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396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试题

1.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

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

据此可知,刺史

A.以轻御重、以小监大

B.职权受到明确限制

C.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

D.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可知刺史职责明确;由材料“非条所问,即不省(察)”可知刺史职权受到明确限制,故B项正确。

A项属于刺史制度的特点,但与材料强调刺史职权受到明确限制不符,故错误。

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而不是为削弱相权而设立,C项错误。

东汉时刺史才成为地方最高长官,D项错误。

2.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由此判断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确定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

所以答案选D。

3.1927年4月12日之后,斯大林坚持认为现在的武汉政府的领导权全部归国民党,共产党人应该辅助国民党去完成革命,“谁号召在这个地区立即成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谁就是冒险地把中国革命置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斯大林的这一认识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开展

B.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

实际问题

C.未能认清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

D.成为中共右倾思想滋长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武汉政府的领导权全部归国民党,共产党人应该辅助国民党去完成革命”,可见斯大林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人,这一认识将助长中共右倾思想滋长,故排除B,选D;由“1927年4月12日”,可知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蒋介石,排除C。

4.1940年6月,蒋介石派遣宋子文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赴美接洽美援。

到1941年4月1日,共争取到美国三笔合计1.2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这反映出当时

A.防御阶段国民政府战场吃紧

B.官僚资产阶级趁机聚敛财富

C.反法西斯同盟之间通力合作

D.国民政府寻求支援坚持抗战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940年6月”,可知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排除C;由材料“争取到美国三笔合计1.2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故选D。

5.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B.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C.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制约,"工商食官"成为早期工商业的主要制度,这也促成了官营手工业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地位。

这些优势其实也是制约官营手工业的瓶颈,它不计成本,不入市场,逐渐被更有生命力的私营手工业所赶上。

而这一变化肇端于唐宋变革之际,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

由此可得知B为正确选项;AC符合宋代时代特征,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发生于明中后期,而且是在部分手工业部门,排除。

6.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B

【解析】材料“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说明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逐渐得到尊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对立,故A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合流”;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得到发展,故D项错误。

7.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新政是大力支持的。

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

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答案】B

【解析】美国州长“反复宣传

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罗斯福新政损害了州权。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规定全国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这损害了州权,故B项正确;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和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是金融方面措施,而金融大权属于中央政府的权限,没有影响到州权,故AC错误;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也和州权无关,故D项错误。

8.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

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

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答案】D

【解析】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品牌名称,并不能说明宋代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市坊市制度,故C错误;店铺品牌名称较多说明当时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故D正确。

故选D。

9.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

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属于历史叙述;“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属于历史解释。

故选C。

10.“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作出这一决议的主要根据是

A.1912年以来国民党的反封建斗争历程

B.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需求

C.1921年中共建党时所面临的工作困难

D.1922年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社会形势

【答案】D

【解析】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时期,由于1922年,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罢工的失败,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国民党反对袁世凯和维护共和的斗争均告失败,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五四运动后中共主要是发动工人罢工,故B项错误;共产国际建议中共和国民党合作主要是1922年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故C项错误。

11.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

这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怪现象,即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经济的不正常而非经济良性发展,城镇职工生活并未达到富足水准,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物资供应紧张问题也未得到解决,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2.《资本主义大变形》一书中指出:

“在凯恩斯主义刺激下,美联储承担管理国家经济重任,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经济刺激主要手段,这导致政府和国会蜕变为权贵集团进行游说和相关博弈的‘纸牌屋’,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伤害,进行深刻变革才能挽救资本主义。

”这一论点意在

A.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

B.揭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缺陷

C.阐明经济政策应该及时调整

D.说明美国社会危机形成原因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凯恩斯主义造成一系列问题如“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伤害”,所以凯恩斯主义改革势在必行,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否定凯恩斯主义,排除A;材料强调要维护民主制度本身,必须改革凯恩斯主义,排除B;材料知识说明的是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

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

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答案】

(1)同:

都有政府支持;留学人数众多;都培养了大批人才。

异:

①留学地点不同:

晚清主要是日本;新中国成立初主要为苏联。

②学习内容不同:

晚清留学学习专业多为政法和陆军;新中国成立初主要学习工程技术等专业;等等。

(2)晚清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富强道路,并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清末开展“戊戌变法”,办“新政”,废科举,改革传统教育制度;中日相距较近,来往方便,留学日本费用相对较少,文字习俗相似等。

学习政法和陆军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严重,要借鉴日本经验救亡图存。

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因:

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解析】

(1)相同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从政府支持、留学生人数和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不同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从留学地点以及学习内容等角度思考回答。

(2)中国晚清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富强道路,并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清末开展“戊戌变法”,办“新政”等角度思考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从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和外交等角度思考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见下表)。

北方

南方

结论

政治

历代王霸定鼎,北方占绝大多数,历时共2783年。

历来建都于长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要么创业未定,要么败亡苟安,历时共计366年。

北方视南方常占优势。

哲学

春秋战国时,孔、墨在北;汉初北方独盛儒学;宋明时北人好言象数,多经世之想。

春秋战国时,老、庄在南;汉初南方尤喜道家;宋明时南人首倡心性,多穷理之气。

凡此者,皆受地理上特别之影响,虽以人事揉杂之,然其结果殆有不容假借者存也。

军事

北人南伐者得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最能举事。

南人北伐者不得志。

其所用兵,虽有种种特别原因,不能尽以归诸地理,要之地理为其一重要之主因。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对梁启超的研究方法、论据、论证过程、结论等进行评述;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批判、修改或提出新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立论科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

