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解析版.docx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解析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解析版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2019年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
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
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
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____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各自是如何克服的?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
(1)①完成,结束;②询问,质疑。
(2)⑤;(3)客居。
2.B
3.
(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4.第一问:
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第二问:
宋濂:
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
郑玄:
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
【解析】
1.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积累。
理解课内文言文中的词义即可使用的课外文言文中。
(1)【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完成的意思,【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也是“完成”的意思。
【甲】文“援疑质理”中“质”是“询问”,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询问”。
(2)查阅词典法,有字典的意思根据语境选择词义。
“素”是向的意思,故选⑤。
(3)语境推断法,根据文中前后语境判断。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
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客耕”也只能是给别人耕种,即“为人佣耕”。
所以“客”:
客居。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
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B.都是介词,把;C.介词,在/比;D.于是,就/才;故选:
B。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
既,已经。
益,更加。
②中重点词语有:
去:
离开。
矣:
语气词,了。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需要学生归纳概括要点。
本文主要围绕“得书”“求师”“求学”的难题写作,学生在回答时应该补充出这几个难题的解决办法并概括归纳。
可以概括为:
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以谦恭的态度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够进入厅堂听马融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三年都不能见马融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回答两问即可。
参考译文
(一)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二)
郑玄认为崤山之东没什么名师可求教了,就西入函谷关经由涿郡的卢植拜扶风马融为师。
马融门徒四百余人,能受到他当面教诲的(只有)五十多人。
马融平素很自负,郑玄在他门下,三年都未能得到当面讨教的机会,(马融)只是让水平较高一点的弟子向郑玄传授学问。
郑玄就找书日夜钻研诵读,从没有懈怠、厌倦过。
(有一次)适逢马融集中诸弟子,考论图纬方面的学问,他听说郑玄长于算术,就召郑玄一起在楼上考论,郑玄乘机跟大家一起向马融请教疑难之处。
请教完疑难问题,郑玄就告辞回乡了,马融(知道后)慨叹地对门徒们说:
“郑玄离去之后,我的学问就会东传了。
”郑玄自游学始,十余年后才回故里。
(后)他的门徒已有千人左右。
二、【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答案】
1.B
2.B
3.D
4.
(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讨伐/砍伐;B.均为“种类”;C.军队/老师;D.原因/原的,旧的。
故选B。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介词,凭借/连词“导致”的意思,表因果;B.均为“就”的意思;C.代指“曹刿”/助词,无意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他们的/难道。
故选B。
3.本文紧扣“论战”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了;第3段论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了。
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本文虽记载真实史料,但中心是记曹刿论战,重点不是记叙这次长勺之战,所以在选材上重点详细记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行,而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使全文突出一个中心:
论作战的经验。
故选D。
4.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1)肉食者:
位高禄厚的人;鄙:
目光短浅;
(2)惧:
害怕;伏:
埋伏。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三、【2019年中考广西百色卷】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
“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
“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
指《尚书》。
②杵(chù):
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
③深造:
高深的造诣。
④资:
积累。
⑤原:
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答案】
1.D
2.C
3.C
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罢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
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
D项,两个“矣”都是助词。
故选:
D。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
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
故选:
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
罔,迷惑;殆,有害。
句意为: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②句中重点词:
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
句意为: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罢了。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乙)孟子说:
“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
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呢?
”
孟子说:
“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就能够左右逢。
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
孟子说: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
孟子说: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罢了。
”
孟子说:
“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
孟子说:
“使人民定居下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
四、【2019年中考四川宜宾卷】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淮阴侯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②,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大王乃肯临臣!
”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何如?
”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
②鞅鞅:
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军霸上军:
军队
B.天子先驱至先驱:
先行引导的人员
C.信尝过樊将军哙过:
超过
D.大王乃肯临臣临:
将要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生乃与哙等为伍
B.军细柳:
以备胡以光先帝遗德
C.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何为为我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答案】1.B
2.B
3.A
4.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5.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韩信恃才自傲,骄傲自大,不够谦虚。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军霸上”的意思是驻军在霸上。
“军”是驻军,不是“军队”。
B.“天子先驱至”的意思是: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
“先驱”是指“先行引导的人员”。
正确。
C.“信尝过樊将军哙”的意思是: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
“过”是“拜访”,不是“超过”。
D.“大王乃肯临臣”的意思是:
大王怎么竟肯光临。
“临”是“光临”,不是“将要”。
据此,答案为B。
2.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选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和“就是”;B.选项中的“以”的意思都是“用”;C.选项中的“之”分别是“动词,到”和“补足音节,不译”;D.选项中的“为”分别是“对,向”和“被”的意思。
故选B。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的句意是:
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故答案为A。
4.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语句“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的意思是:
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其重点词语:
“常”是“曾经”;“从容”是“悠闲”;“能不”是指“才能的高下”。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结合甲文内容,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语句,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结合乙文内容,从“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伍!
’”等语句,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恃才放旷,骄傲自大,不大谦虚的人。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弦。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