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314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典顺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ppt

课程改革:

问题与对策课程改革:

问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胡典顺第一节略论课程改革的背景数学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数学?

数学课应该怎样上?

一项调查所有国家在一年必修课程后都实行选择性的课程;课程目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渗透了许多近代数学的思想和内容;加强了数学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建模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重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发达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共同点我国数学课程的特点与优势“注重基础,强调熟练,要求严谨”已成为国际上对我国学生数学学习特色的一个最主要的评价。

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并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式训练”,“精讲多练”成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和国外同龄学生相比,更擅长于数学应试和竞技,书面解题能力表现较为突出。

与西方国家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艰苦性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从整体上,反映出较强的意志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在课程实施中,有较规范的、严格的管理体系和教研组织形式,加上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我国数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发生过程。

教材比较偏重逻辑性,强调结构严谨。

教学内容偏窄、偏难、偏旧。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重视不够。

强调统一性,关注差异性不够,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可选择性较少,变化性不够。

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关注不够。

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干扰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决克服。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相关重要文章:

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

从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继承与借鉴、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等方面进行反驳,并批驳了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敢于放弃陈旧、“发霉”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树立良好学风。

国内教育学论争第一次交锋:

关于知识观的问题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钟启泉:

发霉的奶酪读后感,全球教育展望2004,10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作者商榷,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第二次交锋:

关于新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钟启泉:

中国课程改革:

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12王策三:

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教育学报2006,2钟启泉:

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全球教育展望,2006,4钟启泉:

义无反顾奏响课程改革进行曲,中国教育报2006,12,29第三次交锋:

关于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王策三: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课程.教材.教法2008,7钟启泉:

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情结”,全球教育展望2009,1国内数学教育论争数学教育论争中的几个关系1.数学是“动态的、易谬的”还是“静态的、绝对的”数学真理观的论争。

2.数学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数学知识观的论争。

3.探究式学习还是接受式学习数学学习方式的论争。

4.学生的主动建构与教师的主导师生关系之论争。

5.强调基础还是强调创新基础与创新关系的论争。

6.“知识为本”与“能力为本”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论争。

7.个性差异与统一要求。

8.其他论题:

国际化与本土化;课程内容的取舍与调整;精英数学与大众数学;过程与结果;理解与记忆;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外部强化(训练、考试)与内部强化(不断的成功体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化与生活化等。

相关文章郑毓信:

审思数学课程改革张奠宙:

坚持改革方向进行适度调整曹一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及其争鸣问题张奠宙:

对理念部分的意见姜伯驹:

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郑毓信:

数学课程改革:

路在何方?

马复:

数学课程改革:

路在自己脚下胡典顺:

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第二节课程改革中的问题目前课程改革有喜有忧在行政推进上,力度大,措施有力。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出台配套文件,组织培训,设立“样本校”,创办课改网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在课堂教学上,变化不大,课程改革步履维艰。

课程改革的某些现状课程方案是新的,课程表是旧的。

课程表也许是新的,但课程安排是旧的。

课程安排有时是新的,但那是做给检查组看的。

教材是新的,教学方法是旧的。

基本上是“涛声依旧”。

你改你的,我教我的。

学校与教师的困惑新课程有许多亮点,也是难点,困扰着学校和教师。

综合实践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开设;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如何开设选修课,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排课;如何重建评价制度,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评价一堂课,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校。

等等。

课程给教师留下很大的空间,教师却难于把握和施展。

三年后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现在教什么,怎么教?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高初中教材内容不衔接高初中教材出版社不同模块间内容系统性不强一些高中教师认为,有些学生初中基础不扎实把握不住课标(广度和深度)以现有高考要求进行新课程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教师普遍反映:

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用认识、宣传、硬件、经费等原因认识不到位:

教育理念没有根本转变,或根本没有转变。

责任不到位:

课程改革是“第一把手工程”。

(改不改在厅长(局长),动不动在校长,成不成在教师。

)保障不到位:

有的学校,教师手中连课程标准都没有,更不要说实验仪器和多媒体设备。

宣传不到位:

舆论氛围不浓,家长认同度不高,甚至一些家长反对改革。

引领不到位:

缺少专家的专业指导。

政府行为不到位:

