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6392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

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

【素材回放】  

近日,河北、广东、广西等多省区教育厅官方网站,相继公示申报本省升格、改名和转设高校的名单,引发网友讨论。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这次拟申请改为广西经济学院,该校党委书记表示,学院主要培养中小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拟改制转型并更名,是为了提高学校服务国家民族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稳边固边和民族团结。

【素材解读】

好面子的中国高校总是在学校名称上大做文章,并且乐此不疲。

然而,轰轰烈烈的“更名潮”,除了一大堆听上去“高大上”的校名,没有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相反,人们眼见的事实是,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没有上去,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却在不断下滑。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高校,从建校伊始就一直使用“学院”的称呼,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在公众心中的名校地位和声誉。

学校应该练好内功,如果换个“马甲”没有任何变化,反而还会带来声誉上的损失。

大学对更名改姓的热衷,完全有悖于大学的称号,更有悖于大学的理念、传统、精神。

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因为它的特色和内涵名扬四海,而不在于它的名字。

改名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

我们追求的正应该是这种“实至名归”,而不是盛名之下的“其实难副”。

【适用话题】

应该尊重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是追求功利的“面子工程”而不是提高质量的“垫脚石”

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更有吸引力,以便在方方面面获得更好的资源来发展

本质上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急躁和追逐业绩的内在冲动

欲借助一个堂而皇之的名字,行故意隐瞒出身之实,至少不是堂堂正正的大学之风

没有真正的名气、好名声,叫得再好听的大学,也还是会不自信

对于考生也是不公平的,是对考生选择权、知情权的漠视,全无英雄那般光明磊落的胸怀与人格魅力

“改名热”是个传染病,很容易在急功近利下上火冒进,失去理性,而把面子、名字置于学术之上,舍本逐末

高等教育要追求的绝不只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

摒弃急功近利心态,潜心办学、用心开拓,让大学真正以其内涵招揽八方学子,而非以“校名”吸引世人眼球

【素材锐评1】

“学院”更名“大学”草鸡变不成凤凰

  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

自9月28日以来,全国至少有5个省份先后公示了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

之后,又有好几个省份也相继发布了今年设置高等学校的有关公示。

而随着高校申请更名的持续披露,高校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对2017年申报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

文件显示,依托钦州学院建设北部湾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请升格为桂林师范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申请改制为广西经济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广西城市学院。

  而在此之前,不少省份都规定了高校新建、升格、转设、更名的标准,目的是从严控制“学院”更名“大学”。

应该说,如果“学院”达到规定的标准,更名为“大学”也无可厚非。

毕竟,我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学,如果更名升成功,就意味着在招生、项目申请乃至行政级别上都有好处,这也是“学院”更名“大学”的最根本动力。

  然而,部分高等院校有贪大求全的心理,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一直存在。

而如果大学想做大做强,绝不仅是改个“高大上”的名字,就可以把草鸡变成了凤凰,而是要在学校的内涵上,即教学、科研等上,不断增强竞争实力行。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高校更名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股“恶风”。

一些带有“学院”字样的大学,由于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办学的需要,经过批准升格为“大学”。

可是,还有一部分实力并没有达标的学院,也莫名其妙地由“学院”更名为“大学”,这就使有“大学”名头的高校一时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容易产生误导,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然,对于一些达到规定标准的学院,改名当属水到渠成。

可是,从全国范围看,高校更名确实已经到了泛滥程度。

近些年,某些高校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与其他高校展开了“口水战”,引发争议的高校更名事件不断,有的甚至惊动了教育部。

如前年,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简称“川医”,导致了四川大学向教育部发函抗议事件。

  而叫“学院”也好,称“大学”也罢,只要能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哪怕叫“学院”甚至“专科学校”谁都不会过分在意——“学院”未必就是低水平的代名词。

麻省理工学院不就叫“学院”吗?

可是该“学院”有多少“大学”能与之媲美?

法国有一所大学叫“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只叫“学校”,听起来好像我们的中专学校。

可就是这所既不叫“学院”也不叫“大学”的“学校”,却是有着200多年历史,为法国培养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众多科学家、著名学者的真正“大学”。

然而,该校就是坚持不改名,因为它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对自己大学精神的捍卫。

  而针对高校乱改名问题,各地就必须严格把关。

虽然对高校改名都未到“禁止”的程度,而是“严控”。

既然是“严控”,就要真“严”,绝不给浑水摸鱼者任何机会,如此就可以断了那些想改名或升格,而自身还达不到要求高校的念想,以做到公平公正,并以此服人。

  可见,学院更名大学未必是好事,很多高校更名后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如果真有实力,对自己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就不会如此在意。

