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2753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docx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2时间和位移21

时间和位移

1.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矢量和标量,能区分矢量和标量

3.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4.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5.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6.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7.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了解什么是矢量和标量,知道时间和时刻及位移和坐标的区别。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8.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汽车的开出时间是12点50分”“汽车在某站停留的时间是10分钟”。

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

设计意图: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时间与时刻

师:

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

时刻:

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时间:

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用来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

我们可以用一个时间轴来表示

理解记忆:

时刻对应于时间轴上一个点,时间对就于时间轴上两点之间的线段时间=末时刻-初时刻

补充说明:

师:

首先时间轴的正方向是不能变的,因为时间不会倒流。

那原点在何处呢?

时间的起点?

开天辟地?

师:

当然不是,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的。

若我选此刻为原点,那下一秒就是坐标1秒,那上一秒呢?

应该是负1秒,所以时刻可以是负的。

如公元前200年。

关于时间的几种说法:

第3秒末=第4秒初

第2秒=第2秒内(夸大记忆,如第2秒可以记成第2天,第2年)

前3秒=前3秒内

放大理解法:

如有同学不知道第2秒是时刻还是时间,那我们可以将秒放大至天或月或年,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比如学生一定知道第2年是第2个一年,是一年时间,不是时刻。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B.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

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例2、正确的是()AC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二、位移

师:

运动表示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在数学坐标系中表示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该如何表示?

如图所示

师:

两人分别从O点沿曲线1,2运动到A点,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路程(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不同,但在整个过程中它们的初末位置相同,也就是说整个过程它们的位置变化相同(开始在A,最后在B)。

我们该怎样来描述这样一个位置的变化呢?

师:

能用我们初中学过的路程来描述这们的位置变化吗?

比如路1路程100米,路2路程200米。

如果你告诉别人只要从O点出发走100米就能到A点,那别人能了解你的位置变化情况吗?

能找到A点吗?

生:

不能。

师:

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表述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

位移。

定义:

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用S表示。

单位:

米(m)

位移与路程的比较:

路程

位移

定义

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

大小

方向

联系

|位移|≤路程当物体单向直线运动时才等于

从一点到另一点位移一定,但路程却有无数个

三、标量与矢量

物理学中把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叫做矢量,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大小无方向的量叫做标量。

举例:

矢量:

力、位移

标量:

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

不同点:

1)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

2)运算法则不同

写出法则并举例:

1、先正东走3米,再向正北走4米,求整个过程的位移(作图得

以此说明运算法则不同)

例3、正确的是()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E.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

BCD

例4、一支队伍前进时,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又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经前进了200m,求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

200m

四、一维坐标系中如何描述位移

ABC位移分别为SAB=4m,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SBC=2m,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仔细观察发现:

位移=末位置坐标-初位置坐标

SAB=XB-XA=3-(-1)=4m

SBC=XC-XB=1-3=-2m

大家可以看到,算下来结果有正负之分如果是正的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同,如果是负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反。

例5:

一质点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先从A运动到B,位移大小为30m,方向向东;接着由B运动到C,位移为40m,方向向西,求从A到C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解:

小球的位移可以直接根据概念来看出发点和终点,也可以用矢量相加法则加。

五、一维坐标中矢量加减的等效简便法:

大家可能觉得矢量相加也未免太麻烦了吧!

是不是我们以后解题都得这样画图啊?

大家不必担心,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大部分是直线运动,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相加减我们有一个等效简便的方法

一、向东的5加向东的3等于向东的8

二、向西的5加向西的3等于向西的8

三、向东的5加向西的2等于向东的3

四、向西的5加向东的2等于向西的3

发现规律:

同向相加,和的大小为前两个矢量大小之和,方向不变;反向相加,和的大小为前两个矢量大小之差,方向与大小较大的那一个矢量方向相同。

这样运算法则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对,它就跟初中学过的带正负号的加减法法则类似(符号相同的相加,符号不变,大小为两加数绝对值之和;符号相反的相加,大小为两加数绝对值之差,符号与绝对值大的那个数的符号相同)。

同向vs同号?

反向vs异号?

灵感:

如果用正负号来表示方向,同号表示同向,异号表示反向,那计算是不是简单多了。

怎样实现刚才的想法呢?

很简单:

直线运动不是有两个方向吗?

设其中一个为正方向,同向为正,异向为负,将复杂的矢量运算变成简单的带正负号的数学加减法。

得到的结果如果为正,说明跟正方向同向,如果为负,说明跟正方向反向。

于是上题的解法为:

一、向东为正。

则+5加+3等于+8,结果为正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向东。

二、向东为正。

则-5加-3等于-8,结果为负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向西。

三、向东为正。

则+5加-2等于+3,结果为正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向东。

四、向东为正。

则-5加+2等于-3,结果为负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向西。

注意:

正方向的选择是任意的。

切记只适用于直线运动。

例6、再解上题!

比较大小:

(正东为正)

-6m与5m哪个位移大?

今后的学习啊,自己一定要带好头,坚持每题先设正方向。

给学生引导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时间和位移,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下一节。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重点是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9.板书

一、时间与时刻

1、时间:

2、时刻:

3、时间轴

4、关于时间的几种说法

5、放大理解法

例1、2

二、位移

1、定义:

2、位移与路程的比较

三、标量与矢量

不同点1、2

例3、4

四、一维坐标中如何描述位移

例5

五、一维坐标中矢量加减的简便法

例6(新法解上题)

10.教学反思

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

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象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象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所以课堂中我强调了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什么是位移,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标量和矢量.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二节)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P12第一部分:

时刻和时间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

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的时间,即前3s。

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

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知识点二:

路程和位移

【阅读】P10第二部分:

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与交流】:

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3、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

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

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

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

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

甲:

谢谢!

乙:

不用客气.

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归纳一下:

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三:

矢量和标量

【阅读】P13第三部分:

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A级1.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矢量。

举例:

2.只有没有的物理量叫标量。

举例:

【思考与交流】

实例1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这位同学由A到B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各是多少?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比较出算术相加与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阅读】P13第三部分: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

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___________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________表示位置,用位置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位移.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5,计算物体由A到B坐标变化量Δx=那么物体由B到A坐标变化量Δx=

问:

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B.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

时刻

D.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2、正确的是()AC

E.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F.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G.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H.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3、正确的是()BCD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

4、一支队伍前进时,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又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经前进了200m,求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

200m

【总结与反思】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正确说法是(C)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为零

3、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D)A、4m,3mB、3m,1mC、3m,2mD、4m,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