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26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docx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同学们,下面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

时间是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

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

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

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尽人情。

一个3岁的孩子掉到泥沟里,自己不去拉他上来,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认为这似乎有点太残酷。

但是,这正是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

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题目是《拿破仑救人》。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

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

“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

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

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

“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

”拿破仑从容答道:

“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

现在你至少懂得:

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

如果不用枪瞄准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后果怎样?

大家肯定会说,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淹死——因为他不会游泳。

那个落水者一开始为何只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呢?

因为他对自己救自己没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

不会游泳,怎么能爬上岸呢?

后来又怎么能爬上岸来的呢?

拿破仑的枪口激发了他求生的欲望,也激发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离枪口,否则将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

这里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

“现在你至少懂得:

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要靠平日的培养。

自信会使你创造奇迹,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

拿破仑就曾宣称: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

”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激起了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才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

“不可能”,“我不会”。

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

你可以暗示说:

“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

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

拿破仑曾被流放到一个小岛上,逃出来后,法国国王派大军去捉拿他,随从都劝他快跑,拿破仑却说:

“跑什么,我是他们的元帅,他们是我的士兵,为什么要跑呢?

”拿破仑迎着捉他的军队走过去,仍然以元帅的气度指挥他们,同学们你们知道结果是怎样?

结果这批军队反而跟他回去捉国王了。

你们瞧,拿破仑他多有自信啊!

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

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跳蚤放进杯中,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

然后,心理学家在杯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

但碰了几次盖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

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

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

实验启示我们:

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那么丧失自信你却注定会失败,因为你已丧失进取的勇气。

学习和生活一样不全是鲜花和美酒,风雨坎坷在所难免,我们如果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被压倒,怀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控制我们就觉得学习充满痛苦,前途暗淡无光,成为学习的奴隶,失去学习的乐趣;相反,当我们取得了一定成就,恢复了自己的信念,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有驾驭学习的能力,感到学习的美好,使整个人也因此充满快乐。

案例一

小锐是个内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

教师问他为什么,他想了半天,脸也红红的,终于小声地说:

“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

[分析]

小锐的症状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

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

案例二

一名男生,数学作业经常不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勉强应付,简值是一幅"八脚喜"图案,一塌糊涂,有时干脆把作业本给“弄丢”了。

[分析]

这位同学,由于作业困难,完不成作业,即使完成了也还是红“XX”多,怕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耻笑,于是产生了一种为了摆脱作业痛苦而自我防御的方法,把数学作业给“处理”了。

弄丢了,他天真地认为,没有作业本就可以不做作业了。

这一切充分说明了该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以上的两位同学对自己缺少自信。

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脸红的人。

这些心理的异常现象都是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某种经历诱发生成的。

既然是后天,就是能克服。

卡耐基还说:

“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

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已。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往往对于人际关系格外敏感,也就是人家说的“脸皮儿太薄”。

从心理学上讲,这类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怎么看,而对自己缺少应有的自信,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如何培养自己自信的方法:

方法一:

心理暗示练习“我能行”

     在做事和做作业以前,暗示自己“我能行”、“我能出色完成这项工作”、"我能很好完成这些作业"。

这就产生了我要努力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的万法,就会排除各种困难,直至成功。

方法二:

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

快速走路能表现出超凡的信心,他的步伐仿佛告诉整个世界:

“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办一件很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我会在20分钟内成功。

”因此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己信心在滋长。

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

从现在你就试试看!

方法三:

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人家,我很自信,我肯定比你强。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

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什么都不如你,甚至怕你。

因而要经常练习正视别人,使自己的眼睛为自己工作,就是让自己的眼神专注别人,以增强自信。

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方法四:

当众发言

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

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

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

你应明白:

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

不敢当众发言,是怯场,缺乏自信。

当众发言练习,既壮大胆量,又练就口才,是信心的“维他命”。

所以请同学们在上课时尽量争取当众发言,畅谈自己的见解,不要怕说错,这样恐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更容易发言。

否则,每放弃一次发言机会,就会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恐惧感会越来越强、自信心会愈来愈弱。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充满信心,那谈何别人对你充满信心呢?

又谈何事业上成功呢?

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是做得不够的。

美国人家的小孩,一般长到18岁,父母基本上就把他们抛开,甚至经济上也不帮助他们,他们得自食其力。

要自食其力,就得自信。

有了自信,才能自立自强。

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这些小孩子,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更缺少自信,老认为自己小,一切依赖父母。

其实,你已经能做很多事了,你不妨去试试,你只要有信心,很多看来较难做的事,通过你的努力,你一定会做好,而且比你预想的更好。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饿了自己找饭吃。

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

你树立崇高的理想,或者你想当一个科学家,或者你想当一位文学家,当一位生物学家,地理学家,认准目标,树立信心,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你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时中小学环境教育讲座

——什么是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它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

它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这一活动不仅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它不仅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绿色学校”的内涵

  “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做出贡献。

  绿色学校不仅仅是“绿化学校”,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

“绿色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

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被看作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随刻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师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校园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改善,学习环境和社会的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校园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素养。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

  对于学校师生:

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对于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对于环境:

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对于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对于教学:

学校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

  社会影响:

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经济效益:

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

 

 

时中小学德育知识讲座

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小养成道德好习惯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小养成道德好习惯》。

我的讲话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

1998年1月28日至2月1日,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在法国首都巴黎,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讨。

会议期间,有人向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

“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的知识最重要?

”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深思熟虑的答案。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

“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一下了愣住了,接着问: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

”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

“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位科学家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基本行为习惯。

谁也没有想到,在我们平时看起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竟是成就这位科学家辉煌事业的重要因素!

