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218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docx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

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梳理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

2.兴奋性机体对环境中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3.反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代谢及外边活动所发生的相应改变。

4.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5.阈值也叫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6.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7.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8.组织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由起源相同、类型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9.内皮衬贴在循环管道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10.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上皮,构成腺。

11.腺以腺上皮为主所构成的器官,具有分泌的功能。

1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以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13.感受器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14.效应器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可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15.突触是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靶细胞)之间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连接结构。

16.器官机体内由几种功能近似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17.系统一系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18.体液调节指存在于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的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19.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改变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其本身所呈现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0.正反馈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减弱的过程。

21.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加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_内测_;较远者为_外测_。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人体学常用术语中的三个轴是:

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

4.人体的解剖学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描述的,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5.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6.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为阈强度,阈强度愈大,兴奋性愈低,反之愈高。

7.“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由双层类脂分子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

8.按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可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9.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10.根据肌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1.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3.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类。

14.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15.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的作用。

16.调节人体功能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8.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19.排尿反射是正反馈。

20.根据强度的大小,可以把刺激分为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

21.解剖学术语中的“内和外”是表示与空腔器官位置关系的描述。

三、单项选择题

1.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术语是B.内和外

2.躯体上两点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点为C.内侧

3.有“细胞供能站”之称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

4.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B.受体

5.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D.抑制也是组织发生反应的一种形式

6.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D.减压反射

7.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管可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属C.自身调节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D.阈强度

10.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B.Ca2+

1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细胞外液

12.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B.神经调节

13.具有预见性的调节方式是D.条件反射

14.作用广泛而持久的调节方式是C.体液调节

15.只能在局部发挥作用调节方式是A.自身调节

16.刺激的阈值指的是C.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D.含有丰富的血管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结缔组织的特点E.细胞间质较少

19.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A.内皮

20.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的上皮是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1.受体的化学本质是C.蛋白质

四、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及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5分)

答:

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2分)

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2分)

意义:

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1分)

2.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4分)

答: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1分)

细胞排列有极性(1分)

无血管分布,富含神经末梢;(1分)

再生能力强。

(1分)

3.简述结缔组织的分类。

(4分)

答:

分四类:

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各1分)

4.什么是突触,化学性突触的基本结构包括?

(4分)

答: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特殊连接结构。

(2分)

化学性突触,其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

(2分)

5.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那几些?

各有何特点?

(6分)

答:

神经调节(1分)反应迅速、准确,作用局限而短暂(1分)

体液调节(1分)反应速度较慢,作用广泛而持久(1分)

自身调节(1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1分)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2.关节又称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形成的连接结构。

3.椎间盘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内有髓核。

4.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在体表可触及。

其两侧平对第二肋,常作为计数肋及肋间隙序数的标志。

5.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黏膜。

6.肋弓第7~10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共同形成的结构,是临床上进行肝、脾触诊的重要标志。

7.足弓:

足骨借韧带、关节紧密相连,形成向上凸起的弓形,称为足弓。

8.股三角:

位于股前面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

9.盆膈:

肛提肌与覆盖在其上、下的筋膜共同构成盆膈,有直肠穿过。

10.腱膜:

阔肌肌腱呈薄膜状,称为腱膜。

11.躯干骨组成:

椎骨、胸骨、肋骨

12.成人骨有206块

13.全身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

14.乳牙共20个,恒牙共28—32个。

15.消化管是最狭窄的一段——食管,消化管最长的一段——小肠。

16.食管的三处狭窄:

食管起始部;与左主支气管的交叉处(食管癌好发部位);食管穿膈肌食管裂孔处。

17.齿状线:

肛瓣的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环形线

二、填空题

1.运动系统由: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根据骨的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5.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孔为椎间孔。

6.骨髓分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和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两种。