叫“学院”水平未必低,叫“大学”水平也未必就高,还是要看自身的实力。

由此,“学院”更名“大学”,草鸡变不成凤凰。

只要踏实做事,不搞花架子,按高校的规律办事,大学叫什么名,真的无关紧要。

【素材锐评2】

“高校改名”顺应发展需要

中国自近代有大学以来,在百余年时间里,学校改名现象其实一直没有断绝过。

毕竟时代在不断向前,大学也在不断发展,改名也是顺应发展的一种必然。

当前我国最著名的几所大学,也曾有过改名的经历。

比如20世纪初,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如今已成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

此后,一批师范学院也陆续开始更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几经易名,成为如今的武汉大学;而今天的四川大学,也曾经历了多次改名和合并。

最著名的是抗战期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建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具有临时性质,但其“西南联大”学术重镇的招牌至今仍被传颂。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也曾兴起过一股改名潮,很多学院都改名大学,教育部还主动催促一些知名学院更名。

比如当时的“华中师范学院”本不想更名,但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录上,因为华师还是“学院”,因而排在了很多不知名的“大学”之后,影响到了招生,在教育部催促下,华中师范学院才改成了华中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高校改名也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学院”更名为“大学”,为增加学科创造条件;第二,校名升格,常伴随着地方规划升级及大量的项目建设;第三,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大学比学院“层次更高”,因此,改名对招生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一个好大学,还得有一个好名字帮衬才行。

高校改名,一方面是高校学科教育发展带来的必然变化,另一方面反过来也给学校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何乐而不为?

【相关链接1】

2017年,申请更名大学的学校

序号

更名的学院

1

安阳师范学院更名为安阳师范大学

2

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3

北京第二外语学院更名为北京旅游大学

4

北京农学院更名为首都农林大学

5

滨州医学院更名为滨州医科大学

6

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常熟理工大学

7

成都体育学院更名为成都体育大学

8

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9

承德医学院更名为承德医科大学

10

川北医学院更名为川北医科大学

11

德州学院更名为德州大学

12

东莞理工学院更名为东莞大学

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科学技术大学

14

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工程技术大学

15

甘肃政法学院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16

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

17

赣南医学院更名为赣州医科大学

18

更名的学院

1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

广东金融学院更名为广东金融大学

21

广西财经学院更名为广西财经大学

22

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

23

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

24

河北北方学院更名为张家口大学

2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科技师范大学

26

河南科技学院更名为新乡科技大学

27

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28

湖北经济学院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

29

湖北民族学院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30

湖南商学院更名为湖南商业大学

31

湖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州师范大学

32

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33

淮阴师范学院与淮阴工学院合并位淮安大学

34

济宁医学院更名为济宁医科大学

35

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

36

江苏理工学院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

37

金陵科技学院更名为金陵科技大学

38

九江学院更名为九江大学

39

洛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洛阳师范大学

40

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名为牡丹江大学或牡丹江师范大学

41

南京工程学院更名为南京工程大学

42

南京艺术学院更名为南京艺术大学

43

南阳理工学院更名为南阳理工大学

44

南阳师范学院更名为南阳师范大学

45

泉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泉州师范大学

46

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

47

山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48

陕西中医学院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49

商丘师范学院更名为商丘师范大学

50

上海电力学院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

51

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52

韶关学院更名为韶关大学

53

绍兴文理学院更名为绍兴大学

54

四川理工学院更名为四川理工大学

55

四川音乐学院更名为成都艺术大学

56

泰山医学院更名为泰山医科大学

57

天津农学院更名为天津农业大学

58

天水师范学院更名为天水大学

59

皖南医学院更名为芜湖医科大学

60

潍坊学院更名为潍坊大学

61

潍坊医学院更名为潍坊医科大学

62

武汉体育学院更名为武汉体育大学

63

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新乡医科大学

64

信阳师范学院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

65

盐城师范学院与盐城工学院合并为盐城大学

66

伊犁师范学院更名为伊犁大学

67

宜春学院更名为宜春大学

68

长江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大学

69

浙大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更名为宁波理工大学

70

浙江传媒学院更名为浙江传媒大学

7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更名为浙江城市大学

72

郑州航空工业管院更名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73

郑州轻工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大学

74

中原工学院更名为中原工业大学

7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名为广州农业工程大学

76

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

77

重庆三峡学院更名为万州大学

78

遵义师范学院更名为遵义大学

79

遵义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

【相关链接2】

漫话中国高校更名史,我是笑着看完的……

  导读这篇文章写于八年前。

虽是旧文,但余韵未绝,新篇不断:

某地一学生,矢志从医,救死扶伤,2014年考入泸州医学院后不满退学,2015年考入四川医科大学再退学,2016年考入西南医科大学又退学,2017年是否考入中国医科大学西南校区?

