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docx
《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1 走近细胞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5·广东五校联考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自身的代谢体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单细胞生物能完成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特定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
D
2.(2015·南京检测)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解析: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而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在这两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分子,而在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
B
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进行细胞呼吸。
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
C
4.(2015·临川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B.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其呼吸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群落是某一区域所有种群的总和,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自给自足的,而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包括原子、分子;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也没有呼吸作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增殖;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自给自足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答案:
C
5.(2015·江苏宿迁调研Ⅱ)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是: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
原核细胞是在细胞学说创立之后才发现的。
答案:
C
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结核杆菌的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典型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以抵抗寄主细胞的消化降解。
答案:
C
7.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离开细胞,蛋白质、核酸不表现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繁殖;各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不相同。
答案:
B
8.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细胞之后,欲换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
B.将小光圈调整为大光圈
C.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后使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整清晰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为:
①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②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注意只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⑤用大光圈或者用凹面镜聚光,增加亮度。
所以D选项不正确。
答案:
D
9.(2015·郑州三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B.人和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但不产生水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解析:
蓝藻、霉菌、水绵均为细胞型生物,细胞内均含有核糖体,遗传物质均为DNA;人和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CO2;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如硝化细菌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答案:
A
10.(2015·镇江模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解析:
随着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
甲是低倍镜下看到的图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并不是都能观察到;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高倍镜下观察物像需要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晰后再移到高倍镜下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晰。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4分)(2015·浙江金华一中)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其中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HIV主要侵染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淋巴细胞,HIV在结构上与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2)HIV侵染淋巴细胞后,能以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实现。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请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来抑制病毒的增殖?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HIV的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这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解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2)HIV侵入T淋巴细胞时,将病毒RNA注入T淋巴细胞内,其遗传物质的表达过程是:
病毒RNA
DNA
RNA
蛋白质。
(3)HIV本身缺乏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酶,必须在胞内寄生才能增殖,当艾滋病的病原体处于细胞外时,该病原体不能增殖。
(4)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而病毒中并没有肽聚糖。
(5)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异,即变异频率高,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这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答案:
(1)T HIV没有细胞结构
(2)RNA 逆转录 HIV(自身)的DNA
(3)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活、繁殖,故应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
(4)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起抑制作用
(5)突变频率高、突变不定向性
12.(12分)(2015·湖北八市联考)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至⑩表示过程,Ⅰ至Ⅳ表示细胞中的某些结构。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
(请用图中数字符号填写)
(2)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该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和X,其中的X在过程①中与绿色植物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
丙代表分解者,其中的Y主要指________类生物。
(3)图中结构Ⅲ与Ⅳ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故大气中的CO2含量相对平衡,但是⑥这一途径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请你提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过程,②③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甲是自养型生物,因此属于生产者;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与绿色植物比较,这类生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利用的能量来自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则Y主要指真菌。
(3)结构Ⅲ和Ⅳ分别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原核细胞的拟核,细胞核有核膜包被,拟核没有核膜包被。
(4)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的,降低温室效应,可以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去路”,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消耗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即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同时开发新能源替代化学燃料来实现。
答案:
(1)① ②③④
(2)生产者 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 真菌
(3)Ⅲ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Ⅳ没有
(4)①植树造林;②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③开发新型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13.(14分)探究分析:
实验一: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后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像如图甲。
实验二:
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像如图乙。
实验三: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图像如图丙。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病毒________细胞结构,所以说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的可以不需要细胞参与,你认为对吗?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
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病毒不是细胞生物,个体极其微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
细胞的形态各种各样,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细胞可以说明这一点。
保卫细胞的两种形态、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及神经细胞的长突起都说明了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
答案:
(1)没有。
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无 不对。
因为病毒虽不具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也没有生命活动
(2)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
(3)不同 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4)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