缺乏政策支撑、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专业素质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近的过程课改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不能责备校长,更不能责备老师。

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形势: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非改不可。

实施新课程之所以会有阻力中小学教师已有的知识技能赶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

一部分人这所以选择教师的职业,是为了寻求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

在社会上许多人看来,教师这个职业的特征是保持传统,而不是革新创造。

课程领域曾出现过许多“昙花一现”的所谓变革或革新,以致许多教师感到,今天采用的这种方式,马上就可能被遗弃。

有时教师对课程变革持不关心的态度,是由于不了解课程变革的性质以及变革可能带来的结果。

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上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第三节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教师专业素质的挑战思想观念落后。

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与己无关。

教师培训落后。

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自学自研落后。

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

专业引领落后。

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

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长业务素质的挑战学校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实施新课程主要是教师的事,组织管理是主任的事。

没有把新课程实施纳入校长行为,使新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擅长和热衷于事务管理,不擅长抓业务管理。

面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缺乏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了解和掌握的也多是理论层次和观念层次的内容,而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参与不够、研究不够,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作用。

教师实施新课程多数属于“自由”状态。

课程资源多样性的挑战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

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最活跃的课程资源;环境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软件、硬件条件的挑战课程改革本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但地方政府无专项资金投入。

电脑、实验设备、仪器、图书等缺乏。

师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学历有待提高。

特别是生物、历史、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

不具备走班制条件。

工作进展不平衡,校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也有科研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课程资源不足,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有效的教学评价,还没有形成,特别是在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方面,缺乏可借鉴、可操作的范式。

校本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在思想认识上、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利用率有待提高,由于客观原因,学校现有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没能全部对学生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中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校本教研、培训制度不落实,说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没有形成制度。

许多教师反映,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就是到了课堂上不知道如何落实。

高考成本、录取与公平的挑战高考成本增加的可能:

一旦各个科目的选修课程进入高考,那么,由于选修课程种类复杂繁多而导致的从命题,阅卷到组织管理的一系列投入的增长,会使高考成本显著地增加。

另外,数学一科需要多少种试卷算一算就知道不现实。

高考录取过程难度增加:

由于在文科内部、理科内部都划分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就必然导致文科内部不同专业或者理科内部不同专业学生在同一科目中学习的时间、内容的差异。

高考招生专业必然有多种,否则有失公平,姑且不说工作量有多大,如何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就令人怀疑。

高考的公平与公正遭到动摇的可能:

高考权利下放,无非是高校自主招生和各省市自行命题,认为教授和学者的素质能够成为可靠屏障恐怕是一厢情愿,高等学府并非世外桃源。

最终在较量中失利甚至成为牺牲者的注定是弱势群体。

选课公平对课程开设的挑战高中学校与学生增加负担的可能:

目前而言,很多人认为课改方案过于理想化,就学校目前师资水平,选修课开设相当困难。

高考怎么考,选修课便怎样开,与高考关系不大的选修课很多可能无法真正落实。

另外,当一门课程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时,学校又该怎样处理,不开设,显然违背改革的根本宗旨,毕竟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有其合理性。

课程开设对教师的挑战是否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如愿以偿地去选择自己所喜欢学习的数学呢?

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是不是仅适应于大中城市,而小城市或乡村、山区的学生能否有机会选择呢?

就师资而言,大中城市的高中可能做到同一时期开出多个专题且每一专题都有教师胜任,而小城市或乡村、山区的高中师资水平,就不一定能同时开出多个专题供学生选择了。

就学生而言,会不会出现他所选的两个专题学校在同一时间授课,或学生选的专题,学校不安排授课的现象呢?

由学生自由地按兴趣、爱好或者说按今后发展所需选择数学课程能真的落到实处吗?

将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学校根据现有师资选开几个专题,学生喜欢就学,不喜欢可以不学,但想升学的学生还必须修满所需学分。

所以关于选修的问题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怎样实施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选择性。

现实对兴趣的挑战个性发展的现实与理想:

新方案的意图十分鲜明,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课程,从而改变在高考指挥棒引领下的学习,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自由发展。

一般来说,学生不会冒着失去或者降低高考竞争力的风险,完全凭借自己兴趣选择课程,每个高考学生不是孤立的个体,各种关系都会督促甚至强迫他们以高考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