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112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docx

最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5.1基础知识练习

B.视图和查询文件的扩展名都是.QPR

5.1.1选择题

?

s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________。

C.将恢复所有被逻辑删除的记录D.只能恢复被物理删除的当前记录

publici,j

【答案】D

casen=3

 

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JIий,1918-1970)是二战后苏联最有影响力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他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撰写了大量教育著作,极大的推动了苏联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他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如今仍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教师理应学习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进而提升自身素养。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理念;启示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

(一)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说:

“教师是世界上最为人道的职业,因为他是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人打交道的。

每个孩子从养成文明习惯、获得文化知识到确定个人倾向性,形成人生观、道德观,教师的影响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教师本人德才兼备,才有可能实现所培养的新人全面发展。

”[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受人民委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灵、智慧和感情的人。

教师所面对的,一半是人类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付出和创造获得的文化珍品和精神宝藏,这种珍品得之不易;另一半是人民的财富、未来和希望——年轻一代。

教师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

”[2]

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他们传承人类文化,为社会创造着最大的财富,充当着雕塑巧匠的角色,雕刻着他们的‘大理石块’——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

“你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雕塑家。

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

社会把你看成雕塑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雕塑巧匠。

人的创造者,应以自己的水平、能力、艺术为其他雕塑家做出榜样。

为使我们在苏维埃学校里创造出来的人,成为德育、智育、美育的完美杰作,就需要所有接触‘大理石块’的雕塑家配合、行动,需要使创造真正的人的活动和谐一致。

那么,谁应当是形成这种和谐一致的、敏锐的、明智的、有经验的、细心的勇敢的指挥者呢?

是教师。

”[3]教师是引导学生攀登高峰的引路人,是鼓舞学生忠于信念、毫不妥协的勇敢者——这便是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

可以说,教师的这种教养性行为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层面、还是做人的标准方面,都会影响学生(向教师学习知识的人)的一生,雕刻学生的未来。

也就是说,才能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也并非凭空产生,它是由教育者在不断地摸索中发掘出来的。

这就要求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和交往中去感化学生,就如同雕塑家使用刻刀去塑造一块大理石那样。

如果没有雕刻家的智慧和创造,大理石仍不过是一块不成器的石头而已。

社会职业必须不断地趋于专业化,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是教师获得社会地位、赢得社会尊重的铁一般的纪律。

倘若某一种职业人人皆可从事,那何来专业化可言?

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度专业化、拥有自己无可比拟的特殊性的社会职业。

这种特殊性使教师职业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正因如此,教师问题和教师工作,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和全部教育实践活动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用他的话说:

“教师是教育事业,特别是学校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中坚力量。

如果没有人从事教师的职业,或缺乏必要的教师人选,那么,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前程将难以设想。

”[4]

(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孩子

托马斯·曼说:

“人介乎野兽和天使之间。

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则取决于教育。

凡是人的性本能变得低下的地方,人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向野兽靠拢而远离天使。

”[5]在这里,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去教育人靠拢天使而远离野兽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最简单和最明智的真理:

育人先育心。

”[6]他说:

“育心的活动始于爱与信任。

教育首先意味着相互往好处想,教师往好处想自己的学生,学生往好处想自己的教师。

教师和学生相互已不往好处想——这是最可怕的。

失去了信赖,不再相信对方——这哪里是什么教育?

又哪里是什么教育学?

”[6]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基本的尊重和信赖之外,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对于学生的爱。

热爱孩子,并不是在某个学校、某本书里所能直接学到和获得的能力与品质。

这种能力是在人走入社会,与别人发生关系的活动过程中逐渐获得并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每个孩子的交往互动中付出自己全身心的爱和信赖。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

苏氏说:

“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伤悲,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3]正因如此,他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的。

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

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即将做教师和已经是做教师的人。

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

要是我们教师,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

”[7]想必,那将是一种富于人情的美妙的和谐。

我们每个教师要用心建立这种和谐,发展跟孩子的友谊,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

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就是爱孩子,就是热爱学生。

苏氏说道: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我可以毫不犹疑地答道:

爱孩子。

”[4]这是驱使他投身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他把教师职业作为终身职业,把教育孩子作为毕生工作的灵魂。

他给我们留下的其中一条遗嘱是:

“别让任何一次心灵震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

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6]那么,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更好地了解和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呢?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应尽可能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到孩子们中间去,跟他们多交往,做知心朋友,成为志同道合者。

”[4]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培养和教育孩子,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新人和充盈着积极情绪的上进之人。

(三)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挥榜样的力量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每一次的劳动以及他在劳动中取得的结果,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

“作为教师,你应时刻记住:

促使孩子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当孩子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

