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2428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docx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

粉尘检测仪行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2006-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但在2008年和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GDP分别增长9%和8.7%,低于2006年和2007年的11.6%和13%的增速。

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整体的复苏,外贸出口的拉动,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开始回升至10.3%,实现397983亿元。

图表1:

2006-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锦秋财智咨询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至2010年国家一直实施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每年的增长率也保持在20%以上,除了2010年之外,增长率逐年增加。

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09998亿元、137324亿元、172828亿元、224599亿元和278140亿元,增长率分为23.9%、24.8%、25.9%、30.0%和23.8%。

图表2:

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锦秋财智咨询

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2006-2010年我国城镇人员从业人数由2006年的28310万人上涨至2010年的32288万人,增长率分别为3.67%、2.93%、3.01%和3.75%,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图表3:

2005-2009年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锦秋财智咨询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

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不大,维持在35%-37%之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45.5%下降到2010年41%。

图表4:

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锦秋财智咨询

五、2011-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2011年-2015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速,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朝着预期的方向演变,控投资、促消费、谋外贸平衡的政策导向得到进一步贯彻。

2011年中国将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适度收紧,避免经济过热,“十二五”期间都可能一直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

目前我国的电力、电信、公路、钢铁等行业的建设都已过了投资的高峰期,近两年的投资增速明显下降,但还有城市设施、水利、铁路、设备制造等许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还远没有达到完备的程度,一些行业还没有进入投资的高峰期,全社会投资增速的仍然要保持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并推动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第二节我国粉尘检测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粉尘检测仪行业政策分析

(一)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规划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的需求,加快发展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三大重点。

“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战略为“强化创新、狠抓基础,市场导向、拓宽领域,体制创新、优化结构,持续推进、振兴产业”。

未来5年,全行业将以中高端产品市场为目标,大力加强设计、制造和质量检验能力,使国产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行业的服务领域从面向传统领域拓展为面向多个新兴领域;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若干“过百亿”龙头企业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强对已取得成果的持续推进和长期投入,保持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形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正在制定的“十二五”环保装备发展规划

“十二五”环保装备发展规划正在由工信部制定,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将获得支持。

在正在制定的规划中,工信部将环保装备分为需要开发、需要应用示范、需要推广应用共三个范畴。

其中,需要推广应用的重大技术装备,指技术已经成熟、环保领域急需、需要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的技术装备。

对于需要开发的技术装备,工信部可能动用技改资金给予支持;对于需要应用示范的装备,工信部将积极协调财税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补助。

规划范围预计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电磁波与放射性(包括核三废)污染防治设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与药剂、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和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设备等9类。

(三)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将提高

2011年9月,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总体上收紧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全面提高了新建机组和现有机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

据测算,实施新标准在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将带动相关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市场的发展,形成脱硝、脱硫和除尘等环保治理和设备制造行业约26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粉尘检测仪属于环保监测仪器行业,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家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有力地拉动了环境保护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监测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仪器仪表代表着高技术产业,国家对整个仪表仪器产业非常重视。

出台了《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大力加强设计、制造和质量检验能力,使国产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工信部在“十二五”环保装备发展规划中也将有望对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企业给予技改资金支持。

第三节国家“十二五”规划解读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O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要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

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

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

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

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

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规划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未来更长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

现代产业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适应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关系一系列新变化所形成的产业演化的整体性结构。

现代产业体系实际上是在传统工业化长足发展的基础上,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势所形成的更先进的产业演化的整体性结构。

这种产业演化,既不是在经济不发达基础上就试图另辟蹊径、采用所谓“小的就是美好的”生产方式,更不是选择以“零增长”为出路的非工业化道路,而是既要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要顺应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建立符合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达的产业体系。

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对于我国产业发展而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要在基本完成初期工业化后,建立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所要求的更先进、更发达的产业体系。

所以,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加强城镇化管理。

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

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

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节我国粉尘检测仪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我国粉尘检测仪技术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测尘仪表主要有3类:

