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5044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

容易用错的成语

容易用错的成语

(一)

首当其冲

[误例]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设备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2)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要首当其冲。

[修改]

(1)“首当其冲”应改为“首要”。

2)(“首当其冲”应改为“率先垂范”。

[解析]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

要冲)。

如:

在大喊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一些地方的学校在大搞应试教育,而首当其冲的是学生。

此语常被误用为“首要”或“率先垂范”之意。

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误例]胡明虽身在教室,两眼也一动不动地看着黑板,但他早已心不在焉,对老师的板书,他熟视无睹;对老师的讲解,他听而不闻,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也没有。

[修改]“熟视无睹”应改为“视而不见”。

[解析]熟视无睹:

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某一事物漠不关心。

视而不见:

虽然睁着眼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关心。

常和“听而不闻”连用。

熟视无

睹,强调的是经常看到就像没有看到一样,突出的是“熟视”。

视而不见,强调的是看见

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突出的是不注意。

误例强调的并不是“熟视”,而是“两眼也一动

不动地看着黑板”,即“虽然睁着眼看”,但结果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因此应当改为“视而不见”。

司空见惯

[误例]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修改]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已是司空见惯了。

[解析]司空见惯:

语出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比喻看惯了的事,就不觉得奇怪了。

如:

“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个讳名。

“司空见惯”不可带宾语。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误例]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

[修改]“耸人听闻”应改为“骇人听闻”。

[解析]耸人听闻:

听了使人震惊。

多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极为震惊。

这两个词虽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入震惊;用“骇人听闻”时,发生的事是事实。

山西的“假酒案”,是事实,没有夸大其词,所以只能用“骇人听闻”,而不能用“耸人听闻”。

弹冠相庆

[误例]1993年,森达皮鞋荣获首届中国“鞋业大王”的桂冠,没容朱相桂的“农民军团”弹冠相庆,朱相桂已开始新的思考了。

[修改]“弹冠相庆”应改为“举杯庆贺”。

[解析]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

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宫,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可见“弹冠相庆”“庆”的是做官而不是其他值得庆贺的事,多用为贬义词。

体无完肤?

皮开肉绽

[误例]在敌人的监狱里,他备受折磨,浑身上下被打得体无完肤。

[修改]“体无完肤”应改为“皮开肉绽”。

[解析]体无完肤:

全身没有一块好皮肤。

形容浑身受伤。

常用来比喻论点被彻底驳倒或文章被大量删改。

皮开肉绽:

绽,裂开。

皮肉开裂。

形容伤势重,多指被打伤。

误例中已有“浑身”二字,可见再用“体无完肤”就重复了。

天作之合?

天赐良机

[误例]也许是天作之合,蒲万春(公安员)循着一个长长的哈欠望去,瞟见一张瘦骨嶙峋的刀形脸,陡地窜出灵感,冒出假设,一问方知正是踏破铁鞋寻找的“秦刀币”(盗卖文物犯)。

[修改]“天作之合”可改为“天赐良机”

[解析]天作之合:

上天成全的婚姻,用来祝颂婚姻美满。

天赐良机:

上天赐给的机

会。

万人空巷

[误例]这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播出时,人们都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修改]将“几乎万人空巷,”删掉。

[解析]万人空巷:

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如:

此时路旁挤满了人,几乎是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

误例的错误在于将“万人空巷”的意思用反了。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误例]责任编辑只能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书籍的装祯、分册、定价就望尘莫及了

[修改]“望尘莫及”可改为“鞭长莫及”。

[解析]望尘莫及:

仰望后尘,追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如:

李岩说:

“是的,是的。

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

后用以喻力不能及。

趋之若鹜

[误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修改]“趋之若鹜”可改为“纷纷前往”。

[解析]趋之若鹜:

趋,快走;鹜,野鸭。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含贬义。

误例用错了词义的感情色彩。

如坐春风

[误例]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不拿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修改]“如坐春风”可改为“春风风人”或“春风化雨”。

[解析]如坐春风:

像坐在春风中,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如坐春风,说的是听者的感受。

如:

(鲁迅)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例中的“她”不是听者而是说者,当然就不能说是“如坐春风”。

春风风人:

指施恩泽于他人。

春风化雨:

比喻良好完善的教育使人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莘莘学子

[误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的一位是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的一位是文弱

[修改]“莘莘”应删掉。

[解析]莘莘学子:

莘莘,众多的样子。

众多之意的“莘莘”,不能用“一位”来修饰。

始作俑者

[误例]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成了始作俑者。

[修改]“始作俑者”应改为“引路人”。

[解析]始作俑者: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意思是:

“孔子说’第一个造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该会断子绝孙没有后代了吧!

