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781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

福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

福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做气体肥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2.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自身颜色的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

B.液化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可以防腐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光,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

4.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5.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单晶硅(Si)为材料制成的,制取单晶硅的反应原理:

 ↑,则X为()

A.C

B.C

C.SiC

D.CO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

B.

加热液体

C.

量筒读数

D.

点燃酒精灯

7.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中都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表示2个氢元素

B.

表示为Na+的结构示意图

C.FeO表示氧化铁的化学式

D.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9.下列有关燃烧叙述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B.用水来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在水中也可以燃烧

D.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10.将下列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

天平的指针不变的是

A.

B.

C.

D.

1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C.变瘪的兵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1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

验证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存储氢气

C.

配置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钙溶液

D.

比较Mg、Fe金属活动性大

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15.现在净化水的药品中有一种是二氧化氯(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4

D.+7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变为红色

SO2具有酸性

B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  

试纸变黑

浓硫酸具有酸性

金属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出现红色固体

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溶解度:

AgI比AgCl更小

A.A

B.B

C.C

D.D

17.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

SO2+H2O=H2SO3

B.用稀硫酸可以除铁锈:

3H2SO4+Fe2O3=2FeSO4+3H2O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D.乙醇可以用做燃料:

C2H5OH+2O2=2CO2+2H2O

18.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

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

B.

测定某硫酸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试剂内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氯化钠

B

鉴别碳粉,氧化铜和铁粉

稀硫酸

C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SO4

过量BaCl2

D

混有除去N2中的O2

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uSO4溶液(H2SO4)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银粉(锌粉)

加过量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1.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镁粉用作照明弹

B.铜丝用作导线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2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B.氧气参与燃烧,氧气是高能燃料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和氮气,属于分解反应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2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二、填空题

24.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已知:

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25.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

常用_____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26.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

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 仪器A的用途______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从_____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___的观点。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三、实验题

27.根据已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2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用A、D制取并收集O2,若试管内为一种固体物质,则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试管口要堵一团蓬松的棉花,原因___________,当O2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4)实验室制取CO2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选用B制取CO2的优点是________。

G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

(6)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

如收集氧气时,只要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通入,如何验满___________。

该装置也可以代替上图中的D装置,请简述操作方法:

事先向集气瓶内装满_____,再将氧气从______(填a或b)通入。

②检验气体:

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_________,然后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a或b)通入。

四、推断题

28.现有Cu、CuO、Cu(OH)2、CuCl2、Fe、H2O、Ca(OH)2、BaCl2、HCl、HNO3十种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青竹湖化学学习小组利用以上十种物质之间存在的关系,设计了以下两个有趣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1)若用“青竹湖湘一”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上述十种物质中的五种,且它们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青-竹-湖-湘-一”(说明:

连“—”的两种物质,表示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则:

“湖”字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用“青竹湖湘一中考耀星城”这十个字分别代表上述十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青→竹→湖→湘→一→中→考→耀→星→城”(说明,连“→”的两种物质,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

请写出“中→考”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9.南南同学学完了溶质质量分数后与小组同学到实验室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先用托盘天平称取纯净的氢氧化钠于洁净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自来水倒入烧杯中,搅拌后发现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

对此现象小组同学都感到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浑浊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自来水是硬水,常常含有Ca(HCO3)2和Mg(HCO3)2。

②Ca(HCO3)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Ca(HCO3)2+2NaOH=CaCO3↓+2H2O+Na2CO3

Mg(HCO3)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Mg(HCO3)2+2NaOH=Mg(OH)2↓+2H2O+Na2CO3

③Mg(OH)2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可形成稀碱溶液。

(作出猜想)猜想一:

白色浑浊物是CaCO3

猜想二:

白色浑浊物是Mg(OH)2

猜想三:

白色浑浊物是______。

(实验探究)

①取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自来水水搅拌,杯壁发烫,原因是______。

静置冷却、过滤。

②取①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③另取①滤渣加热的蒸馏水,在上层清液中再加______试液,液体变红。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正确。

(拓展延伸)南南认为实验探究①过滤后的滤液是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吗?

你的证明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若有______,则不是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反思)①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应该使用______水。

②用______来判断自来水是否是硬水。

六、计算题

30.向质量为m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滤去沉淀,称量所得滤液总质量为3m.

(1)计算生成

沉淀的质量

用m表示

________;

(2)计算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最后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