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2567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

2、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和3颗B.22颗和2颗C.21颗和4颗D.24颗和4颗

3、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7.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右图回答9~11题。

9.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10.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11.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过度樵采B. 过度开垦C. 过度放牧D. 过度砍伐

13.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B. 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14、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

15、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纬度近海地区B.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D.两极地区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据图回答16~17题。

16.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

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

B.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

C.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

D.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17.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

A.20%~40%之间B.40%~60%之间

C.70%~85%之间D.85%以上

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18.近50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字母A处的荒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D.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下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19~20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密封线

考号: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9月份月考

地理试卷答卷纸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1.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图”,回答问题。

 

(1)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4分)

(2)两条河流相比,____________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4分)

 

(3)甲、乙分别是所在流域的重要工业区,其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6分)

(4)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____________,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  )(2分)

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2分)

A.小浪底B.万家寨

C.三门峡D.龙羊峡

(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2分)

A.露天开采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问题。

(4分)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4分)

 

(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一地理·答案

 

题号

1~5

6~10

11~15

16~20

答案

AAADA

CBDBA

ACADC

ACBDB

 

【答案】 

(1)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

(2)莱茵河 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水陆交通配合好。

(3)水陆交通便利;附近矿产丰富(资源丰富也可以);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4)水力资源(水能) 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

 

(1)B 

(2)B (3)B (4)D

(5)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

(6)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领先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