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景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旅游局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XXXX景区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其基本情况
1)项目承办单位
XX县旅游局
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县旅游局位于XX县新城区广场西路,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帮助,旅游局正在为建设“天境XX”“东方瑞士”而不断努力。
XX县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2011年XX县接待游客4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年均增长28%;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9%,相当于全县生产总值的30%左右,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
1.1.3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XXXX景区整体开发,包括了一核两区:
XXXX大地景观形象核心、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此外还包括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1.1.4项目地理区位
XXXX旅游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八宝镇,旅游区北接XX县城八宝镇,东临S304峨祁公路并隔八宝河与卓尔山相望,西临S204湟嘉公路与冰沟村接壤,南靠冰大坂,地理坐标:
北纬38°05’30"~38°10’49",东经100°10’46"~100°18’08",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
XXXX旅游区紧邻S304峨祁公路和S204湟嘉公路,距离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约170公里,依托青海海省十二五规划的支线机场——XX机场,交通区位良好。
在青海省“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中,XXXX旅游区位于“XX山风光带(北线)”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丝绸之路和青藏线这两大国际旅游区的“青海旅游北大门”。
在海北州旅游发展区位中,XXXX旅游区位于海北州“十二五”旅游规划中优先发展的“XX山风光旅游服务经济带”核心。
在XX县旅游发展区位中,XXXX旅游区是优先开发圈层——环城精品旅游圈的核心区域。
1.1.5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
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全部工程计划在2013年10月全面竣工。
其中建设工期为6个月,从2013年5~2013年10月。
1.1.6项目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62万元。
2)资金筹措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500.62万元,为政府专项资金拨款。
1.1.7环境效益
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该地区现有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程度。
近年来,XX县城加大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对提升XX县城的景观旅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另一个旅游景点,与现有风卓尔山景区相互呼应,整体联动,从而带动更多的优秀旅游资源均衡发展。
1.1.8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XX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完善,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可形成XX县新的旅游两点,与卓尔山景区相互呼应。
XXXX(XXXX)位于青海省XX县城(八宝镇)八宝河南岸约2公里处,与县城八宝镇驻地相对高差1880米,意为“众山之神”,“镇山之山”,海拔4667米,藏族敬其为北XX众山之神。
XXXX作为XX的象征,巍峨高耸,XX县城八宝镇就坐落在XXXX下的八宝河畔,其北与闻名遐迩的XX山和赤壁丹霞、绿草青松覆盖的卓尔山相映成趣属XX山系托勒山支脉中段的东端。
XXXX北面是XX山,南面是托勒南山,黑河、八宝河流贯北部河谷,默勒河(大通河)流贯其南默勒草原。
它东邻小XX(小东措),西依大XX(冰沟)壑谷,北眺山前冲积扇滩地和八宝河谷,南依默勒大草原北缘。
XXXX优越的旅游区位和景观资源,使其成为XX县打造联结青海省北线和丝绸之路的“青海旅游北大门”黄金旅游枢纽的核心景区,也是XX县旅游标志和形象窗口。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8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88)
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6)《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
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5)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2010〕5号)
9)《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
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11)《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12)《关于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青海省委、省政府(2007)
13)《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0-2020)
14)《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0)
15)《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规划》(2008)
16)《海北州“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2010)
17)《海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18)《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
19)《关于加快海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8)
20)《XX县旅游总体规划》(2011)
21)《XX县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1)
22)《XX县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23)《XXXX景区详规》(2012)
