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989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docx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

家长,你操纵着孩子的性格和学习成绩的走向

教育孩子是家长心中一块永远的“痛”,到底怎么做,我们的孩子才更加优秀,我一直认为优秀孩子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地方……笔者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鄙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

让责备有效却无害

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我们怎么说,他还是有孩子气的时候。

如果你因为孩子生了气,发了火,那很自然,但气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

往往,在气头上说的话,情绪的发泄会占了大部分;而往往这些话也会是充满不满与杀伤力的。

或许是“你每次都这样,说都不听……”的翻旧账式;也或许是“你是笨还是怎么样,听不懂呀!

”的人身攻击式;甚至更除了语言暴力外,再加上肢体的暴力,企图将所有的气愤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后呢?

自己的气,消些了;孩子的伤,却重了……;一阵吵闹下来,受伤最深的是孩子,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生气时,难道真的只有打、骂才能解决吗?

动口动手之前,先试试看其他的办法吧!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可以怎么做,对孩子,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状况都很不一样。

因此,必须多想想几种适合自己家庭的处理方式去面对的问题,让责备有效却无害!

二:

教育孩子要采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国的小学,常常教育家长怎样对孩子说话。

比如,学校告诉家长:

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够好,你不能说“你画坏了”,而要说:

“你想想,是不是还能改进些?

”而当孩子的功课做错了时,你最好别说:

“你错了”,要很委婉地讲:

“你检查一下,有没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做?

永远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学校的老师说: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对待孩子,他将来也会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对待别人。

相反地,如果他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思考'看这个世界。

孩子放学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长就会问:

“这么晚回来,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

”负面思考的家长则会挖苦说:

“外面那么好,你还回来干啥!

我们有些家长总喜欢采取负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热讽,声色俱厉,无形中处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

三:

学会向孩子道歉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树立,并非由于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

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必须向人家道歉。

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适当机会与孩子谈论自已的过错,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

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同时,道歉还是要注意在心平气和时,道歉的主旨要明确,态度要诚恳,所说的道理要中肯。

如此,必会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四:

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东方父母大多比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现,也只是轻描谈写带过,顶多说甸“好乖”而已。

孩子年纪小,对许多行为的好坏、可行不可行还无法自行判断,必须靠外在力量来作为衡量标准,爸妈的反应就是他们最主要的依据。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妈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妈能够常常给孩子一些赞美,不但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会让孩子乐意保持那样的行为。

只要爸妈时时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优点,相信一定会觉得孩子愈看愈可爱。

而在看到优点时,别吝于表达出来,大优点大称赞,小优点小称赞,试几次以后,就会愈说愈自然了。

常常赞美孩子,真的不是那么困难的。

提醒爸妈:

赞美时别只是说“好棒”、“好乖”,要加上具体事例,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心。

而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五:

幽默是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

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教手段。

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

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明。

目前,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相当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

作为启蒙教育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

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六: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考试考了几分?

班上排名多少?

),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

换言之,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

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

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

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

例如,当孩子拿了一个69分的数学成绩单回来,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地说:

“你怎么考的这么烂?

你丢我们家的脸!

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亲,就会这么说:

“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还不知道的,爸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

”这么一来,孩子就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

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七:

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

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

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Howard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论”。

主张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从八大能力来做分析。

前三项是传统智力因素:

1、数学逻辑能力;2、语文能力;3、空间能力;

另外这个划时代的创新理论,还加了5项新的能力指标,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其中包括了——4、体能;5、音乐能力;6、了解自己的能力;7、了解别人的能力;8、理解自然环境的能力。

这一提倡“多元化价值观”的教育理论,如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

原来一个体能很好的孩子(例如像姚明),在校的数学成绩若不如其他孩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而会受重视的孩子。

然而按照Gardner这个“多元智力因素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能力,这个聪明的孩子绝对值得父母亲好好栽培。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父母亲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

八:

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跟接受挑战的能力。

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1)帮助孩子做正面的归因。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亲应该帮助他学会做乐观正面的归因。

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我很笨!