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7]要知道,在影响学生的所有教育力量中,无论在知识、能力、智慧方面,或者在教育经验、技艺和职业志趣方面,教师都是最全面的,因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地位以及高度的不可替代性,教师拥有其他教育力量不可能具备的品质和因素。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施加具体影响,丰富其精神世界,用与之息息相关的事情去激发他的兴趣,鼓励他、促使他的特有的个性得以外显,保持其求知力量的火花常明不熄。

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同意乌申斯基的观点。

苏氏还十分肯定地说:

“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能只能由才能来培养。

学生的个性主要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个性去培养和形成的。

”[4]他所说的个性,主要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状态。

这种个性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

教师需要做的是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遵循儿童的天性,发掘其独有的特性,教会儿童利用可以发展自己的时间,去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这就意味着:

尽量做到让儿童感兴趣的东西成为儿童发扬个性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苏氏说:

“‘街头伙伴’、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这些你是不知道的),以及和善于有力地影响年轻心灵的人进行的意外会见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每个具体的学生施加影响,用某种方法去引起少年的兴趣,使他专心致志并受到鼓舞,激发他特有的个性。

”[8]

“语言教导人,榜样吸引人。

”——这句古老的拉丁谚语,包含着教师应该永远铭记的一个真理。

这其中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两点:

一是教师的语言是强有力的工具;二是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志向和才能,同时又不破坏他们童年的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

“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7]也就是说,培养良好的学习愿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同时又能提高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思想水平。

愿望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四)勤于阅读,乐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

我就有一套个人藏书——这些书是我的老师,我每天都去向它们请教:

‘真理在哪里?

怎么去认识真理?

怎样才能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承下去?

’这些书也是我的生活的老师,我每天都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去求教它们:

‘怎样生活?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的楷模?

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他们的心田?

’”[14]身为一个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每天的教学工作,还应该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思考,用智力的增长和有效的反思来丰富自己的从教生活。

如果想要使教育工作给自己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需要走上阅读思考、研究协作的幸福的道路,让自己更有效地阅读、研究,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

苏氏说:

“从学生一年级起到较高年级,所有的工作形式,其用意都在于: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

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

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7]他还说:

“教师必须知道的是: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该更多的阅读。

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这样,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7]

苏氏强调道: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形成正是取决于此。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乃至钟情于博览群书,更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进行深入的思考。

”[10]他确信,教师善于思考知识,善于领会、深化和转化知识,拥有无可比拟的知识素养、学术眼界、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这就会使儿童更加幸福,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五)用耐心见证教育工作的最终结果

苏霍姆林斯说道:

“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分晓的。

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

教师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

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

学校教育里的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

”[7]这也就是说,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

苏霍姆林斯基真正做到了对孩子始终如一的不离不弃,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用耐心和爱心播种着一颗颗幼小的嫩苗——儿童。

苏氏说:

“当你研究现在所做的工作跟将要取得的结果之间的联系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的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

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做出评价。

这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规律性之一。

它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

”[7]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教师的人会经常见到这种现象:

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

这种“思维的觉醒”,即:

“恍然大悟”,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而做教师的人是在用自己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候帮助它的积累。

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灰心失望。

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也许就会了,那么我们做教师的人应该始终坚信积累的力量、学生自我发展的力量。

每个身正为范的教师理应坚信持之以恒的力量,用无限的耐心去守候,最终必定会迎来那可以称之为柳暗花明的时刻,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对我国的启示

(一)教师要树立坚定信念且志存高远

教育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时代的推进会带动教育的变革,也就是说教育的脚步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必须学会真正的走入社会,去观察、去思考,从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拥有一套独有的教学方法体系。

只有那些有着自己的追求、得社会风气之先的开朗的教师,才能把学生带向伟大的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自1933年从一所七年制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举办的有关师资培训班的培训和学习,也就是在那里,他开始立下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誓言。

他从未放弃并为此努力,即使是在卫国战争中身负重伤,也没有中断过他内心一直坚守的从教信念。

苏氏说: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而幸福是行为主体内在的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

”[15]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更应该学习和借鉴他丰富的教师理念,取其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去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

在如今的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背景下,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和教育者就应该衷心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坚定自己的从教信念,将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视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不懈努力与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实现终身学习的奋斗目标和时代追求,在自己所处的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将心比心,以爱博爱,坚持尽心尽责,用高度的奉献精神去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

教师职业作为高度专业化的社会职业,应该同律师、医生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这样,从教者才可能取得独特的社会地位,才可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而教师是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风气的缔造者,起着灵魂塑造和陶冶的作用,只有成为他所教育的对象发展进步的促进者,起到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时,教师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知识对于学生从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工具和途径,借助它而不断的掌握新的知识。

苏氏说:

“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该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而让他去检验、去研究吧。

请记得:

执拗性格万岁!

”[7]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探究,这会这成为你从教路上的生长点,它会让你更愉悦的投入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爱孩子,相信孩子,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把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育事业吧!

