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737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24 大小:71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docx

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

项目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任务一事故应急救援基本概念

事故应急救援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重点概念如下:

1.事故

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3.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单位等组织为有效地预防、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及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的统称。

4.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

5.一案三制

一案三制是指为应对事故应急救援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建立的应急体制、应急制、相关法律制度的简称。

6.预警

预警是指根据监测结果,判断事故可能或即将发生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并提出相关应急建议的行动。

7.预警分级

预警分级是指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紧急程度所划定的警报等级。

发布时一般依次用红色c级)、橙色cn级)、黄色(囚级)和蓝色(凹级)表示。

8.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发生事故后,明确分级响应的原则、主体和程序。

重点要明确政府、有关部门指挥协调、紧急处置的程序和内容;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响应程序和内容,以及有关组织应急救援的责任;明确协调指挥和紧急处置的原则和信息发布责任部门。

9.应急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分级是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和事发地的应急能力所划定的应急响应等级。

10.应急保障

应急保障是指为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

一般按功能分为人力、财力、物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与信息、公共设施、社会沟通、技术支撑及其他保障。

11.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是指一旦发生事故,按照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事故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初期阶段,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12.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是指事故发生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以后,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为了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任务二事故应急救援内涵、原则与任务

一、事故应急救援内涵

事故应急救援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虽然这四个阶段常常是重叠在一起的,但它们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一阶段内容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事故应急救援的四个阶段

1.预防

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

2.预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采取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而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动响应工作。

3.响应

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4.恢复

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恢复工作,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短期恢复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

事故应急救援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1)事故应急救援不仅仅是在事故发生后要采取行动,而是应该将重点落在预防上面,尽可能地预防事故发生。

由于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后,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2)事故应急救援不仅仅是从事事故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的事情,它与所有从业人员密切相关,也与所有社会大众紧密相关。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能只会报警,不能完全依赖于应急救援专业人士,更应该懂得自救与避险相关知识,懂得现场急救知识,懂得现场急救设备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懂得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懂得现场处置基本措施。

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角色,熟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才可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如图1-2所示。

其中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平时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到预防有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

重大事故所具有的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救援行动必须达到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负责制,以区域为主,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地区的优势和作用。

事故应急救援又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救护、公安、消防、环保、卫生、质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

三、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现场处置任务和宏观管理任务。

1.现场处理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在撒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避免继续扩展。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2.宏观管理任务

(1)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罔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国家安全生产有关预案。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及关键岗位在内的应急救援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演练等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质量,做到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预案演练总结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2)健全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制和机制。

落实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都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职责。

完成省、市两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做到事故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理顺各级事故应急管理机构与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

对于隶属于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与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

要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3)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能力建设。

依据全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

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国家、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本行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确保顺利实施。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统筹规划,建设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送、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及骨干应急救援机构的信息共事。

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和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规范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高度重视应急救援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硬朗、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

加强业务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与训练,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战能力。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4)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防与处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认真贯彻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机认真执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惊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尽快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

(5)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在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生产类资格培训,以及特种作业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市、县长等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

分类组织开发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适用教材,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宜传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要使事故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J主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6)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

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

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的预防、处理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含金量。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方共同支持的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投入机制。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将事故应急救援需要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到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偿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正常的经费渠道。

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投入保障机制。

(7)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及国际事故应急救援活动。

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开展重大项目研究与合作。

继续组织国际交流和学习培训||,学习、借鉴国外事故灾难预防、处置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

 

任务三事故应急救援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现状

1.事故应急救援形势依然严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这让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据统计,全国每天同一时刻有800多万人在矿井下作业,有4000多万人在建筑工地施工,近1.1亿人在公路、铁路、飞机上出行,诱发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中国处于事故易发、多发阶段。

如何进一步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发展道路既是对执政能力的检验,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2.国家大力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注重事故应急救援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基础工程,在政策上给予特别支持,投入上给予特别倾斜,取得了重要建设成果。

2006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北京成立,作为综合监督管理全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专职机构。

以此为契机,全国32个省级、302个市级、1082个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也成立了相应机构。

组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全国应急指挥系统,立足有效应对事故灾难,全国建立矿山、危化、铁路、民航、卫生、消防、水上搜救等应急救援队伍,人数达35万余人。

201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投入五十多亿元,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谏队、大同队、淮南队等横跨8个行业领域的52支国家级队伍,配备了排水、钻探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救援装备,奠定了全国范围内救援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3.应急救援工作日趋完善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政府颁布实施了300多件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推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入依法监管、依法行政的轨道。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央各部门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全部完成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国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总数达到600多万件,每年以应急救援为重点的演练活动达48万多次,有力推动了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着眼全面提升处置事故灾难能力,全国监管系统与公安、环保、交通、卫生、旅游、地震、气象、海洋和军队等单位建立了预报预警、部门协作、区域联动三大应急机制,加强了救援物资储备,统筹了应急资源配置。

4.加强国际交流协作

为进一步拓展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事宜,中国先后加入了矿山救援、水上搜救等国际救援组织,与澳大利亚、德国、披兰、俄罗斯、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积极参加国际范围内的技术竞赛、学术交流和装备展览等活动。