24)当地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础资料及数据
1.2.2报告编制范围
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程、规范等,对XXXX景区风景区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背景和建设意义,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工程方案,建设进度,组织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行投资估算,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3编制原则
实事求是地调查项目各方面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1.4研究结论与建议
1.4.1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充分依托XX县XXXX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借“东方瑞士”品牌的打造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充分发挥XX县的旅游潜力,实施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非常必要,是十分迫切的。
本工程建设条件落实,建设方案可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应尽快批准实施,发挥效益。
1.4.2建议
1)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的论证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与当地旅游总体规划的衔接,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实施。
2)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
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有关程序,在进行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项目决策,并按程序报批。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优化设计方案,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3)加强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
本项目建设资金较大,要多渠道筹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用好管好资金,真正为项目建设发挥作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XX县经济快速发展
2011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981万元,较上年增长14.3%。
其中,完成一产29819万元,二产59810万元,三产33352万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61万元,较上年增长45%。
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299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3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6854元
2.1.2XX“东方瑞士”旅游品牌的打造
近年来,XX县不断塑造“天境XX-东方瑞士”的旅游品牌,XX县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国家4A级自然风光旅游景区和原生态旅游景区。
“十二五”期间,在青海省“建设成为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建成新兴的国际性、复合型、四季游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大背景下,XXXX旅游区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增长机遇。
XXXX旅游区外部交通区位优越,毗邻XX县城且紧靠S204、S304等交通干线,未来还将得到兰新第二铁路和XX支线机场的支撑。
旅游区内部小XX沟已经建成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长约14公里的旅游公路;冰沟则初步建设了入口服务区的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
2.1.3XXXXXX景区自身优势
XXXX旅游区的重要的旅游资源点包括XXXX大地景观、XX石林、冰沟XX林海、草原牧场等。
祁XXXX旅游区集中体现了XX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层次分明的高原立体生态自然资源组合、绚丽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结合以XXXX大地景观为核心的高原山地旅游品牌形象,三者共同为旅游区的项目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2.1.4XX旅游业快速增长势态
近年来,XX县借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优势,不断夯实旅游业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天境XX”、“东方瑞士”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XX成为全省乃至西部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落实中央“稳增长”的政策的需要
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局势,中央决策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适度预调微调,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同时,要严格实施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2.2项目建设是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促使当地经济建设上新台阶。
本项目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XX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XXXX景区基础设施状况和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发展。
2.2.3项目建设是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
皑皑雪山,莽莽草原,浓密森林,潺潺河流……置身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会让人有种身在北欧的感觉。
XX,素有“高原明珠”“牧区江南”之称,而今又有“天境XX”“东方瑞士”之盛誉。
