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561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4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卫生学 简答论述终稿.docx

环境卫生学简答论述终稿

环境卫生学简答论述

第一章绪论

1.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2)机体对对环境的适应性,即机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

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集体依赖于环境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机体对环境也能产生适应性反应。

人类的健康,疾病,寿命都是外界环境因素与机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许多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可发生质的变化,有益因素可转变为有害因素。

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3.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5)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4.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

1)大气圈2)水圈3)土壤岩石圈4)生物圈

5.生态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可持续性

6.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

1.扩大暴露范围——核污染

2.增加暴露途径——甲基汞中毒

3.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As2S3、As2S2—有机砷

4.影响暴露剂量——生物放大作用

暴露途径

1)影响总暴露量2)影响吸收率3)改变作用靶

暴露时间

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量(暴露持续期)两个因素

7.人群健康效应谱

效应从弱到强可分为5级:

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2)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3)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

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

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

5)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8.化学物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

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9.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危害

1、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

名称

原因

症状

伦敦烟雾事件

燃煤烟尘及CO2、SO2污染

肺、心血管系统疾患病情加重、死亡

美国纽约、洛杉矶,日本东京、大阪光化学烟雾事件

汽车废气在光照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呼吸功能障碍。

2、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

事件

原因

例子

废气、废水大量排放

Cl2、NH3等气体超标排放;农药等污染水源。

造成人畜急性中毒,水源水无法饮用。

2005年12月,广东一企业超标排放含镉废水,造成下游10万人无法饮用此江水。

事故引发的污染事件

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等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而大量进入环境。

2010年7月,大连输油管道爆炸,大连附近海域大面积污染,空气严重污染。

核泄漏

事故

核电站核泄漏,放射性颗粒漂浮空中,造成致畸、致癌等远期危害。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3、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饮用水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会使饮用者发生急性传染性疾病。

集中供水系统受到病原体污染后,可引起供水区域人群某种介水传染病爆发流行。

隐孢子虫病流感红眼病SAS

10.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慢性危害及类型

慢性危害:

环境中有害物质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

与污染物的暴露剂量、暴露时间、化学污染物的半衰期和化学特性、机体的反应特性等有关。

类型:

1)非特异性影响:

无典型临床表现。

机体功能降低,健康状况下降,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2)引起慢性疾患:

大气污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增加

长期甲基汞--损害脑和神经系统

3)持续性蓄积危害:

污染物较长时间贮存于组织和器官中,当机体处于某种异常时,从蓄积的器官或组织中释放出来,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11.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

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

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生态和现况)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

实验性研究

12.环境流行病学与环境毒理学方法的联系和应用实践

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任务需要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方法相结合

现代环境卫生学的观点: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互补性

13.简述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环境流行病学的优点

1)提出问题:

必须先使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从宏观上探讨相关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危害在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上的规律,确定环境因素与健康效应的相关性等。

2)解决问题:

对干预效果的评定。

一些效应如对人群智力、心理、感觉上的影响,很难

或无法通过动物实验或细胞试验来获得。

环境流行病学的局限性

a)环境暴露因素不明确;

b)暴露水平(剂量)定量困难;

c)混杂因素较多;

d)弱效应难于评价;

e)某些危害(癌症)间隔期太长,暴露-反应的关系难于建立;f)获取资料或样本受道德、法律和隐私的限制。

环境毒理学的优点

a)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人为的控制暴露水平和强度,避免了人群调查中存在的众多干扰;

b)效应观察指标不受限制,能利用试验动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可从分子到整体动物水平来观察各种效应,以便了解在体内作用的靶及毒作用机制;

c)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引入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环境毒理学的局限性

实验动物和人体在代谢和反应上有很大差异,应用时必须谨慎。

各有优缺点,必须结合使用,相互补充。

14.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特点:

1)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

2)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15.环境健康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危害鉴定2)剂量-反应关系评定3)暴露评价4)危险度特征分析

第三章大气卫生

16.简述大气层分几层,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有哪些特点

1)对流层:

特点:

1.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大气的污染物绝大多数在对流层聚集

4.气象变化复杂

2)平流层:

特点:

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3.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短波紫外线和和宇宙射线

