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2820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docx

《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论文.docx

教育论文

西南大学研究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问题研究

院、所、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方法

级别2013级

学年2014—2015学年

学期第一学期

姓名杨欣

学号112013301000005

类别全日制硕士

成绩

 

2014年12月30日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新探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

杨欣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内容体系以及发展成果来看,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因而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在坚持“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讲授、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际三方面关系。

关键词:

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征,它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并从整体上认识、学习、把握、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也只有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艰苦工作,更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因而在改革过程中更应当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从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向新的历史阶段迈进。

一、“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特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及其运动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由此,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及其规律、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及其规律以及人的思维和人自身的存在形式及其规律。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体现和反映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就其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我们知道,马克思本人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斗士,他奋斗终身的根本目标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为了向共产主义表明自己的明确态度,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经济问题。

而研究经济问题产生的“苦恼的疑问”又迫使他首先研究哲学,并在对哲学问题的探究发现中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社会观。

唯物主义社会观帮助马克思注目于经济领域,并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指导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马克思进一步把自己的历史哲学观系统化从而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再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考察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得出共产主义的历史结论。

然而不管他是研究哲学,还是注目于经济领域,或是关注于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从来不为理论而理论,他的学说有着强烈的实践性,他所有的理论阐述都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的。

因而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是指导人类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在于它的全部意义和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

这个突出特点,在《共产党宣言》中表现得最为鲜明。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共产党宣言》是“周详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理论来源实践,理论反映和体现实践,同时,实践又依托理论的指导,实践不断提升为新的理论。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诞生伊始就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一个为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而寻求理论依据的整体性学说。

其次,就其内容体系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由“板块结构”所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即恩格斯和列宁从状态上分析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地位虽有不同,但却始终有机地联系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它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才有了批判的锋芒和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在理论深层上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性,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绝不能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正是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现实的批判经济学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无所谓科学。

因此,我们说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特征,这种特征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再次,就其发展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现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思想反映。

一定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与另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既有质的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又有很大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相继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不同时空下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态。

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是必要的,但同时又是不够的,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和全部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必要的,也是不够的,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原理,坚持这些原理而不能偏离这些原理,否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

所以,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发展着的整体性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表现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来分析,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与发展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就必须认清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这一固有特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应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诚然,自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发挥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黯然失色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广大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他们能够成长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衡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受教育者是否真正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有着整体理解和清晰认识,并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

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整体理解和清晰认识,实际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问题,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建设,也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如何建设,如何认识其与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的关系等等,这其中直接关涉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认识。

”因此,要达成使广大受教育者成长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的根本目的,就要求我们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改革的进程中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一)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教育改革须树立整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突出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是否贯彻这一突出特征是事关这个学科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新一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号召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必须树立整体意识,把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学科的改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科学而完整的理论学科体系。

首先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传播和教育实践上注意整体性。

理论研究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的第一特质,离开了这一点,该学科的存在价值就将受到质疑。

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的研究还不够,有的要么仅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体系进行研究,有的要么局限于对学科教育本身的研究,而从二者的结合点上进行的整体深入研究还不够。

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教育实践,也要树立整体性的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优化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除理论研究本身外还必须从传播与教育实践方面着力,否则将容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的方向相背离。

此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还应注意把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学科的改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学科是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研究学术的稳定形式。

课程是适应一定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术的传播过程。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

而学科的改革建设则是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基础。

将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学科的改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者结合课程教学,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又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

(二)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教育改革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活动内在规律性的总结和概括,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实施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南和行为准则。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教育的根本目标还相距甚远,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改革就更应当找准改革源头,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论着手,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

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秘密,是开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的钥匙。

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本质和它的相关理论内在统一的本质特征,真正掌握和学会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

我国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之所以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它未能真正完整体现和传达出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本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依然拘泥于传统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过多地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和观点,而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观点的思考,致使受教育者无法真正学会向马克思那样思考。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改革中,应自觉贯彻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

教育者首先要实现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的深层思维构架,从而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将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贯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整个过程。

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正如前文所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性学说,它从诞生伊始就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一特征要求实践主体把它的全部理论付诸实践并且指导实践。

“而理论要指导实践就必须同具体实际相联系,才能使其发挥出切实的效用。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要联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注现实生活,发挥指导功能,引导受教育者树立观察世界、了解时代的实践思维。

而我们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由于受教条主义和定向思维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和理论宣传上,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些原理当作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对受教育者进行照本宣科的灌输,从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以及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初衷。

因此,在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中,应当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这便要求我们的教育主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和宣讲中,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受教育者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并用以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对实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

3.坚持和发展相统一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整体性学说,与时俱进是它的理论品质,表现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

面对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更应当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由单一、正统、经典模式向多样性并存模式转变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历经的由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再到当代形态的演进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一个由正统转向非正统、由单一转向多样、由霸权转向平权的过程。

”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地位和理论价值,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宽容和开放的心态下与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积极的对话”并在这种对话中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从而促使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始终保持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

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要求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具有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过程中应该如何驾驭?

如何教学?

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征呢?

这实质上是要求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科学态度的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教科书与经典著作的关系

教科书与经典著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它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编撰者的表面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合法性”问题,“即这种教育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的规定和要求,它是否正确传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诉求。

”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科书,不能脱离或违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传达出来的理论品质以及根本思维方式,如果它脱离了经典著作的思维方式,就无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简言之,它要获得自身的规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科书,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中,教科书的科学性不仅反映在它是对经典著作的理论阐释和精神解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反映伴随实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更切合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基础的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构与再创。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中,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科书与经典著作的关系,既要坚持经典著作的权威性和原创性,防止以教科书取代经典著作的倾向,同时又要坚持教科书的重构性和再创性,克服以经典著作取代教科书的倾向。

(2)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讲授的关系

同教科书与经典著作的关系一样,教材与讲授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中一对不容忽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使用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载体,是教育者具体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依据。

而讲授作为教学实践的重点,是实现教材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内在素养的关键环节。

因此正确把握教材与讲授的关系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教育管理者或相关部门僵化的制度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又受到教育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教育能力的局限,往往会出现讲授或照本宣科拘泥教材,或过于晦涩学术脱离教材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教与学脱节,使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视若畏途,最终无法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

教材乃教学讲授之根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精神,同时讲授具有适度延伸性,既不能无“本”宣科,也不能无“本”不宣科。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改革中应当积极贯彻“有本可依、有本必依、执本必严、违本必纠”十六字方针,坚持以实践思维方式和教育规律去统一教材与讲授,以便在改革过程中更好地协调二者关系,切实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

(3)正确处理知识与方法的关系

当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普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识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同于客观知识体系,当作机械教条加以简单灌输而忽略其方法论意蕴的传达。

这明显是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的,对受教育者而言,实质上是有害无益的。

“灌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的主要方法。

但这种“灌输”绝不是简单地机械传达,它有二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指列宁提出的“灌输”理论,主要是说工人阶级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因此要向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旨是要反对“自发论”,阐明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要性,这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是指作为教育方法的“灌输”,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将某种思想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观念,实现“思想进头脑”。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都绝不是将教条化的知识简单地传达给受教育者,而是以知识为基础并致力于将知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观念,实现知识向方法的转化。

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就是要在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以及教育的共同本性的基础上,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论,授“鱼”而予“渔”,使受教育者以“渔”得“鱼”。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也只有对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改革才会踏上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J],教学与研究,2007(3)

[3]张耀灿,肖应连.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指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4]唐昆雄.在教学中科学把握和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9)

[5]梁树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贯彻整体性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7]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J].教学与研究,2007(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