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9857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docx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

第一章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B.b

C.cD.d

1~2.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图表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类似于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影响较大。

第2题,考查人口构成与城市功能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知识重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可能是由于年轻人为求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1.C 2.B

读下图,回答3~6题。

3.图甲中①所示国家与图乙中a—d所在国家相符的是(  )

A.aB.b

C.cD.d

4.图甲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关于图乙中c国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

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C.目前人口以迁出为主

D.目前死亡率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与经济落后有关

6.目前图乙中d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

A.“高高低”模式

B.过渡模式中高增长阶段

C.“三低”模式

D.过渡模式中增长下降阶段

3~6.解析 据图中坐标可以判断甲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的过渡模式;②为较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③为“三低”模式;④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

由此可以判断①所示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③为发达国家。

根据图乙中经纬网可判断出a为印度,b为美国,c为德国,d为日本。

德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且为负增长;日本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三低”模式阶段。

答案 3.A 4.C 5.B 6.C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甲、图乙回答7~8题。

7.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8.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7~8.解析 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此趋势持续下去,将会出现人口老龄化。

图乙中按时间先后我国人口青少年儿童的比重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中表现为塔基不断萎缩,塔尖不断增宽。

答案 7.B 8.D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下图),回答9~10题。

9.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生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直接奔赴我国西部地区,参加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导致他们向西部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①B.③

C.⑤D.⑧

10.影响我国A市形成之初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②B.④

C.⑥D.⑦

9~10.解析 第9题,我国目前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包括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

第10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和河流信息可判断A市为四川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所以该市形成之初是资源的开发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 9.B 10.A

读图,回答11~12题。

11.制约图中甲河下游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热量

C.淡水资源D.对外开放程度

12.乙国每年有大量的侨汇,该国劳务主要输出到(  )

A.美国B.西欧

C.日本D.西亚

11~12.解析 第11题,利用经纬网和河流的信息可知,甲河为尼罗河,其下游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淡水资源是制约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第12题,乙国是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每年都有大量劳务输往西亚地区开采石油,赚取外汇,使侨汇成为埃及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答案 11.C 12.D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4.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

C.湖南D.河南

13~14.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1995—2009年迁入率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净迁入量指迁入人口数量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

第14题,具有上述人口迁移特征的省级行政区应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区,上海符合题意。

答案 13.D 14.A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15~17题。

15.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D.2030年前后

16.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

A.20年左右B.40年左右

C.60年左右D.80年左右

17.“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5~17.解析 从图中看出,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前后,此时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从图中中、日、韩三国“人口机会窗口”的年限可知为40年左右;“人口机会窗口”期,劳动力充足,负担较轻,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 15.C 16.B 17.D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回答18~19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18.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19.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18~19.解析 第18题,利用表中信息可知,该特大城市迁入人数远大于迁出人数,且迁入人口以15—24岁和25—44岁的青壮年为主,因此可缓解该大城市的老龄化进程。

迁入人口中以初中学历为主,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环境人口容量与当地的资源、科技、地区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与外来人口无关。

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大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因此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用地会加快向二、三产业用地转化。

第19题,伴随着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同时也迁入了大量0—14岁的人口,因此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中小幼教师。

答案 18.C 19.B

20.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

解析 读图可直接推知2050年世界人口数约100亿,再减去发达国家人口数约10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约为90亿。

答案 B

二、综合题(40分)

21.读“人口、资源、污染等因素相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20世纪以来,世界资源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世界人口增长约在________年达最大值,此时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该图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解析 注意各曲线的升降变化趋势,明确各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结合人口与资源、经济、污染的关系分析解答。

答案 

(1)逐年减少

(2)2050 呈下降趋势

(3)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2.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图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2分)(  )

A.0.5%B.1%

C.2%D.2.5%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2分)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我国普遍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

解析 第

(1)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取2000年0—4岁婴幼儿约占总人口的7%,而2010年0—4岁婴幼儿约占总人口的6%,再结合国情,我国近10年来总人口变化不大,因此可直接估算出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1%。

(2)题,人口老龄化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7%。

第(3)题,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偏高,他们的出生时间应为1986—1990年。

第(4)题,读图中数据,再结合我国历史背景可分析回答。

答案 

(1)B

(2)2010

(3)1986 1990

(4)1953年:

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

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

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23.读“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中国、美国、巴西、坦桑尼亚四国,根据图中信息,请写出这四个国家的名称:

(4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出生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分)

人口出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曲线图说明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中国人口出生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4分)

解析 首先对四个国家进行分类,美国属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对应D点。

坦桑尼亚属非洲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对应A点。

中国和巴西情况有些相似,都是发展中的大国,但中国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人口政策,出生率大大降低,由于人口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略低于巴西。

因此B是中国,C是巴西。

答案 

(1)坦桑尼亚 中国 巴西 美国

(2)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3)经济因素

(4)不同:

中国人口出生率较低。

原因: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