,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15)等诗句惹出的文字狱。

  不肯殉葬,寓意于象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五,是与现实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理想、社会力量、社会人物的判断上的天真,缺乏远见,后来在该理想幻灭,该力量、该人物走向反面时,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

如果诗人是要把某种精神的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当时曾被看好的某种维生素,后来却可能被认为是无益甚至有害的,而诗只是提供过含有这种成分的水果,则不必为之付出代价。

意象表达可以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例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过去许多论者都说它的一大缺点是“革命理想还比较朦胧”,殊不知,它在艺术上的成功,它的艺术魅力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正是有赖于它的意象化造成的这种朦胧。

对于诗而言,向往光明、向往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也就够了。

更为明确的对某一理念的阐释,对某一力量的鼓吹,则不是其职责。

诗承担了它的职责以外的东西,就可能承担许多额外的风险,可能在时过境迁以后,黯然失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越是有时代特色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有时代局限的东西;越是红极一时的东西,就越可能是速朽的东西。

  艾青当年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长篇颂歌《吴满有》,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其中有“皱纹间也充满阳光”的名句。

被歌颂者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著名劳模,毛岸英从苏联回来,就曾奉父命去跟吴满有上“劳动大学”。

然而,1947年胡宗南攻占延安,吴满有被俘变节了,殃及艾青的这篇大作也为之殉葬。

1954年7月,艾青访问奥地利首都,写下了一首艺术品位不错的《维也纳》,其标题下却有这样一个小序:

“我到维也纳的时候,住在苏军占领区;另外的地区,被美、英、法军所占领,在那些地区,充满恐怖。

”这里对时世的认识,与他作为“归来的歌者”1979年出访柏林写下《墙》(柏林墙)时的认识截然相反。

幸亏诗的正文全是意象化的句子,而小序可删,否则就成为《吴满有》第二了:

  维也纳,你虽然美丽

  却是痛苦的,

  象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

  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

  维也纳,象一架坏了的钢琴,

  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

  维也纳,象一盘深红的樱桃,

  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

  星星不能只半边有光芒,

  歌曲不能只唱一半;

  自由应该象苹果一样──

  鲜红、浑圆是一个整体。

  我的心啊在疼痛,

  莫扎特铜像前的喷泉

  所喷射的不是水花

  而是奥地利人民的眼泪;

  再伟大的天才

  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啊!

  天在下着雨,

  街上是灰白的水光,

  维也纳,坐在古旧的圈椅里,

  两眼呆钝地凝视着窗户,

  一秒钟,一秒钟地

  在捱受着阴冷的时间……  维也纳,让我祝福你:

  愿明天是一个晴天,

  阳光能射进你的窗户,

  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艾青《维也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意象入诗也不是万能的。

人的丰富深邃微妙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一一对应,人的情思不可能随时都找得到恰当的意象来表现。

有时,意象表现也可能还没有“快人快语”的直抒胸臆来得痛快。

因而,片段的甚至通篇的直言其意,包括直述其怀、直发其论,直赞其美,就成为必要。

  3、怎样营造诗的意象  怎样营造诗的意象,这在前面《诗的构思》一章里已经谈到,此处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诗为之代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诗为之代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诗为之代说。

(16)营造意象,就是诗人将自己感受感悟到的情思投射于客观物象,将自己获得的审美经验寄托于天地万物间所宜于寄托的客观物象。

意象选取和布置的基本要求,是切合于情思和美的表达。

  除了十分罕见的无意象诗,一般诗歌都会借助意象表达。

意象入诗大致有两种情形:

要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式的纯意象诗,诗不是以语言直接抒写情思,而要经过意象这么一个中介,意象的“夜光杯”,作为情思的载体;要么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式的点缀性意象诗,意象的“桃花”,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

在第一种情形里,诗人用语言材料制成意象的夜光杯,以承载情思;在第二种情形里,诗人用语言直抒情思,而随机地敷设意象,装点诗境。

  葡萄美酒,载于一只夜光杯

  意象营造的方式之一,是刻意寻找一个或一组意象,作为全部情思的载体,以完成一首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

  纯意象诗,可分为单一意象诗和复合意象诗。

单一意象诗如于谦的《咏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只有石灰这么一个中心意象。

复合意象诗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则有月、乌、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多个意象,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意象群来承载诗的情思。

  单一意象诗要用单一意象承载情思,其意象的选取就显得特别重要。

选取意象的基本要求是熨贴、传神。

有时,可能会有几个物象可供选取。

有时,则天造地设般存在着的某一物象,似乎就是专为表达这一情思而存在的“客观对应物”。

例如“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志趣,除了“石灰”这一建筑涂料,在于谦的时代,可能真还找不到别的可供替换的物象。

单一意象诗的创作,可能是先有了某种情思,需要找一个物象来承载。

例如,为表现身陷时俗难遂其志不得不随波逐流为稻梁谋的无奈,为浇愁之酒寻一只“夜光杯”,我找到了《鸭》:

  自从羽翼退化之后

  你已完全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当然也无可厚非

  即便是一条小溪

  那流向又岂是你所能左右  其实何止是春江水暖

  秋江水寒时

  你何尝不是先知

  先知先觉又待如何

  照例得起早贪黑在其中觅食  有时也可能是先遇到某一物象,隐约感到其中有诗意浮动,于是窥探之,揣摩之,寄托之,向“夜光杯”中斟入自酿的浊酒。

拙作《植物人》就是这样草成的:

  是醒来了,还是刚刚睡去?

  呼吸着日月的光华,倚着感伤的世纪

  你成为一株植物,不知仙乡何处

  你成为一种安详,不问今夕何夕  这世界满是丑态,不看不烦

  这世界满是谎言,不听不气

  这世界不可理喻,不说也罢

  一只手捂着眼睛

  一只手捂着耳朵

  一只手捂着嘴巴

  躺在四季之外,给世人打一个哑谜  所有的恩怨都已忘了

  所有的忧乐都已忘了

  你甚至记不得,那最后一次

  无缘无故的猝然打击

  大彻大悟的你呀

  恬淡得没有一句呓语

  堪笑世人,为一方权柄几吊铜钱

  年年岁岁依然争斗不息  躺在天堂隔壁,你无忧无恼

  躺在红尘之外,你无求无欲

  这是人生的最佳境界吧

  痴心的亲人何必高一声低一声

  日夜呼唤,魂归来兮  情思与物象的关系,可以是隐喻关系,也可以是明喻关系。

明喻时,句句都在状物,也句句都在抒情。

拙作《鸽子》就以明喻入诗,受到过石天河先生的鼓励:

“这种‘托物寄情,借物寓意’的艺术蕴涵方式,是中国传统诗歌艺术中的一个灵活多变的法宝。

它有明的一面,也有暗的一面,明以写物,暗以寓意。

所谓‘明喻’实际上是以明言作隐喻,即‘隐于不隐,不隐而隐’,较之潜隐深晦的纯意象隐喻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