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675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docx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

网络新词的多维透视

作者:

李晏桃

指导老师:

田小枫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独立于规X语言体系之外的网络新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网络新词以它灵活、简洁、新鲜和极具表现力的优点而倍受网民的亲睐,有些生命力强的词语,如“囧”、“给力”、“裸婚”、“你懂的”等已经打破空间的局限成为现实生活用语。

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分析了网络新词的现实影响力。

关键词:

网络新词;语言学;文化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日益普及,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X地把二十一世纪称作“网络时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独立于规X语言体系之外的网络用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它灵活、简洁、新鲜和极具表现力的优点而倍受网民的亲睐。

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的一个重要附带品滋生出了当下语言生活的新形态,特别是一些生命力强的新词,如“囧”、“给力”、“裸婚”、“你懂的”等已经或正在作为一种“社会方言”[1](p181)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拟从语言学和文化学两个角度来浅谈网络新词。

一、从语言学本身来看网络新词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而语言诸要素中词汇的变化发展是最快、最敏感的。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网络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随之,人们的生活空间由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网络领域。

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语言”必然会对这一社会发展的痕迹作出反映,网络用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是比较直观的体现。

要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网络新词语,我们必须先给“网络新词”做一个界定:

网络新词指的是网络用语,是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2](p64)。

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分析网络词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及其规X化问题。

网络新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呈现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词语的结构类型众多,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其情况十分复杂

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主要是复合式、重叠式和附加式三种,而大多数网络词语很难像普通话里的词汇那样明确各自的结构类属。

如2010年的流行语“给力”、“神马”、“浮云”、“羡慕嫉妒恨”,2011年的“伤不起”、“Hold住”、“瓜裂裂”、“被贫血”,2012年的“我了个去”、“杯具”、“秒杀”、“萌”等。

它们结构方式复杂且特殊,有的是个别语素的叠加(通常这些语素在规X语言里是不能够叠加的);有的是特殊的借词;有的已经凝固成短语甚至是句子,但是用法仍然类似词语,按照普通话词语的结构类型(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我们很难将其归类。

2008年以来,“X客”类词语和“Y门”类词语长胜不衰,有关这类词语的结构类型的分歧(一种认为是偏正型复合式合成词,这是基于“客”的词根语素性质的分类;另一种认为是附加式合成词,这是基于“客”的词缀化性质的分类)也是一直没有定论。

网络新词形式多样、结构方式复杂的特点,从以上的例子中是可见一斑的。

(二)词语的语法功能模糊,词语的兼类现象和活用现象复杂多变

汉语词类的划分以语法功能为主要依据,兼顾词语的形态和意义标准,这一当前比较科学的词类划分标准对于网络词语来说很难适用。

网络新词冒传统语法规X之大不韪,大量使用反传统语法规X的语句。

如汉语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但在网语中,“很+名词”的表达法,如“很女人”(即很有女人味儿)、 “很克林顿”(很不诚实)、“很书本”(书生气十足)“他很水”(形容男的比较软弱)俯首即是。

又如“强、巨、狂、严重”等形容词,在网语中常改用作副词,表示“特别”的意思,起夸X、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我对你的说法严重支持!

”中的“严重”就用作副词,表示“非常”的意义。

再如“山寨”原来是名词,在网络中已经被广泛的用作形容词,构成“山寨机”、“山寨版”等词语;“月光姑娘”在网络中解释为“把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得净光的女孩”,这里的解释显然和“月光”的名词性质大相径庭。

网络新词语法不规X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借鉴外来语言或方言的语法予以创新。

如借鉴英语的“ing”形式来表示进行时,例句:

“郁闷ing”;“开心ing”等。

借用方言语法的网络新词如:

“走先(先走)”、“我倒”(表示晕倒)……(三)词语意义明确丰富,便于理解运用

这里说的“意义明确”主要是指某个网络词语的意义固定,一般只出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

比如:

“X跑跑”——汶川地震时当地一个语文老师X美忠不顾学生安危,自己先跑掉,后来还在网上坚持说自己没有做错这一事件;“被贫血”——出于某种目的,本来不贫血,体检单上却被注明贫血。