  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跃进式大发展,仅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就从当初的约40万人,扩大到1998年的108万,2008年的670万人(普通本科院校755所,本科约630万,研究生约40万),这还不包括其他各类名目的学校。

高校大发展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合并、更名而建成了一大批全国性、重点性的大学。

  30年来,我国高校没改名的不知还有几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高校调整和文革时期,高校曾经纷纷改名换姓。

仅1981~2010年,全国79%的高校已经改了名或除了名;2010~2015年又有472所高校改名,占高校总数的23%。

以北京为例,除了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校,其他40多所高校大多改过名,如北京钢铁学院更名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更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医学院在更名北京医科大学后又成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第二医学院更名首都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

即便是北京四大名校,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也动过合并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京师大学的念头,小说家阎连科则在《风雅颂》中创造出了清燕大学这一中国牛校。

  纵观高校更名或命名,至少可以发现三项一般性的原则:

一是提高级别或档次,即中专升专科,专科升学院,学院升大学,大学升重点大学或211大学;二是高校名称中的行政区划从地方升为省,省升为大区(如华东、东北等),大区升为全国(中国、中华、中央)高校;三是高校的学科范围从单一学科、行业性高校升为多学科、跨行业、综合性高校,如冠以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名称的高校几乎不再存在,多改为工业、理工、科技等名称,或者直接去掉学科、行业色彩的名称。

  为什么改名换姓?

当事者一定可以找出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教育部就规定,有三大学科门类、一百正教授、八千本科生就可以由学院改为大学。

改了名,至少听起来身份、等级一夜之间都提高了,许多不明就里的百姓和考生糊里糊涂地就填报了,拨款、赞助、收费也可能增加了,学院更名大学则系所可以更名学院了,等等等等,好处还是立竿见影的。

既然如此,不改白不改,晚改不如早改,小改不如大改,改了一定不白改。

这比当年民国革命还简单,辫子不用剪,帽子不用换,换个牌子就行了。

  二

  先扯一扯高校更名或命名的第一项原则。

中国幅员广大,区域色彩明显,一些高校纷纷以更大的行政区划、地理方位命名,于是有了东、南、西、北、中等五华大学,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大学,不明底细的就像走进了诸葛亮的八卦阵,了不知东西南北、中央地方。

  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等五方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市)原来是大大名鼎鼎的南京工学院,1952年由中央大学、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组建的南京工学院,后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并入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

  西北大学(西安)源自陕西大学堂,1937年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的社会相当有名,建国初期即为教育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

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也很有名。

  东北大学(沈阳)始建于1923年,张学良兼任校长,梁思成、林徽因创建建筑系,1949年后改建为沈阳工学院、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很牛。

  西南大学(重庆)2005年由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此前两校仅一墙之隔,前身均为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

泸州医学院2015年更名四川医科大学,次年又摇身一变为西南医科大学,明年将是中华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长沙)2000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后实力大增,有超越湖南大学之势,令后者非常不爽。

不过,更不爽的还是武汉的两家高校:

中南财经学院(湖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当年也想更名中南大学,但晚了一个月,无奈只好起了个罗嗦的校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北大学,1958年建立的太原机械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据说计划改名华北理工大学未果,2004年更名中北大学。

  虽然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与大学只能组合出5所大学,但只要在五方之后再加上一两个字,又可以组合出众多的大学和学院了,于是每个大区的高校都可以加入争夺了,于是就有了诸如西南××大学、西南××学院的一系列高校。

  三

  东、南、西、北、中之华等等大学?

  东华大学(上海市)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据称有中国最好的纺织和服装设计专业。

1978年建立的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更名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再次申请更名,当时备选校名有“南方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工业大学”等,折中后获名“江西东华理工学院”。

不过,随着赣州的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终于也更名东华理工大学,并且其独立学院更牛:

长江学院。

  西华大学(成都)前身是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不知道为什么不称华西大学,解放前后成都有个很有名的华西大学,这可便宜了西安的一家民办高校西安华西专修大学,简称华西大学。

  北华大学(吉林)1999年由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吉林省有了吉林大学,吉林省的吉林市新成立的大学很郁闷,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都被人用了,东北又不是华北,只好叫北华大学了。

但北华人说了,“北华”两字展开就是“北大清华”。

  南华大学(衡阳),2000年由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

  至于中华大学(ChungHuaUniversity),位于我国台湾的新竹市,前身为1990年创立的中华工学院,1997年改名为中华大学。

  中国还没有五华大学。

但昆明市五华区坐落着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不知哪所愿意使用这个校名,抑或联合更名?

另外,侨乡广东省江门市1985年还成立了五邑大学。

  四

  华之东、南、西、北、中等等大学?

  中国之大,可分为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大区,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等大区,东部、西部、南方、北方、中原等大区,正式的分区是建国之初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

因此,高校以这六大区命名的也最多。

不过,以华东、华北、华南、华西、华中、中东、中西、中中、东方、北方、南方等命名的大学现在还没有出现。

  华东大学?

