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7486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经习题集宏观1.docx

西经习题集宏观1

西经习题集(宏观)

(1)

(1)按收入法计算GNP;

(2)按支出法计算GN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净出口。

5、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收入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DP与GNP。

一、简答题

1、在计算GDP时,哪些是不能计入的?

2、如果原来领取最低生活补助的下岗工人重新就业,GDP会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居民购买住宅不被看作消费而被看作投资?

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5、为什么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6、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DP?

7、在一个经济中,为什么总收入总是等于总支出?

8、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其内涵。

9、、简述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所包含的项目。

10、简述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所包含的项目。

二、论述题

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三、计算题

1、参考答案: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5000-(800-300)=4500

(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5000-3000-800-960=240

(3)净税收=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30+960=990

(4)根据已知条件,在这里个人可支配收人=国内生产净值-净税收=4500-990=35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510

2、

(1)按收入法,GDP=工资100+利息10+租金30+利润20+间接税10=170

(1)按支出法,GDP=个人消费支出90+私人投资支出60+政府购买支出30+出口60-进口70=170

(2)个人可支配收入=GDP170-间接税10-所得税30+政府转移支付5=135

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135-个人消费支出90=45

3、

(1)2004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00×0.5=1450元

2005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元

2005年的GDP增长率=(1525-1450)/1450×100%=5.2%

(2)2005年的GDP物价指数=2005名义GDP/2005年实际GDP×100=(110×10+200×1.5+450×1)/(110×10+200×1+450×0.5)×100=1850/1525×100=121

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121-100)/100×100%=21%

4、

(1)按收入法计算GNP,得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

(2)按支出法计算GNP,得

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收入=所得税–转移支付=30–5=25(亿元)

所以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30–25=5(亿元)

(1)家庭将收入分配为消费、储蓄或税收,因此

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转移支付)

所以储蓄=收入–消费–(税收–转移支付)=170–90–25=55(亿元)

或者,由等式

(投资–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出口–进口)=0

得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出口–进口)+投资

=5+(60–70)+60=55(亿元)

(3)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5、国民生产总值GNP反映的是国民归属概念。

所有本国国民无论在国内国外收入都计算在内,而所有非本国国民,无论在国内、国外取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

所以,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国民在国内的收入+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亿元

国民生产总值GDP反映的是地域归属概念。

所有在本国境内的收入都计算在内,所以,GD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收益+本国国民在国内的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的收入=200+80+120+12=412亿元

四、简答题

1、

(1)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必须是当期的产品和劳务,非当期的产品和劳务不计入GDP。

(2)GDP必须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国民在外国的产出不能计入GDP。

(3)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GDP会增加。

GDP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下岗工人没有创造任何商品和劳务,这些人原来领取的补助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按支出法计算GDP不应把政府的转移支付计入GDP;而现在下岗工人重新就业,创造了商品和劳务,领取的工资要作为要素收入计入GDP。

3、住宅建筑可以被人长期居住,长期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期限更长,而且出租房屋或者自己居住取得的房租都应当计入GDP。

因此购买住宅和购买普通消费品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上应当算作投资而不是消费。

4、政府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部分人手中,这期间并没有相应的商品或劳务创造出来和发生交换,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不能直接计入GDP。

而事实上,在消费支出当中,已经包括了由政府转移支付形成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应的消费支出部分,就不能再把转移支付单独作为一项计入GDP了。

而同样属于政府支出的政府购买则不同,在政府购买发生时,有实在的商品、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购买应当计入GDP,而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

5、由于GDP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它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因此,一国GDP的变动往往由两个因素造成:

一是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变动;二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化。

为了弄清GDP变动究竟是由产量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必须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计算各年的GDP时都按同一年的价格即不变价格计算,就排除了价格变化对衡量总产出的干扰,从而使实际GDP真实地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化,也使不同年份总产出比较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6、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销售税和3美元的折1日,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

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折旧一起加到92美元中去作为收入计入GDP。

7、当家庭部门进行一笔支出时,企业部门就得到了这笔货币支出。

企业部门所得到的总量就是家庭部门的总支出量。

企业部门得到的总量要作为收入给予拥有生产要素的家庭部门。

这里要注意利润也是收入(企业雇主也是家庭部门之一)。

由于企业部门得到的总量就是家庭部门总支出量,企业部门把所得到的总量作为收入支付给家庭部门,家庭部门又把收入用于支出。

所以,在一个经济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分别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角度来分析的同一个总量。