粉尘采样器、测尘仪及粉尘浓度传感器。

国内目前测量粉尘浓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①使用采样器采样,通过称重和计算得出粉尘浓度值;②用快速测尘仪,通过校正,直读粉尘浓度。

国内有代表性的生产粉尘采样器的厂家主要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常熟企光有限责任公司、常熟矿山机电设备厂、常熟电子仪器厂、太原辐射防护研究院、承德普兰德电子仪器厂和北京地质仪器厂等7家企业,其技术参数均能达到以下要求:

采样流量20L/min;

采样流量误差≤2.5%;

采样流量稳定性≤5%;

负载能力≥1000Pa;

采样准确度≤10%。

粉尘采样器由于测量的准确度高,在很多国家定为标准粉尘浓度测定仪器。

但由于用它测尘需要称重、烘干、采样、再烘干、再称重及计算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因此存在不能及时反映现场环境的粉尘污染状况的缺点。

鉴于这些原因,开发和生产快速测尘仪就成为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我国包括粉尘检测仪在内的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

技术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粉尘检测技术存在管理标准上的差距、检测方法上的差距和检测手段上的差距。

二、我国粉尘检测仪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粉尘检测是以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检查的工作。

从安全和卫生学的角度出发,日常的粉尘检测项目主要是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也称为粒度分布)的检测。

(一)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浓度测定主要有滤膜测尘法和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定法。

(1)滤膜测尘法。

测尘原理是用粉尘采样器(或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抽取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含尘空气通过滤膜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膜上,根据滤膜的增重计算出粉尘浓度。

(2)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尘法。

用滤膜采样器测尘是一种间接测量粉尘浓度的方法,由于准备工作,粉尘采样和样品处理时间比较长,不能立即得到结果,在卫生监督和评价防尘措施效果时显得不方便。

为了满足这方面工作特点的需要,各国研制开发了可以立即获得粉尘浓度的快速测定仪。

(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是焦磷酸质量法,也有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进行测定。

1)焦磷酸质量法。

在245~250℃的温度下,焦磷酸能溶解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对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

因此,用焦磷酸处理粉尘试样后,所得残渣的质量即为游离二氧化硅的量,以百分比表示。

为了求得更精确的结果,可将残渣再用氢氟酸处理,经过这一过程所减轻的质量则为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2)红外分光分析法。

当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与物质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级相当时会发生能级的跃迁,即分子电低能级过渡到高能级。

其结果是某些波长的红外光被物质分子吸收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游离二氧化硅的吸收光谱的波数为800cm—1、780cm—1、694cm—1(相当于波长为12.5μm、12.8μm、14.4μm)。

(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分散度分为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

前者是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品逐个测定其粒径的方法。

其测定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法、光散射法等。

测得的是各级粒子的颗粒百分数。

后者是以某种手段把粉尘按一定粒径范围分级,然后称取各部分的质量,求其粒径分布,常采用离心、沉降或冲击原理将粉尘按粒径分级,测出的是各级粒子的质量百分数。

三、我国粉尘检测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粉尘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短时间采样测尘与长时间(一般为8小时)连续监测并重,并逐步向连续监测发展。

短时间采样测尘是定时定点采集空气中的粉尘,测量速度快,在中国使用最广泛,但不及长时间连续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2.向多点连续监测发展。

多点连续监测比单点检测效果更好,特别是粉尘浓度排放超标的企业更需多点监测。

因为某一点或某一生产环节超标,尚不能构成很大的危险,但多点的粉尘浓度过高,则说明生产出了故障。

3.向远距离大面积连续监测发展。

大功率激光器的开发为远距离大面积连续检测发展。

大功率激光器的开发为远距离大面积连续监测提供了基础保证。

总之,我国的粉尘检测技术由总粉尘浓度检测逐步转向呼吸性粉尘检测,由短时监测逐步转向长周期连续监测,并探讨研发粉尘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