4.平行高空飞行

3)中间层4)热成层5)逸散层

17.大气的物理性状

1)太阳辐射2)气象因素3)空气离子

18.负离子益处

1)净化环境2)保健功能3)治病功能4)智能开发

19.简述大气污染的来源

(一)天然污染

(二)人为污染(Anthropogenicsource):

固定污染源:

烟囱,工业排气管

流动污染源:

汽车、火车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

1、工农业生产

(1)燃料的燃烧

(2)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

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3、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

4、其他:

生物性、化学性污染物

5、意外事件、垃圾焚烧

20.简述大气污染物种类

按其属性:

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按存在形式:

气态污染物:

气体蒸汽

颗粒性污染物:

1.总悬浮颗粒物2.可吸入颗粒物3.细颗粒物4.超细颗粒物

按形成过程: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21.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一)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出量:

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排出量越大,污染越严重。

2.排出高度:

有效排除高度=烟囱本身高度+烟气抬升高度

用烟波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来表示。

污染源下风侧污染物的最高浓度大致与烟囱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3.与污染源的距离:

即到烟波着陆点的距离。

有效排出高度的10-20倍。

污染物排出后经过的距离越远则烟波的断面越大,稀释程度越高,因而浓度越低,

这也是排出污染物的企业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距离的依据之一。

4.排出方式:

按排放时间:

间歇排放

连续排放

按集中排放:

无组织排放

有组织排放

(二)气象因素

1.风和湍流

2.温度层结:

温度层结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它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

表示单位:

℃、℉、ºK

1)气温的垂直分布:

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

2)逆温的类型:

辐射逆温、地形逆温、下沉逆温

3)大气稳定度:

气块的干绝热变化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

3.气压4.气湿5.降水、雨雪

(三)地形

1.山地和谷地2.城市热岛3.海滨与陆地

22.试述什么是煤烟型烟雾事件与光化学污染事件以及发生条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

这类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

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①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

②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

③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④河谷盆地易发生;

⑤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这类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经过转化,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①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生成的强氧化型烟雾;

③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

③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以下的地区;

④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容易发生此类事件;

⑤受害者症状主要是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胸闷、皮肤潮红、心脏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

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肺部疾患的人,受害最重。

23.烟波扩散通常有几种类型

1)波浪型:

γ>γd,不稳定状态,湍流大,烟波翻卷剧烈,垂直扩散充分

2)锥形:

γ>γd,不稳定状态,湍流大,烟波翻卷剧烈,垂直扩散充分

3)扇形:

γ<γd,稳定状态。

逆温,水平延伸

4)上扬型:

上扬型:

下方出现逆温,傍晚

5)熏烟型:

下扩型:

上空逆温,日出前后

24.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1)自净:

1.扩散和沉降2.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3.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2)转移:

1.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2.向平流层转移3.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3)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

25.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表现

1)急性危害:

1.烟雾事件1>煤烟型烟雾事件2>光化学型烟雾

2.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1>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2>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3>我国重庆市开县12.23特大天然气井

喷事件

2)慢性影响:

1.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2.降低机体免疫力

3.引起变态反应

4.其他

3)心血管疾病:

1.短期影响2.长期影响

4)肺癌

26.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表现

1)温室效应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空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皮肤癌增多:

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

2..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导致的健康危害:

光化学烟雾

3.免疫系统抑制

4.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5.浮游生物、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会造成某些生物减少或灭绝

3)酸雨:

当降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主要前体物质(主要污染物):

SO2和NOx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1.土壤酸化: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造成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如Mn、Pb、Hg、

Cd转化成可溶性化合物

2.对眼和呼吸道咽膜的刺激作用

3.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

4.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4)大气棕色云团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1.人群健康可直接产生不良影响

2.影响紫外线的生物学活性

3.降低大气能见度,使交通事故增加

4.影响世界的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

27.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

2)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使用的各种燃料,如燃煤等,燃烧构成了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3)工业生产过程也会造成颗粒物的污染

4)公路扬尘,建筑扬尘也是我国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中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28.简述SO2对健康影响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对粘膜的刺激作用:

SO2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眼结膜和鼻咽部粘膜。

(2)引起呼吸道急性和慢性炎症:

SO2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粘膜的富水性粘液所吸收。

(3)SO2与烟尘共同存在时的联合作用比SO2的单独危害作用大得多。

吸附在IP上进入肺深部,其毒性增加3-4倍。

沉积在肺泡内或粘附在肺泡壁上的SO2和IP,长期作用会促使肺泡壁纤维增生形成肺纤维性病变以致发生肺气肿,这在老年人中多见。

2)致敏作用吸附SO2的IP被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原,能引起支气管哮喘。

3)促癌作用 SO2和BaP联合作用时,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BaP单独作用时的发病率。

4)其他作用 被肺泡吸收后,分布到全身器官,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29.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2.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2)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诱发血栓的形成

3)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细胞因子。

3.颗粒物的致癌作用

4.颗粒物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

30.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31.大气颗粒污染的防治措施

32.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铅是全身性毒物,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有不良影响。

2、儿童健康:

儿童神经行为功能和智力的损害

3、新生儿低体重、贫血、出生缺陷、死产

33.儿童铅中毒的特点

1)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为50%左右。

2)儿童的血脑屏障和多种功能发育尚不完全

3)神经毒性比成人更为敏感

4)铅可以选择性的蓄积并作用于脑的海马部位,损害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5)造成儿童神经行为功能和智力的损害。

儿童铅中毒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缺乏自信,抑郁,淡漠或多动,强迫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低于同龄儿童等。

34.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

查明大气污染来源

查明大气污染状况

查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各种危害

(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大气污染源的调查

1)点源污染即是对一个工厂或一座烟囱对周围大气影响的调查。

2)面源污染即对整个城市或工业区进行大气污染来源调查。

3)线源污染

2.大气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

1)采样点选择

(1)点源监测的选点方式:

一般选用以下三种布点方式:

①四周布点。

以污染源为中心,划分8个方位,在不同距离的同心圆周上设置采样点。

②扇形布点。

根据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划定3至5个方位的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

同时,应在上风侧适当距离上设置对照点。

③烟波下方采样。

不设固定采样点而是随烟波变动的方向,在烟波下方不同距离采样,同时,应在上风侧适当距离设置对照点。

(2)区域性污染监测的采样点选择:

①按照城市功能分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区设置采样点。

②采样点呈几何状分布。

将整个监测的区域划分成若干方形或三角形小格,将采样点设置在交叉点上或在小格内。

③根据城市污染源及人口的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有选择地设置采样点。

(3)采样点现场的要求:

①采样点应设在空旷地点,不受树木或建筑物遮挡和避免局部区素干扰。

②测定有害气体的采样器放置高度应为1.5m左右,也就是呼吸带高度。

颗粒物采样高度为3-5m,避免地面尘土干扰。

2)采样时间根据监测目的和工作条件而定。

我国目前大都采取季节采样,一年四季各采样一批,至少也应在冬、夏两季进行。

每次应连续采样3-4天。

如果无条件昼夜连续采样,则每天至少采样4次,应包括一天中污染最严重、中等和最轻的时刻。

每天监测结果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浓度。

3)监测指标

(1)对点源周围大气监测时,应根据所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质为指标。

(2)对一个区域性进行监测时,一般均常用SO、IP、TSP等指标。

有条件可增加NO2、CO、PAH等指标。

还可根据本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来选择指标,如氯、氟化物、H2S等。

4)采样记录采样时应纪录采样时间、流量、周围环境情况。

并要记录天气状况和测定气象因素,尤其应在采样时测定当时气压和采样点气温,以换算出采样的标准体积。

5)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首先计算出某个指标每天的平均值(即日平均浓度),再计算出连续几天采样监测的日平均浓度的均值。

(2)分别比较一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最高值,并计算各自的超标倍数。

(3)分别计算出一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超标率。

(4)分别比较一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最低值。

(5)运用卫生统计学法进行各种显著性检验,对各地区、各时期等方面的污染状况进行比较。

(6)计算各种大气质量指数,从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7)从中找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查明影响范围和污染规律。

35.大气污染状况监测指标(参考一下)

选择监测指标的原则:

选取排放量大,危害严重,危害的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的污染物作为检测指标。

点源:

应根据所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质为指标。

例如磷肥厂、铝厂周围应测定氟化物和SO2,氯碱厂----氯,化纤厂----CS2、H2S,钢铁厂---SO2,CO,灰尘等。

面源:

常用、常规的指标有TSP、IP、PM2.5,SO2、NOx、CO、O3、微生物等指标。

有条件可增加PAH、铅、氟化物、H2S等

线源:

一般应测定PM2.5、NO2和CO。

36.基准与标准的比较有哪些?

