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339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docx

扬名版本专题8《人口城市和交通》

专题八 人口、城市和交通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人口增长特征分析

1.(2014·新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

(1)~

(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命题角度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2.(2015·福建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命题探源]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分析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右图所示:

技巧点拨

 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高(>2.5%)

低(<1.0%)

传统型

高(>2.5%)

低(<1.5%)

高(>1.0%)

现代型

低(<2.0%)

低(<1.5%)

低(<1.0%)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

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

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对点演练]题组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图甲是我国某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图,图乙是该省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表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的曲线是(  )

A.aB.bC.cD.d

(2)2010年该省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总人口增长快B.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

C.迁移人口少D.人口老龄化严重

思维扩展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图甲);

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图乙);

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图丙)。

(3)析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形、圣诞树形等。

通过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人口迁移状况及影响

1.(2013·课标全国Ⅱ,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命题角度2 某城市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2.(2013·新课标全国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

(1)~

(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命题探源]

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

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

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

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3.我国“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项 目

内 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D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

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

第一,要明确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可将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借助右图对引起人口迁移现象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主导因素。

[对点演练]

题组二 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2题。

2.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题组三 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分析

3.(2015·广东文综,5)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B.四川

C.广东D.浙江

题组四 人口迁移原因分析

4.[2015·福建文综,37(3)]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考点三 城市区位与城市功能分区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点状”城市区位分析

1.(2014·全国文综,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

(1)~

(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命题角度2 城镇等级体系判断

(2015·北京文综,3)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B.⑤③⑥

C.③②④D.①④⑤

命题角度3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3.(2015·四川文综,5~6)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1)~

(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B.商务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命题探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右图)

1.城市区位条件分析常考命题视角

(1)某“点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2)某“点状”城市带(圈)形成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3)某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区位分析(微观分析)。

(4)某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分析

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2.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

如右图。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

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

如右图。

(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图例判读:

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

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

②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

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

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城市等级。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

功能

分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城市功能分

区的原因

商业区

呈点状或

条状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①历史因素;

②经济因素:

主要从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个方面考虑;

③社会因素;

④行政因素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占用面积最大;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高级区与低级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

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技巧点拨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可用右图表示:

(2)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对点演练]

题组五 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2015·天津文综,7)下图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5题。

5.结合上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题组六 城市区位分析

6.[2015·福建文综,37

(1)

(2),20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材料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12分)

考点四 城市化及其影响

[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 城市化给居住带来的影响

1.(2014·新课标Ⅱ,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命题角度2 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015·新课标Ⅰ,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2015·新课标Ⅱ,2)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题。

3.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命题探源]

1.图解城市化的标志、动力2.城市化差异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图示

城市化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

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郊区城市化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

逆城市化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

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5.区域城市化发展差异分析的两个角度

(1)空间差异分析:

城市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如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由苏南、苏中至苏北呈阶梯状递减的特点。

(2)时间差异分析:

城市化的时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区域城市化的起步时间早晚和水平、发展速度和目前城市化水平状况,如:

①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城市化起步由早到晚,水平由高到低。

②城市化发展速度苏南要高于苏中和苏北。

③目前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对点演练]

题组七 城市化状况分析

(2015·天津文综,6)下图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回答第7题。

7.结合上图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8.(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题组八 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9.(2015·山东文综,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

(1)~

(2)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

00B.12:

00C.14:

00D.18:

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考点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1.(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

(1)~

(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B.经济

C.地形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命题角度2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2.(2015·新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6分)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6分)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6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分)

[命题探源]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右图)

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交通枢纽。

4.交通区位因素命题探究

(1)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2)港口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3)内河航运发展区位的宏观分析。

(4)大比例尺图上城市交通区位的微观分析

①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

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

②港口的微观区位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

③航空港的微观区位

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地质——地基稳定;地形——开阔、平坦;

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

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④汽车站的微观区位:

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

[对点演练]

题组九 港口区位条件分析

10.[2014·全国文综,36

(1)~(4),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

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

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专题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回答1~3题。

1.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 24%B.19% 24%

C.24% 19%D.19% 58%

2.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劳动力不足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