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351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备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

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整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秋天的图画》反映了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黄山奇石》一课图文并茂,读后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61个生字。

会写42个生字。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让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形近字比较识字,发现字的相同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秋天的好词佳句。

能画出自己眼中的秋天,还能写几句描写秋天的句子。

3、让学生借助画面想象,帮助学生学词习文。

4、了解秋天景物的特点,在阅读中感受秋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秋天,喜欢秋天这个季节。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上学期已经学过《四季》和《四个太阳》,有的小朋友对秋天的特点有一些了解。

因此,在学习这一组课文中的《秋天的图画》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黄山奇石》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十分有趣,一张张奇石图,都是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植物王国的奇事,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两首古诗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因此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

【单元教学模式】:

1+1模式,共需1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识字1     丛书1《美丽的秋天》  1课时

1、秋天的图画丛书2《丰收的秋天》2课时

2、黄山奇石丛书2《秋之美》和《落叶》   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丛书2《黄豆荚》和《奇妙的种子传播》 2课时

4、古诗两首    丛书2《  秋夕》《山居秋暝》2课时

语文园地一    丛书1《关于秋天的成语》《秋天到》  2课时

【单元教学主要措施】

一、让学生读中入境,读中生情。

本组教材中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引导学生多读。

积累有关秋天的好词佳句。

    二、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成就感。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寻找规律,落实写字教学。

三、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说话练习,激发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识字一

主备人:

田雪源参与备课人员:

张金玲隋善超赵芳陈永云徐以良

【教学内容】:

《识字一》、主题丛书1《美丽的秋天》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以有关秋天的图片引人入境,感悟秋天的美好;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逐渐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4、喜爱秋天的景象,喜欢秋天这个季节。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正确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秋天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的来到了,听说秋天的景色美的像一幅多彩的图画呢!

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

(播放课件,观看风景)

2、师:

在图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3、小结: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收获秋天里最美的词语和景色吧!

4、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质疑激趣

1、师:

欣赏完了秋天的景色,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师:

是呀,秋天不但景色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想美美的读一读吗?

2、生自由试读词语

3、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生练读,师正音。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

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2、齐读词语

3、合作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大家很快记住这些生字吗?

(小组讨论)

4、利用课件反馈自学情况:

 华:

一个十字架,上边有文化

 谷:

八个人上走,下面骑着一张口

 壮:

一名壮士,手持兵器

 实:

头上戴小帽

四、拓展练习

1、出示课文,师:

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

2、指名读,并进行激励性指导。

3、练习:

给图画配上合适的解说词(连线)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4、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感受并尝试小声背诵。

五、指导书写,讲解字形

1、

(1)活学活用。

教师描述具体情景,学生说出与教师所述情景相对应的本课词语。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2、让学生观察10个“我会写”中生字的结构,记住字形。

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虚幻的记字方法。

4、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教师对生字进行范写后,学生练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展览优秀习字,评议。

六、课外链接

朗读《美丽的秋天》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请借助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等方式学会,小组交流读完课文你的收获。

2、组内推荐说的好的同学汇报收获。

(枫叶变红、小草变黄、苹果挂满枝头、梨像个小娃娃摇摇晃晃的荡秋千、稻浪滚滚、大雁南飞等)

 

1、秋天的图画

主备人:

田雪源参与备课人员:

张金玲隋善超赵芳陈永云徐以良

【 教学内容】:

《秋天的图画》、丛书2《丰收的秋天》、《走在晚秋的田野上》

【教学目标】

1.会认“图、梨”等生字,会写“波、浪”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4、看图说话:

枫林披上火红的风衣,会用“披上”这个动词。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秋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现在能找到她吗?

(观察图片)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并书空课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圈出生字,借助苹果里的拼音读准字音,或请求别人帮助。

(2)、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3)、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二、自主识字、展示预习

1、出示生词卡片,自由认读。

(波浪、灯笼、作出、文字、苹果、美丽、勤劳),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波、浪、灯、作、字、苹、丽、劳),全班齐读。

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

3、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波、浪”的书写。

三、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在表示景物的词语下面画上﹏线。

(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漂亮的颜色?

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画上ΔΔ符号。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秋天的画面,

然后说说自己都想象到了什么?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然烧的火把。

仿句练习:

枫林()火红的风衣

3、师引读课文: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蹈海......

4、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5、假如你是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么?

