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探究题附答案解析.docx
《初一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探究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探究题附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探究题附答案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探究题
1.∥,点C在点D的右侧,∠,∠的平分线交于点E(不与B,D点重合).∠°,∠80°.
(1)若点B在点A的左侧,求∠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将
(1)中的线段沿方向平移,当点B移动到点A右侧时,请画出图形并判断∠的度数是否改变.若改变,请求出∠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2.已知:
如图①、②,解答下面各题:
(1)图①中,∠55°,点P在∠内部,过点P作⊥,⊥,垂足分别为E、F,求∠的度数。
(2)图②中,点P在∠外部,过点P作⊥,⊥,垂足分别为E、F,那么∠P与∠O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3)通过上面这两道题,你能说出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是什么关系?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是什么关系?
(请画图说明结果,不需要过程)
3.如图,射线∥射线,∠∠100°.点D、E在线段上,且∠∠,平分∠.
(1)试说明∥的理由;
(2)试求∠的度数;
(3)平移线段;
①试问∠: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
若不会,请求出这个比值;若会,请找出相应变化规律.
②若在平移过程中存在某种情况使得∠∠,试求此时∠的度数.
4.
(1)①如图1,已知∥,∠60°,可得∠°;
②如图2,在①的条件下,如果平分∠,则∠°;
③如图3,在①、②的条件下,如果⊥,则∠°.
(2)、尝试解决下面问题:
已知如图4,∥,∠40°,是∠的平分线,⊥,求∠的度数.
5.已知,如图,在△中,∠∠,直线分别交△的边,和的延长线于点D,E,F.
(1)求证:
∠∠2∠A;
(2)过B点作∥交于点M,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C、D两点,点P在直线上.
(1)试写出图1中∠、∠、∠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P点在C、D之间运动时,∠,∠,∠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吗?
答:
.(填发生或不发生);
(3)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图3),试分别写出∠,∠,∠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7.(8分)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和l1、l2分别交于点A、B、C、D,点P在直线l3或l4上且不与点A、B、C、D重合.记∠∠1,∠∠2,∠∠3.
(1)若点P在图
(1)位置时,求证:
∠3=∠1+∠2;
(2)若点P在图
(2)位置时,请直接写出∠1、∠2、∠3之间的关系;
(3)若点P在图(3)位置时,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4)若点P在C、D两点外侧运动时,请直接写出∠1、∠2、∠3之间的关系.
8.
(1)已知:
如图1,直线∥,求证:
∠∠∠;
(2)如图2,如果点P在与之内,线段的左侧,其它条件不变,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并加以证明;
(3)如图3,如果点P在与之外,其他条件不变,你发现的结果是(只写结果,不要证明).
9.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如图a,若∥,点P在、外部,则有∠∠,又因∠是△的外角,故∠∠∠D,得∠∠∠D.将点P移到、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b中,将直线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于点Q,如图c,则∠﹑∠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3)根据
(2)的结论求图d中∠∠∠∠∠∠F的度数.
参考答案
1.
(1)∠
°+40°;
(2)∠的度数改变,∠220°﹣
n°.
【解析】
试题分析:
(1)如图1,过点E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
∠
°,∠
∠40°,代入∠∠∠即可求得答案;
(2)如图2,过点E作∥,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
∠
°,∠
∠40°,再由平行线性质可得∠180°﹣∠180°﹣
n°,∠∠40°,代入∠∠∠即可求得答案.
试题解析:
解:
(1)过点E作∥,
∵∥,
∴∥∥,
∴∠∠,∠∠,
∵平分∠,平分∠,∠°,∠80°,
∴∠
∠
°,∠
∠40°,
∴∠∠∠
°+40°;
(2)∠的度数改变,
过点E作∥,如图,
∵平分∠,平分∠,∠°,∠80°,
∴∠
∠
°,∠
∠40°,
∵∥,
∴∥∥,
∴∠180°﹣∠180°﹣
n°,∠∠40°,
∴∠∠∠180°﹣
n°+40°=220°﹣
n°.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定义.
2.
(1)125°;
(2)∠∠O;(3)相等或互补;(4)相等或互补.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利用垂直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
(3)根据
(1)和
(2)的结果即可求解;
(4)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1,∠2,∠3的两边互相平行,由图形可以看出∠1和∠2是邻补角,它们和∠3的关系容易知道一个相等,一个互补.
试题解析:
(1)如图①,
∵⊥,⊥,
∴∠∠90°,
∴∠360°-90°-90°-55°=125°;
(2)如图②,
∵⊥,⊥,
∴∠∠90°,
又∵∠∠,
∴∠∠O;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如图③,
∠1,∠2,∠3的两边互相平行,
∴∠3=∠4,∠4=∠1,∠4+∠2=180°;
∴∠3=∠1,∠3+∠2=180°.
∴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考点:
1.平行线的性质;2.垂线.
3.
(1)答案见解析
(2)∠40°.(3)①不会,比值=1:
2;②∠60°.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得出
,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180°,从而得证.
(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再求出∠
∠.(3)①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即可.②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求出∠∠,从而得到、、是∠的四等分线,在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定理即可求出∠的度数.
试题解析:
(1)∵∥,∴∠∠180°,∵∠∠100°,∴∠∠180°,
∴∥.
(2)∵∥,∴∠180°﹣∠180°﹣100°=80°,∵平分∠,∴∠∠,∵∠∠,∴∠∠∠
∠
×80°=40°;(3)①∵∥,∴∠∠,∵∠∠,∴∠∠,∴∠∠∠2∠,∴∠:
∠1:
2,是定值;
②在△和△中,∵∠∠,∠∠,∴∠∠,∴、、是∠的四等分线,
∴∠
∠
×80°=20°,∴∠180°﹣∠C﹣∠180°﹣100°﹣20°=60°,∴∠∠,此时∠∠60°.