7.肋是由肋骨和肋软骨两部分构成。

8.从上向下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

9.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或半月板等。

10.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1块胸骨和12对肋。

11.有横突孔的椎骨是颈椎;椎体上有肋凹的椎骨是胸椎;棘突呈板状的椎骨是腰椎。

12.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块骨融合而成。

13.鼻腔外侧壁有三个骨片,自上而下依次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14.鼻旁窦共有4对、分别是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

15.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凸向前的颈曲、腰曲和凸向后的胸曲、骶曲。

16.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17.骨骼肌的辅助结构有:

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8.膈有三个裂孔,由后向前依次是:

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

19.腹前外侧壁有三块扁肌、由浅及深分别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20.胸骨角平对第2肋,肩胛下角平第7肋,肩胛上角平第2肋。

21.两侧髂棘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

22.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三、单项选择题

1.肩胛下角位置是D.平第7肋

2.胸骨角是B.平对第2肋

3.最大的呼吸机是B.膈

4.使外展肩关节的肌是可使B三角肌

5.右侧胸锁乳突肌收缩A.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左侧

6.能伸膝关节的肌是C.股四头肌

7.躯干骨不包括E.锁骨

8.不属于间接连结的是A.颅顶的缝

9.有关红骨髓的描述正确是D.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10.指出下列骨不属于脑颅骨者A.上颌骨

11.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B.骶管裂孔

12.属于长骨的是D.尺骨

13.肩部最高的骨性标之志是D.肩峰

14.膝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B.屈和伸

15.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是A.肩关节

16.全身最复杂的关节是D.膝关节

17.人体最长的长骨是C.股骨

18.臀部肌内注射常选的部位是B.臀部外上限1/4区

19.椎体小、横突有孔、棘突短并且分叉是A.颈椎

20.股三角内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B.股静脉  股动脉  股神经脉

21.关于腹股沟管的描述正确的是E.男性有精索通过

22.不属于躯干骨的是:

C.肩胛骨

23.下述中错误的是:

B.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构成

四、简答题

1.何谓关节?

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

(7分)

答:

关节又称间接连结,由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相连形成。

(1分)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3分)

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

韧带、关节唇、关节盘或半月板等。

(3分)

2.简述股三角组成及通行结构。

(6分)

答:

股三角是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及长收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各1分)。

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次排列着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各1分)

3.列举出5个骨性标志。

(5分)

答:

锁骨、肩胛冈、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下角、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髂棘、髂前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内、外踝(任一个给1分,多列举不加分)

4.试述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及通行结构。

(6分)

答:

膈上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各1分)

分别有主动脉、食管和下腔静脉通过。

(各1分)

5.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和穿行结构。

(4分)

答: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稍上方,(2分)

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分)

第二章第三节消化系统第七章第五节消化吸收

一、名词解释{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1.上消化道:

临床上将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2.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交界处。

3.肝门:

肝脏脏面有一H形的沟,横沟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肝管、淋巴管、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4.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5.下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消化道称为下消化道.

6咽淋巴环:

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形成咽淋巴环,它是咽部主要的防御结构。

7.麦氏点: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为麦氏点。

8.吸收:

被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0.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1.肝胰壶腹括约肌: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增厚的环形平滑肌,称为肝胰壶腹括约肌,它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

12.皱襞:

在消化管的某些部位,粘膜和部分的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皱襞,它扩大了管腔的内表面积。

13.腹膜腔:

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移行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

14.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体外

15.炎症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都有哪些表现?