是发展强化旅游支柱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加强XX县旅游支柱产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弥补地方产业发育程度低的劣势,调整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保持地方经济增长动力,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增加财政收入,为加快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2.2.4项目建设是加强XXXX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改善XXXX景区服务设施状况,增强景区服务功能。
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XXXX景区风景旅游设施的状况,以开发促进保护,为XXXX景区风景的保护性建设奠定基础,更有利于保存XXXX景区风景原始生态和地方文化风貌,提升XXXX景区风景的旅游档次,为XX区域性旅游经济发展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第三章XX县旅游市场分析
3.1市场规模预测
2011年XX县共接待国内游客47.6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比重3.10%,旅游总收入1.2亿元,相当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6%,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05%,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的0.86%。
人均游客所带来的旅游收入160元,相当于全省游客人均带来旅游收入的22.80%。
参考青海省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对全省旅游经济的增速预测,以及XX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预计XX县旅游市场规模将按照下述速度发展:
(1)在初期(2011-2015)即准备期,由于大多数旅游项目尚处于建设期,预计XX县游客人数将在现有起点的基础上保持15%左右的速度增长,人均旅游收入将在现有160元基础上增加到280元,旅游总收入21477万元;
(2)在中期(2016-2020)随着主要旅游项目和爆破性营销项目的实施,XX县旅游市场规模将步入爆发性的突破增长阶段,游客人数将以30%的较高速度增加,旅游总收入在2020年将达到141893万元,游客人数突破280万人,人均旅游收入突破500元。
具体预测数据如下表:
XX县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旅游人数
(万人)
旅游收入
(万元)
人均旅游消费(元)
占全省游客比重
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
2010
38.00
6080
160
3.10%
0.86%
2011
47.60
8568
180
2012
50.26
10051
200
2013
57.79
12888
223
2014
66.46
16549
249
2015
76.43
21477
281
3.82%
1.23%
2016
99.36
31796
320
2017
129.17
45209
350
2018
167.92
67168
400
2019
218.30
100416
460
2020
283.79
141893
500
7%
5%
3.2景区游客容量与环境容量估算
3.2.1游客容量估算
景区游客容量是依据测算的环境容量,结合旅游设施、接待条件、服务水平等因素,估算的控制性游人规模。
根据日游客容量测算公式,XXXX景区日游客容量为476人次。
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下表。
景区名称
日环境容量
(人次)
游完景区所需时间(h)
游完景区最舒适合理的游览时间(h)
日游客容量
(人次)
冰沟景区
1050
2
10
210
小XX景区
2400
4
36
266
合计
476
结合公园各景区旺、平、淡季游客量进行年游客容量测算,景区年游客容量为7.27万人次,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下表。
景区名称
旅游季节
适游天数
旅游系数(%)
游客容量(万人次)
冰沟景区
旺季
180
60
2.27
平季
100
30
0.63
淡季
80
15
0.25
小计
360
3.16
小XX景区
旺季
180
65
3.11
平季
80
10
0.21
淡季
100
30
0.79
小计
360
4.11
合计
7.27
3.2.2环境容量估算
日环境容量的估算,普遍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等方法。
根据冰沟景区和小XX景区景点的分布现状和规划内容,拟分别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分别进行环境容量估算。
经测算,XXXX景区日环境容量为3450人次。
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下表。
景区名称
可游览面积/游线
人均基本空间
周转率
计算方法
日环境容量(人次)
冰沟景区
1050000m2
2000m2
2
面积法
1050
小XX景区
12000m
5m
1
游线法
2400
合计
3450
根据景区地理位置、景观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本景区的年适游天数为210天,年环境容量为72.45万人次。
3.3客源市场定位
3.3.1近中期
1)以丝绸之路和青藏线为目的地的国内外中高端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2)以青海湖、塔尔寺等省内重要旅游区为目的地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市场
3)兰州、西宁及张掖、武威、敦煌等各周边城市的近中程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市场
4)以甘肃、陕西、宁夏、北京、四川、重庆等为主的自驾车旅游市场
5)以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3.3.2远期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中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
以XX县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内中高端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国际中高端特色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第四章建设条件、施工条件
4.1建设条件
4.1.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XXXX(XXXX神山)位于XX山脉的东部,XX县城东南约2公里处。
本可研报告中所提及的XXXX大地景观核心区,位于八宝镇以南,S304和S204之间,小XX沟以北,以XXXX主峰为核心沿等高线向山脚延伸,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XXXX的山势地形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在6.93公里距离内海拔高度从2720米(八宝河谷S304沿线)抬升到4667米(XXXX主峰),相对高差达1947米,形成了从县城八宝镇尤其是卓尔山顶观景台仰望XXXX主峰,看到的是“城镇-农田-森林-雪峰”逐级递升、差异性显著的XXXX大地景观,XXXX大地景观也成为了XX县旅游形象的标志。
4.1.2气候条件
XX县地处XX山南麓中端,XX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托勒山横亘于县境中部。
走郎南山、托勒南山、大通山绵延其间。
