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1944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

主要内容

v环境的基本概念

v环境问题

v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历程

v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v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v环境管理的对象与内涵

v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与类型

v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进

1环境的基本概念

1.1.3环境的重要性

1.1.4三类环境观

v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v无视自然、主宰自然

v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协调发展

vNatureforpeople

vNatureandpeople

vPeopleinthenature

vPeopleforthenature

1.2环境质量

2环境问题

2.4全球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海岸地区(孟加拉、中国沿海、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被淹没;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海啸,飓风,台风等。

2.5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v大气污染

v垃圾围城

v水土流失

v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缩小

v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3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行动

3.1认识

v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夫人《寂静的春天》

v1972年罗马俱乐部米都斯《增长的极限》

v1987年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

3.2行动

1968年罗马俱乐部成立

1971年绿色和平组织成立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197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

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87.9.16《蒙特利尔议定书》,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4环境问题的根源

消费观:

物欲主义

5.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6环境管理的对象、任务与内涵

6.2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2、管理的对象

l政府行为:

l政府行为分类:

政府内部行为、国内行为、国际行为

l政府行为内容:

公共事业服务;一般的商品和服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调控与干预

l企业行为:

l行为分类:

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的活动;自我调整活动

l行为内容:

资源消耗者;污染主要制造者和治理者;保护环境的承担者

l公众行为:

公众调控自身行为;政府调控;企业调控

6.3环境管理的任务

l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

l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l控制“环境-社会系统”

l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6.4环境管理的内涵

Ø6.4.1管理的核心:

限制

l6.4.2管理的范畴:

次生环境问题

l6.4.3管理的内容

6.4.3管理的内容

v按管理领域划分

›管理领域:

管理活动落实到自然环境的地方和人类活动的方面

›落实到自然环境的地方:

水、土、气等

›落实到人类的产业活动:

工业、农业、服务业等

›落实到人类活动区域:

农村、城市、流域等

›落实到管理主体上:

政府、企业、公众环境管理

v按环境物质流划分

›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2)微观环境管理:

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即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7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和类型

7.2环境管理的性质

发达国家环境管理发展的趋势

7.4环境管理的类型

8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8.1将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9环境管理学的特点

ü环境管理学:

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9.1环境管理学是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9.2环境管理学是复杂的科学

9.3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本章小结:

主要内容

v环境的基本概念

v环境问题

v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历程

v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v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v环境管理的对象与内涵

v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与类型

v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进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环境管理的实质与内容

难点:

环境管理思想演变的内在机制

讨论(我国发展应采用A模式(粗放式经济增长)、B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B模式)还是C模式(自律式发展)?

为什么?

教学内容

第二章

1.1系统论

1.1.1系统的整体性

1.2.2系统功能的影响因素

1.2.1.1物资生产:

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1.2.2人类-环境世界系统模式的演变过程

1.2.3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历程

1.2.4认识与实际的不一致

1.2.5自然环境系统的特征

v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以有机网络形式联系在一起的,以各种生命为中心并与外界(包括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

1.2.6三种生产理论的地位与作用

②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v环境生产在输入——输出的不平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v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三种生产环状结构运行的不和谐

③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v使物质在三种生产系统中畅通流动,使每一种生产的物质输入输出均衡,从而促使三种生产和谐运行

v在三种生产中加入一个功能单元,发挥协调社会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作用

v目标和任务:

推动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生产方式,将对自然资源的开放强度、废弃物的排放强度与环境生产力匹配起来

④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v主要领域:

环境问题发生在补贴的生产系统界面上,因此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必然也要求是在多种多样的界面上

v调控对象:

三种生产的状态参量

⑤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l三种生产理论在最基础的物质运动的层次上,揭示出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或者说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本质

l三种生产理论说明了人类必须掌握用自己的社会行为来管理自己社会行为的方法

l三种生产理论说明我们必须处理好符合人类长远、根本利益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各种不同的人群直接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在不同时空上的利益冲突

l三种生产理论表明,要使物质在三种生产子系统之间的流动畅通,人类社会缩应采取的方法学原则必须且只能是协调和协同。

1.3界面活动控制论

定义: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的。

1.3.2界面上的活动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三种联系的渠道中或界面上,物质流的方式、数量或速度出现了间断(不匹配)和异常。

1.3.3控制论

1.3.4社会经济控制论

管理与控制

v从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出发来考察管理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论:

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

管理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程的、生物的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的。

因此,从理论说,适合于工程的、生物的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也适合于分析和说明管控制问题。

v从实践上来看,管理与控制存在着以下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v二者的基本活动过程是相同的。

v管控制系统实质上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揭示管理活动中不足之处,促进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改革,以逐渐趋于稳定、完善,直达到优化的状态。

v管理控制统和控制论中的控制系统一样,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不同点

v纠正手法不同:

控制是一般是按程序进行的,管理则要结合实际效果

v信息量不同:

控制信息量一定,结构清晰;管理信息量不确定,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v目的不同:

控制是为了维持一定点的平衡,管理则是为了发展

1.3.5界面活动控制

1.2.5.1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

1.4行为科学

1.4.3行为与需要

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5个层次

关系:

需要是行为产生的根源

1.4.4行为科学的应用

主要通过激励手段使人们在内在的动力驱使下自觉调整和改善在社会组织中的相互关系和行为。

个体需要与群体需要往往会产生矛盾,在满足群体需要时必须考虑个体需要

1.4.5需要与行为的改造

v教育、奖惩、考核与监督

v制度的作用

1.5冲突协同理论

1.5.1冲突论

›冲突是指发生在同一空间两个或以上事物的互相对抗过程。

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

›人类的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

›从数学角度描述和研究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学科就是博弈论

1.5.2协同论

v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因此,协调也就是合作、配合,也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

v协调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个要素的晕倒、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姿组织”的规律,它使系统结构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

v系统实现协同的前提是:

系统实现协同的前提

l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l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

l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是非线性的,处于一种相干状态

1.5.3冲突协同论

v冲突协同论认为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对立统一于一个系统中。

v对立面:

概念对立,所谓冲突,就是竞争、对立;所谓协同,就是统一整合。

v统一面:

系统中个要素都是在合作与协同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协同;竞争以协同和合作为基础,协同以竞争为前提。

1.5.4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v所谓冲突协同理论,就是指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论,通过协同子系统的局部运动可以使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优于部分运动之和

v相反,如果系统的运动之间不协同,甚至相互制约,那么子系统运动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从而是系统整体运动的效果低于部分运动之和

v冲突协同理论就是把自组织理论与对策理论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达到人与人直接利益关系协同的同时,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

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3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3.1全过程控制原则

A.管理内容的综合集成

v环境管理不仅仅是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管理,它还包括对环境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以提高其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提供较高环境质量的能力

B.管理对象的综合集成

v环境管理的对象: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行为

v从层次上分:

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v从性质上分:

生产行为、消费行为、文化行为

C.管理手段的综合集成

v要探索创造出能把处理定量信息、定性信息综合成一体的管理方法

3.3效率与公平原则

v公平性

代内公平(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

代际公平

讨论(环境管理最核心的理论是什么?

教学内容

v理论基础

大系统论

三种生产论

界面活动控制论

行为科学理论

v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v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环境管理内容:

环境质量、生态环境

第三章

环境管理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意识形态手段

信息手段

考评与监督手段

环境管理的职能

1环境管理的内容

v环境管理的对象:

人类社会行为的主体,是这一主体的生存、发展方式

v环境管理的目的:

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协同发展,即人类生活的物质水平和环境条件同时得到提高改善

v环境管理的内容从对象分:

政府行为的环境管理、企业行为的环境管理、公众行为的环境管理

v从环境目标的角度分:

环境质量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1.1环境质量管理

v1.1.1定义:

v环境质量:

是指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v环境质量管理:

是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缩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v环境质量标准:

是评价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1.1.2环境质量管理内容

v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有:

–大气环境管理

–水环境管理

–声学环境管理

–土壤环境管理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v根据区域类型的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有:

–城市环境管理

–农村环境管理

v根据产业部门的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有:

–农业环境管理

–工业环境管理

–商业、服务业环境管理

1.2生态环境管理

v1.2.1定义:

所谓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

“生态”两字是为了强调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物质的、能力的、信息的流动和联系

1.2.2生态环境管理重点

v生态环境管理重点是对各类自然环境要素的管理,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

其中可再生面临的问题是开发利用速率与补给的效率同步问题;不可再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开发利用的速率增长太快问题。

2.3法律手段

2.3.1主要特征:

水法

森林法

草原法

渔业法

农业法

矿产资源法

土地管理法

水土保持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煤炭管理法

(6)环境与资源保护条例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自然保护区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线保护条例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条例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3.3存在的问题

2.3.4案例(环境污染侵权)

这是典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

焦点问题有三个:

一是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能否成立;

二是被告(炼油厂)的抗辩是否有道理;

三是原告提出的赔偿请求可否被支持。

讨论

v此环境侵权案你的判断是什么?

为什么?

2.4行政手段

世界首个油污染环境禁令出台

2.5经济手段

例子:

补贴与鲑鱼

  哥伦比亚河是世界自然奇观之一。

几个世纪以来,鲑鱼产业曾在北美产量最高,大量的土著居民以此为生。

每天,哥伦比亚河消耗的能量相当于25个中等大小的原子弹释放的能量之和,利用这种能源成为当代最伟大工程之一。

20世纪30年代,政府支持大坝建设,每个人都从政府的大量财政援助中获益,农业引水灌溉更方便,船运商只需交纳闸门的1/4开启费用,谷类的生产和出口受益于各种农业扶持计划,农民可以享用廉价的水电等等。

  补贴很明显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对河流中主要生物资源:

鲑鱼产生了坏作用。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大坝建设结束后,由于没有“鱼梯”,鲑鱼逆流而上的迁移被完全阻断。

在它的下游,沿着斯内克河,成年鲑鱼仍可尽量回到上游产卵,其后代沿相反方向迁移,其成活率由于离心泵螺旋片和水流太慢、太热而巨减。

这些障碍加上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捕捞,在近20年中已使渔民鲑鱼捕捞量减少80%,第一次建坝时以来,减少95%。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鲑鱼以满足当地和小型商业捕鱼运动,每年,政府和鱼类孵化厂投放入水系大约8000万尾鲑鱼,费用约为6000万美元。

另外几百万美元用于每年运送1500万幼鲑鱼,用驳船和汽车历经240km到达哥伦比亚河下游,这种做法是否最终会保护野生鲑鱼资源仍在激烈辩论中。

2.5.3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

2007.2.5广东省环保局公布《珠江三角洲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v2010年广东省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至1亿千瓦。

鉴于排污权交易可能衍生巨大的市场机遇,广州产权交易所总经理李正希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希望以中介机构身份参与排污权交易,而由广东省政府组建的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高庆同样表达了类似期望,他说:

“愿意尝试参与该种新型的交易模式。

v2月5日,英国ICECAP公司与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属下的广州市惠景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惠景公司”)签署协议,前者将支付5000万美元购买后者在兴丰垃圾填埋场从2007年到2012年间产生的5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额度项目,这是广东省内最大的一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

vICECAP公司业务发展总监GregDunne表示,2005年中国仅有5个排放权交易项目,而到上月底,项目总数已经达到了297个。

这些项目如能完成,中国到2012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35亿吨,占全球减排量48%,中国将逐渐成为全球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

2.5.4其他形式

案例:

排污费纠纷案

 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率为25%,每年生产6亿多吨秸秆,有近1.5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有大量宜农宜林荒山、荒坡和盐碱地可用于种植非粮能源作物,能源开发潜力大。

同时,化肥、农药等利用率不高,流失严重

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2200万户,产沼气85亿立方米,替代1330万吨标煤

太阳能集热器保有量达7500万m2,推广太阳灶60万台,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9亿户,节能炕2000万铺,年节能达5000多万吨标准煤。

推广农药残留降解技术100多万亩、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800多万亩、配方施肥推广面积2.6亿亩,减少不合理用肥50万吨(折纯)左右

500多个示范村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

(农业部,2007.10.15)

v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

v秸秆能源利用技术

v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v农村小型电源利用技术

v能源作物开发利用技术

v农村省柴节煤炉灶炕技术

v耕作制度节能技术

v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

v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v农机与渔船节能技术

2.7信息手段

2.7.1特征

自愿性、公开性、引导性

2.8教育手段

基础环境教育: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绿色意识

专业环境教育

社会公众环境教育

2.9评估监督手段

对企业与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与监督.

3环境管理的职能

主要内容

环境管理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意识形态手段

信息手段

考评与监督手段

环境管理的职能

本章重点

各种环境管理手段及其应用!

第四章

主要内容

v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五个阶段

v环境管理方针

三十二字方针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v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

基本国策

环境管理基本政策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1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历史资料(1972年重大污染事件)

大连湾污染事件:

涨潮一片黑水,退潮一片黑滩,因污染荒废的贝类滩晾5000多亩,年损失海参1万多Kg,贝类10万多Kg,蚬子150万Kg。

(2)主要标志

1.2发展阶段(1984~1995)

1.2.2第二个时期(1989~1995)

c.新五项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污染集中处理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3深化阶段(1996~2002)

1.4规范阶段(2002-2005)

(1)标志:

第五次全国环保会议(2002.1.9-1.11)

(2)重要成就

执行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环境保护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又是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之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要责任到位

1.5发展新阶段(2005-)

(1)标志: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2006.4.17-18)

(2)背景:

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

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

开会当天的沙尘暴

温家宝参会并做报告

(3)变化

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区域限批制度(2007.1)

十一五规划中环保目标

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温家宝任组长)

十七大

资料:

十一五规划中的环保目标

v单位GDP能耗降低20%(约束性指标);

v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指标);

v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2005年55.8%,2010年60%,年均增长4.2%(预期性指标);

v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

v森林覆盖率:

2005年18.2%,2010年20%,年均增长1.8%(约束性指标)。

v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

v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

v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

思索的问题:

v我国环境管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v环境管理体制与方法变革的根据是什么?

2环境保护方针

2.1.1提出的背景

v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解决环境问题经济实力不强

v人口众多,对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v资源缺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v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易破坏环境,浪费大

v教育水平低,环境意识差

v自然环境复杂,许多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承载力有限

v经济粗放,布局不合理

v经济落后,财力不足

v科技水平不高,污染防治技术支持力不足

2.1.2内涵的理解

v⑴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生活等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v⑵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在污染产生以后,不是消极处理,而是开展对污染物的综合利用,积极地消除污染。

v⑶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动各部门,各企业治理污染,使环境的专业管理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同心协力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v⑷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目的。

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护人民健康,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服务,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造福。

作业:

请绘出我国环境管理发展的基本脉络图。

2.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2.2.1背景

v中国改革开放

v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v环境与污染问题依然很严重

v城乡发展战略

2.2.2对“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的理解

2.2.3注意事项

v是对“三十二字”方针的重大发展

v是环境管理思想与理论的重大进步

v“三同步”与“三同时”(环境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1973)的区别

3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

3.1.1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

3.1.2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

v3.1.2.1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均淡水资源2200m3,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耕地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均森林面积1.9亩,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

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的1/8。

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

人均天然气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

人均铁矿石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

人均铜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

人均铝土矿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3%

3.1.2.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v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