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9080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docx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1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程标准与习题

深圳市龙华中学

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本主题以当代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问题为焦点,进一步探讨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使学生立足于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本主题在内容目标的设置上,考虑到前两个主题的教学基础,注重学生综合判断、自主选择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有一级目标的拟定都遵循三条原则:

一是选择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二是体现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三是贯彻多学科整合的理念。

目标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3,5,9,10)

内容目标教学活动

1-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尽可能采用生动直观的影视资料和新闻图片资料,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学生自己调查、参观、访问,感受第一手材料的价值。

但对某些重大事件,如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等,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说明。

1、下列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社

C、手工业合作社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被誉为中国“两弹元勋”的著名科学家是()

A、华罗庚B、李四光C、袁隆平D、邓稼先

1-2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结合图文资料配合教学外,可组织调查、访谈活动,使学生直接感受、充分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取得的重大成就,如综合国力的增强、"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提高、文教体育卫生事业的繁荣等,并讲述香港、澳门按"一国两制"的方针回归祖国的事例,明确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深圳搞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5、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2001年加入WTO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尼克松访华D、1979年中美建交

1-3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1-3

可向学生提供雅尔塔会议的相关资料,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勾画出东西方两大陈营对峙的格局,解释"冷战"的含义。

提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相关资料,展望世界格局多格化趋势。

有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各种影视资料,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6、“二战”对美苏结成战时同盟正破裂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主义”的出台

C、北约组织的成立D、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展

7、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①亚非会议召开②非洲独立年③纳米比亚独立④七十七国集团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

8、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

A、当今世界和平问题、发展问题都得到解决

B、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

C、霸权主义成为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世界进一步贫困和动荡不安

1-4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4

讲"和平"问题,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鼓励他们从其他历史、地理书籍中归纳事实,分析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明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

讲"发展"问题,可在世界版图上,大体勾画出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并引导学生回顾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征服、掠夺和统治的历史,找出当今世界南北发展差距和根源。

9、在联合国第59届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纷纷强调,如果因忙于反恐而忽视了贫穷、饥饿等问题,恐怖主义的根源将得不到根治。

反恐斗争最终也将无法成功。

这表明()

A、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敌B、当今世界还不安宁

C、经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D、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10、“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

”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

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

这说明()

A、世界和平问题已得到解决

B、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C、发展问题是世界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D、世界还不安定

11、最近一段时间,恐怖主义又活动猖獗,俄罗斯列车大爆炸,土耳其大爆炸,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

这表明()

A、反恐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C、战争的威胁已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12、2003年8月6日,中国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首次举行的代号为“联合2003”的多国联合反恐怖主义活动的军事演习,这一活动()

1有利于打击恐怖活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

2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反映了加强“军事联合”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

4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2005年,在世界人民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也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这场战争中,600万人失去了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达40000亿美元。

这说明()

①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

③我们要反对任何战争④应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00年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的1.7%,却占有世界总产出的80%,63个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60%,而其产出仅占6%。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试分析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原因。

(3)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1-5认识当代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5

教学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入手,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利用有关数据,人综合国力的角度与世界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找出我国的优势、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5、2001年2月11日,,我国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这表明我国()

①已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②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④经济已具备同世界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16、美国《纽约时报》曾披露,美国为保持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的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约与美国相抗衡的历练。

这说明()

1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③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④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目标2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目标教学活动

2-1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利用教科书等多种渠道提供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分析其由来和发展。

为突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可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指导学生识读统计图表,说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如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与环境形势的表现。

17、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

A、PERD问题B、RPED问题C、PRED问题D、REDP问题

2-2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

教学要涉及人口问题的一般表现,如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环境压力沉重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18、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列问题不是人口增长率过高引发的是()

A、供应不足B、人口老龄化

C、业问题严重D、人民生活贫困

19、北京崇文门十字路口西南角,高高耸立一座“人口警世钟”,那急速跳动的红色数码,告诫我们必须时刻牢记()

A、大大提高劳动人口素质B、鼓励生育的方针

C、实行计划生育D、优生优育政策

20、2005年1月,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

下面是三十余年来我国大陆人口变化情况:

时间

总人口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70年

8亿多

33.43‰

25.83‰

2003年

12亿多

12.41‰

6.01‰

注:

同期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1)图表反映了三十余年来我国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态势?

