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7485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docx

五年级下优质教案月是故乡明部编教案完整版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练习用“换位思考”等方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圈画批注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祖父的园子》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2.《祖父的园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情感的?

二、诗词吟诵,激情导入

在中国人们的心中,月亮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寄托。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中国人心中的月亮则寄托了华夏儿女无限的美好感情。

有无数的诗词中提到月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明月寄托了相思,明月代表着离愁。

那么在作家季羡林的眼中,明月又代表着什么呢?

三、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那些内心感受?

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汇报——事情

(1)躺在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树下点起篝火摇落树上的知了。

(3)芦苇坑边赏月游玩。

(4)在芦苇坑边的芦苇丛里捡鸟蛋。

3.交流汇报——经历

在济南生活了十多年,然后在欧洲生活了十一年,回到北京。

这些年游历过三十多个国家,见过各种各样的月亮。

4.交流汇报——情感

在所有见过的月亮中,都比不上故乡的那轮小月亮。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小结:

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

5.方法总结

通过读《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一篇文章?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6.小结:

首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想一想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么怎样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1)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

小结:

读文章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物,这样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抓住重要的句段,加以品读,也能更好地体会出文章思想感情。

如果有时间的话,反复朗诵,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所包含的感情。

7.朗诵配乐《思乡曲》

故乡的月亮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

人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大家都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

以后就漂泊天涯背井离乡。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

在碧波万顷的大海,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这些月亮都美妙绝伦,

可是——

我想到的还是故乡那个小月亮,

它在故乡苇坑的水中四溢清光。

 

年近耄耋的我住朗润园胜地,

这里茂林修竹绿水荡漾,

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竹林深处宿鸟幽鸣,

月色窗外风溢荷香。

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

老朋友说这远胜庐山景象。

可是——

我想到的还是故乡那个小月亮,

它在故乡苇坑的水中四溢清光。

 

每值月明的良辰美景,

我追忆苇坑里那个小月亮。

何时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思乡,思乡……

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内容

思想情感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诗词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你都知道哪些和“月”相关的思乡名句?

(学生自由交流)

2.过渡:

关于月亮的诗词真多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月亮”为线索的散文。

(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3.简介季羡林的生平。

二、自主学习,梳理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词语,记忆生字。

3.学生自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4.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

6.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预设: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往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三、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童年趣事”部分,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

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

①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

②会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3)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4)小结:

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自主学习“成年经历”部分,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注意转折词“但是”“然而”前后内容的不同。

(2)小组分工,读一读对比部分,思考:

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作者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

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点拨:

作者写自己在异乡看月,花了很多的笔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4)指导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

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感受到作者心中充满了喜爱之情,故乡的月亮在他笔下显得特别可爱。

4.小结:

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苇坑旁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

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

“小月亮”这个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四、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思乡的诗文,和大家交流。

[教学板书]

3*月是故乡明

[教学反思]

本文以经典诗句为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通过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童年往事”部分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作者选择了典型的、印象深刻的事例,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出了自己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

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能契合文本的表达特点。

作者写成年后的望月经历是为了衬托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表达方式,思考如此表达的好处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诗词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你都知道哪些和“月”相关的思乡名句?

(学生自由交流)

2.过渡:

关于月亮的诗词真多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月亮”为线索的散文。

(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3.简介季羡林的生平。

二、自主学习,梳理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词语,记忆生字。

3.学生自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4.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

6.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预设: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往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三、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童年趣事”部分,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

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

①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

②会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3)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4)小结:

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自主学习“成年经历”部分,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注意转折词“但是”“然而”前后内容的不同。

(2)小组分工,读一读对比部分,思考:

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作者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

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点拨:

作者写自己在异乡看月,花了很多的笔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4)指导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

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感受到作者心中充满了喜爱之情,故乡的月亮在他笔下显得特别可爱。

4.小结:

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苇坑旁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

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

“小月亮”这个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四、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思乡的诗文,和大家交流。

[教学板书]

3*月是故乡明

[教学反思]

本文以经典诗句为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通过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童年往事”部分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作者选择了典型的、印象深刻的事例,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出了自己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

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能契合文本的表达特点。

作者写成年后的望月经历是为了衬托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表达方式,思考如此表达的好处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把识字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旖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先根据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从直抒胸臆的语句和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

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可以先让学生诵读积累,然后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积累古诗,丰富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美文。

2.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结合预学卡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思乡和月亮的诗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词导入,渲染情境

活动1 由月引入

1.激趣:

(教师出示海面上一轮明月的图片)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过渡:

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常常寄托着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如我们很小就会背的《静夜思》(学生齐背)。

再如“诗圣”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

课件出示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教师配乐吟诵。

(2)指两名学生吟诵。

(3)全班一起吟诵。

活动2 走近作者

1.揭题:

季羡林先生也有一份“明月情结”。

(板书题目:

月是故乡明。

2.走近作者。

(1)关于季羡林,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种语言的翻译家,曾任中国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

他在多个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国际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3.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操作指导 古诗词中,月代表了故乡,教师用相关的诗词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相关诗词句,丰富积淀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汇报季羡林的资料后,教师要强调整理汇报资料的方法,不要把所有的资料都汇报。

板块二 通读课文,识字学词

活动1 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时,及时用笔圈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作好批注。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小组内相互交流。

