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9764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三年级化学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 Cl35.5S32Br80Li7Na23Mg24K39Cr52Fe56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B.Al2O3C.H2SO4D.NaOH

【答案】B

【解析】A.NaCl是一种盐,故A错误;B.Al2O3是由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H2SO4由硫、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因此H2SO4不属于氧化物,是含氧化合物,故C错误;D.NaOH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因此氢氧化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

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下列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故A错误;B.

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故B正确;C.

仪器名称为三角漏斗,故C错误;D.

仪器名称为球形干燥管,故D错误;答案为B。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OHB.盐酸C.CO2D.Na

【答案】C

【解析】A.CH3CH2OH的水溶液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CO2是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故C正确;D.Na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为C。

4.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2Na+S

Na2SB.SO2+2H2S===3S↓+2H2O

C.SO2+Cl2+2H2O===H2SO4+2HClD.S+O2

SO2

【答案】A

...........................

点睛:

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规律是解题关键,其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规律是: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溶质水解显酸性的是

A.KNO3B.NH4ClC.NaHSO4D.NaHCO3

【答案】B

【解析】A.KNO3水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NH4Cl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C.NaHSO4溶液中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D.Na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故选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B.氧化镁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C.把固体炸药制成胶体能提高威力D.二氧化硫不可用于漂白纸浆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氯中Cl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B.氧化镁是高熔点离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故B正确;C.把固体炸药制成胶体,增大反应接触面积,能提高威力,故C正确;D.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故D错误;答案为D。

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氯化镁的电子式:

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C.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

D.S2—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A.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结构中含有碳氮键,而不是碳氧键,故B错误;C.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故C正确;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

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

①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

②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

③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8.下列有关于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工业上用Cl2和石灰水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D.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色烟

【答案】C

【解析】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B.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故B正确;C.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C错误;D.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产生棕色的烟,故D正确;答案为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属于生物质能B.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C.地沟油可加工成航空煤油D.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A

【解析】A.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煤属于化石能源,故A错误;B.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且氢气是可再生能源,故是理想的燃料,故B正确;C.可将地沟油加工成航空煤油,故C正确;D.沼气可以通过发酵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答案为A。

10.下列方法不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是

A.电解硫酸钠溶液制氢气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

C.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D.NH4HCO3受热易分解制CO2

【答案】D

【解析】A.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阴极可获得氢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故A正确;B.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分解得氧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故B正确;C.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制氯气,故C正确;D.NH4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CO2,需要分离提纯得到纯CO2,操作繁杂,不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故D错误;答案为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B.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C.l4CO2的摩尔质量为46D.

Cl、

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CH3CH2OH和CH3OCH3分子式一样,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l4CO2的摩尔质量单位是46g/mol,故C错误;D.二者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一样,化学性质相似,故D错误;故选B。

12.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答案】B

【解析】N2(g)+3H2(g)⇌2NH3(g);A.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c(N2)﹕c(H2)﹕c(NH3)=1﹕3﹕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B.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容器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正确;C.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取决于反应起始物质的量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 mol N2是也逆反应,同时增加3 mol H2也逆反应,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

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一.直接标志: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

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

二、间接标志:

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3.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

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

5.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6.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1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2H2O

H2↑+Cl2↑+2OH﹣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OH﹣+H++SO42﹣═BaSO4↓+H2O

D.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

CO32-+2H+=CO2↑+H2O

【答案】B

【解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Cl2↑+2OH-,故B正确;C.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D.碳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盐,不可拆分,故D错误;答案为B。

14.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Z

 

A.氢化物的沸点:

Y<Z

B.原子半径大小:

Y>W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W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来制取W

D.W可与X和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W、Z处于第三周期,设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Y、Z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2、a+4、a+5,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

a+a+2+a+4+a+5=19,解得a=2,则W为Mg元素,故X为C元素、Y为O元素、W为Cl元素;A.H2O分子间有氢键,常温下是液态,而HCl常温下是气态,可知H2O的沸点大于HCl,故A错误;B.Mg与S同周期,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而S和O同主族,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Mg大于O,故B错误;C.MgO是高熔点氧化物,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Mg,而不电解氧化镁,故C错误;D.Mg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Fe3+<Fe2+<Fe,H+<H<H-。

(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15.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能发生氧化反应

B.乙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最后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和液溴反应

C.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丙,丙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

D.丁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的产物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成键特点知,碳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H原子能形成1个共价键、O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根据分子比例模型及原子成键特点知,甲、乙、丙、丁分别是甲烷、乙烯、苯和乙醇;A.甲烷性质较稳定,不易被一般的强氧化剂氧化,但能在氧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也能和液溴反应,故B错误;C.从煤焦油中可以获取苯,但苯有特殊的气味,故C错误;D.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的产物乙酸,有酸性,能与金属钠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A。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OOH是一元羧酸,对应的酸根是COOH-

B.CH2(NH2)CH2COOH不是α-氨基酸,但它可以和甘氨酸反应形成肽键

C.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

D.纤维素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反应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A.HCOOH是一元羧酸,对应的酸根是HCOO-,故A错误;B.CH2(NH2)CH2COOH不是β-氨基酸,同样能和甘氨酸反应形成肽键,故B正确;C.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其水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后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D.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为B。