”,而正面积极的念头是“我这一次没考好……”;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时,孩子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别的小孩都比我聪明。

”,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应该是“我还没找到最有效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

观察孩子的归因,辅导孩子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弹性。

(2)帮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课。

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

这个时候,父母亲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做二十个数学题等等。

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会这门知识。

同样的,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

掌握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技巧,就能让孩子从心出发,热爱学习。

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教育孩子很难,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

这就是真正的鼓励、表扬、赞美、欣赏、赏识。

 

鼓励需要三个条件:

       1、真诚。

 

       直心为真,言而有信为诚。

没有真诚,鼓励就起不到滋养的作用。

很多家长跟我说,他们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反映家长很假,因为家长根本不是真的觉得孩子做得好,只是听说鼓励可以帮到孩子,于是就昧着良心说孩子好,孩子听到这种虚情假意的廉价的赞美,只会觉得很恶心,根本不可能从这种“鼓励”中得到力量。

   

        2、接纳。

 

       一颗接纳的心,就会包容孩子的一切缺点。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

孩子有缺点怎么办?

很简单,既然每个孩子都有缺点,那么我们的孩子有缺点就是正常的。

有就有吧!

接纳了孩子,我们就容易看到孩子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找出来,鼓励孩子,继续发扬,这就是教育。

一颗阴暗的心,敌不过发现优点的眼睛。

 

       有智慧的人,会关注当下。

当下的种子中蕴含了无限的未来。

孩子本身就是一颗种子,我们不需要多考虑未来孩子会长成什么样,不需要为了塑造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不断努力,只需要发现孩子身上优秀的品质,让这种品质不断发扬光大。

反过来,家长如果能不断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自己也会非常开心。

教育本来就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如果您做教育已经不开心了,要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了!

 

       鼓励就是发现孩子优秀的做法,并不断肯定。

   

 3、帮助。

 

       当孩子遇到突破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帮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单纯的口头鼓励,力量是非常微弱的,尤其是当孩子竭尽全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

比如,孩子连续几次考试都是倒数,极度没有信心,这时候,家长无论怎么说孩子聪明,都无济于事。

当孩子竭尽全力也不能学习好的时候,帮孩子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用孩子的实力证明孩子的潜力才是关键。

信心来自于实力。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

  一、曾国藩跳出“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周期率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

  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他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清代末年,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

  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还计算出100位的圆周率。

  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

  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二、曾国藩教子的六项内容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

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归纳起来,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为先。

”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

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

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

“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

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为此他告诫子弟:

“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

自知谨慎矣。

”他要求纪泽、纪鸿等日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

”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5、恒。

  曾国藩说: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于此三者,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

他教导纪泽“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常者,恒也。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

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

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然而,只有“守常”,才能获得成效。

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说:

“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6、谦。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

在对子弟的为人教育中,他多次强调主敬恕。

他说:

“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又说:

“作人之道,千言万语。

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曾国藩写的歧求诗中有“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二语,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

“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

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三、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融化到子女的血液里。

  1、训教。

  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

他将祖父星冈公治家之方提炼为“八个字”:

“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将其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三不信”:

“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

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他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

他把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在一起,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生气和敛气。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2、信教。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并及时回复,细加指点。

  3、言教。

  曾国藩只要跟纪泽、纪鸿等子女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漫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字宜留心摹仿”。

他还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

“泽儿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

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功夫。

”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天,曾国藩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

他对纪泽说:

“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

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

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

他用手指指桌子:

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这时全家人都已围拢来,曾纪泽双手把遗嘱展开,以颤抖的声音念道: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年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

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

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待儿子念完,曾国藩努力把手伸起,指指自己的胸口,纪泽纪鸿一齐说:

“我们一定把父亲的教导牢记在心!

”曾国藩脸上露出一线浅笑,便溘然长逝了。

  曾国藩遗嘱对子孙的影响是深远的。

曾家后裔恪遵遗言,没有一个带兵打仗的。

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不仕,专研数学;孙子曾广钧虽中进士,长守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无一涉足军界、政界,全部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不少成为著名专家学者,饮誉五洲四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

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5、事教。

  曾国藩善于从家务劳动入手整饰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乡间以勤俭治家的根本。

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

”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从生活学习中教育子女,用具体的事物教育子女,这样的教育最生动、最深刻,一生都铭记,一辈子都受用。

  6、师教。

  曾国藩自己尊师敬贤,对子女重视“择良师以求教”。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瑰宝;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教育,仍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

 

俞敏洪谈孩子成功教育秘诀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

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

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

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

3岁看大,7岁看老。

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

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

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

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

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

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

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