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2452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docx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范例

【篇一: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4、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树立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文献法。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与范仲淹的友谊、范仲淹逸事、《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文、岳阳楼名联?

?

安排学生在课上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法。

用审美的眼光品读文章,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范仲和岳阳楼,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流畅悦耳,声情并茂;主要把握前两段的内容,尽量疏通第三段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词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许多

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遂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二、学生展示资料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教师也可适当介绍一些必要资料。

2、多媒体显示:

范仲淹生平、文章写作背景及岳阳楼介绍。

3、文体简介:

《岳阳楼记》文题中的“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可以叙事,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议论。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生字注音:

谪守()属予()皓月()潜形()岸芷汀兰()浩浩汤汤()宠辱偕忘()心旷神怡()薄暮冥冥()朝晖夕阴()霪雨霏霏()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初步感知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教师作朗读指导。

提示学生:

朗读时要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如: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四、译读课文,重点翻译第1、2段

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画出疑难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理解大意,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各组,酌情给予指导点拨。

3、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谪、属、夫、胜状、备、然则、骚人、得、异

4、以小组为单位,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1)第1段写了什么?

着重于哪一方面?

写作背景:

谪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写作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侧重写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2)阅读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

a、划出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b、找出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

c、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

d、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要点: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前两段,翻译后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3、4段文意,进而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重点词句翻译;

2、背诵前第1、2段。

二、新课学习

1、指明同学读第3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

2、学生齐读第3段。

3、指名同学读第4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的解释。

4、学生齐读第4段。

重点字词:

若夫、斯、去国怀乡、至若、景、或、空、极、心旷神怡、临

5、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第3、4段。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

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2)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第3、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

【篇二: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2013-12-0619:

03:

33|分类:

九上教学实录|字号订阅

咬文嚼字,从“大美”中悟大爱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学安排】

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前背诵了初二下期的课文《岳阳楼记》。

二、第一课时,创意朗读。

主要方法和上一届的《绝唱——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的方式相近。

以美读初步进入课文。

特别难忘的是廖思琦小组用书法、舞蹈诠释了文本之美。

很有创意。

参加创意朗读的还有冉雪立、郑可、龙天河、余秋帆、杨森瑞。

领读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龙天河。

应该说,在进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读的准备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课时,咬文嚼字,从“大美”入手讨论《岳阳楼记》之美。

名篇的解读如汗牛充栋,教案设计也丰富多彩。

我想,“大美”这个角度应该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学生应该有比较厚重的收获。

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我的教学预测基本准确。

四、课外完成练习册《点金训练》。

我的天,从应试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辅导书编得实在太好了。

所有基础知识几乎条分缕析地一网打尽,还和中考联系得很紧。

这根本就是一本变了脸的教参。

我想,学生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独特的诠释,真的是不敢上课啊!

这本书要求学生认真做,自己批改。

我认真检查,但从不评讲。

实在太无聊了。

纯粹应付考试的东西,我都反感。

如果中考不这样考,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

课外练习的最好方式,还是应该继续阅读同类作品或者阅读同类解读作品。

所以,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努力争取跳得好点儿罢了。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

师:

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

生:

《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

生:

《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

生:

《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

生:

《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

而《岳阳楼记》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

是一种大美。

(特别记忆:

这句话是王梦雨同学说的,太经典了。

我们基础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梦雨越来越有灵气了。

向她敬礼。

……

师:

同学们真有洞察力!

《岳阳楼记》是一种典型的“大美”。

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大美的呢?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探讨。

请同学再此朗读,圈点勾画,不要讨论,独立思考,然后畅所欲言。

(生高声朗读)

生(沈丹婷):

作者写的景物本身就很大。

我是从“衔远山,吞长江”看出来的。

师:

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据,不能只说结论。

生:

“衔”字和“吞”字很有气魄。

生:

为什么有气魄呢?

还要深入。

生:

能够把山衔着,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吞进肚子里去,还不够气魄吗?

师:

哦,是吞进肚子里面去吗?

生:

应该是互相吞吐。

只有洞庭湖和长江都浩大的时候,才用这个词。

师:

我想如果我来写,我就写“连远山,接长江”或者“咬远山,吃长江”,如何?

生(王悦):

不好。

“衔”和“吞”有动态,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水波动荡的感觉,“连”和“结”就没有动态美了。

“咬”和“吃”给人的感觉很凶恶,不美。

而且“咬”和“吃”也没有“衔”那么悠闲大气,雍容大度。

(中途不断组织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语关键句,略,朗读一直贯穿全课,下文也略)

生(杨森瑞):

我觉得不应该忽略“山”是“远山”,山是联绵不绝的。

洞庭湖和联绵不绝的山连接在一起,更显阔大。

师:

很有见解!