观点:

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即地理环境是造成南北文明差异的重要因素。

论述: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南北方在政治、哲学、军事上的差异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别有关。

历史上,南北方气候、土壤、水流等自然条件的差别,使得北方的经济总量与人口数量都曾高于南方。

所以北方一度取得了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优势。

梁启超的研究并非以孤例穿凿附会,而是经过了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科学性。

尽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能动性逐渐增强,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与历史进程的影响会减弱,但其对古代文明重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

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示例二:

观点:

我赞同梁启超的一个观点,即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论述: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南北方在政治、哲学、军事上的差异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别有关。

但他的观点并非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地理并非唯一的因素,“人事”对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人类早期文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确实比较大。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能动性逐渐增强,地理环境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例如工业革命后征服自然的能力明显增强。

历史上,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民族。

地理环境决定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总结:

尽管梁启超的研究强调地理环境对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的重大作用,但没有绝对化。

示例三:

观点:

梁启超重视人地关系,重视数据统计,其史学研究方法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论述:

梁启超以地理环境解释中国南北文明特征与古代历史进程,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数据统计方法,而非以孤例穿凿附会。

这些做法都带有科学化的特点。

西方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以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部分西方思想家强调物质的重要性,把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都归结为地理环境。

近代西学东渐,梁启超提倡史学革命,不可能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总结:

人是时代的产物,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示例四:

观点:

北方对南方的政治优势与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有关。

论述:

梁启超发现,中国古代北方政权“王霸定鼎”的时间远远长于南方,但并没有说明原因。

我认为,中国古代前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对南方有较大的物质、人口和文化优势。

所以当时北方征服南方的次数较多。

在进入工业文明以前,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并没有军事上的优势。

所以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南方仍然有可能被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所征服。

这就是北方对南方有较大政治优势的原因。

总结:

北方对南方的政治优势的成因是复杂的。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地理环境与南北文明差异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史实进行论述,做到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赞同梁启超以“地理环境是造成南北文明差异的重要因素。

”,就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突出地理环境是影响古代文明的主要因素。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也说道:

“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力。

——摘自《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材料二:

1820—1940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单位:

10亿“国际美元一<1990年>)

年份

中国

日本

欧洲

美国

世界

1820

219

22

188

13

715

1890

206

39

630

216

1561

1913

242

69

997

520

2667

1933

289

137

1181

606

3304

 

——摘自《中华百年祭1820—1945经济图文档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学者对17、18世纪中国的看法,结合这一时期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评述这一看法。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呈现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看法:

赞美、肯定中国。

评述:

这一看法有合理之处,但不够全面。

政治上,中国统一中央集权

多民族国家形成,社会稳定。

经济上,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处于社会转型中,民族战争、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交错,社会动荡不安。

因此西方思想家从这一角度赞美了中国。

这一时期的中国封建专制强化,阻碍社会的进步;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而西方封建势力遭受打击,走向衰落;经济上推行重商政策和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推动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夸大了明清之际的盛况,忽略了其盛世下的危机。

(2)趋势:

总体上缓慢提升;从领先世界到大幅度落后。

影响:

使中国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近代中国的衰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但客观上也打破了中国的封闭,被迫走向了开放。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力”等信息可知,西方学者赞美肯定17、18世纪的中国。

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学者对17、18世纪的中国的看法有合理之处,但是不够全面。

结合所学从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封建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同时期西方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等方面说明其看法的合理之处。

从封建专制强化阻碍社会进步、经济政策落后、西方封建势力衰落、适宜的经济政策和活动推动生产力发展迅速等方面可知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夸大了明清之际的盛况,忽略了其盛世下的危机。

(2)依据表格数据可得出此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总体上缓慢提升,从领先世界到大幅度落后的趋势。

结合所学从使中国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近代中国的衰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的封闭,被迫走向了开放等方面分析这一趋势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自古为中国领土。

自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该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

中国一再严正要求苏联方面停止其武装入侵活动,苏联却置若罔闻。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

15日,苏联边防军又3次入侵,被中国边防部队击退。

17日,苏联边防军100多人在坦克支援下再次入侵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猛烈反击,将入侵苏军大部歼灭,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胜利。

——摘编自《中苏关系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珍宝岛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军多次入侵挑衅;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决心。

(2)影响:

打击苏联的霸权主义,挫败了苏联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企图;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剧了东亚局势的紧张;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解析】

(1)从材料“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自古为中国领土”“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该岛”并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来分析出答案。

(2)根据材料“中国边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猛烈反击,将入侵苏军大部歼灭,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打击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中苏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71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

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似分界为最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

《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

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己,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在我”。

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潘、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纪泽用和平方式解决伊犁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纪泽的外交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

(1)背景:

内忧外患导致边境危机;左宗棠武力收复新疆;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2)主张:

和平外交;诚信外交;自强外交。

影响:

有利于赢得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但为避战一再让步实不可取。

【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其背景主要从民族危机严重、左宗棠的努力、曾纪泽自身的和平外交主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概括。

(2)主张:

根据材料“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己,诚待西人,无错可纠”“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概括得出。

影响:

影响要分析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可从对维护国家主权、推动外交近代化等角度回答;消极影响则可以从其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避战退让的方面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