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1216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 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精品教案

这里所说的语言表达,专指高考试卷第II卷的语言表达。

高考从1992年起正式考查语言表达,从最初的零星试题到与其他内容合成一部分再到独立成为第六部分,经历了14年。

这14年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去细说。

这里只说近四年的情况。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

近四年的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1.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对语言表达的总要求是“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这“一定”,是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技能“是从操作层面说明,强调的是语言表达的操作能力。

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

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是,试题运用的材料多来自现实,多与中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为人处事密切相关,试题材料所表达的话题也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而不是与现实生活脱离的。

请看xx年的第23题:

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连贯完整。

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答:

在加上。

这道题在高考语言表达题中是比较容易的一道题,得分率在68%左右,这里姑且不去说它。

就语言材料而言,它来自学校,来自学校“硬件”的现代化建设,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就这段材料所表现出来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来说,也是中学生在表达中经常出现的。

这类毛病出现的原因,是在写作的思维流程中,写作者脑中出现的往往是一些关键性的语言信息,其间缺少必要的填充性词语,形成了跳跃,也就是题干所说的“前后脱节”。

用这样的方式来考查考生的基本表达技能,当然属于实用的表达技能的考查。

2.试题的考点呈综合性

考点呈综合性,应该从下列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试题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言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密不可分。

这是所谓综合性的一个方面的含意。

另一方面,一道试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往往是多种兼用,一道题只考一种表达形式的试题相当少见。

请看xx年的第26题

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达,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契诃夫)

(1)

(2)

这道题,是一道仿写题,但从表达形式上说,它包含着仿写、类比和修辞的排比(“连续类比”)这三者;从内容上说,它考查考生对“友谊”、“勇敢”、“信任”这三者作用的认定;从思维上说,它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

考点呈综合性是很显然的。

又如xx年第24题(后文将引出),表面上看只是调整语序,但是它兼及内容和形式的关联,形式又兼及短语结构、音节和谐等,具有综合性。

3.试题呈开放性,语用的特点更加鲜明

一般说来,较多的语言表达题所给的材料,或者提供一种情境,或者提供一种仿拟的样式,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发联想和想象,并按照要求作表达。

因而答案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

换言之。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写出各式各样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来。

譬如xx年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水是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道题的综合性这里姑且不说,单说它的开放性。

你仍然可以像试题所给例子一样去描写自然景物,也可以写自己社会生活的体验,还可以从亲情感受上写“母爱是生命的一首歌”,甚至可以从建筑物方面来写“窗是屋子的一双眼睛”,等等。

不过,如果缺少生活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不高,做这样的试题还是很困难的。

试题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隐含着创新精神和广性化的因素,因而语言表达的特点更明显。

二、应试的基本策略

鉴于高考语言表达题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需要建立三个意识。

1.建立话题意识

这里所说的“话题”,有别于话题作文的话题,用的是它的本义,即“谈话的中心”。

平时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

总是有一定目的围绕一定的中心的。

高考语言表达题,也是有一定的中心的,差别只是有的试题明说了,有的没有明说,需要我们去体会。

譬如上文所举xx年第26题,并未明示话题的中心,但它是存在的,即仿写的文字要表达对“友谊”、“勇敢”、“信任”的积极作用的评述;又如前举xx年第25题也没有明示中心,但所给材料中隐含着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认识。

强调话题意识,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重视语言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请看下面一例:

将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

(不超过16字)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

其中1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又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

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试题,怎样压缩?

先要看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是“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第1句是中心所在,其他各句叙述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情况,“逐月回落”、“增长势头”、“趋缓”、“降低”等词语显示出“控制”的初步效果。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我国钢铁生产总量控制初见成效。

如果不是先把握这段文字的中心,就不大可能准确概括“主要内容”,答题就会出现差错。

2.建立语境意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

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

就考试的试题来说,题干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也包含着一种语境。

一般说来,语境对语言表达有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

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限制作用。

请看xx年的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

(2)提示语:

(阅读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

这是一道仿写题,“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这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而“教学楼内”、“阅览室里”就是一种语境,因此,本题的答案既要符合内容、表达效果的要求,又要符合语境要求。

不少考生似乎不明白这一点,第

(1)小题有人竟然写出这样的答案:

“用耳用眼不用嘴,动心动脑不动手。

”这样的答案就意味着在“教学楼内”不能读书,不能讨论问题,不能写作业、作实验等等。

显然是错误的答案。

(2)小题有人写出这样的答案:

“黄金屋不要付钱,颜如玉不要付钱,唯有那纸张要付钱。

”这答案自然是从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等三句话化用而来,姑且不论这句考生对远古语的理解是否正确,也不论这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仅从语境的角度来判断,这样的答案与“阅览室里”有什么关系呢?

3.建立互渗意识

这里的“互渗意识”是指:

生活和表达互渗,以生活中的人事作为表达的材料;读写互渗,以阅读的积累作为语用的材料;思想认识与表达互渗,以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作为表达的灵魂。

上文所举xx年第25题有考生写出这样一个答案:

母爱是生命的一首歌,

责备是低音,

呵护是高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如果这名考生对母爱没有这样真切的体验和认识,或者有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在做这一道题时不把它搜索出来,是写不出这样好的答案来的。

4.建立表达意识

这里所说的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

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

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

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4.协调性

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譬如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要填进所给的7个词语,怎样排列才能使之与“上下文协调一致”呢?