8、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个定义包括如下意思:

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②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③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间概念,并且它所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④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要同国民生产总值相区别;⑤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一般不包括在内。

9、首先是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其次是非公司企业收入。

第三是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利润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第四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第五是资本折旧。

这样,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这样计得的国民收入称为国民总收入(GNI),在国民总收入中,只有工资、利润和租金为要素收入。

10、这种核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内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即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外国购买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故由此计得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个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出口X-进口M)。

即:

GDP=C+I+G+(X-M)

三、论述题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

在四部门的经济中,支出主要有四种:

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

家庭消费支出包括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其中包括:

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如汽车、洗衣机、电视机等;购买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如食品、衣服等;劳务支出,如理发、医疗和教育等。

这里以C表示消费支出。

企业投资支出是指企业用于机器设备、厂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

这里以I表示投资支出。

另外,家庭购买和建造新住房的支出也计入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修建道路桥梁、添置军事装备和支付警察的工资是政府购买的例子。

这里以G表示政府购买。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减进口额,以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则有有NX=(X—M)

根据支出法,有: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十投资支出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

GNP=C+I+G+NX

利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思路清晰,而且便于宏观经济分析。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非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此外,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因为领取者并未向政府提供任何相应的产品和劳务与之交换。

(2)避免重复计算。

由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并无明显的区分,因而在计算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复计算。

实际计算中,如果最终产品的价值全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那么中间产品就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即使这种产品是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购买来的也是如此。

如果中间品在此之前已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那么用该产品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只能在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后,方可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作为一种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在国民收人和国民生产核算计算中都得到实际应用。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计算题

1、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50+0.8Y,I=50。

(C为消费,I为投资)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Y、C、S分别为多少?

(2)投资乘数是多少?

(3)如果投资增加20(即△I=2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

若充分就业的YF=800,经济存在紧缩还是膨胀?

其缺口是多少?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200+0.8Yd,投资支出I=10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0.8Yd,私人意愿投资I=200,税收函数T=0.2Y(单位为亿美元)。

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

预算盈余还是赤字?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

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

4、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1/3,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

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

5、假如某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1/2,他的收支平衡点是8000美元,若他的收入为1万美元,试计算:

他的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

6、假设经济模型为:

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3)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

(4)若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7、设消费函数为C=120+0.75y。

试求:

(1)消费水平达到1120时,收入应为多少?

(2)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3)收入为3000时,消费水平为多少?

8、已知:

C=50+0.75y,I=I0=150(单位:

10亿元)。

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各为多少?

(2)若投资增加25,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为多少?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小,乘数将有何变化?

9、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Tn=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当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10、设某三部门经济中有如下资料:

C=80+0.5Yd,Yd=Y-T,T=-20+0.2Y,I=50+0.1Y,G=200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水平。

 

二、简答题

1、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3、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不同?

三、论述题

1、概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

2、试剖析简单凯斯所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3、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

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计算题

1、

(1)由Y=AD=C+I=50+0.8Y+50,得均衡国民收入Y=500;

C=50+0.8×500=450;S=500-450=50

(2)投资乘数KI=1/(1-b)=1/0.2=5

(3)△Y=KI×△I=5×20=100,国民收入增加100,此时均衡国民收入为500+100=600。

由充分就业的YF=800,得收入缺口=800-600=200>0,所以经济存在紧缩缺口,

紧缩缺口为200/KI=200/5=40。

2、

(1)由Y=C+I+G,Yd=Y-T+TR,得Y=200+0.8×(Y-250+62.5)+100+200,

0.2Y=350,Y=1750

(2)投资乘数=1/(1-0.8)=5

政府购买乘数=1/(1-0.8)=5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0.8/(1-0.8)=4

税收乘数=-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1

难易程度:

一般   知识点: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所属章节:

13

3、(1)由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Y=C+I+G可知:

Y=300+0.8Yd+200+G

当T=0.2Y时,Yd=Y-T=Y-0.2Y=0.8Y

此时,Y=300+0.64Y+200+G

即0.36Y=500+G

当Y=2000亿美元时,政府购买必须是:

G=0.36Y-500=220

BS=T-G=0.2Y-220=0.2×2000-220=180(亿美元)