上海、江苏、江西等省现在还有一大批号称华东××大学的高校,东华已被华东纺织工学院捷足先登,群雄相争,华东不知花落谁家?

  华北大学是谁?

诸如华北××大学、华北××学院的高校也不胜枚举了,就像称为华东的不一定在上海或江苏,称为华北的也不一定在北京或天津。

华北大学?

有北京和保定两个校区的华北电力大学可能是最佳候选人。

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传来了更名华北理工大学的小道消息,但唐山的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2010年合并为河北联合大学,2015年变身了华北理工大学。

  华中大学?

1952年筹建的华中工学院曾与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并称四大工学院,1988年更名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又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不过,华中师范大学才是华中大学之名的有力竞争者。

湖北武昌1912年建立了私立中华大学,教会学校文华书院1924更名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华中大学等院校组成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次年改名华中师范学院,不知华中师范大学是希望复名华中大学,还是中华大学?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直接更名为了悠久威武的华夏理工学院。

  华东、华北、华中、华西大学迟迟未出,华南大学也只是传说。

1951年,广州几所学校曾组成华南联合大学,次年大学解散,留下广州大学,其他相关专业并入华南师范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山大学。

另一个传说就是,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一直有意合并为华南大学。

  东、西、南、北、中五方大学?

国内现在尚未有以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原五方命名的大学,台湾1953年则建立了私立中原大学。

不过,民办高校北京东方大学已经办学多年,第一军医大学也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1999年,北京外企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方大学城正式奠基,北京的一些大学的独立学院、民办大学从2001年开始入驻。

至于中东、中西、西方等大学,因名称含义特殊,可能不会成为大学名称。

  五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学?

  较早以江河命名的当是黄河大学(郑州),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校,两院院士秦元勋出任黄河大学首任校长。

学校成立之初,曾计划只招收研究生,全面实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教学,轰动一时,但1991年并入了郑州大学。

  凡是沿江的二线城市,恐怕都会对“长江大学”的名号情有独钟。

但独占鳌头的是古城荆州(江陵)。

1994年,荆州地区、沙市市撤销,曾合并设立了荆沙市,但外界不知所云,1996年又更名为荆州市。

长江大学2003年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

  长江大学只有一家,但这不妨许多高校或独立学院成为长江××大学、长江×学院,或者索性就称长江学院。

当然,最有名的是长江商学院,这是由李嘉诚(海外)基金会捐资创办、2002年正式批准的教育机构,现已迅速成为中国和亚洲著名的以培养工商管理MBA、EMBA为主的商学院。

至于长江学者,则是大学教师中的贵族教授。

  黑龙江大学前身是1941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延安外国语学校,1958年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以人文、外语学科见长。

  淮河大学、珠江大学?

现在似乎还没有,但江苏连云港市1985年建立了淮海大学,胡耀邦书记题写校名,1989年因条件不达标等原因而改称淮海工学院,据说未来更名江苏海洋大学。

珠江支流的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更名西江大学。

2006年,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津财经大学也合作创办了一所独立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简称天财(天才?

)珠江学院。

  海河主要流经天津,但天津已经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自然不会考虑海河大学了。

河海大学倒有,那是南京一所1924年就建立的河海工科大学,1952年改称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旧名。

  六

  东、南、西、北等四海大学?

  东海大学前身为民国时期的大陆13所教会大学,1953年在台湾地区台中市重建,意为在海之东,1955年招生。

此外,日本九州有东海大学。

  南海大学尚未建立,尽管广东佛山有一所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海南大学创建于1983年,2007年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

  西海大学?

青海湖过去称为西海,西海大学则是韩国汉城的一所私立大学。

  北海在历史上大致指山东、河北一带。

1938—1948年我党曾在山东一带建立北海银行,该行1948年与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

北海之北是渤海,2003年,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而同省的沈阳师范大学也设有独立学院渤海学院(兴城)。

北海学园大学则在日本北海道。

  北海市在广西。

该市1993年就提出创办北海大学,但筹建多年未果。

2002年,北海市改为筹建北海大学园区,借船入海,外地多所大学签定了入园办学协议。

200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大学(独立学院)成立,结束了北海市无大学的历史,但2013年学院又停止招生办学。

  黄海大学?

山东莱阳农学院2005年曾计划更名黄海大学,2007年定名青岛农业大学,但青岛黄海职业学院2011年升级为了青岛黄海学院。

  海与洋相连,近海为海,远海为洋。

我国还有东洋、西洋、南洋、北洋之说。

其中,东洋现在特指日本,日本有东洋大学,西洋特指欧洲。

  北洋指渤海、黄海。

北洋大学前身是1895年创建的北洋西学学堂,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