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岭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草原⑦冰峰

这段话具有向心性、连贯性、层次性。

怎样使其具有协调性呢?

所给的7个词语有长有短,当先从内容上分类合并,然后由短到长排列进去。

当你把“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填入原句时,谈起来流畅,听起来悦耳,这就是有了协调性。

如果不这样排列组合,其效果如何?

不妨试试。

三、练习及答案

1.依次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组是()

巴峡植被厚重,春夏苍翠蓊郁,,绚丽多姿;秋冬满山红叶,明快悠远。

不同的地势,有不同的景观。

浅浅的流水,,豪放大方,一往无前。

①野花盛开,五颜六色②五颜六色,野花盛开

③白浪翻飞,晶莹素洁④晶莹素洁,白浪翻飞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情感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然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②④⑤③①

3.请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各短语协调一致,对称匀整。

尽管中央领导成员多次换届,但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未受影响,而且越来越好。

不断振兴的科技、政局的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经济、文艺的百花齐放、日益发展的教育,使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使外商投资成倍增加。

修改为。

4.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通史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

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70—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要点:

5.给下列报道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渝怀铁路十大控制工程之一的重庆长寿特大铁路桥,从去年11月开始进行长江中的六、七号墩水下桩基础施工,经过中铁大桥局五处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昼夜紧张施工,克服水深流急、地质复杂、过往船只多等困难,于昨日将第20根直径3米、长43米的钢筋笼放入七号墩江底孔中,随即开始混凝土浇注,它标志着该桥桩基础提前15天完成,为这座总投资2.4亿元、全长900米的特大桥xx年12月竣工提供了保证。

答:

标题为:

6.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子,选择新的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

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潇洒是不为外物所役,执着于内心追求而具有的一种精神优势;潇洒是经过长期磨砺,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获得的一种人生自由。

7.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启事

《xx年企业管理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录》(上、下)分别刊登于2003年3月29日、2003年4月12日本报第12版。

读者还可以登录中青在线人才频道(hr.cyol)高校毕业生需求专题查阅。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假如朋友小梁需要信息,请你转告他:

8.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给我们的信息加以概括。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

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

“家?

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吗?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

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

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

“我又有家了。

 

附:

答案及简析

1.B(①应该先陈述描写对象,然后描写,首先填①与“绚丽多姿”相应。

次句“浅浅”读

jiānjiān,是拟声词)

2.B(“其实不然”是对③“成见”的否定)

3.长期稳定的政局、快速增长的经济、日益发展的教育、不断振兴的科技、百花齐放的文艺。

或:

政局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教育日益发展……(要注意“语序”、“短语”、“协调一致”、“对称匀整”的要求)

4.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要点,内容的主要之点)

5.长寿特大铁路桥基础提前完成(标题应该用最简洁的文字鲜明地写出报道内容的核心)

6.略(所给的材料用了个分句从不同的角度对“潇洒”作出评述。

答案要满足三点要求:

①另选“陈述对象”;②排比句;③意思完整)

7.请查阅中国青年报2003年3月29日和4月12日第12版,或者登录中青在线人才频道高校毕业生需求专题。

(本题是在转换叙述角度,要求语言准确、明白)

8.答题思路:

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能答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24、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精品教案

前面三讲分别阐述了古代文阅读几个主要考点,本讲总说命题的基本走势和应试对策。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

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

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可参见《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柳土镇先生的文章《浅易文言文界说》)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

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

如xx年选择的关于李若水的语段主要表现其“忠”,xx年年选关于苏琼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治政有方、善处事务,xx年所选关于胡质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清慎,xx年所选关于田单的片断,主要表现其作战善于用“诈”。

而xx年所选《李将军列传》片断中的李广,其性格比较复杂,xx年所选《裴矩传》中的裴矩,则有“佞于隋”而“忠于唐”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

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

以往在古文阅读的试题中,考字词理解的试题通常有三题,而xx年则改为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

这是很显然的变化。

再则,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xx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

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因此有的人说这是考查古文阅读的过硬功夫。

4.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

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

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前两讲都已举例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二、应试的基本策略

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

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

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

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

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

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2.注重复习课本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

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

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

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

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

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

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

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三、典型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

及长,博学,早知名。

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

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

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

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角氐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留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

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

帝称矩至诚,曰:

“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

”矩后从幸江都。

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

“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

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

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世,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

“古人有言:

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

①款:

至,到。

②鱼龙曼延、角角氐:

均为古代杂戏名。

③表:

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

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

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

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

致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为伯父让之所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A.B.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咸私哂其矫饰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C.D.

犹且从师而问焉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A.B.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C.D.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知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

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

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

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

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

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随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这是xx年全国卷的11至16题。

先说选文,选文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原文1400余字,经过剪裁,连缀成一篇400余字的文段;第二段是司马光对裴矩的评述,有60余字。

裴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在隋朝以逢迎炀帝为能事,而在唐朝则“面折”太宗,直言谏劝,正如司马光评论所说:

“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这说明国君是否正直圣明,必然会对臣子有很大的影响。

过去选文侧重于忠孝节义的内容,现在选用反映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的言行的材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学生应当接触各种内容的文章。

从语言看,这两段文字是较为典范的浅易文言文,考生阅读文字障碍较少,提供三条注释,也给考生带来了方便。

第11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答案是C。

这道题挑选了四个包含常用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