 

(2)简要分析形成这一变化态势的主要社会原因。

 

2-3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3

可给学生提供世界其他国家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数据,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和地区,指出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疑问,还可以讨论造成特定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或启发他们就老龄化问题的某些方面,提出设想或建议。

图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人口变化示意图

图一四国每百万人中的大学生比例(1990年)

人数比例(1990)

2000

1995

1990

1982

图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0~14

15~64

65岁以上

0%20%40%60%80%100%

21、读上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说明了什么?

(2)它们分别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3)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2-4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2-4

可结合教科书安排的内容,列表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并对身边的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估。

也可以在邻近地区做专项调查,如一次性木筷和水的使用、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

以上述活动为切入点,讨论节约资源与当前和未来生活的密切关系。

22、以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太阳能B、天然气C、石油D、铁

23、2004年11月7日,针对一些地方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违法建造住宅、侵占耕地的现象,国土资源部发出同志,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及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农村住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进一步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这是为了解决()

A、资源问题B、环境问题C、人口问题D、粮食问题

24、要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

A、保护和改善环境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D、实行计划生育

2-5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5

可通过气候普遍变暖、土地沙化、酸雨等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和全球性特点。

可以"我们共有的家园"为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立足于本地环境,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从实际出发,为全球环境的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25、漫画“小猫钓鱼有新招”形象地反映了()

A.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B.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C.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问题

D.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26、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A、太阳辐射加强B、暖流增强C二氧化碳增多D、降水增加

27、北京在2008年前将有90%的公共汽车使用天然气燃料,这有利于防治()

A、水体污染B、生态平衡失调C、大气污染D、热污染

28、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房大量物质,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和精神状态,危害动植物生长,损害设备、财产和建筑物,甚至影响一些地区或全球的气候,这称为()

A、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C、大气污染D、热污染

29、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徽山湖,现在每天必须无条件接纳来自2省32个市区县、总量高达71万吨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造成鱼虾大量死亡、减产,有的甚至绝迹,使得当地渔民被迫“转岗”。

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我国严重的()

A、人口问题B、经济问题C、环境问题D、资源问题

30、“如果中国的能源利用率提高15%—25%,每年至少可以节约标准煤3亿吨。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1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可挖潜力大

2开发新能源不如挖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

3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减少能源的浪费

A、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1、

(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请你就保护土地的重要性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词。

2-6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6

帮助学生从各种媒体获了有关数据或指标。

需要讲解的内容涉及世界性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表现,人们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过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

可通过分析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如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条件、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做出自己的选择。

32、这里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模拟网上论坛,请你以“绿色卫士”为网名加入论坛进行评判。

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1碧水蓝天说: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闪。

2天晴朗说:

“我们发展经济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草花香说:

“非常赞同,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不毛之地说:

“管他呢!

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与我无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目标3关心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自觉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7,8,11)

内容目标教学活动

3-1了解中国和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努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障。

可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概述近代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

尤其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根本改善的有关资料,比较近百年来中国人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

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兴趣,进一步阐明中国的人的人权观点和人权概念。

33、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世界人权宣言》

34、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是

A、20世纪上半叶B、20世纪中叶

C、20世纪下半叶D、20世纪初

35、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A、人们认识的提高B、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各项制度的完善D、文化的繁荣

36、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各方面的权利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说明

A、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B、人权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

C、人权与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D、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历程是曲折的

37、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而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生存权和发展B、受教育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健康权

3-2分析具体案例,解释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道理。

3-2

可提示学生列举自己特别关注的若干权利,如受教育的权利、隐私权、继承权等,思考如果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制约或与应履行的义务发生冲突时,自己应该怎么做,并尝试提出依法解决的途径。

可比较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在执行《义务教育法》时的差别,并展开讨论。

38、我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年老的父母的义务。

这表明在我国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分离的

C、有些公民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D、有些公民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39、公民行使游行、示威的自由

A、必须依法向公安部门申请B、必须依法向司法部门申请

C、不得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愿D不得联络其他的公民参加

40、“如果你用一千只手帮助了别人,那么别人也会用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这是电视剧《千手观音》的主题。