特指2011年XX考生宋江明在公务员体检中血液检测单被篡改成贫血,从而被剥夺录取资格这一事件。

“穿越控”——指痴迷于各种穿越体文学作品、漫画、影视作品的人。

“灯笼男”——指在婚恋择偶方面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男人。

这些词语的意义比较单一明确,出现的语言环境也比较固定,相对而言理解运用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

我们说网络词语的意义明确,并不是说它们的意义单一,相反它们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这主要是针对以下两种情况而言的:

第一种情况是对某类词语而言;第二种情况是旧词新用现象。

我们说网络词语具有很强的类推性,例如“客”族词、“门”类词、“体”族词、“控”类词都有大量的类推词语。

以“门”类词语为例:

它的意义已经从“门窗”“房门”等本义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个具有概括性意义的专有名词,语义特征为:

“[丑闻]+[地位显赫]+[杀伤力强]”[3](p75)。

根据“门类”词语的使用现状,我们大致将其概括为四方面的意义:

丑闻(艳照门、解说门);绯闻(拥抱门、短信门);纠风、黑幕(甲醛门、工会门);事故、问题(电池门)。

再如“360体”、“宝黛体”、“蹉跎体”、“梨花体”中的“体”字的意义明显的比原来宽泛了好多,只要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就可以称为“某某体”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某一类词语的意义都是比较广泛的。

网络词语中的旧词新用现象,也使得词语的意义非常丰富,使用起来也尤其方便。

拿“闪”字来说,它除了原有的“闪避、猛然晃动、闪电”等八项词义外,又被赋予如下一些涵义:

1、走了,离开了,并且含有“对不起”的意思;在用法上,常单独成句,简洁而明朗。

例句:

“不好意思,我闪。

”“该睡了,我闪了。

”2、快速的,闪电式的。

如:

1分钟可以认识一个人,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一个月可以踏上“红地毯”,这叫“闪婚”。

3、表示惊叹,感慨。

例句:

“中国VS波多黎各以打架收场,哎呀,我闪!

4、即flash,那些痴迷于flash制作的人,被称为“闪客”。

类似于“闪”这样的新词语还大量存在,比如“雷”、“二”、“囧”、

“亲”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网络新词与现代汉语比较呈现出结构类型复杂、语法功能模糊和意义明确丰富的特点。

正是网络新词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独立于规X语言体系之外的语言系统,其快速传播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规X语言的纯洁性。

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网络新词的规X化问题。

关于新词,尤其是网络新词的规X问题,近几年里确实引起了语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规X新词所取得的成绩:

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增加6000多条新词,删减2000多条旧词,“反恐”、“扫黄”、“双规”、“网恋”、“埋单”、“做秀”、“二奶”、“富婆”……这些生活中不经意间出现的新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都有了标准释义。

吸收新词语不可厚非,因为有些新词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而且也记录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进步。

当我们听到“伊妹儿”、“微博”、“激光”、“云电视”之类的新词汇时是无比振奋和自豪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吸收新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别对待“网络新词”中的“生造词”,因为后者纯粹是对汉语言文字的糟践,建议以下几种情况是坚决不予吸收的:

1、旧词新解。

“贤惠”(闲在家什么都不会)、“偶象”(叫人呕吐的对象)、“奸情”(坚定不移的友情)、“不错”(长的那么丑不是她的错)、“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这种旧词新解,虽然有趣,却很无聊。

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开开玩笑也就罢了,随意地不分场合乱用,必将造成语言文字的混乱。

2、同音、谐音字乱用。

“大侠”(大虾)、“喜欢”(稀饭)、“我”(偶)、“吃”(撮),这种用字的随意性,如果不及时改正,对中小学生的用字习惯将会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对语文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讽刺、贬损、庸俗的词。

“钓鱼”(指男生追女生,得有耐心,暗含对女性的歧视)、“根号2”(等于1.414,不足1.5米,讥讽个子矮)、“对肚”(指拥抱),这类词语是坚决不提倡的,它们一旦超出了调侃的语言环境就会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度冷酷。

4、乱用字母与数字。

“JJ”(姐姐)、“GG”(哥哥)、“PTT”(怕太太)、“1314”(一生一世)、“740”(气死你)、“520”(我爱你),这类词语的存在,把整个汉语弄得不伦不类,而且,也极易让人陷入迷宫,根本不知所云。

例句:

“你的DD很可爱,我要买DD送给DD。

”(你的弟弟很可爱,我要买东西送给弟弟。

二、网络新词中的文化透视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Sapir)所主X的: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4]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比如,在得到赞扬时,中国人往往会说“哪里,哪里”,显然,这种语境下的“哪里”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含蓄、谦虚的民族文化心理。

文化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因此,语言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现时的,更是一代人的、历史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近几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就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简单、新颖的网络流行语是现代人追求简约、个性化生活理念的直观反映。

网络新词对文化心理的反映可以具体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新词中单音节词语的产生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我国造字用字的依据是“六书”[5](p162),它体现了汉字的内在生成机制,也为网络上创造单音节新词提供了依据。

如“囧”,象形字。

外面的大“口”视为人的脑袋,里面的“八”视为人的眉眼,里面的小“口”视为嘴巴,表达沉重、郁闷的表情,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再如“円”,音“yuán”,古同“圆”。

从2011年初开始在网络微博上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因其形状极像鼠标,本义中又有货币的含义(日圆(円)是日本的官方货币,于1871年制定),所以用来指“网购”或“网购一族”。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结构组合灵活。

在汉字合体字中,部件只要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有不同的汉字出现,大量的形声字的存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如“人”、“木”、“圭”三个部件的变换组合可以组成“佳”、“休”、“桂”几个意义截然不同的汉字。

网络用语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并借鉴适当的组字方法,从而创造出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新词:

“烎”(yín)即是将“开”、“火”两个字组成上下结构的新字,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的状态。

“槑”(méi),由二呆组成,用来指人比呆还呆,即很呆、很傻、很天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网络新词对古代造字方法的继承和创新运用。

c:

\iknow\docshare\data\baike.baidu\albums\39253\39253\0\0.html

(二)网络新词的迅速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与包容的文化心理

网络词语的结构方式复杂:

有的吸收外来词语,如“out”、“hold住”、“伤心ing”等;有的利用方言词语,如“坑爹”、“有木有”等;有的直接用英文字母的缩写,如“3D”、“QQ”等;有的谐音,如“豆你玩”、“蒜你狠”等;有的甚至不符合现有的语法规则,如“很man”、“羡慕嫉妒恨”等,但是这些词语都被网民接受,而且还流行开来。

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不承认有一味追求个性化语言的盲目从众心理的推动作用,但这股推动力的核心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心理,这也直接反映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网络词语使用X围的不断扩大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心理。

当前,我国网民接近5亿,其中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们。

网络用语一般是由年轻一代创造,然后在他们中间流行开来,继而被年长一些的网民所熟悉,并对一些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经常并热衷使用的一些网络流行语,这是网络新词“群居性”特点的反映,而不能因此否定网民的开放包容心理。

部分新颖、表现力强、反映时代特征的网络新词语已经不单单只出现在网络交际中为某一部分人使用,而是已经进入现实世界为全民所用了,如“3D”、“房奴”、“裸婚”、“给力”、“萌”、“官二代”、“被自杀”、“雷人”、“二”、“亲”、“伤不起”等词语在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不同程度的流行开来。

(三)网络词语反映了国民追XX用、简约和个性化的文化心理

网络新词语产生的环境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互联网传播信息具有高效、互动、虚拟、群体性、个性化的性质,这就要求网络语言的书写形式更加简便,蕴含的意义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准确适宜,词语新奇、个性化,从而引起各自群体的广泛共鸣。

近来,网络新词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我们拿“亲”字为例,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它是不成词语素,只有与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成词,比如“亲人”、“亲戚”、“亲朋好友”等。

在网络用语中,它成为成词语素并直接充当句子成分,主要出现在三种交际里面:

(1)表示“朋友、网友”,你随意点开一个、论坛或是聊天室都可以看得到;

(2)表示“顾客”,常见于网络购物,店主经常将前来购物的顾客叫做“亲”来表达一种较亲昵的情感色彩;(3)表示“粉丝、歌迷、影迷”,流行于日韩的娱乐和论坛,是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一种亲昵互称。

“亲”在这些表达中以单音节语素分别代替整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亲爱的朋友”、“你好”等,满足了人们对于网上交流传输效率高和书写速度快的要求,同时传递出一种熟悉亲近的语气,营造了轻松随意的交流氛围,与无形中打破了网路的空间障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深受大家喜爱。

网络新词里这类词语还大量存在:

如“二”是对“二百五”、“二愣子”的简称,“二”与原来的说法相比,书写更加简便,表达的意思既准确又委婉含蓄,又不失个性。

再如“雷”字,意思是“无意中看了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所产生的不适感,受惊吓,被震撼,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6](p117),常见的搭配有“你雷死我了”、“雷人”、“被雷到了”。

显然,“雷”字与“郁闷”“崩溃”“无聊”“恶心”“挂了”等词语相比更加简洁,也反映了网民追求新颖个性化语言的心理。

在网络交际中,当人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要表达某个意思需要很复杂的语法形式时,就会试图创造一个简单新颖的词语来满足这种交际需要。

这个词语一旦产生,就会在追求个性化表达的网络世界里迅速传播开来,大量的网络新词都是在这种文化心理驱动下流行开的。

(四)网络新词反映了人民采用调侃的方式表达不满,追求平等的社会文化心理

网络新词集中反映了社会热点,体现出强烈的时效性。

当前,各类事件,无论大小,我们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比如,近几年我国物价上涨明显,网民象形的将其称为“涨时代”,以调侃物价上涨的网络新词更是层出不穷:

“蒜你狠”首开此类词语的先河;紧随大蒜,绿豆成为另一被热议的商品,“豆你玩”应时诞生;随着生姜、食用油、白糖、苹果、棉花、中药、煤炭等商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相应的三字新词也随即出现。

“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等“侃市场”词汇是对现今物价飞涨的直观反映,表现了人民对物价上涨的强烈不满和极度的无奈心理,这些词语也因此一夜之间走红网络。

其它领域出现的网络新词也是如此:

由“艳照门”催生出来的“很傻很天真”,无疑是公众对娱乐圈的绝好讽刺与挖苦,是社会对娱乐圈虚伪表象之下,名不副实的无情嘲弄;而“X跑跑”、“姚抄抄”、“打酱油”、“俯卧撑”等反映出网民们对社会道德体系的拷问与诘责;“蜗居”、“楼倒倒”、“被就业”等反映了当前人民面临的严峻生活和工作压力;“我爸是李刚”、“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事儿不能细说”等用语更是对政府工作的无情嘲讽和挖苦……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今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平等。

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更显平等自由网络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表达平台,因此,网络新词能够敏锐的反映社会热点,以一种调侃、幽默的方式表达民意。

我们在欣赏运用这些新奇、风趣的新词新语时,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了隐含在其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产生也必然是一定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反映”[7](p276)。

网络新词在反映“网络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更体现了当今的社会心理:

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心理,又暗含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心理;既反映了人们追求平等,勇于表达不满的社会文化心理,又体现了人们“求新逐简”的语言追求。

三、结语

“网络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是一种在特定人群和特定X围内流行的话语形式”[8](p326)。

网络新词的涌现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活跃的社会思想,也蕴含了人们多元的社会文化心理,它有着惊人的传播速度和强大的影响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网络新词尚处于过度自由的发展阶段:

它结构形式复杂、语法功能模糊、用法多变,这首先是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同时也给保持规X语言的纯洁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重视这一语言现象,尤其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应该及时的给予引导,使网络新词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从而更好地为人民交际服务。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大学,2009.

[2]黄爱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处理研究[J].XX教育学院学报,2011,

(10).

[3]王丽坤.“门”族网络新词及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J].XX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6).

[4]余遥.走向成熟的中国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字网.

[5]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6]俞云红.试析网络新词“雷”[J].今日南国,2010,(8).

[7]江晓霞.汉语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J].文学界·文化万象.

[8]任会芹.浅析2008年网络新词[J].XX文学,2009,(8).

 

Multi‐dimensionalperspectiveofthenewnetworkword

LIYan‐tao

Abstract:

Nowadays,netneologisms,whichoutsidethestandardlanguagesystem,areenjoyingalargerpopularityowingtothespreadofnetwork.Byvirtueofflexibility,concision,freshnessaswellasvividness,thesenewwordsarehighlyfavoredbyInternetusers.Somewords,suchas囧(embarrass),给力(gelivable),裸婚(nakedwedding),你懂的(youknow)havebeenusinginrealityratherthanjustbeenusedinworksonnet.Inthisthesis,Iwillanalyzetheirinfluenceinrealityfromtheprospectiveoflinguisticsandculturology.

Keywords:

netneologisms,linguistics,culturolo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