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4840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docx

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

2018年高级经济师

管理学原理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目的?

——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

谁管理?

——管理者

对什么管理?

——组织的各类资源

如何管理?

——通过一系列活动

管理:

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例题(单选)

1、管理的对象是指组织中的(D)。

A人员

B技术

C设备等资产

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的主体是(D)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3、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C )

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B.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

C.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

D.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

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的产生:

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的目的:

高效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3)管理的过程:

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职能所构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管理的对象:

组织的各类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等;

(5)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例题(单选)

1.管理的载体是(D)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例题(辨析题)

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正确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组织的集体活动离不开管理,离开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2、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的去做正确的事”。

正确

管理的目的是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即有效的管理既追求效果(实现组织目标)又追求效率(高效)。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因此,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正确的去做正确的事”。

2、管理的作用

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计划

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组织

根据计划对组织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

领导

领导者引领、指导、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功实现计划目标的过程。

控制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3、管理的性质(3方面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①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属性,由生产力决定。

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属性,由生产关系决定。

②管理的二重性的相互关系(辨析、论述)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相互联系

管理的自然属性离不开社会属性,因为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离不开管理的自然属性而独自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相互

制约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例题(单选)

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A)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

C.社会属性和生产属性

D.社会属性和经营属性

2.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中生产力决定了(B)

A.管理的社会属性

B.管理的自然属性

C.管理的艺术性

D.管理的科学性

例:

论述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

(2)管理的二重性的关系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例:

论述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1)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

管理的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属性,由生产力决定。

管理的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属性,由生产关系决定。

(2)管理的二重性的关系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独自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①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含义

科学性

艺术性

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客观规律,由管理理论、方法等构成,有效的管理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管理规律(理论)在应用中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管理者要根据管理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凭借直觉、经验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方法。

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辨析、论述)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

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对管理理论的灵活运用产生艺术性,在艺术化的管理实践中产生理论(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机会。

2009年真题(单选)

1.管理者根据直觉、经验做决策,这主要是体现管理的(D)

A.科学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艺术性

2008年真题论述题:

论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含义

(2)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论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含义

管理的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客观规律,有效的管理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管理的艺术指管理规律(理论)在应用中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2)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对管理理论的灵活运用产生艺术性、艺术化的管理实践中产生理论(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机会。

(3)管理的普遍性

普遍活动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上都具有的现象。

普遍规律

各种不同的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共同的规律性,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协调人们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例:

论述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的普遍性指管理是一种普遍活动,并存在着普遍规律。

具体而言,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上都具有的现象。

同时,各种不同的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共同的规律性,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协调人们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4、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

(1)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2)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

①经济责任创造社会财富的责任

②法律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

③道德责任对员工、股东等公平公正,对利益相关者尊重、保护的责任

④慈善责任促进人类福利发展的责任

例题(单选)

1.“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指的是组织的(C)

A.行为规范B.法律规定

C.社会责任D.管理道德

(二)管理者

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者的含义

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具体来说,就是在组织中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人。

例题(单选)

1、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10种角色可分为3类)

①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②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③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角色

描述

人际关系

1.挂名首脑

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2.领导者

招聘、激励、奖励、惩罚、培训等

3.联络者

联络组织内外

信息传递

4.监听者

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

5.传播者

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内的其他成员

6.发言人

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

决策制定

7.企业家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

8.混乱驾御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9.资源分配者

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

10.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例题(单选)

1、根据明茨伯格的“十角色理论”,下列属于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B)。

A.监听者B.联络者

C.传播者D.发言人

答案提示: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是信息传递角色

2、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C)角色。

A、代表人B、联络者

C、混乱驾御者D、谈判者

2、管理者的层次

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可划分为以下层次:

管理者的层次

职责

具体管理者名称

高层管理者

①战略管理

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副总经理、大学校长、医院院长等

②组织代表

③资源分配

中层管理者

①把组织总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

地区经理、产品经理、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等

②贯彻高层管理者的决策

③监督、协调基层管理者工作

基层管理者

①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工段长、班组长、连锁餐馆的店长、学校教研室主任等

②负责短期操作性决策

例题(单选)

1、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管理者分为三层:

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在下列活动中,哪些一般是属于基层管理者负责的活动?

(D)

A、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

B、将公司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转化为职能部门的目标

C、进行短期操作性决策

D、A和C

【解析】将公司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转化为职能部门的目标是中层管理者负责的活动。

3、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含义

管理者层次与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

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技术与方法的技能

对基层管理者最为重要、对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次之

人际关系技能

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关系的技能(沟通、领导、协调能力等)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同等重要

概念技能

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技能。

层次越高越需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更为重要

管理者层次与管理技能关系图

高层管理者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中层管理者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基层管理者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例题(单选)

1、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相对更重要的技能是( B )。

 

A.概念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计划技能    D.技术技能 

2、有人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但有时某些业务上的“外行”领导内行也能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业务上的外行更适合担任(C)

A.基层管理者,因为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

B.中层管理者,因为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业务并不重要

C.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重在决策,而不是具体业务

D.外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领导内行

3、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C)。

A.诊断技能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技能D.技术技能

4、有时,一位工作表现很出色的基层主管在被提升为中层主管、尤其是高层主管后,尽管工作比以往更卖力,绩效却一直甚差。

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就在于这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培养起从事高层管理工作所必须的:

(A)。

A.概念技能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D.领导技能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①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②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

③理论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业管理,另一方面是组织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作业管理

(4点)

①工作定额原理:

确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②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③标准化原理:

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

④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计件工资

组织管理

(3点)

①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共同努力提高生产率

②计划与执行分离:

由计划部门做计划,现场工人执行

③“例外原则”管理:

例外事项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处理,例行事项进行分权

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贡献和局限性)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①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②科学方法大大提高生产率

③泰罗强调实践对理论的作用

①把员工看作简单的“经济人”,认为只要用经济刺激就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②只重视个人作用,忽视人的集体行为

③仅重视技术的因素,忽视社会因素

④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未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问题

例题(单选)

1、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A)

A.科学管理理论B.管理科学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 )

A.提高劳动生产率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C.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解析:

B、C、D选项都是为了解决中心问题:

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①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②代表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③理论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另一方面是管理的一般原则。

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

企业的基本活动(经营)

 

其中,管理活动在企业基本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题(单选)

1、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项活动的管理学家是(B)

A.泰罗B.法约尔

C.韦伯D.梅奥

管理的一般原则(14项)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权责对等)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人员的报酬(达到劳资双方满意)

集权

等级系列(从高层到基层形成等级系列制度)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

首创精神

团结精神

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贡献和局限性)

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

一般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所有组织都需要管理,具有普遍性

管理理论更“一般性”,能适用于各种组织

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将经营与管理区别开来,归纳管理的五大职能,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基础理论

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把统一指挥当成原则或定律就有可能与劳动分工原则矛盾

例题(单选)

1、“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的哪一项?

( C )

A.统一指B.统一领导原则

C.等级链原则D.集中化原则

2、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

(C)

A.计划B.组织

C.决策D.控制

【解析】管理的五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例题(多选)

1、以下属于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的有(ABCE)

A、分工

B、统一指挥

C、公正

D、管理宽度

E、职权和职责

(3)韦伯的组织理论(对泰罗和法约尔理论的补充)

考点提示:

韦伯

组织理论

①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②代表作: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③理论内容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韦伯的组织理论的内容(两个方面):

任何组织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权力有三种形态:

理性——合法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作为理想的组织体系基础的权力是理性——合法权力。

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

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

特征(6)

解释

明确的分工

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

等级系统

组织各个职位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等级系统

人员任用正规化

根据职务要求,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员

管理人员专职化

管理人员领取固定工资,成为职业管理人员

遵守规则和纪律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规则和纪律

理性的人员关系

组织中人员关系以理性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影响

对韦伯的组织理论的评价(贡献和局限性)

组织理论的贡献

组织理论的局限性

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组织形态提供了一种规范典型。

这种“高度结构的、正式的”组织体系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这种“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认为对人进行强制控制是最合理的手段。

例题(单选)

1、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作为理想组织体系基础的权力是(C)

A.传统的权力B.超凡的权力

C.理性—合法的权力D.传统—超凡的权力

2、韦伯的理论为分析实际生活中各组织形态提供了一种规范模型,这种理论是(D)

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

C.管理科学体系D.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例题(辨析)

1、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相匹配的组织是以制度为中心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性的组织。

正确

辨析要点:

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包括:

等级系统,即组织各个职位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等级系统;明确的分工,即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同时,规定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规则和纪律等。

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相匹配的组织是以制度为中心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性的组织。

简答题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2、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3、法约尔一般管理原则的内容

4、法约尔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5、韦伯的组织理论的内容

6、对韦伯的组织理论的评价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1)产生的原因

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但忽视对人的研究;

泰罗制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工人劳动异常紧张、单调、劳累;

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客观上要求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2)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与霍桑试验,最具代表性的是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①霍桑试验

是指从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试验,因此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判定照明和其它条件对工人及其生产率的影响。

实验之初

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改变照明强度,对控制组保持照明强度。

实验结果

对实验小组无论如何改变照明度,生产率都有提高,无法解释。

继续实验

梅奥加入,重新设计工作、改变工作周等、设工间休息时间,改变工资。

实验新发现

改进工作条件,增加休息时间,加薪等,产量一直上升。

反向,仍较高。

继续实验

用3年的时间与2.1万工人面谈并观察研究。

实验新发现

影响生产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

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例题(单选)

1.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 A )

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

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创建的基础是(A)

A.霍桑实验B.技术分析C.数学模型D.权变学说

②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3点)

职工是“社会人”职工具有社会、心里需要,社会、心理需要会影响生产效率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价值观、爱好等的趋同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正式组织:

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非正式组织:

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满足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

例题(单选)

1.非正式组织是指(C)

A.未经上级主管机关正式批准的组织  

B.未在有关部门登记的组织

C.由于价值观、性格、爱好等的趋同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D.由于价值观、性格、爱好等的趋同而被上级机关批准成立的组织

2.关于非正式组织如下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C)

A.非正式组织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B.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提供员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满足

C.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不利的影响,应该取缔

D.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在于非正式组织的压力有时会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

3.霍桑试验表明(D)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C.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简答

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职工是“社会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2.人际关系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但忽视对人的研究;

●泰罗制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工人劳动异常紧张、单调、劳累;

●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3)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①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

②关于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在管理中,把人看做什么样的人)

③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

④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际关系的理论

“经济人”假设

观点

管理方式

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经济报酬。

第一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

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

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采用金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即“胡萝卜加大棒”;

第三

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社会人”假设

观点

管理方式

职工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而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

第一

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完成工作任务,而应注重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

第二

管理者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控制等,而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

第三

提倡集体奖励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第四

管理者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等,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桥梁作用。

“自我实现人”假设

观点

管理方式

认为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满足。

第一

管理工作的重点:

是充分挖掘有利于员工潜力和发挥员工能力的环境;

第二

管理者的主要职能:

是创造适宜发挥员工聪明才智的条件,减少员工在自我实现中遇到的障碍;

第三

管理制度:

应保证员工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第四

管理者的任务:

在于创造条件,使职工获得“内在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