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docx
《《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
《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学科。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学是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为基础,但其自身则是临床学科的直接基础,通过病理变化,联系临床表现等,为诊断、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临床医学还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等,对疾病进行病理诊断或深入研究,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病理学在医学中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检验、急救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11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3:
1。
即理论讲课64学时,实验讲课48学时。
四教材:
《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玉林,6版,2004年。
II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认识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1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
(二)学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发生机理。
(三)学习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熟悉萎缩、肥大、化生的形态特征。
(二)掌握常见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征。
(三)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熟悉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四)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五)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六)了解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肥大的概念,增生的概念,萎缩的概念及类型,化生的概念。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发生机理,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
(三)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的病变特点及结局,机化的概念。
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二)学习纤维性修复的概念和演变过程。
(三)学习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骨折愈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及再生的方式。
(二)掌握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掌握创伤愈合的过程及类型,骨折愈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熟悉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
(四)了解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
(一)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潜能。
2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
(三)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其功能。
(四)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影响再生的因素。
骨折愈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类型、概念、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机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及其后果,熟悉肝、肺淤血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后果。
(二)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的类型及其形态特点和好发部位。
(三)掌握栓塞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和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的常见部位、栓子的来源及其后果。
(四)掌握梗死概念、原因、条件和类型;梗死的形态学特征。
(五)熟悉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六)了解出血的病因及类型、病变和后果。
(七)了解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一)充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肝、肺淤血的病变。
(二)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的概念和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
血栓栓塞及其后果。
梗死的概念,原因、条件和病变。
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炎症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组织学类型及病变特点
(二)学习炎症的原因、发生机理。
炎症介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炎症的概念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掌握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
(三)掌握炎症的类型、各类型炎症的好发部位及其形态特征。
(四)掌握炎性肉芽肿的形态特点;与肉芽组织的区别。
(五)熟悉各类型炎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六)熟悉炎症的结局。
(七)熟悉急性炎症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及其3
发生机理。
(八)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介质的来源、种类及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九)了解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性反应。
三教学内容
(一)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二)急性炎症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及其发生机理,炎症介质的概念、类型、来源及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三)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形态学分类,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急性炎症的结局。
慢性炎症的一般病理变化,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病变特点,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
(五)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性反应。
第五章肿瘤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组织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概念、癌基因的概念、癌和肉瘤的区别。
恶性肿瘤的浸润、扩散和转移机制。
(二)学习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
(三)学习各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二)掌握肿瘤的大体和组织学形态特点。
肿瘤的异型性概念和病理变化。
(三)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四)掌握良、恶性肿瘤区别。
(五)掌握癌与肉瘤的病变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六)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七)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及病变。
(八)熟悉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
(九)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十)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环境和生物致瘤因素等的致瘤作用;癌基因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
(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组织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生长方式、转移途径)。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癌与肉瘤的区别。
常见肿瘤的举例:
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
(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和病变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瘤因素等;癌基因的概念。
4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风湿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概念、类型;心肌梗死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并发症及后果。
(三)学习风湿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复合性病变;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熟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及病变;心绞痛的概念、心肌梗死大体形态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冠状动脉性猝死。
(三)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病变特点。
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四)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及后果,熟悉其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的区别;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了解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部位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五)掌握慢性心瓣膜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六)熟悉心肌炎的类型及主要病理变化。
(七)了解心肌病的概念及类型。
(八)了解心包炎、心脏肿瘤和周围血管病的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一)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变及复合病变,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及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及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冠状动脉性猝死。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与后果,病因和发病机理;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特点。
(三)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心肌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心肌病的概念及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5
(一)学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肺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学习呼吸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扩散规律。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及二者的异同。
熟悉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了解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
熟悉硅肺的病变特点,了解硅肺的病因、发病机理。
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
(三)掌握肺癌和鼻咽癌的大体和组织学类型、形态特征及其转移规律。
了解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
三教学内容
(一)肺炎的类型、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合并症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硅肺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特点及后果。
(四)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征及转移途径。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慢性胃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
(三)学习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类型、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学习肝硬化的类型、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五)学习消化系统肿瘤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及其转移规律。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形态特征及常见并发症。
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熟悉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了解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各型的病理变化。
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三)掌握肝硬化的概念、发生发展过程、常见类型及形态特征,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四)掌握原发性肝癌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及其转移规律。
(五)熟悉消化管肿瘤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及其转移规律。
(六)掌握胃溃疡和溃疡型胃癌的区别。
6
三教学内容
(一)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
(二)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各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肝硬变的概念及分类,门脉性、坏死后性和胆汁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变化(肉眼及组织学类型)、蔓延和转移、临床病理联系。
(五)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的病因、病理变化(肉眼及组织学类型)、扩散及转移、临床病理联系。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学习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掌握淋巴样肿瘤的概念、分类及其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
淋巴样肿瘤的概念,分类原则、主要类型,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分类;学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二)学习各种肾炎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三)学习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四)学习泌尿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分类、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掌握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的形态学改变、临床病理联系、转归。
了解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发展经过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
(三)熟悉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7
(一)肾小球肾炎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基本病理变化;各型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二)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三)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一教学目的学习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常见疾病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掌握滋养层细胞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熟悉慢性宫颈炎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了解卵巢肿瘤的常见类型和大体形态。
了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变特点三教学内容
(一)慢性宫颈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子宫颈癌、乳腺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变和蔓延、转移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卵巢肿瘤类型,卵巢畸胎瘤、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变特点。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弥漫型肺毒性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
(二)学习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常见肿瘤的分类及病理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区别。
(二)了解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腺癌的常见类型及病理学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一)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甲状腺炎的分类及其病理变化。
(三)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腺癌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十五章传染病8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和转化规律。
(二)学习肺结核病的类型、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学习常见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四)学习伤寒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五)学习细菌性痢疾、乙脑及流脑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六)学习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病变特点及其预防。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各型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乙脑及流脑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其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理。
(三)熟悉淋病、梅毒、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基本病变及其预防。
三教学内容
(一)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二)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肺外器官(肠、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与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三)伤寒病的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理、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及结局。
(四)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理,急性、中毒性和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五)梅毒、淋病、艾滋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阿米巴病的病因、感染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六)乙脑及流脑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
由第一临床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
教案、讲稿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重点内容以讲授为主,熟悉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
实验分组(40人/实验室),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
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四考核办法:
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
理论考试占85%,实验平时成绩15%。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9
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时数实验内容时数类型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CAI6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4验证型与损伤损伤,损伤的修复损伤的修复CAI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CAI48验证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CAI64验证型炎症肿瘤CAI88验证型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CAI64综合型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CAI44综合型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CAI84综合型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CAI2泌尿系统疾病CAI44综合型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CAI44综合型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CAI2传染病CAI84综合型传染病合计64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