’因为木偶土偶很像人形,却用它来殉葬。

”可见这是骂人的话,为贬义词。

如:

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

恕我未加考证,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误例将此语贬义褒用了。

安贫乐道•安居乐业

[误例]月薪万元安贫乐道--近访汕头大学教授王梓坤

[修改]“安贫乐道”应改为“安居乐业”。

安贫乐道:

安于贫困,并以自已所信奉的道德准则为乐。

由此看来,可以说王梓坤“乐道”,却看不出他“安贫”;因为“月薪万元”在今天说来无论如何也不为贫。

[解析]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月薪万元,生活算是安定了,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所以应用“安居乐业”。

班门弄斧•不自量力

[误例]敌人在我们面前玩弄阴谋诡计,这真是班门弄斧,很快就被我们识破了。

[修改]“班门弄斧”应改为“不自量力”。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挥舞斧头。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按这样的解释,误例中的“我们”是“玩弄阴谋诡计”的行家,这显然是有违句子本意的。

[解析]不自量力:

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这一成语是合乎句意的。

半斤八两•伯仲之间

[误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轻重相等。

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

较多用于贬义。

如:

你们两个谁也不要说谁,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指老大、老二:

间:

中间。

意为不分上下。

误例将贬义成语用为褒义成语,故应改为含有褒义的“伯仲之间”。

不刊之论

[误例]这篇文章,语言不通,逻辑混乱,真是不刊之论。

[修改]“不刊之论”可改为“无法刊用”。

[解析]这属于望文生义造成的错误,以为“不刊之论”就是不值得刊登的文章。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如:

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误例]1995年1月6日,郎平不孚众望,果然从美国新墨西哥州来了传真,但这次传真让许多女孩都哭了。

[修改]“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

[解析]不孚众望:

不为大家所信服,“孚”使人信服。

女口: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如:

这次改选,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如:

王靖这次代表学校参加市作文比赛,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一等奖。

不落窠臼•独树一帜

[误例]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正卿,但能不落窠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修改]“不落窠臼”应改为“独树一帜”。

[解析]不落窠臼:

窠臼,旧格式。

比喻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独树一帜:

独自另树一面旗帜。

比喻开创新路或自成一家。

书法取法颜正卿,即便无创新也不能说是落俗套。

从下文“并称宋代四大家”来看是要强调他自成一家,所以用“独树一帜”。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误例]大家回过头来看那石峰,说不出像什么,导游小姐取笑说,像公鸡回头,有个同志不以为然地直点头:

“对,对,像公鸡回头。

[修改]“不以为然”应改为“不以为意”。

[解析]不以为然:

然,对,正确。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含有轻视意味。

如:

数学老师曾多次告诫同学们,不要盲目做题,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善

于总结,可就是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仍大搞题海战术。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修改]“处心积虑”应改为“殚精竭虑”。

[解析]句中弄错了词的感情色彩。

处心积虑:

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蓄谋已久(多含

贬义)。

殚精竭虑:

用尽心力,费尽心思,多合褒义。

不足齿数•不足挂齿

[误例]熊志行:

“小李,谢谢你昨天帮了我的大忙,否则,我一个星期的工作全都

白费了。

”小李:

“区区小事,不足齿数,举手之劳而已。

[修改]“不足齿数”应改为“不足挂齿”

[解析]“不足齿数”与“不足挂齿”都形容不值得一提,但“不足齿数”表示极端的轻视,如:

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

“不足挂齿”:

不值得放在嘴上讲。

没有“不足齿数”那样的感情色彩。

差强人意•强人所难

[误例]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2)我平时学习不够认真,老师本来就对我有看法,这次考试又考得差强人意:

老师抓住这一点将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修改]

(1)“差强人意”应改为“强人所难”。

2)(“差强人意”应改为“不尽如人意”

[解析]以上两例错误都属于望文生义。

差强人意:

原指还算能振奋人心,后多指尚能使人满意。

强人所难:

硬要别人去做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情。

触目惊心•振奋人心

[误例]上午九时三十分,记者一行五人驱车来到我院分部。

当他们看到几栋现代化

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耸立在赣江边的山坡上时,不由啧啧赞叹:

师院,不简单!

师院的事业令人触目惊心。

[解析]触目惊心:

为所见的情况而震惊。

形容问题之严重,是一个贬义词。

从句中看“师院”的事业越来越兴盛,是可喜的现象,而不是冋题严重。

振奋人心:

使人振作奋发。

因此,误例应改为“振奋人心”。

箪食瓢饮•箪食壶浆

[误例]所到之处,战士们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箪食瓢饮”的欢迎。

[修改]“箪食瓢饮”可改为“箪食壶浆”。

[解析]箪食瓢饮:

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旧指安贫乐道,也指生活贫苦。

语出

《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壶浆: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

老百姓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登堂入室

[误例]朱先生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

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修改]“登堂入室”可改为“正式入学”。

[解析]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将“登堂入室”当成进入教室的意思。

登堂入室:

登上

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语出《论语》“由

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

”意思是:

“仲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误例]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盗版书曾一度从图书市场上销声匿迹,可风声一

过,很快又东山再起。

[修改]“东山再起”应改为“死灰复燃”。

[解析]东山再起:

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来又出任要职。

比喻人失势后

又重新恢复地位。

可见“东山再起”比喻的对象是人。

死灰复燃: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可见这是一个贬义

!