考点: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内角定理.
4.
(1)、①60;②30;③60;
(2)、20°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垂线的性质得出角度的大小;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4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70°,根据垂直的性质得出∠20°.
试题解析:
(1)、①60;②30;③60.
(2)、∵∥,∴∠∠180°,∵∠40°,∴∠180°-∠180°-40°=140°.
∵是∠的平分线,∴∠140°÷2=70°∵⊥,∴∠90°-∠90°-70°=20°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5.
(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再根据∠∠,即可得出答案;
(2)由∥,得出∠∠A,∠∠,得出∠∠∠2∠A,结合
(1)的结论证得答案即可.
(1)证明:
∵∠∠∠,∠∠∠,
∴∠∠∠∠∠,
∵∠∠,
∴∠∠∠∠,
∵∠∠,
∴∠∠∠∠2∠A.
(2)∠∠∠.
证明:
∵∥,
∴∠∠A,、
∵∠∠,
∴∠∠∠2∠A,
又∵∠∠2∠A,
∴∠∠∠.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6.见试题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过点P作∥l1,∠=∠,又因为l1∥l2,所以∥l2,所以∠=∠,两个等式相加即可得出结论。
(2)不发生(3)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有两种情形:
①如图1,有结论:
∠=∠-∠.理由如下:
过点P作∥l1,则∠=∠,又因为l1∥l2,所以∥l2,所以∠=∠,
所以可得出结论∠=∠-∠.。
②如图2,有结论:
∠=∠-∠.理由如下:
过点P作∥l2,则∠=∠,
又因为l1∥l2,所以∥l1,所以∠=∠,所以可得结论∠=∠∠.
试题解析:
解:
(1)∠=∠∠.理由如下:
过点P作∥l1,
则∠=∠,
又因为l1∥l2,所以∥l2,所以∠=∠,
所以∠∠=∠∠,
即∠=∠∠.
(2)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这种关系不变.
(3)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有两种情形:
①如图1,有结论:
∠=∠-∠.理由如下:
过点P作∥l1,则∠=∠,
又因为l1∥l2,所以∥l2,所以∠=∠,
所以∠=∠∠,即∠=∠-∠.
②如图2,有结论:
∠=∠-∠.理由如下:
过点P作∥l2,则∠=∠,
又因为l1∥l2,所以∥l1,所以∠=∠,
所以∠=∠∠,即∠=∠∠.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7.
(1)证明略;
(2)∠3=∠2﹣∠1;证明略;(3)∠3=360°﹣∠1﹣∠2.证明略;(4)当P在C点上方时,∠3=∠1﹣∠2,当P在D点下方时,∠3=∠2﹣∠1.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是证明题;探究型.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能够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四个小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过P作直线l1、l2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和∠1、∠2相等的角,然后结合这些等角和∠3的位置关系,来得出∠1、∠2、∠3的数量关系.
试题解析:
解:
(1)证明:
过P作∥l1∥l2,
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
∠1=∠、∠2=∠;
∵∠3=∠∠,
∴∠3=∠1+∠2.
(2)∠3=∠2﹣∠1;
证明:
过P作直线∥l1∥l2,
则:
∠1=∠、∠2=∠;
∵∠3=∠﹣∠,
∴∠3=∠2﹣∠1.
(3)∠3=360°﹣∠1﹣∠2.
证明:
过P作∥l1∥l2;
同
(1)可证得:
∠3=∠∠;
∵∠∠1=180°,∠∠2=180°,
∴∠∠∠1+∠2=360°,
即∠3=360°﹣∠1﹣∠2.
(4)过P作∥l1∥l2;
①当P在C点上方时,
同
(2)可证:
∠3=∠﹣∠;
∵∠∠1=180°,∠∠2=180°,
∴∠﹣∠∠2﹣∠1=0,
即∠3=∠1﹣∠2.
②当P在D点下方时,
∠3=∠2﹣∠1,解法同上.
综上可知:
当P在C点上方时,∠3=∠1﹣∠2,当P在D点下方时,∠3=∠2﹣∠1.
考点:
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8.见解析;∠∠∠360°;∠∠﹣∠.
【解析】
试题分析:
过P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2=∠,即可得出答案;过P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180°,∠2+∠180°,相加即可;过P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
(1)证明:
如图1,过P作∥,∵∥,∴∥∥,
∴∠1=∠,∠2=∠,∴∠∠1+∠2=∠∠
(2)∠∠∠360°,
证明:
如图2,
过P作∥,∵∥,∴∥∥,
∴∠1+∠180°,∠2+∠180°,∴∠1+∠∠2+∠360°,即∠∠∠360°;
(3)∠∠﹣∠,
证明:
过P作∥,如图3,
∵∥,∴∥∥,
∴∠∠,∠∠,∴∠∠﹣∠∠﹣∠,
∴∠∠﹣∠.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9.
(1)成立.结论是∠∠∠D,证明见解析,
(2)∠∠∠∠D.(3)360°.
【解析】
试题分析:
(1)延长交于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B,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说明不成立,应为∠∠∠D;
(2)作射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
(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把角转化到四边形中再求解.
试题解析:
(1)不成立.结论是∠∠∠D
延长交于点E,
∵∥
∴∠∠
又∵∠∠∠D,
∴∠∠∠D.
(2)结论:
∠∠∠∠D.
(3)连接并延长,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E,
又∵∠∠,
在四边形中,∠∠∠∠360°,
∴∠∠∠∠∠∠360°.
考点:
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