树立一种远大的教育志向,拥有一种虔诚的教育理想,献出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迷惘不定,都会无往而不胜,任何重担都肩负起来。

(二)教师要坚持教育实践且始于足下

时代在在不断的向前迈进,教育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必须将之前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提升,不断的将自己投入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便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途径,也是改变自己、丰富自己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瓦西亚·亚历山德罗维奇在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时留给我们这样的话:

“他的一生主要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探索。

他衷心耿耿,孜孜不倦于这一事业,把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了普通教育工作实验和新时期教育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4]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的“集大成者”。

其取得丰富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98年定为“苏霍姆林斯基年”,想必他对于苏联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乃至对于世界的教育影响也是不言而喻了。

这也告诫我们每一个已经从事、或将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把实践放在自己专业成长和教育素养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用心去体会。

同样,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需求,尤其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坚持实践,也要注意在每一天的教学中完善自己,在能运用的自由时间里不断积累。

苏氏本人对于自由时间的重要性也进行了较为完善的阐述,“自由时间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他的回答是:

“每天十至二十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毁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

”[12]在苏氏任校长的巴甫雷什中学,下半天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学生可以读课外书、参加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在野外活动,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人们的劳动。

从日常生活学习中获得小步提升,从实践中向更为全面的发展迈进。

教师要以崇高的志向为奋斗目标,使教学在自己深厚的从教情感和敬业精神中起步前行。

当代教师除了要明确自己是所教学科的教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上的帮助者、学生德行上的引路人以及学生心理上的倾诉者和辅导者的同时,还应该为自己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做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最重要的是努力实现目标。

立足于现有的本职岗位,勤奋努力、扎实认真、从小处着手,提升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形成积极的教师集体且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素养外,另一种必须具备的便是个人的道德品性、集体的道德正气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他把教师集体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在教师集体的通力合作中才能实现完满的智育,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谐。

教师集体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友好群体,其中充满了志同道合者思绪和想法的有效碰撞,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为集体的创造做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又使集体中的其他人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中学里有这样一条规则:

教师不用写任何总结和汇报。

教师拥有足够多的自由时间,每周上课的时间最多为六个工作日,大多数教师每周还另外拥有一天休息时间,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他的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间段精力旺盛、创造力不减,从而能更好地爱孩子。

教师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应热爱儿童,如若拥有这种珍贵品质,就如同歌唱家有了独特的好嗓子,音乐家有了超常的听力,绘画家有了丰富的色彩感,终将一鸣惊人。

对于孩子的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付出热诚的心,用正确的、明智的、人道的爱来影响孩子,发挥集体中每个人的力量。

(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且共同成长

每个人作为客观世界中生动的存在,都处于丰富的周围环境之中,都不可能脱离周遭环境一个人生活,其最大的快乐就来自于与他人的交往。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存在,举手投足间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巨大的反响。

学校里的领导应关心爱护教师,教师关心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年长的、有经验的教师引导年轻教师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互动中,相互影响,教师应该拥有美好的心灵,并且极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构建融合、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得到阳光雨露般的温暖。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

“别人只是给学校提供最大的物质帮助,只有主人们,老师和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构建的学校环境,才是真正具有自己独特风貌的学校。

”[13]

那么,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呢?

首先教师应怀着热情去感触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怀学生的个体尊严;其次,教师应珍惜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激发其无限的探索欲;最后,教师应与学生“肝胆相照”,构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发展环境。

只有教师和学生“动起来”,学校每个人“动起来”,全社会都“动起来”,在面对教学一线发生的问题时,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科学的前瞻性意识,即发挥各部分因素的作用,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营造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发展愿景。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不易懂的诗,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和心灵去感受。

我们要用心呵护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将是风雨后的彩虹、寒冬后的花朵——绚烂而美丽!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3):

1-6.

[2]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第一卷.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56-557,271.

[3]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第二卷.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80,58.

[4]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8,256,251,259-268,3.

[5]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第三卷.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37.

[6]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第五卷.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10,486,587-597.

[7]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07-410,407-410,16,67,21,473,115,587-597,407-410.

[8]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第四卷.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8-59.

[9]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48-760.

[10]段鸿,陈霞.教师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

59-63.

[11]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

苏州大学,2008.

[12]胡重光.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30-31.

[13]O.B苏霍姆林斯卡娅.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义与中国教师共勉[J],肖甦译.比较教育研究,2010(3):

5-7.

[14]甘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之路及对当下教师成长的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0:

123-124.

[15]张凤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对我国职业教师精神和人格品质培养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

(1):

141-143.

Suchomlinsky'sideasaboutteachersandits

enlightenmenttoChina

Jingyan

(SchoolofEducation,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Gansu,745000)

Abstrct:

VasylSuchomlinsky(В.А.СухоМJIий,1918-1970)isthemostinfluentialoftheSovietUnionafterWorldWarIIknowneducationaltheoristan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