词。

豆蔻年华

[误例]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了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大门,成了名副其实的警花。

[修改]“豆蔻年华”可改成“青春年华”,这样通俗易懂,只是不能突出性别

[解析]豆蔻年华:

语出唐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喻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22岁当然不能称豆蔻年华。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误例]如果你们坚持与人民为敌的政策,固执己见,制造事端,那么最后必然会被人民消灭。

[修改]“固执己见”应改为“一意孤行”。

[解析]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如:

觉新知道,他们虽说来同自己商量事情,其实他们还是固执己见,不肯听从劝告。

一意孤行:

不听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固执己见”与“一意孤行”虽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但前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后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行为。

误例中后面有“制造事端”,所以强调的是行为。

汗牛充栋?

滥竽充数

[误例]现在广播不景气,电视频道却越开越多,由于缺乏电视节目主持人,难免汗牛充栋。

[修改]“汗牛充栋”应改为“滥竽充数”。

[解析]汗牛充栋:

形容书多。

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误例的本意不是要说电视节目主持人多,而是想说主持人滥。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货充好货。

也用作自谦之词。

驾轻就熟?

运用自如

[误例]张铁林说“月亮”真是咱中国人的女儿,第一次带她上中国餐馆,从来没有用

过筷子的“月亮”看着他示范了一次之后,便很快地驾轻就熟了。

[修改]“驾轻就熟”应改为“运用自如”。

[解析]驾轻就熟:

赶着轻车走熟路。

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很容易。

张铁林的

女儿“月亮”从来没有用过筷子,这是第一次使用,当然谈不上“对事情熟悉”,即使她很快就用得很好,也不能说是“驾轻就熟”,因此,应改为“运用自如”。

匠心独运?

别具一格

[误例]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俸梅,匠心独运。

[修改]“匠心独运”应改为“别具一格”。

[解析]匠心独运:

匠心,工巧的心思。

独创工巧的构思。

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

性的构思。

别具一格:

具有独特的风格、格调和个性。

分析句子就会发现,作者评价

的是梅园的个性风格,而这种个性风格主要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评价设计者布局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

[误例]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修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应改为“华而不实”。

[解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

比喻外表华美而本质很坏的人和事。

不能用来形容文章空有好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华而不实:

华,开花;实,结果。

原指只开花,不结果,后喻外表好看内容空泛。

如: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敬谢不敏•不敢恭维

[误例]多数国人对美国菜敬谢不敏,因为其味道不能与中国菜相比。

[修改]“敬谢不敏”可改为“不敢恭维”。

[解析]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够接受。

是自谦之词。

如:

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我只适合干些具体的工作,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绝无仅有•绝对没有

[误例]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字典)指教的,是绝无仅有的。

[修改]“绝无仅有”应改为“绝对没有”。

[解析]误例中“绝无仅有”被当成了“绝无”。

其实“绝无仅有”的意思是:

只有一个再无别的。

形容极少,极难得。

如:

新的一辈继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之后成为作家的,可以说绝无仅有,集中群众的智慧,找了好一阵子,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找到了几个。

“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受过字典的指教的不是“绝无仅有”,而就是没有。

空穴来风

[误例]无法核实这消息的准确性,但相信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修改]“空穴来风”可改为“毫无根据”。

[解析]空穴来风:

有了洞穴才会进风。

比喻消息或传说并非完全无根据。

这个成语

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把意思弄反。

夸夸其谈•大言不惭

[误例]上海就有一个钢厂的厂长,伪装清廉好些日子。

直到被捕那天还在廉政座谈会上夸夸其谈反腐倡廉的经验体会呢。

[修改]“夸夸其谈”应改为“大言不惭地谈”。

[解析]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作风浮夸,不切实际。

不能带宾语,可作定语和谓语。

如: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觉得惭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误例]孙玉成绩一直不好,同学甚至老师都瞧不起他,至厅五年级,他进步很快,

成绩在班级已名列前茅,令同学和老师不得不另眼相看。

[修改]“另眼相看”可改为“刮目相看”。

[解析]另眼相看:

不用一般的眼光来看。

比喻特殊对待,一般是指较好地对待。

如:

张绮因为是总经理的小姨,连副总经理对她都另眼相看,更何况其他的人呢?

刮目相看:

刮目,擦亮眼睛。

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儿“孙玉”的成绩从不好到好,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改变了,所以当用“刮目相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