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docx
《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
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
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笔者认为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教学预设中必须问这样三个问题:
这个内容学生想学吗?
学生会怎么学、自己能学会吗?
教师应该怎么导?
。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情。
那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是什么?
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意识不够强;二是学生缺乏真正展开学习的方法;三是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知识经验储备不能恰如其分地有效支撑。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预设,才能避免: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缺失、教师导学作用不到位和越位的现象,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有知识技能的收获,又有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法的积累。
因此基于学生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的预设是落实学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基于学情诊断的学导课堂预设优化是提高教师导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面结合几个实例具体说说。
首先、要预设学习兴趣点,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引发学习发生建设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
美国学者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主动的。
但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主动参与意识的薄弱。
学习主动参与意识的被激发,需要教师有目的进行预设,在课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导入环节为例:
原来预设:
师:
前面几节课我们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老师手里有几个三角形,你能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边说边贴示)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三角形内角和是几度?
谁来猜一猜?
学习实情: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举手回答的学生少,互动答话感不强,个别学生甚至还游离于课堂之外。
分析与反思:
这样一问一答的导入,少有吸引力,虽然有猜一猜环节,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欠缺,没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设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优化后的预设与学习实情师:
前面几节课我们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老师手里有几个三角形,你能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边说边贴示)师:
这些三角形你都会画吗?
这么厉害,老师加点难度请你画出:
有两个直角一个锐角的三角形。
开始师:
怎么不画啦,不是都会画吗?
学生举手纷纷(逼着学生关注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上,说出理由,引出课题。
)师:
大家说的有点道理,但是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你信吗?
你能证明给老师和同学们看吗?
人们是怎么证明的?
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
结语1:
通过录像,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原来预设,优化后的预设,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学生的那种从对三角形180度自信满满的状态到后来被教师质疑后的愤悱状态,是学生主动进入验证、探究等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助推剂。
在新课标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的体现不仅在学习活动本身,也应体现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上。
二、要预设学习着力点,精细学习方法指导,放大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着力点,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组织尽量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
我们期待在这个学习环节中,学生能基于主要问题展开真实的探究学习活动,进行真学习、真探究、真合作、真讨论和真分享。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常发现,我在课堂教学预设中有学习活动的预设,但是实际教学时学生并不买账,面对教师的活动指令,有些学生茫然,有些学生凌乱,学习活动的效率很低下,甚至无效而终。
问题在哪里?
思考再三,觉得问题不仅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经历过相关的学习活动,没有具备一定的学习活动经验;也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设存在问题,没有结合学生学习实情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
以《认识面积》一课为例。
教师在学生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上,组织了一个用面积单位来测量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借此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的活动。
活动材料准备的很充分。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每个小组中有两个待测的长方形纸片。
原来预设师:
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还有两个长方形纸片。
请大家用老师给大家的材料测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学习实情:
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些小组没有展开,有点部分展开,具体体现是,其中一个、二个学生开始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测量长方形面积,还有几个学生看到了,跟着做,而且选同一种材料。
在老师的提醒、指导下,个别小组才开始调整测量的工具,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分析与反思:
教师在操作前已经说过操作要求,学生应该结合要求来完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仔细看老师的操作提示,就会发现,操作提示不够明确。
学生只是在活动,并没有在思考与学习。
在每人选一种之前,应该组织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优化后的预设与学习实情师:
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认真读一读:
1、先每人独立思考,你想选哪一种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
2、小组交流
(1)说说每人各想选哪一种以及选择的原因
(2)确定用一种材料来测量面积,看看这个是不是合适(3)通过活动,我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
看明白了吗?
现在开始操作。
学生先独立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很快发现结果。
结语2:
我发现,优化后的学习提示更精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更到位,学生活动的指向性、有序性比之前好了很多。
因此,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教学预设时,学习单或任务单等都要有明确的活动步骤,说明活动的程序或方法,还要有鲜明的活动目的。
否则学习活动只是学生活动了一下,少有新的发现和感悟,那么在组织交流和评价时,教师的讲授又会多很多。
这样反而浪费时间,不如教师直接讲解来得有效。
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先独立学习与思考,再合作学习与分享,这样的学习活动预设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教师后续组织的交流评价提供好的材料。
三、要预设学习疑难点,巧妙联系寻求突破,建构准确认知很多时候,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是有原因的。
教师应基于这个学习实情找到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辨析中理解。
以《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高的认识为例原来预设:
师:
在大桥的侧面图中,你能找到这些三角形的高吗?
学生上来指一指师:
像这样,垂直于桥面的垂线段可以看做这些三角形的高。
我们画出图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高,并做上垂足。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画出练习纸上三角形的高吗?
师:
(请一生上来画一画)他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师:
画的很正确学习实情:
别看当时学生画高都画对了,当练习画底边不是在水平位置的三角形的高时,就总会出现错误,而且错误具有典型性(画错的不仅位置一样,而且长短也一样),有的不从顶点作出底边的垂线段;有的从顶点出发画到对边没有垂直也画个垂足符号;有的画出的高总是从处于上面位置的顶点画到下面位置的底边,而且纠正后还会有很多学生出错。
分析:
这样典型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学生谈话,就会知道画错的原因不是所谓的粗心、不仔细。
多数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建立有关三角形高的概念,学生所理解的高是生活中的高,而不是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细想一下,三角形的高并不是三角形这个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是人们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中,人为加上的一个概念,方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建立高的概念呢?
我觉得可以这样入手。
优化后的预设与学习实情:
师:
(指着山峰的图片)这是一座山,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高,你觉得要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请指一指师:
这是山的高,同学们的身高又是从哪里到哪里?
想一想,这位同学躺着睡觉时他的身高会不会有变化,为什么?
(学生窃笑:
不会变化的!
)你们觉得高指的是什么?
(从一端到另一端最短的距离)师:
(出示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高在哪里?
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接着,旋转这个三角形,再指一指,三角形的高在哪里?
再旋转、再指一指。
(学生纷纷举手)师:
大家找得都很准。
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
(从顶点到对边最短的距离)结语3:
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有些认识,但这是表面的,对其中本质性的东西他并不知晓,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已有认识结合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在已有经验和数学事实之间巧妙联系寻求突破,让学生跳出生活经验看数学,这才是教师导学作用的有效体现。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导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而是更强调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更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
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预设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实情的充分把握,基于学生学习实情的教学预设,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最好的导学作用,既不越位又不缺位。
论文题目:
基于学习实情的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例谈论文作者:
董静芬作者单位:
岱山县高亭小学论文摘要: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导的统一,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而是更强调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更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学习实情在课前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
本文从:
1、要预设学习兴趣点,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引发学习发生;2、要预设学习着力点,精细学习方法指导,放大学习过程;3、要预设学习疑难点,巧妙联系寻求突破,建构准确认知,三个方面例谈了学导课堂教学预设优化的做法,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最好的导学作用,既不越位又不缺位;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有知识技能的收获,又有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法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