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9489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docx

细胞生物学归纳题库

1、细胞概述

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胡克,2、荷兰布商列文虎克自制了高倍显微镜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

3、细胞学说: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①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所有的生活细胞在结构上是类似③一切细胞产自细胞4、细胞结构的共性:

①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②都具有遗传物质③都具有核糖体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有细胞膜(多功能性)、70S核糖体(由50S和30S两个大小亚基组成)、细胞器极少、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染色体一个细胞只有一条双链环状DNA,DNA不与或很少与组蛋白结合、存在于细胞质。

(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细胞膜、核糖体80S(由60S和40S两个大小亚基组成)、有较多细胞器、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染色体一个细胞有两条以上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联结在一起、DNA是很长的线状分子,含有很多非编码区,并被核膜所包裹。

共同点:

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

结构上的共同点:

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

3.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1.细胞的膜结构:

细胞膜的功能:

①界膜和区室化②调节运输③功能定位与组织化④信号的检测与传递⑤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⑥能量转换2.红细胞血影:

将红细胞分离后放入低渗溶液中,水渗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膨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质膜重新闭合形成的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

3.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

红细胞膜(含膜骨架部分)大约有15种

主要的蛋白带其中有三种主要的蛋白:

血影蛋白、血型糖蛋白、带3蛋白主要膜骨架蛋白:

血影蛋白、锚蛋白、肌动蛋白、带4.1蛋白(都是外周蛋白)4.膜得化学组成:

(1).膜脂脂质双层,生物膜的骨架,占膜的50%,特点双亲性,膜脂的主要类型:

磷脂、鞘脂、胆固醇。

(2)膜糖:

膜糖的存在方式N-连接:

糖链与肽链中天冬酰胺残基相连,在内质网中进行;O-连接:

糖链与肽链中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相连,在高尔基体中进行。

(3)膜蛋白分为整合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和膜周边蛋白(主要通过非共价键附着在脂的极性头部或整合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5、脂质体:

人工制备的连续脂双层的球形脂质小囊。

6、流动镶嵌膜蛋白质是折叠的球形镶嵌在脂双层中,而且膜的结构处于流动变化之中主要特点:

流动性不对称性7、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

①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越长,流动性低)②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流动性越强)③脂双层中胆固醇的含量(在相变温度以上(流动快)限制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下,可以增强膜的流动性)④卵磷脂/鞘磷脂比值的影响(卵磷脂含量高,流动性);温度是影响膜流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

(膜的骨架成份是脂,如同其他的物质一样,既可以晶态,又可以液态存在,主要是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定。

)8、膜运输机制1被动运输:

①简单扩散:

溶解的分子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的过程,特点:

不需耗能,也不需专一载体分子。

②促进扩散:

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不耗能的跨膜运输,特点:

依赖专一性的运输蛋白,不耗能;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特异性,饱和性。

通道蛋白可形成运输通道;通过通道的“开”与“关”来跨膜运输物质。

载体蛋白对被运输物质具有高度特异性;通过构象变化来结合或释放物质进行跨膜运输

2.主动运输:

初级主动运输(蛋白泵),次级主动运输(协同转运)将物质逆其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的过程。

主动运输需要有载体蛋白的协助,起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运输专一溶质(载体蛋白依赖性)。

特点:

逆梯度运输、依赖于膜运输蛋白(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1、运输泵(载体蛋白)由于它们消耗的代谢能多数来自ATP,所以又称它们为某某ATPase质膜上的离子泵存在于真核细胞质膜中的Na+-K+泵和Ca2+泵,存在于植物和细菌质膜上的H+泵(质子泵)Na+-K+泵运输分为六个过程:

①在静息状态,Na+/K+泵的构型使得Na+结合位点暴露在膜内侧。

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时,3个Na+与该位点结合;②由于Na+的结合,激活了ATP酶的活性,使ATP分解,释放ADP,α亚基被磷酸化;③由于α亚基被磷酸化,引起酶发生构型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并向胞外释放3个Na+;④膜外的两个K+同α亚基结合;⑤K+与磷酸化的Na+/K+ATPase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⑥去磷酸化后的酶恢复原构型,于是将结合的K+释放到细胞内。