四、课外推荐

   山野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蹈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多美啊!

秋天是成熟和丰收的季节,果实是秋天送给大地的礼物,请同学们也去体会一下吧!

阅读丛书2《丰收的秋天》

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都带你走进了哪些地方?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2、让我们跟随农民伯伯一起到课文中去找出描写秋天的漂亮词语。

五、作业

推荐阅读丛书2《我们去听秋天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理解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谊。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像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挑战读,想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挑战,看谁读的更好。

4、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5、背诵展示。

三、课外链接《走在晚秋的田野上》

1、试着与组内同学交流读完后你的感受。

2、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A、风信子为什么发出嘿嘿嘿的笑声?

成熟的作物为什么低垂着头对时间沉默不语?

 

四、扩展练习:

画秋天

五、作业:

1、 我请把你眼中美丽的秋天用画笔记录下来并且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认识。

2、课后查阅资料,说一说秋天里还有哪些惊奇的发现。

 

2、《黄山奇石》

主备人:

徐以良参与备课人员:

张金玲隋善超赵芳陈永云田雪源

【教学内容】《黄山奇石》丛书2《秋之美》《落叶》

【教材简析】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

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

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说——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

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

陡、峭、臂。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4、拓展阅读《秋之美》,让学生学会景物的描写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以后的想象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记忆字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

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

观看黄山风光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1、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介绍黄山的风景,讲解:

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一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好玩的?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一大景观——奇石,请大家坐端正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汇报)

5、过渡:

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奇”的理解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请同学快快打开课本,大声读课文。

读课文之前谁来提醒大家:

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6、师提出读书要求:

一.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本上的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一)教师:

为了让同学们玩的愉快而有意义,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拿好介绍的内容,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如果有不认识的汉字请你画出来。

同桌同学互想帮助,解决认字的问题。

如果仍然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

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汇报的形式是

(1)读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

(3)扩展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

闻名尤其神奇陡峭翻滚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写。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字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笔写得不好再进行修改。

3.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字不太好写?

4.教师指导书写。

5.其他生字由于笔画少,不是很难,学生把每个生字独立写一遍。

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三、学习《黄山奇石》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课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

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的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

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

1、自由朗读课文,再结合第一幅图说一说在你的眼中黄山风景是怎么样的?

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理解课文。

师:

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一段好吗?

生齐读。

师: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既然这么有趣,那就让我们赶快去领略一番吧,看一看它到底“奇”在哪里呢?

朗读课文2~5自然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师:

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

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展示更多奇石,让孩子们给起名字。

看谁起的名字好。

四、学习丛书2《秋之美》

师: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秋天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秋雨、落叶、各种果实、、、、、、

大家一起阅读主题丛书《秋之美》,读完之后说一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

各种各样的果实

师: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小画家,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吧你看到的秋天画到纸上呢(绘画大比拼)

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黄山奇石》丛书2《落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展开想像。

【教学用具】:

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丛书2《落叶》

老师记得上一节课有很多同学喜欢秋天的落叶,是啊,秋天的落叶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的联想,同学们齐读《落叶》

二、抓住重点进行介绍,深入理解。

一片小小的落叶都让人觉得如此吸引人,更何况黄山的奇石了。

  1.自己读课文,找找描写黄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体介绍了哪些奇石,边读边在书中画一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说的及时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在小组内讨论:

这些奇石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

(对照课文插图,进一步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

三、启发想像,练习讲解。

  课文的结尾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同学们请你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的样子,动笔画一画;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画用自己的话介绍。

  师:

黄山风景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结合图片,仔细观察,大胆想像,根据奇石的样子起名字,给大家介绍。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四、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你喜欢的石头,并且给起上好听的名字。

回来跟同学交流

摘录文中描写优美的词句,背诵下来,并抄写在摘录本上。

(最好能图文并茂)

3、秋天的旅行

主备人:

赵芳参与备课人员:

张金玲隋善超徐以良陈永云田雪源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丛书《黄豆荚》《奇妙的种子传播》

【教学目标】

1.会认“旅、蒲”等生字,会写“已、甲”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兴导入

1、师:

老师带来一则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东来飞到西,到处安家把根生。

”(蒲公英)

2、谁见过蒲公英?

在哪里见过?