假如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表示这一主题,则这主题反映了权利与义务的()

A、合一性B、制约性C、对等性D、平等性

41、有人说,我国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因此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赞同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3-3比较历史与现实中反映人治与法治的具体现象,说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

提供恰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生动的事例表达什么是人治,什么法治,它们有什么特点,实施人治或法治的不同后果,由此理解法治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

这里就着眼于国家的治理,要求学生领悟依法治国的道理。

42、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

A、国王B、政府C、法律D、亲情

43、2004年,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湖北省原省委副书记张日光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说明()

A、法律惩治腐败分子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具有强制性

D、国家干部违法犯罪应从重处治

3-4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要依法为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的权益提供特殊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这些社会群体的特点,列举若干相关法律规定,择其要者进行说明。

如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发生或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件,表达个人的感受,会更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

44、国务院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这表明

①尊重和保护弱势群体②关注公民的人格尊严

③弱势群体有法律外的特权④我国的法律不断完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5、我国为保护特殊群体特别弱势群体制定了哪些专门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护障法》、《残疾人保障法》。

46、材料一

《道路交通安全法》给了行人安全的保障。

该法规规定:

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有绝对优先权。

机动车行经人行道,应当减速行驶。

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

此外,该法规还保护了无交通信号情况下的行人横过道路权,规定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要主动避让行人。

——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材料二

国家教委决定:

从2007年起,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

并逐步推广到东部地区。

——免收学杂费体现了国家为受教育权的实现创造条件,在西部地区先实行,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照顾。

3-5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可参与讨论的问题扬:

环境问题、服务问题、交通问题、施工扰民问题、发展地区经济等问题。

例如,可针对附近近期修建的某项公共工程,指导学生作为社区或村镇的一员,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实施情况及可能带来的各种效益与问题,并组织他们讨论。

47、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

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愿望息息相关的。

对此看法正确的有()

A.我国公民已经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C.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

D.我国要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

48、深圳市许多报纸都设有“读者来信”等栏目,定期刊登读者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意见和看法,这是为保证公民行使

A、言论自由的权利B、文化教育的权利

C、出版自由的权利D、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49、CCTV《焦点访谈》栏目,因敢于披露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而得到国家领导的赞誉和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实际上是一种

A、舆论监督B、法律监督C、党内监督D、群众监督

50、某初中生向镇政府提出:

增设法制专栏,帮助人们发解“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该同学的做法是在行使公民的

A、建议权B、批评权C、自我保护权D、选举权

51、.在北京市政府机关除了有各种机关办公室的电话外,专门设置了一部“市长电话”,它的号码是63088080。

其目的是沟通市民和市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联系将有关的问题直接反映给市长。

结合材料回答:

(1)这一做法,主要体现出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2)你是否利用过这种权利?

3-6选用、分析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事件。

3-6

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收集有关资料或组织实践活动,如某一提案的产生、某一案件的诉讼、基层选举的进行,在具体的情境中,指导学生归纳出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若干要点。

5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代表大会制度

53、“代表代表,权力不小,依法履职,各方叫好。

”这一顺口溜表达了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

这说明()

A、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不受人民监督

B、人大代表都能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C、在我国,人大代表统一行使全部国家权力

D、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能够正确的表达和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54、2005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委员和代表们的发言与过去相比多了很多,甚至有言辞激烈的争执,发言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如“房价降一点,岗位多一点,看病省一点,腐败少一点,股票涨一点……”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民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日趋完善之中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目标4了解当今科技发展和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

内容目标教学活动

4-1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4-1可通通过某种事例,说明政府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组织、调控作用(如实施西部大开发、兴建重大工程、建立科技开发区等);说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必须重效益、能开拓、讲信誉(如创名牌、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说明个人应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55、当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等问题主要由市场调节是,就形成了

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工业经济D、自然经济

56、“限期使用的产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

”这是对经济活动参与者中

A、生产者的要求B、销售者的要求

C、消费者的要求D、使用者的要求

57、近年来,个别小煤矿的承包经营者受利益驱使,违背禁令,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开采,最终造成恶性事故。

这主要体现了市场调节的()

A、自发性B、盲目性C、滞后性D、不可预测性

4-2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