Na+/K+泵工作的结果,每水解一个ATP,运出3个Na+,输入2个K+。

所以Na+/K+泵使细胞外带上正电荷。

Na+/K+泵具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维持了细胞Na+离子的平衡,抵消了Na+离子的渗透作用;二是在建立细胞质膜两侧Na+离子浓度梯度的同时,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了驱动力;三是Na+泵建立的细胞外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电脉冲传导提供了基础。

10.协同运输(次级主动运输):

它不直接消耗ATP,但要依赖离子泵建立的电化学梯度

4、细胞环境与互作

1.细胞被:

覆盖在细胞表面的保护层组成:

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聚糖功能:

保护作用、免疫应答、肿瘤防御、组织器官移植的兼容性、细胞粘连、受精发生、胚胎发育。

2.细胞外基质(ECM):

细胞之间精密有序的胞间网络,组成:

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ECM包括基质成分(要是糖类物质组成的凝胶样结构蛋白聚糖:

水溶性物质,具有抵抗压力的作用)纤维成分(主要是纤维蛋白组成的纤维结构胶原和弹性蛋白;黏着蛋白(纤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起结构或粘结作用)3.动物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份是胶原,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4、透明质酸的分子结构最为简单,透明质酸是由25000多个二糖单元重复连接而成,存在于动物所有组织和体液中ECM中的透明质酸是由质膜中的酶复合物直接从细胞表面合成的特殊性:

透明质酸既能参与蛋白聚糖的形成,又能游离存在。

5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原胶原肽链的一级结构具有(Gly-x-y)n重复序列,其中X常为脯氨酸(Pro),Y常为羟脯氨酸(Hypro)或羟赖氨酸(Hylys)。

原胶原由三条a-肽链组成纤维状蛋白质,相互拧成三股螺旋状构型,.胶原的合成、装配与运输:

①哺乳动物具有大约20种不同的胶原基因,编码各种不同组织所需要的胶原。

②首先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带有信号肽的前原胶原。

③胶原纤维的加工组装始于内质网、在高尔基体中继续进行,最后完成于细胞外。

胶原的作用:

①胶原是骨、腱和皮肤组织中的主要蛋白,在这些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起着细胞外基质骨架(水不溶性的)作用;②胶原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③在细胞分化中,胶原基质和提纯的胶原底物具有维持并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

7、弹性蛋白:

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

弹性纤维主要存在于韧带和脉管壁。

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赋予组织以弹性和抗张能力特点:

①具有很强的疏水性②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③不发生羟基化。

8、纤连蛋白(FN):

是一种非胶原糖蛋白,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近羧基端有1对二硫键将两个亚基连在一起,使两个亚基排成“V”字形。

三肽序列-Arg-Gly-Asp(RGD)序列、FN中与细胞结合的结构域中的三肽序列,同样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和血液的其它类型的黏着蛋白序列中功能:

①FN最主要的功能是介导细胞的黏着;介导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结合。

②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者;③影响细胞的迁移9.层粘连蛋白(LN)糖蛋白动物上皮细胞层基部的下方,单个的肌细胞、脂肪细胞、施旺细胞四周围绕有一薄层基膜。

由3条长肽链组成的大复合物,每条肽链由1500多个氨基酸组成,肽链间通过二硫键连在一起,整个分子呈十字架形。

功能:

对基膜的组装起关键作用。

它可作为黏着因子介导细胞黏着于胶原,使之发生铺展10、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关系是基膜。

基膜是复合的细胞外结构,位于上皮和内皮的基底面,是细胞外基质的特异区,将细胞层和其下的结缔组织分开

11、细胞识别与粘着

(1)细胞识别→→粘着→→连接细胞识别:

细胞对同种或异种、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的认识和鉴别。

多细胞生物有机体有三种识别系统:

①抗原-抗体的识别②酶与底物的识别③细胞间的识别细胞识别与黏着的分子基础:

神经细胞粘着分子钙黏着蛋白

(2)细胞黏着:

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在细胞识别过程中,细胞的糖被起重要作用,而引起细胞黏着的主要是膜蛋白(细胞黏着分子,CAM)。

特点:

①都是糖蛋白②细胞外结构域具有与肽共价结合的糖基分类:

免疫蛋白超家族、钙黏着蛋白超家族、选择蛋白家族12、细胞连接:

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中,细胞间和细胞与ECM间形成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植物细胞没有动物细胞那样的细胞连接,而具有胞间连丝的特殊结构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基础一、封闭连接连接相临细胞、封闭间隙,防止大分子从胞间穿过,又被称为不通透连接,紧密连接普遍存在于腔道上皮细胞间(常位于上皮顶端两相邻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功能:

连接作用、防止物质双向渗漏、维持细胞的极性、限制膜蛋白的流动二、斑块连接将相临细胞或将细胞与ECM相连形成一个牢固而有序的细胞群体或组织;主要通过跨膜蛋白进行细胞锚定。

广存于各种上皮细胞中斑块连接分为连接肌动蛋白丝的(粘着连接分为黏着带和粘着斑)黏着连接:

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连接;黏着带:

细胞与细胞,呈带状,靠钙粘着蛋白连接肌动蛋白丝。

黏着斑: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着连接连接处的质膜呈盘状靠整联蛋白连接肌动蛋白丝粘着带与粘着斑连接异同点:

①粘着带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连接,而粘着斑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连。

②参与粘着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与粘着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即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

③粘着带连接实际上是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钙粘着蛋白与钙粘着蛋白的连接,而粘着斑连接是整联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粘连蛋白的连接,所以粘着斑连接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连接中间纤维的(桥粒和半桥粒)

桥粒:

通过中间纤维锚定到细胞骨架上,通过钙黏着蛋白。

但与黏着连接中的钙粘着蛋白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有两种,分别称为桥粒芯蛋白和桥粒胶蛋白。

在质膜内表面有一致密的细胞质斑,是锚定中间纤维的位点相邻细胞间的连接:

桥粒。

半桥粒:

同细胞外基质相连,与桥粒不同∶参与连接的跨膜蛋白不是钙粘着蛋白而是整联蛋白

三、通讯连接

(一)间隙连接:

通过连接子进行的连接。

在连接处细胞间有2~4nm的缝隙。

(二)化学突触:

为神经肌肉接点处、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而传导神经冲动的突触。

第5章细胞通讯

1、细胞通讯:

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2、细胞信号发放/信号传导:

细胞释放信号分子,将信息传递给其它细胞。

3、信号转导:

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3.细胞通信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通过细胞外信号分子、靠细胞的直接接触。

4.信号分子:

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他们主要的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他们唯一的功能是与细胞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

信号分子(按性质分)激素与内分泌信号、局部介质:

细胞分泌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作用于邻近靶细胞、神经递质:

由神经细胞分泌到突触中的信号分子。

5.依赖于细胞接触的信号传导:

通过细胞的接触,包括粘着分子介导的细胞间粘着、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着、连接子(植物细胞为胞间连丝)介导的信号传导。

6.受体:

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

配体结合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受体的特征:

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的亲和力;④可逆性。

分为:

细胞内受体、细胞表面受体●表面受体:

细胞质膜上:

主要是同大的信号分子或小的亲水性的信号分子作用。

●细胞内受体胞质溶胶、核基质中:

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作用。

7.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多次穿膜蛋白,信号传递由少量神经递质介导受体本身为离子通道,即配体门通道。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

间接调节结合在质膜上靶蛋白(酶或离子通道)的活性,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

(1)由7次跨膜的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酶)组成。

(2)产生第二信使。

(3)酶偶联受体:

一次穿膜的蛋白质,外端有配体结合部位,内端为催化部位。

.分为两种情况:

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EGF,PDGF,CSF等的受体;本身没有酶活性,但可以连接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如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酶偶联型受体的共同点:

①单次跨膜蛋白;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启动下游信号转导

9.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能将ATP的γ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

分为5类,其中了解较多的是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用:

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使信号逐级放大,引起细胞反应10.cAMP信号途径:

通过调节cAMP的浓度,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

cAMP信号途径可表示为:

激素→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基因转录。

11.Gprotein(鸟苷酸结合蛋白:

是分子量约10万的可溶性膜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单位组成异三聚体,位于细胞表面受体和效应器之间的细胞膜的胞质面,由于结合鸟苷酸GDP或GTP,具有调节功能和信号转导作用,故称为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