同学们再联系前后文看看。

生:

作者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个“一湖”让我感觉特别有气魄,作者对洞庭湖充满了肯定。

如果改成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意思没有变,但是气魄就差了。

师:

这叫做数词传神,一词传神。

生:

作者称巴陵为“胜状”、“大观”,这些词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大美。

师:

是。

有规模的美才能称为“大观”。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这么来的——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名应赐大观园。

生(梁明媚):

我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也感受到大美。

“北”和“南”表达出了地域的广大。

“通”和“极”更让读者感觉无边无际。

师:

让地域的大来表达大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

生: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生: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生(吴语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就从高低远近的角度把空间距离拉得特别大,更显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情怀。

生(周子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下”这个词语的应用,它让我们感受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无限广阔的内心世界。

师:

说得太好了!

后来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让无名手书“天下”二字,说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启示呢。

生:

还有反复出现的“忧”和“乐”,似乎写尽了人生的所有情怀。

师:

“进”和“退”也几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人生百态都写尽了。

生(龙天河):

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能够让我们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广大,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但是我从“予观夫巴陵胜状”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

因为“予”在“巴陵胜状”的衬托下似乎也变得高大了。

师:

这样的感受很独特啊!

这里面有正衬的效果。

就像用青松高山衬托英雄的高洁挺拔一样。

(后来想到应该这样点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

我见岳阳湖多雄壮,料岳阳湖见我也如是。

可惜当时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

生: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时间很长。

生(杨珮璇):

“浊浪排空”也让我感觉境界很阔大。

师:

请咬文嚼字。

生:

“浊浪”很有气势。

生:

“排”字非常有力量。

师:

改成为“浊浪击空”如何?

生:

不行。

“排”有排山倒海之意,而“击”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狭窄了。

师:

这让我们想起毛泽东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横”字的气魄。

生:

还有文中选择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

师:

是啊,如果不是“虎啸猿啼”而是“鸡飞狗跳”,你可以比较,浩然之气就少得多了。

(生读,全班哈哈大笑)

生:

还有“萧然”的是“满目”,感慨是感慨到“极点”,也是一种大。

生(冉雪立):

“静影沉璧”居然也让我感觉到大,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师:

结合前后句子来分析。

生:

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须特别平静。

师:

这个时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水面确实很安静。

生:

“皓月”让我感觉月亮特别大,特别白特别饱满。

师:

这里没有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到一种大美。

就如庄子所说:

天地有大美——

生:

而不言。

师:

对啊,宁静中也能创造大美,心灵的回声虽然无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

师:

会不会有人觉得沙鸥、锦鳞、岸芷汀兰是小的呢?

生:

这些景物确实都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规模的。

否则就不会出现“翔集”“郁郁青青”的壮观了。

师:

有见解!

(课后想到应该这样来点评:

景语皆情语,如果不是心胸的阔大,心态的乐观,同样是鸟,那可能就是“拣尽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鸟了)

……

师:

能说说文中的人之“大”吗?

生:

范仲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没有他豪迈的心胸,就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生:

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大人”,虽然遭到贬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够让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师:

滕子京也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生: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个“多”字很重要。

这一类人很“多”,范仲淹这样写,

用“多”来反衬出了像他们这样心忧天下的人很少。

师:

太少了啊!

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叹到:

微斯人,吾谁与归?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

同学们,这是一种人生的寂寞感,其实这里边也有大。

生:

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围就很空旷。

【篇三: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一:

岳阳楼记优质课教案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尖扎县康杨中学教师:

祁成峰

目标要求: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

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教具准备:

投影仪u盘音箱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录音朗读。

要求:

(2)句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分组合作学习。

要求:

(1)划出疑难语句;

(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共分三个部分。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

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

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述,论述。

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南极潇湘:

极,尽。

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

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

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

尽。

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象。

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

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

开,放晴。

浊浪排空: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

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

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

墙,桅杆。

楫,船桨。

薄暮冥冥:

薄(比),迫近。

冥冥,天色昏暗。

篇二: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如:

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

(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

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

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

(反问句)

吾谁与归?

(变序句)

l则有?

?

”者矣。

(长定语句)l其必日?

?

乎。

(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3)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

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分析: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

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

“得无?

?

乎?

”有人认为有三种解释:

一、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语所表达的意思;

二、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