答:

1局部炎症反应的表现:

红、肿(1分)、热、痛(1分)和功能障碍(1分)。

2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

发热(1分)、外周血WBC增多(1分)、实质器官病变等

(1)

16.菌血症(B.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现象)

毒血症(B.毒素→血→全身中毒症状)

败血症(B.→血+繁殖+毒素→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脓B菌团→血→多器官播散脓肿)

上皮组织起源的恶瘤--癌(如鳞状上皮癌/移行C癌等)

间叶组织起源的恶瘤--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幼稚组织起源的恶瘤--母C瘤(如N母C瘤/视网膜母C瘤等

主支气管的特点:

左主支气管:

长、细而较倾斜右主支气管:

短、粗而较陡直

17.免疫球蛋白定义: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18.血压:

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9.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2.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结石易于滞留的地方):

肾盂与输尿管的移行处,越过小骨盆入口处,穿入膀胱壁处。

23.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部,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三者连线间的三角形区域。

24.排泄:

机体将新陈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物质或异物通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25.肾脏的功能:

排泄,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分泌功能如分泌肾素。

26.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27.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28.激素:

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

29.细胞凋亡:

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二、填空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_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

下消化道是指空肠以下的消化管。

3.咽峡是口腔_和咽_的分界。

4.牙露于口腔的部分称_牙冠_.嵌于牙槽内的部分称牙根。

5.大唾液腺有腮腺_、_下颌下腺_和_舌下腺__三对。

6.咽经鼻咽__与鼻腔相通;经_咽鼓管与鼓室相通;经_口咽与口腔相通。

7.胃的入口贲门_称;出口幽门_称。

8.胃分四部.分别是贲门部、_幽门部、_胃底部和_胃体部。

9.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_结肠带、_结肠袋和肠脂垂_。

10.结肠分为_升结肠、横结肠、_降结肠和乙状结肠_四部分。

11.胆总管由_肝总管、胆囊管汇合而成。

肝总管由_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12.食管按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_颈部_、胸部_和_腹部_三部,其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其中,第一个狭窄位于_起始_处,距中切牙_15厘米;第二狭窄位于与主支管交叉_处,距中切牙_25_厘米;第三个狭窄位于穿膈肌_处,距中切牙_40厘米.

13.小肠长约_5-7米,从上至下分为_十二指肠_,空肠_,_回肠三段.其第一段按位置不同又可分_上部,_降部___水平_部和_升部.

14.阑尾的位置变化较大最常见于__盲肠下位_,__盆位.

1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_中外_1/3处,此处也称_麦氏_点.

15.肝的机能血管是_门静脉,而肝的营养血管是_肝静脉_.

16.胆囊位于胆囊窝,形为梨状,可分前端圆钝的_胆囊底,中间的_胆囊体_和后端狭细的胆囊颈_,此部移行为管状,称_胆囊管_

17.胆囊底突出于肝前缘与腹前壁相贴,相当于_十二肋与__锁骨中线相交处.

18.十二指肠大乳头的顶端有_胆总管和__胰管的共同开口.

19.胃液的主要成份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黏液。

20.腹膜形成的结构包括小网膜、大网膜、韧带、系膜、陷凹等。

21.肝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对第5肋,在左锁骨中线处平对第5肋间隙。

22.进出肝门的结构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肝管、淋巴管和神经。

23.胰液中的消化酶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24.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

25.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26.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27.胃是腹膜内位器官,肝是腹膜间位器官,胰和肾是腹膜外位器官。

28.盲肠和结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是:

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上消化道的结构是:

A.十二指肠

2.下消化道的起始部B.十二指肠空肠曲

3.关于食管的描述哪项错误D.向下续于十二指肠

4.胃的分部不包括D.角切迹

5.有关胃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C.胃主要位于腹上区

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B.降部

7.对小肠的描述.何者错误C.分空肠、回肠两部分

8.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消化管A.盲肠

9.大肠不包括A.回肠

10.肝外胆道不包括D.胰管

11.胰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12.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C.肝小叶

13.合成、分泌盐酸的是B.壁细胞

14.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C.盐酸

15.食物的胃排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C.糖类.蛋白质.脂肪类16.VitB.12的吸收部位是D.回肠

17.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18.VitB.12的部位是C.回肠

19.消化腺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方式为C.主动转运

20.下列哪一离子能与胃粘液共同构成胃粘液屏障以保护胃粘膜C.HCO3-

21.有关糖类的吸收.下述哪一项不正确D.双糖也可以被直接吸收

22.关于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错误的是D.支配消化器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完全拮抗的