12.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机理在G蛋白偶联系统中,G蛋白的作用主要是将信号从受体传递给效应物,它包括了三个主要的激发过程:

●G蛋白被受体激活●G蛋白将信号向效应物转移●应答的终结当与Gα结合的GTP被水解成GDP时,信号转导就会终止。

因此,GTP水解的速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信号转导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

Gα亚基具有较弱的GTPase的活性,能够缓慢地水解GTP,进行自我失活。

失活可通过与GAP的作用而加速。

一旦GTP水解成GDP,Gα-GDP能够重新与Gβγ复合物恢复结合,形成非活性的三体复合物。

13.蛋白激酶C位于细胞质,Ca2+浓度升高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被DAG活化,PKC是作用于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4.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当血压升高时,心房肌细胞分泌ANP,促进肾细胞排水、排钠,同时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结果使血压下降。

信号途径为:

配体→受体鸟苷酸环化酶→cGMP↑→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G(PKG)→靶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活化。

15.Ras信号途径:

RTK(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信号分子,形成二聚体,并发生自磷酸化,活化的RTK激活RAS,RAS引起蛋白激酶的磷酸化级联反应,最终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化的MAPK进入细胞核,可使许多底物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RTK-Ras信号途径可概括如下:

配体→RTK→adaptor→GEF(Sos)→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Ras释放GDP需要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如Sos)参与;Sos有SH结构域,不能直接和受体结合,需要接头蛋白的连接。

Ras的GTP酶活性不强,需要GAP的参与。

16.NO的作用机理:

乙酰胆碱→血管内皮→Ca2+浓度升高→一氧化氮合酶→NO→平滑肌细胞→鸟苷酸环化酶→cGMP浓度上升→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NO可快速扩散透过细胞膜,作用于邻近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NO的生成细胞,NO的生成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以L-精氨酸为底物,以NADPH作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L-瓜氨酸。

NO合酶是Ca2+/钙调蛋白敏感酶。

17.信号的趋同:

是指不同的信号分子分别作用与不同的受体,但是最后的效应物是相同的。

6.核糖体与核酶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RNA(rRNA),占60%,蛋白质(r蛋白质),占40%。

1核糖体的类型:

按存在的生物类型分两种类型核糖体:

◆原核细胞的核糖体:

沉降系数为70S,分子量为2.5x103kDa,,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

沉降系数是80S,分子量为3.9~4.5x103kDa,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

按存在的部位:

有三种类型核糖体:

细胞质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核糖体。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核糖体蛋白、核糖体rRNA2.18S、5.8S和28SrRNA基因的转录和加工。

:

转录●首先转录成一个45S的前体rRNA,●在转录单位中除了三个rRNA基因外,还包括一些间隔区;45SrRNA前体的加工,将45S的前体rRNA加工成成熟的18S、5.8S和28SrRNA;前体rRNA的修饰:

◆甲基化修饰:

主要在核糖第二位羟基上。

◆rRNA的甲基化对rRNA的加工起指导作用3.核糖体的装配:

小亚基的rRNA和蛋白质的装配关系:

r蛋白和rRNA在大小亚基中均有一定的空间排布。

核糖体在组装过程中,某些蛋白质必须首先结合到rRNA上,其他蛋白才能组长上去即表现出先后层次。

3核糖体的功能: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4个与RNA结合的位点:

一个是mRNA结合,另三个与tRNA结合,与mRNA的结合位点;

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又称A位点;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又称P位点;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E位点4.蛋白质合成过程:

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5.多聚核糖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生物学意义:

不论其mRNA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

7.线粒体

外膜的标志酶:

单胺氧化酶;内膜的标志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间隙的标志酶:

腺苷酸激酶;基质中的标志酶:

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过氧化氢酶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组酶的复合体,其功能是进行电子传递、H+的传递及氧的利用,产生水和能量。

2.电子载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

3氧化磷酸化:

指在活细胞中伴随着呼吸链的氧化作用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和ATP的形成过程。

复合物Ⅰ(NADH脱氢酶)功能:

催化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给辅酶Q;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功能:

将琥珀酸的电子经FAD传给辅酶Q;复合物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功能:

催化电子从辅酶Q向细胞色素c传递;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功能:

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O2分子。

复合物Ⅰ、Ⅲ和Ⅳ构成主呼吸链,从NADH来的电子依次经过这三个复合物,进行传递。

次呼吸链∶复合物Ⅱ、Ⅲ、Ⅳ构成次呼吸链,来自FADH2的电子不经过Ⅰ

化学渗透假说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化学渗透学说: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

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可综合如下:

1).NADH提供一对电子,经呼吸链,最后为O2所接受。

2)呼吸链中的载氢体和电子传递体相间排列。

每当电子由载氢体传向电子传递体时,氢即以H+的形式释放到膜间隙。

3)内膜对H+和OH-具有不可透性,故随电子传递的进行,H+便在膜间隙中积累,造成了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势能差)。

4)膜间隙中的H+有顺浓度差返回基质的倾向,H+只能通过F0-F1复合物进入基质,ATP酶即可利用H+势能合成ATP。

5)F0-F1复合物需要2个H+合成1分子ATP。

8.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

1.内质网(ER):

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扁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

标志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

内质网膜与细胞核的外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核膜腔相通。

以核为中心向四周铺展。

2)化学组成内质网膜由脂类(磷脂含量最为丰富)和蛋白质组成,其比例大约为1:

2。

内质网膜上富含参与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加工、药物及其他有毒物质解毒相关的酶类。

3)功能:

粗面内质网(RER)多呈大的扁平囊状;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蛋白、多种膜蛋白和酶蛋白。

光面内质网(SER)多为小管状或小的圆形囊泡;参与脂类、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肝细胞的解毒作用、糖原的代谢和肌肉收缩的调节等2.粗面内质网的功能:

蛋白质运输、蛋白质的修饰和加工。

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合成过程a核糖体由信号肽引导结合于内质网膜上b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经膜穿入内质网腔c分子伴侣在内质网腔内对蛋白质进行折叠d新合成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进行糖基化(N-连接)e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

游离核糖体合成胞质溶质蛋白、核定位蛋白、半自主性细胞器组成蛋白,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类。

膜结合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膜蛋白、内质网中可溶性驻留蛋白,溶酶体中的酶类。

3.指导蛋白质定位运转的信号序列◆前导肽:

游离核糖体◆信号肽:

膜结合核糖体,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一般16~30个氨基酸残基,含有6-15个连续排列的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

信号肽的特性:

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

◆序列特征:

15-3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含有4-12个疏水残基。

信号假说:

要点是:

①合成始于游离核糖体;②N端信号序列靠自由碰撞与内质网膜接触,然后插入内质网的膜;

③蛋白质以袢环形式穿过内质网的膜。

④蛋白的存在方式:

●若信号序列被信号肽酶切除:

完全进入腔,●若是停止转移信号:

膜蛋白

信号学说要点:

1)、信号肽(由信号密码子编码)2)、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3)、核糖体受体(核糖体亲和蛋白)4)、蛋白质转运通道/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穿过通道5)、信号肽酶(合成结束后切除信号肽)

4、信号识别颗粒(SRP),由6种多肽组成,结合一个7SRNA,属于一种RNP。

能与信号序列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暂停。

3个功能区:

翻译暂停结构域(P9/P14)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P54)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

5、SRP受体(SPRreceptor)又称停靠蛋白(DP),是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异二聚体,可与SRP特异结合,它含有两个亚基,一个是暴露于细胞质的亲水性的α亚基,由640个氨基酸组成;另一个是嵌入膜内的疏水性的β亚基,由300个氨基酸组成,是G蛋白(GDP←→GTP)。

6、蛋白质的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基化。

糖基化的作用:

①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②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③某些蛋白只有在糖基化之后才能正确折叠。

糖基一般连接在4种氨基酸上,分为2种:

O-连接的糖基化:

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体上进行。

N-连接的糖基化:

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糖为N-乙酰葡糖胺,在内质网上进行。

7、高尔基体形态结构:

具有极性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泡、小泡、大泡构成,可分为3个区室。

高尔基体的标志性酶:

糖基转移酶。

高尔基体的功能:

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并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内质网上合成的脂类一部分也要通过高尔基体向细胞质膜等部位运输。

因此,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

蛋白质和脂的运输高尔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