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752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专题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窗体顶端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1、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意了解西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洋务运动,继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领导了戊戌变法。

4、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共和思想,并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5、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6、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五四运动后得到广泛传播。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总结:

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再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经历了三个层次)

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

③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直接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作用或影响:

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具体过程

1、“师夷长技”的主张(即学技术)

(1)林则徐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①林则徐——他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派人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因此,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②魏 源——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备的著作。

他在该书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和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并在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从理论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

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2、维新变法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即学制度)

(1)维新思想

①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的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但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于实践。

②19世纪90年代初,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A、康有为——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思想。

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他的《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特点:

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他的变法思想。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变法图存。

(他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C、严 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天演论》等,他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康有为称赞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1898年6月——9月,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发动了戊戌变法。

③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A、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C、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D、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

E、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民主共和思想(即三民主义)

①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孙中山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

至此,“创立民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②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1905~~1907年)

论战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就中国到底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

③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1)兴起的历史背景

①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

(思想基础)

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经济、阶级基础)

(2)兴起

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②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③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即“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

④运动中胡适和陈独秀还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激态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如:

把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先进的。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

李大钊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人。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这一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其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

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