学习先进理念,借鉴成功经验。

5.应急救援成绩突出

全国事技应急救援队伍在矿山、危化、火灾等事故救援中积极发挥骨干先锋作用,2006年以来共参与400多万起事故救援,抢救遇险人员100多万人,创造了在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成功救出115人的成功经验、在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总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救援中无一人伤亡的许多救援奇迹。

同时还积极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救援,做出了突出贡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事故预防和灾难救援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事故应急救援发展趋势

1.社会和人们救援意识的主动化和救援需求的快速发展趋势

频繁的事故灾难、严重的恶性事件及非传统性灾害的频发教育了人们,使大家认识到在紧急状态下缺少救援的危害及实施救援的必要性,避险、自救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对安全性及救援设施、措施的要求日益提升。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其中之一就是随着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而来的对安全及救援需求的提高,即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更加关心自己在紧急状态下的避险、自救等救援问题。

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为满足人们的事故救援需求提供了物资条件和社会基础,为救援需求的满足和提升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这种主动意识一是增强了人们的学习热情,对救援知识普及、培训、宣传教育的需求增加了,需要根据不同的事故灾难特点,进行研究、编辑书籍、印发刊物、配备物品,以使人们知道怎样自救和互救。

二是对各相关工作、生活、活动场所的救援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要求其在物资、产品、通信、交通、人员等方面适应人们新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事故灾难多发场所(如煤矿、高速公路、公众场所等)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对社会救援体系的建设、救援能力的配备要求也日渐提高,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实施专业高效的救援服务。

可以说,救援主动意识的增强,对于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场所乃至整个社会救援体系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也有助于减少事故灾难的发生、蔓延的速度和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程度。

2.救援需求层次和内容的多元化、救援力量的社会化,以及救援主体的细分、供给内容的增加趋势

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事故灾难种类的增多,对救援的需求发生了分化,这便要求救援服务的多样化。

总体上看,随着需求的变化,救援力量在逐渐从家庭到政府,再由政府到专业机构和整个社会,救援的社会化趋势既是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大标志。

而且,救援总体上看是一个新兴服务业,服务业的特点是尽可能地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提供量身制作的事故救援服务。

作为政府,一直努力给每个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救援服务,这是每个普通公民都可以享受的基本救援保障;作为专业性救援机构,主要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实施救援;作为商业机构,主要根据市场原则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在服务中实现盈利目标。

总之,救援供给的社会化和多元化,救援服务内容的细化和差别化,都来自于救援需求的多样化,属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内容。

3.救援管理、机构、队伍和技能的专业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变、人口的增多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呈现出非传统性、多样化、危害烈度加大等特点,传统的一揽子粗放式救援体制、机制、模式和手段已难以适应新的日益细化的事故灾难特点和形势需要,这就催生了事故救援作为一个新的专门领域的产生和发展。

事故救援从政府到社会,从法律法规政策到具体措施,从机构、装备到人员等的专门化、专业化倾向日渐显著,这已被国际、国内的发展进程所证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法律法规逐渐增多。

除了发达国家之外,单从中国来说,先后出台了几部影响重大的涉及事故救援的法律、行政规章和指导意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

(2)政府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美国已于1979年设立了联邦事故救援署CFEMA),俄罗斯也于1994年设立了“民防、紧急状态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简称紧急状态部),瑞典设有事故救援署,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专司事故救援、应急管理的政府机构。

在我国,由于原来的行政、经济管理体制的原因,基本上各生产部门都是向成体系,从设计、研发、教育、培训到生产及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救援队伍大都是基于行业特点和部门需要设立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行业性主管部门的撤井,尽管企业自身的经营还可以正常进行,但安全、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却受到了冲击,因此一些专家学者一直呼吁建立新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形成新的救援机制。

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务院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同务院内专司应急的值班和管理机构;一些综合性政府部门内也设立了专门机构(如交通运输部的海事打捞局等)。

这都说明,事故救援作为一个非常态业务,政府需要有专门的、具有权威性的部门进行研究和管理,否则在重大灾害和灾难事故面前就可能陷入被动。

(3)具体救援机构的专业化。

各国的救援机构基本都是从医疗救援开始的,但近年在医疗救援的基础上,矿山救援、道路救援、航空救援、海上救援、化工救援、地震救援、旅游救援、心理救援等专业救援机构蓬勃发展。

这些以某一领域的灾难事故为救援业务的救援机构,在设备配置、人员培训、业务流程、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救援机构所没有的独特优势,这不仅完善了救援体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救援速度和效率。

(4)救援知识、技能的专业化。

随着事故灾难的增多,大家在接受教训的同时也在总结经验,在思考和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救援,并按照特有的规律对救援人员进行培训||。

而且,一些原来自己摘救援、养救援人员、配救援装备的机构也在逐渐将事故救援业务承包或转移给新设立的专业性第三方救援机构。

大家可以看到,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专业人员所发挥的特有作用。

以上专业化趋势,提醒人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一领域,使我国的事故救援体系建设尽快达到一定的专业化水平。

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设计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建设中的集成化、整合性,以及运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趋势

事故特点之一是无国界、跨行政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贸易、资本、科技等的全球化发展迅猛,人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国际化日渐明显,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