23.体温调定点位于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4.运动时主要的产热组织或器官是E.骨骼肌

25.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唾液腺分泌特点是A.量多而酶成分也多

26.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是B.传导

27.体温的昼夜变化错误的是D.中午12时体温最高

28.食管的第二个狭窄约距中切牙:

B.25C.m

29.胃:

D.分为贲门部、幽门部、胃底和胃体

30.下列对十二肠的描述中,错者是:

E.降部沿第1-3腰椎体右侧和右肾前面下

31.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

A.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32.大肠:

A.起始部为盲肠

33.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存在于:

D.结肠

34.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D.发汗

35.关于胆总管的正确描述是:

B.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36.对于胆总管的不正确描述是:

E.与胰管汇合,其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37.肝门通过物不包括:

D.肝静脉

38.胰:

E.以上都正确

39.腭扁桃体位于B.口咽

40.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C.幽门窦

41.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是A.上部

4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A.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43.腹膜内位器官是C.胃

44.胰岛素是由()分泌的B.胰岛B.细胞

45.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相当稳定

46.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C.肌肉运动

47.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直肠、腋窝、口腔

48.安静时主要的产热组织或器官是A.内脏

49.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

50.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

51.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C.皮肤

简答题

1.胃底腺的主要细胞及其功能?

(6分)

胃底腺的主要细胞是壁细胞(1分),主细胞(1分)和颈粘液细胞(1分).

壁细胞功能是合成与分泌盐酸,盐酸有杀菌和激活蛋白酶原的作用(1分).

主细胞的功能是分泌胃蛋白酶原(1分).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1分).

2.胆汁的产生与排放途径?

(6分)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1分).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小管(1分),流到左右肝管(1分),在肝门附近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1分),再与胆囊管合成胆总管(1分),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1分),开口于十二长大乳头。

3.试述食管的狭窄.(6分)

答:

第一狭窄:

食道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2分),

第二狭窄: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2分),

第三狭窄:

食管穿膈肌处,距切牙约40cm.(2分)

4、为什么说小肠是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5分)

答:

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皱襞、绒毛、微绒毛(2分)

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长(1分)

到达小肠时食物已经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1分)

小肠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有5-7米长(1分)

5.简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8分)

答:

胰液中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有:

①碳酸氢盐:

中和胃酸,为胰液提供适宜的环境。

(2分)②胰淀粉酶:

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2分)③胰脂肪酶:

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2分)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2分)

第二章第四节呼吸系统解剖第七章第四节呼吸系统功能

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

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2.下呼吸道:

将气管、支气管及以肺内分支称下呼吸道。

3.肺门:

纵隔面的中部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4.鼻旁窦:

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黏膜。

5.声门裂:

两侧声襞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6.呼吸膜: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须经过肺泡上皮细胞的基膜、毛细血管的基膜与内皮等结构,把这些结构称为呼吸膜,又称气-血屏障。

7.胸膜腔负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由于它通常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膜腔负压。

8.呼吸: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9.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呼吸运动。

10.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11.每分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实际进入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称为每分肺泡通气量。

12.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等于0.84。

13.发绀: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Hb含量超过50g/L时,口唇或甲床出现浅蓝色,称为发绀。

14.发热:

由于致热源的作用(1分)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

二、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左肺分二叶、右肺分三叶。

3.呼吸的三个环节是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4.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气压差,原动力是呼吸运动。

5.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6.肺内压在呼气初可达最大,吸气初可达最小。

7.气道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是由呼吸道的管腔半径决定的。

8.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

9.C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碳酸氢盐形式。

10.当CO2浓度升高时,呼吸变化为呼吸加强。

11.正常呼吸节律是脑桥和延髓维持的。

12.呼吸的基本中枢是延髓。

1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是气体扩散速度、呼吸膜、呼吸膜。

14.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气体交换效率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