17.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xS8=8Li2Sx(2≤x≤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a是正极

B.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Li﹣e﹣=Li+,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在此电池中加入硫酸可增加导电性

【答案】D

【解析】A.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Li+向正极移动,则a是正极,故A正确;B.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Li-e-=Li+,当外电路流过0.02mol电子时,消耗的锂为0.02mol,负极减重的质量为0.02mol×7g/mol=0.14g,故B正确;C.硫作为不导电的物质,导电性非常差,而石墨烯的特性是室温下导电最好的材料,则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纯硫酸不电离,不导电,无法增加导电性,故D错误;答案为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离子的流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由电池反应16Li+xS8=8Li2Sx(2≤x≤8)可知负极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Li-e-=Li+,Li+移向正极,所以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S8+2e-=S82-,S82-+2Li+=Li2S8,3Li2S8+2Li++2e-=4Li2S6,2Li2S6+2Li++2e-=3Li2S4,Li2S4+2Li++2e-=2Li2S2,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

18.室温下,下列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pH

12

12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两溶液中c(OH-)相等

B.①②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①②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

①<②

D.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mol·L-1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

①>②

【答案】C

【解析】A.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A正确;B.氨水和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均受到抑制,当pH相等时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B正确;C.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NaOH溶液pH变化大,故C错误;D.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比氢氧化钠多,与盐酸中和时消耗的盐酸①>②,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9.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同物质的量的CO和O反应比CO与O2反应放出更多热量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B错误;C.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所以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C正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只有共价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形成

D.石墨转化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干冰和氯气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B.硫酸氢钠是离子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HSO4-在水中电离需要克服共价键,故B正确;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H-Cl共价键的断裂,生成H3O+时有共价键的形成,有化学键的形成,故C错误;D.石墨转化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1.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1H2O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1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发生的反应为:

2H2O2

2H2O+O2↑。

A、0~6min产生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O2)=22.4/22.4×10-3=0.001mol,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n(H2O2)=2n(O2)=0.002mol,v(H2O2)≈3.3×10-2mol·L-1·min-1,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4~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正确;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min时c(H2O2)=0.4mol·L-1-0.2mol·L-1=0.2mol·L-1,错误;D、6min内△c(H2O2)=0.2mol·L-1,则H2O2分解率为:

(0.2mol·L-1÷0.4mol·L-1)×100%=50%,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2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Fe完全溶于一定量溴水中,反应过程中转移的总电子数一定为0.3NA

B.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2NA个电子

C.标况时,22.4L二氯甲烷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镁条在氮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0g氮化镁时,有1.5NA对共用电子对被破坏

【答案】D

【解析】A.铁完全溶于一定量溴水,反应后的最终价态可能是+3价,还可能是+2价,故0.1mol铁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0.3NA个,还可能是0.2NA个,故A错误;B.Na原子最外层是1个电子,则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1NA个电子,故B错误;C.标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D.镁条在氮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0g氮化镁时,参加反应的N2为0.5mol,而N2分子含有氮氮叁键,则有1.5NA对共用电子对被破坏,故D正确;答案为D。

23.室温下,将0.10mol·L-1盐酸滴入20.00mL0.10mol·L-1氨水中,溶液中pH和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

pOH=-lg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所示溶液中c(NH4+)+c(NH3·H2O)=c(Cl-)

B.N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一定含NH4Cl,可能还含HCl

C.Q点消耗盐酸的体积等于氨水的体积

D.Q点所示溶液中c(NH4+)>c(Cl-)>c(NH3·H2O)>c(OH-)>c(H+)

【答案】B

【解析】A.M点溶液呈碱性,为NH4Cl、NH3•H2O混合溶液,溶液中c(NH4+)+c(NH3•H2O)>c(Cl-),故A错误;B.N点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溶质一定含NH4Cl,可能还含HCl,故B正确;C.恰好反应得到NH4Cl溶液呈酸性,Q点溶液呈中性,氨水稍过量,故C错误;D.Q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H4+)=c(Cl-),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

c(NH4+)=c(Cl-)>c(H+)=c(OH-),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理解pH与pOH关系以及与二者与溶液酸碱性关系,由于Kw=(H+)×c(OH-)=10-14,则溶液的pH+pOH=14,实线为pH曲线,虚线为pOH曲线,作垂直体积坐标轴线与pH曲线、pOH曲线交点为相应溶液中pH、pOH.Q点的pH=pOH,则Q点溶液呈中性。

24.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可加快溶解速率

B.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为:

Mg2++Fe3++5OH-==Mg(OH)2↓+Fe(OH)3↓

C.步骤③,趁热过滤时温度控制不当会使Na2CO3•H2O中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

D.步骤④,灼烧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答案】B

【解析】碳酸钠中混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在溶解时通入热空气可加快溶解速率、促进Fe3+(Fe2+)的水解或氧化Fe2+,加入氢氧化钠,过滤后所得滤渣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液中主要含有碳酸钠,并含有少量的Cl-和SO42-,经蒸发结晶可得碳酸钠晶体,灼烧后可得碳酸钠;A.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因温度升高,则可加快溶解速率,故A正确;B.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因Mg2+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