这位获奖者的确席话真是耐人寻味啊!

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

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养成道德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道德”的理念和规范,是最厚重的积淀,是维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公民道德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

民族精神激发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支撑民族精神。

平时看似润物无声的道德建设,在民族危难之时,如涓涓溪流汇集为波澜壮阔的洪流!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3年春天,当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病1毒突然袭来时,无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投入到救治病人和寻找病因的战斗中去。

有人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

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把危重病人集中到研究所来?

为什么60多岁了不不顾危险每天到病房查看病人?

钟南山的回答很简单: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没有豪言壮语,在那样的危难时刻,钟南山教授想到的就是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

这样的回答令人肃然起敬,人们在此刻感受到了钟南山教授身上崇高的道德——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一颁布,就引起强烈反响,全社会都掀起了一股学习《纲要》的热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近9000字,共分8个部分;可以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20个字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内容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是每一个有祖国的人都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情感归宿和奋斗的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列宁说过: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爱国壮剧。

他们或卫国守边,马革裹尸;或气贯长虹,宁死不屈;或历尽艰辛,不辱使命;或直言敢谏,嫉恶如仇;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或兴利除弊,拯救民生。

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勇当国难、凛然赴死的气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生命力和希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永恒的时代主题。

国家法令是每个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同学们熟悉的我们宋代的“青天”包拯(包公)曾说:

“法令即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

”意思是,制定好法律条文之后,人们所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也就随之而明确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国家了。

这便是所谓的“法行则国治”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其主要标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种社会秩序是否良好。

这也是国家、社会正常运转,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接受法纪教育,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大到国家宪法,小到社会公德、学校的各项纪律,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要遵守,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法制的社会、一个安定的社会。

二、“明礼诚信”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

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这一重要道德范畴已深深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

如今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的我挂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也逐步提高。

在新的时代,继承优良传统,提高中华民族的礼仪水平,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

作为新时代的小沉重,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加强自身对“礼”的修养,使自己成为“明礼”的好公民,使我们的国家充满和谐文明之风。

明礼为先、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

古人将明礼之人称为“谦谦君子”,将之人赞为“一诺千金”。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诚信”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的智慧,并反映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和崇高追求,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精神。

我们可以从浩瀚的中华典籍中,看到无数的先哲们关于“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品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言,还是对各种社会交往的规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而言,“诚实守信”都是至关重要的。

提倡全社会发扬“诚信”的美德,必将大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信用的民族。

同学们听过《曾参杀猪立信》的故事吗?

一一孔子的学生曾参一生清贫,靠写文章为生,他的妻子每天都织布养猪,生活中他一直遵循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教诲。

一天曾参和妻子去赶集,儿子牛牛吵着要去,为了能让他呆在家里,妻子哄骗牛牛,答应回来后杀猪给他吃,牛牛高兴极了。

曾参和妻子赶集回来后,牛牛让他们杀猪。

可是那时猪是全家的命根子呀!

猪长大后就好换成银两、粮食,如果现在把猪杀了损失太大,曾参的妻子当然不答应。

曾参却认为人的诚信更重要,于是说服妻子同意把猪杀了。

曾参的这种做法就是“守信”的体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做人就应该说到做到。

三、“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原则

团结,简单来说就是目标一致,和睦友好。

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善解人意。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组织中的,因而不可能不一他人打交道。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的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

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常常陷入困境,而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则处处都是坦途。

能否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

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

“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

”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

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这一点对别人是适用的,对自己也同样是适用的。

一个人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

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

说得简单点,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讲团结、讲友善,那么我们每个人就都能体会到与人为善的快乐和幸福,我们的世界就能变成美好的家园。

四、“勤俭自强”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要求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勤劳勇敢而又节俭朴素,因而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警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览古来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都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自豪。

于是,有人觉得现在中国强大了,比以前富裕了,就应该好好过日子,好好享受了。

便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这种认识显然是有错误的。

因为,虽然我们国家比以前确实是好多了,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我们国家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民处在贫困境地。

因此,我们仍须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尤其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的民族。

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也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炎黄子孙,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保持坚强团结和旺盛生机的力量之源。

从中华民族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力量――它既不是“恐惧”,也不是“屈从”,而是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斗志,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畏强暴、不甘屈服,同外乱内患奋勇斗争,向着大自然、向着恶劣的环境勇敢挑战的伟大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就是要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就是要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千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

此时,我们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清朝的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很不得意,他虽满腹学识,却屡考不中,但他仍然不放弃,终于写出了文学名著《聊斋志异》。

这就充分说明,惟有自强不息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五、“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敬业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翻开古今历史的篇章,早就有“凡百事之成也,必有敬之,其败也,必有慢之”的古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

意思是说凡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无不对其从事的职业敬爱有加、专心致志,有的则更是呕尽全部心血,奉献毕生精力。

中国古代奉献给人类的四大发明,哪一项不浸透着发明者如醉如痴的专注与痴情;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踏遍青山吃尽千辛万苦,才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惠及亿万后人。

同学们十分熟悉的雷锋叔叔,更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使“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世界许多国家闪闪发光。

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事业心与使命感,不正是中华民族敬业奉献精神的最好证明吗?

同学们对你们而言,刻苦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就是“敬业”的体现;友爱同学、互相帮助就是“奉献”的行为。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敬业奉献”的念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就必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从刚才的讲话里,我们已经明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加强自己道德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养成哪些道德好习惯呢?

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提出了少年儿童应该养成的17个基本行为习惯。

这17个基本行为习惯是:

1、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

2、说了就要做,对朋友要真诚;

3、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4、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5、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应养成的四个基本行为习惯:

1、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

2、在社区里多做好事;

3、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

4、按规则行动。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