活动2 交流检查必会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1)依次在加点字的上边标注其读音:

pái huái miǎo ɡōu ménɡ chénɡ chè yǐ nǐ ruì lái yín 

qǐnɡ é yān zhuì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3)强调“旖、旎”都是三声;“徘、徊”都是二声;“缀”是翘舌音;“峨”读é,是零声母音节。

(4)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5)单击“燕园”跳出,强调多音字“燕”的读音。

“燕京、姓燕”中的“燕”读一声,表示地名和姓。

“燕子、燕尾”中的“燕”读四声,表示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捕食昆虫。

2.看图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   烟波浩渺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1)开火车读词语。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读一读,然后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出示相应画面,引导学生连一连。

3.读句子,巩固字词。

(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2)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4.积累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

乐此不疲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离乡背井

漂泊天涯 年事已高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良辰美景

(1)开火车读词语。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同桌比赛积累词语。

操作指导 本课不少生字笔画多、字形复杂,可将识字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比如,在“烟波浩渺”“篝火”等词语中,让学生识记“渺、篝”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在学生自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板块三 细读品析,体会情感

活动1 感悟文题与主题的关系

1.导问:

“月”是作者表达感情的媒介,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课文中的哪一段表达得比较明显?

2.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3.学生开火车读句子。

4.引导学生思考:

从课文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5.小结:

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命题的方式。

活动2 自读课文,完成活动卡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

2.学生自己想一想,写写批注。

3.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

活动卡一:

童年趣事

时间

事件

心情

活动卡二:

作者经历

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

4.学生自主完成活动卡,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活动3 借助活动卡,了解作者的童年趣事

1.交流汇报,完成活动卡一第一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 

童年趣事

时间

黄昏后

事件

数星星 点篝火 捉知了

心情

乐此不疲 盼望

2.相机出示语段,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3.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一剩余内容。

课件出示 

童年趣事

时间

黄昏后

更晚的时候

事件

数星星 点篝火 捉知了

看明月 梦明月

心情

乐此不疲 盼望

喜悦 兴奋

4.引读: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刻会是何种心情呢?

虽然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几个大苇坑,却在月光中摇曳着作者童年的梦。

因为——(生: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活动4 借助活动卡,了解作者的经历

1.交流汇报,完成活动卡二第一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 

作者经历

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

故乡

孤零零 孤单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

(1)相机引导学生思考:

在与济南的对比中,作者的无法想象是遗憾吗?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3)小结:

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2.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二第二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 

作者经历

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

故乡

孤零零 孤单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

北京、济南、将近三十个国家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永远忘不掉

(1)相机出示各国月亮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激发情感:

在作者的眼中,异国他乡的月亮美吗?

(2)出示故乡的月亮,激发情感:

异国他乡的月亮虽美,但是对比之下呢?

预设: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3)小结:

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

3.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二剩余内容。

课件出示 

作者经历

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

故乡

孤零零 孤单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

北京、济南、将近三十个国家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永远忘不掉

朗润园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

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再读句子,你能读出什么?

课件出示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2)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4.引读:

从济南到北京,又到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再到燕园胜地,要说月亮,各处的月亮都比故乡那苇坑上面的小月亮美得多,但是在作者眼里,哪一处的月亮都不及故乡的月亮美,故乡的月亮越美,越能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

所以——(生: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5.小结。

课件出示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往事,抒发了对美好而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眷恋;写成年经历,抒发了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直抒胸臆的语句和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操作指导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读后填再议的方法,让学生围绕活动卡的内容展开交流感悟,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读中想象,最后结合问题指导朗读和表达感受。

“童年趣事”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产生了哪些感受”这一问题自主阅读体会,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成年经历”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每次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经历?

”等问题自主阅读,感受作者通过对比表达出的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板块四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从古到今,思乡就是一个不变的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古诗词?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组内分享阅读。

3.集体分享经典句子。

操作指导 课堂延伸的内容,教师要提前做好任务布置和具体引导,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思乡的古诗词,可以制作手抄报、布置班级宣传栏、开展小型的诗词朗诵会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情境渲染,激发情感。

通过吟诵古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初步将学生带进学习环境中,在交流季老的资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2.积累词语,丰富词汇。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四字词语,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以便学以致用。

3.多元阅读,情感升华。

结合活动卡指导学生多元感悟文本,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中进行体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月是故乡明

用 时

5~7分钟

活动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童年趣事

时间

事件

心情

作者经历

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

★活动建议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同桌之间说一说填写的表格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结合批注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月是故乡明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篝火(   )   萌动(   )   澄澈(   )(   )

燕园(   )徘徊(   )旖旎(   )(   )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字,打“√”。

浩(渺 缈)(瑞 端)士(莱 菜)芒湖

万(顷 倾)巍(峩 峨)点(缀 辍)

3.根据课文,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顶(  )立(  )恍然(  )(  )相映(  )(  )

离(  )背(  )(  )(  )万顷良(  )美(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陪衬 烟波浩渺 风光旖旎 巍峨 茂林修竹

内容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  )

2.“我”的故乡群山连绵起伏,可以很好地观赏“月出于东山之上”的景象。

(  )

3.“我”认为那些广阔世界里的大月亮,都比不上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