(1)定义不同

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

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

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

基本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37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规划措施: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

2)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3)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工艺措施:

1)改善能源结构,大力降低能耗

2)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3)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38.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预防性卫生监督:

1)参与规划

2)审查图纸

经常性卫生监督:

1)环境监测

2)健康监测

3)建立危险档案

4)信息与决策

 

第四章水体卫生

39.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一、物理和感官性状指标:

1)水温2)色度3)臭和味4)浑浊度

二、化学性状指标:

1)pH2)总固体3)硬度4)含氮化合物5)溶解氧

6)化学耗氧量7)生化需氧量8)氯化物9)硫酸盐

10)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11)有害物质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1)细菌总数2)粪大肠菌群

40.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1)钢铁厂,焦化厂排出含酚和氰化物等废水。

2)化工,化纤,化肥,农药等厂排出含砷,汞,铬,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废水。

3)造纸厂可排出含大量有机物的废水

4)动力工业等排出的高温冷却水可造成热污染而恶化水体的理化性质。

2.生活污水:

1)洗涤污水和粪尿污水2)有机物,微生物及无机物等。

3.农业污水:

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及降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除的水。

4.其他:

1)工业废弃物2)城市垃圾3)海上石油开采、运油船只泄露等

41水体污染物(书122表格)

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污染类型

污染物

污染标志

废水来源

物理性污染

热污染

热的冷却水

升温、缺氧或气体饱和、热富营养化

动力电站、冶金、石油、化工等

放射性

污染

铀、钚、锶、铯

放射性

沾污

核研究生产、试验、核医疗、核电站

表观

污染

混浊度

泥、沙、渣、屑、漂浮物

混浊

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生活污水、大坝冲沙、工业废水

水色

腐殖质、色素、染料、铁、锰

染色

食品、印染、冶金等工业污水和农田排水

水臭

酚、氨、胺、硫醇、硫化氢

恶臭

污水、食品、制革、炼油、化工、农肥

污染类型

污染物

污染标志

废水来源

化学性污染

酸碱污染

无机或有机酸碱、

pH异常

矿山、石油、化工、化肥、造纸、电镀、酸洗等工业、酸雨

重金属

污染

汞、镉、铬、铅、锌等

毒性

矿山、冶金、电镀、仪表颜料等工业的排水

非金属

污染

砷、氰、氟、硫、硒等

毒性

化工、火电站、农药、化肥等工业

需氧有机物污染

醣类、蛋白质、油质、木质素等

耗氧、缺氧

食品、纺织、造纸、制革、化工等工业、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

严重时水中无生物

农药、化工、炼油等工业、农田排水

易分解有机物污染

酚类、苯、醛类

耗氧、异味、毒性

制革、炼油、化工、煤矿、化肥等工业、污水及地面径流

油类污染

石油及

其制品

漂浮和乳

化、增加水色

石油开采、炼油、油轮等

污染类型

污染物

污染标志

废水来源

生物性污染

病原体

污染

各种

病原体

水体致病性

医院、屠宰、畜牧、制革等工业、生活污水、地面径流

霉菌污染

霉菌霉素

毒性、致癌

制药、酿造、食品、制革等工业

藻类污染

磷、氮

富营养化、恶臭

化肥、化工、食品等工业、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42.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

1)江河:

1.河水具有流动性,稀释能力强;

2.一旦受到污染,影响范围增大;

3.受污染的可能性和污染程度与河流的径污比有关。

2)湖泊、水库:

1.相对封闭性;

2.自净能力减弱;

3.污染物长期停留,发生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改变水体状况。

3)地下水:

1.不易受到污染,但一旦污染不易恢复;

2.污染过程缓慢,不易发现;

3.不易查清来源和途径;

4.不易排出,治理困难。

4)海洋:

1.污染源多、复杂

2.污染范围大

3.污染物难于转移,易形成持续性污染

43.我国制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是:

①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

②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

③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

④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