谁能跟同学们说说。

(学生自由说,师随时评价。

3、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你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小宝宝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蒲公英有关,当然还有其它植物。

请大家坐端正,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二、合作交流、自主识字

刚才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谈得不错,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谁来告诉同学们:

读书应注意什么?

师强调读书要求:

一是遇到你觉得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二是读书姿势端正,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们。

1、师:

小朋友们读书的劲头真足,现在请你们轻轻地把课本反扣在桌上!

每人拿出准备好的词语卡片,按学习小组(四人一组),两人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同组内要互相帮助,再任选两小组的识字能手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

2、师出示识字卡片,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错误),师进行归类指导,如:

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纷、识),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娃、洼)。

3、师生猜字游戏,如:

“我是草字头,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左右结构的字,你能帮我找出来吗”,“头戴警察帽,下面带二小”等。

最后齐读。

4、找“已”的好朋友“己”、“洼”的好朋友“娃”,注意它们的区别。

老师指导女字旁的书写:

女字旁,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5、师:

大家看,我把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全放到这儿来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试着读一读,出示:

“植物要旅行,各有各的本领,蒲公英张开降落伞,娃娃纷纷飘不停。

苍耳全身长满刺,挂住皮毛去旅行。

豌豆喜欢晒太阳,啪的一炸,蹦着来到田野、山洼。

多有趣的知识啊,就等你们去观察。

”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三、读文理解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检查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并让其他学生及时纠正,老师查漏补缺。

学生听后讨论:

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初读感知,学生朗读并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谈感受写在旁边坐批注。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学生读后讨论:

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让孩子旅行的方法,你知道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读书、讨论交流、汇报的活动。

4、下面完成这个句子训练。

多媒体出示:

妈妈准备了,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纷纷出发

四、欣赏课件出示儿歌《黄豆荚》指导学生运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进行朗读。

思考问题1、黄豆荚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呢?

2、文中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

《黄豆荚》

黄豆荚,

真可爱,

里面住满豆乖乖。

秋天到,

房门开,

豆乖乖呀跳出来。

排好队,

一二一,

走进农民大口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植物妈妈有许多好办法,

你们知道是什么好办法吗?

二、复习生字词

三、小组合作学习:

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以点带面到《奇妙的种子传播》的学习。

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学生齐读书名)《奇妙的种子传播》,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

阅读之中找答案

1、植物要“旅行”,靠的就是种子。

但是这些种子是如何长途跋涉的呢?

种子可没有汽车和飞机。

难道它们有什么秘密手段吗?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方法:

会爬、会飞、会跳、会滚、会钻、会翻、会漂、会弹等等

出示大屏幕课件连线

会爬跳豆

会飞柳树

会跳风露草

会滚蒲公英

会钻酢浆草

会翻中华傶

会漂椰子

会弹喷瓜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还有很多植物妈妈有许多好方法,看一看他们是谁?

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好方法?

刚才你们谈了很多,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把知识通过小诗的形式,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出来,你能用心背下来吗?

下面,请五位同学分别背一小节,让我们共同去体会这美好的语言。

课堂小结:

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王国趣事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4、古诗两首

主备人:

陈永云参与备课人员:

张金玲隋善超赵芳徐以良田雪源

【教学内容】古诗《赠刘景文》、《山行》丛书2《秋夕》、《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喜欢秋天吗?

你能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与作者。

)“赠”是什么意思?

可以组词为“赠送”,这里指作者苏轼赠送什么给谁呢?

二、诵古诗学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诵读,感受韵律、节奏、意境美。

3、学生模仿朗读。

自读、同桌互读、组内比赛读。

4、检查生字。

师:

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出示生字,让学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

(圈画出易错的字音,多读几遍,并让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5、组词、读准字音。

出示:

“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

(齐读、开火车读)

6、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7、指导生字书写。

注意:

“首”,规范笔顺。

“枝”,注意第四笔是点。

“刘”第二笔是点。

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集体点评。

8、同学们认识了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再来读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学习前两句。

出示前两句,这两句诗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呢?

(荷花和菊花)

荷花盛开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荷花盛开图)荷花开得怎么样?

荷叶呢?

那诗人眼前的荷花怎么样呢?

(出示荷尽图)让学生说说写出了什么诗意。

(理解“尽、擎雨盖”)

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秋景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多形式地读,教师随机评价:

荷叶凋残,秋天真的到来了。

菊花盛开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菊花盛开图)菊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