故为政府预算盈余为180美元。

(2)当政府支出不变,即G=220亿美元,T=0.25Y时,其均衡收入由Y=C+I+G:

Y=300+0.8×(1-0.25)Y+200+220=720+0.6Y

0.4Y=720,Y=1800

而BS=T-G=0.25×1800-220=230亿美元

这时,预算盈余增加。

4、乘数:

1/1-0.9*(1-1/3)=2.5

设政府增加开支为X,则有X*2.5=750

X=300

即政府增加开支300元。

政府增加的收入:

750*1/3=250

所以政府赤字增加50元。

5、

(1)假设消费函数为C=Ca+b*Y,由于b=1/2,而且当Y=8000时,消费C=8000,

所以有消费函数C=4000+1/2Y,

因此当Y=10000时,C=9000,S=Y-C=1000

6、

(1)边际消费倾向为C=20+0.75(Y-T)的斜率。

即0.75

(2)将T=0.20Y,C=20+0.75(Y-T),I=380,G=400代入Y=C+I+G解得:

Y=2000

即均衡的收入水平为2000

(3)政府收入:

2000*0.2=400

政府支出:

400

所以,政府盈余:

400-400=0

(4)政府支出乘数为2.5。

在考虑税收时,乘数为:

1/1-MPC(1-t),其中t为所得税率

7、

(1)在C=120+0.75y中,令C=1120,得y=1333

(2)从消费函数知MPC=0.75,从而MPS=0.25

(3)在C=120+0.75y中,令y=3000,得C=2370。

8、

(1)由Y=C+I0,得Y=8000(亿元)

从而C=6500(亿元)S=1500(亿元)I=1500(亿元)

(2)因为△I=250(亿元),K=1/(1-MPC)=1/(1-0.75)=4

所以△Y=K*△I=4*250=1000(亿元)

于是在新的均衡下,收入为

8000+1000=9000(亿元)

相应地C=7250(亿元)S=1750(亿元)

(3)若消费函数斜率增大,即MPC增大,则乘数亦增大。

反之,相反。

9、

(1)可支配收入:

Yd=Y-Tn=Y-50

       消费C=30+0.8(Y-50)

          =30+0.8Y-40

          =0.8Y-10

      均衡收入:

Y=C+I+G

            =0.8Y-10+60+50+50-0.05Y

            =0.75Y+150

          得Y=150/0.25=600……均衡收入

  

(2)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600=20

  (3)KI=1/(1-0.8+0.05)=4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Y=C+I+G+NX

               =0.8Y-10+70+50+50-0.05Y

               =0.75Y+160160

          得Y=150/0.25=640……均衡收入

          净出口余额:

NX=50-0.05Y

                 =50-0.05×640=50-32=18

  (5)当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

          Y=C+I+G+X=0.8Y-10+60+50+40-0.05Y=0.75Y+140

          得Y=140/0.25=560……均衡收入

          净出口余额NX=40-0.05Y

                =40-0.05×560=40-28=12

10、由Y=C+I+G和已知条件,则

Y=80+0.75(Y+20-0.2Y)+0.1Y+50+200=0.7Y+345

所以Y=1150

从而I=50+0.1Y=165

T=-20+0.2Y=210

Yd=Y-T=940

C=80+0.75Yd=785

 

二、简答题

1、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支出决定收入。

这种收入决定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前提下的,这些基本假设是:

(1)假定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2)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价格是粘性的。

2、人们崇尚节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

从微观上分析,一个家庭勤俭持家,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往往可以致富。

但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导致经济衰退和萧条,失业增加和收入减少;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

由此得出一个看来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都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任何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节俭的悖论”存在的条件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较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

反之则相反。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

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三、论述题

1、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人水平、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人分配、消费者的资产、消费信贷、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消费支出。

但是,凯恩斯的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这样,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式中:

等号左边的C表示消费,右边的C表示函数关系;y表示收人;

表示消费是收人的函数。

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

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区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任一收人水平上消费在收人中所占的比率。

以C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为: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表示消费增量,

表示收人增量,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为: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

的斜率。

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大于零小于1。

这是因为,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假设,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即APC>MPC。

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必定存在基本消费。

如果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就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c=a十by

式中:

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a和b都是常数。

其中,a表示自发消费或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