黑河、八宝河、托勒河、默勒河流贯境内。
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均温1℃,年隆水量为270-600毫米。
4.1.3地形地貌
XXXX的山势地形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在6.93公里距离内海拔高度从2720米(八宝河谷S304沿线)抬升到4667米(XXXX主峰),相对高差达1947米,
4.1.4水文与地质
XX县地区下水埋藏深度为20-70米,含水层厚度为10-50米。
八宝河为黑河一级支流。
八宝河发源于XX县境内的景阳岭。
海拔3870米,自东向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三个乡镇至宝瓶河村与黑河汇合。
流程108.5公里,流域面积为2508平方公里。
补给来源为冰川消融和大气降水,年平均流量为13.37立方米,径流量4.22亿立方米。
4.1.5区域交通条件
XXXX旅游区外部交通区位优越,毗邻XX县城且紧靠S204、S304等交通干线,未来还将得到兰新第二铁路和XX支线机场的支撑。
旅游区内部小XX沟已经建成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长约14公里的旅游公路;冰沟则初步建设了入口服务区的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
4.2施工条件
4.2.1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1)砂石料
区域内砂石料及土方资源丰富,区域内盛产各种规格石料,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就近采运,价格较低。
2)石灰
项目地周边有众多石灰生产厂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灰膏率高,灰质纯白,凝聚力强,运距较近,可满足工程的需要。
3)钢材、水泥
钢材、水泥来源于公路运输,运输方便。
4)水
小XX沟和冰沟内水力资源丰富,施工用水可以直接采用抽取河水。
5)电
冰沟已经有乡村电网覆盖,小XX沟施工用电线路需要临时架设。
旅游局后面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具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建设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的施工方。
本工程占地大部分为城建用地,施工用水、用电可从乡镇就近引入。
4.3建设内容
根据《XXXX景区详规》和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分为三大区域:
XXXX大地景观形象核心区、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
以及相应的的游憩配套设施工程、景观绿化建设工程、综合管网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总体格局
功能区划
功能
建设时序
XXXX
风景区
大地景观形象核心
XX县旅游形象景观
近期
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
生态观光、山地运动
近期
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
林海休闲度假、餐饮娱乐
近期
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
5.1游客服务中心
分别在八宝镇、冰沟、小XX沟设置三处XXXX登山管理服务站。
服务站选址于登山步道起始点,采用单层生态木屋外观,建筑面积个约100平方米,共约300㎡,附带生态厕所,为徒步登山的户外游客提供管理、检票、信息咨询、设备租赁、报警等服务,设专人驻守管理。
5.2露营基地
在省道204大回弯处修建自驾车专用通道和自驾车营地入口大门,作为自驾车营地片区的主入口(省道新增公路平交口需向省上报批获准后方可实施)。
大门采用XX圆柏做主材,以木刻烫字的形作题词,突出自驾车营地的生态和环境特征;除房车外,大众自驾车停放在大门入口南面的生态停车场;在自驾车营地的入口处,集中修建小体量的管理服务用房,作为XX县自驾车游客的服务中心和集散基地,向各主题营区的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设备租赁、汽车保养与维护、报警医疗急救、金融、洗衣购物等管理保障服务。
露营基地总共修建约80顶露营帐篷。
其中包括:
主题型自驾车营地:
山地型自驾车营地:
依托XX原始森林,沿着冰沟旅游区西侧的山脚和半山区域规划建设山地型自驾车营地片区。
该主题营地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和坡度,依山而建露营小木屋,突出半山观景、远眺林海、登高健身的特色。
该主题营地背山而建,远离入口服务区,清净自然,适合中老年游客康养居住。
滨水型自驾车营地:
在自驾车营地入口服务区的南侧,依托冰沟河以及人工引水造景的小品景观打造一个滨水型自驾车营地片区。
该主题营地通过跌水、山涧小溪等水景突出水韵生态特色,营地建设围绕水系自然分散,做到“一屋一水景”效果。
森林型自驾车营地:
选择冰沟松柏植被茂盛的区域,自然分散建设森林型自驾车营区。
营房以林中小木屋为主要宿营建筑,配套自助型帐篷露营区;在完善供水、排污、给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向游客提供林中秋千、丛林吊桥、拓展攀爬、丛林烧烤、山地车越野等游憩项目。
该营区突出户外、运动、娱乐主题,适合青年游客自驾露营。
房车型露营地:
在自驾车营地的北部,冰沟河西侧,规划建设高原高端房车露营地。
参考欧美房车营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化上水接口、下水接口、电源接口、电话接口、电视接口和网络接口;该主题营区以户为单位,每户房车露营地都建设有隐于自然的房车停靠场地和帐篷露营场,并配备烧烤就餐、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户与户之间利用自然植被隔离,提高私密性。
5.3云杉林观景台及栈道
在XXXX山上修建云杉观景台及木栈道,以方便游客能够欣赏到青海云杉之美。
云杉光景台的面积约50㎡左右,为增强游览的通畅性,云杉观景台周边可增加多条游览木栈道,长约500米,宽2米,采用卵石混合材料、木步道。
道路选线及设计,自然连贯,既实用又可作为造景。
在道路两侧及各主要步道节点需建设适量的休息厅、引导标识及导游牌。
5.4盆景园观景台及栈道
在XXXX山上修建盆景园观景台及木栈道,以方便游客能够欣赏到青海盆景之美。
云杉光景台的面积约40㎡左右,为增强游览的通畅性,盆景园观景台周边可增加多条游览木栈道,长约500米,宽2米,采用防腐木步道。
道路选线及设计,自然连贯,既实用又可作为造景。
在道路两侧及各主要步道节点需建设适量的休息厅、引导标识及导游牌。
5.5柏树林观景区
在XXXX山上修建柏树观景台及木栈道,以方便游客能够欣赏到青海云杉之美。
柏树观景台的面积约45㎡左右,为增强游览的通畅性,柏树观景台周边可增加多条游览木栈道,长约500米,宽2米,采用卵石混合材料、木步道。
道路选线及设计,自然连贯,既实用又可作为造景。
在道路两侧及各主要步道节点需建设适量的休息厅、引导标识及导游牌。
5.6万佛崖登山栈道及观景台
以万佛崖为核心划定保护区,建立约30㎡的万佛山观景台,游人可近距离观赏万佛崖地质奇观,但不允许游人随意碰触。
本区为观赏万佛崖的最佳位置,在此规划山神祭祀台、观光摄影平台和帐篷休憩亭一处。
绕XXXX神山祭山文化观光体验区,打造一条从不同角度观赏万佛崖的徒步环线,在环线上布置石屋庇护所、围徒步补给站多处。
第六章游憩配套设施工程
6.1旅游标识系统
6.1.1景区LOGO设计
XXXX景区旅游标志创意源于“牛”与“山”象形文字的变体以及XXXX主峰山势的形态综合而来,整体结构采用了书法的形式绘制出山的外形,结合牛角形态,大气且富有含义,让标志传递更加贴切的诠释了景区的大气和雄美壮丽。
景区LOGO多采用木质盾形造型,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