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619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90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docx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前言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创建于1990年,1991年获批国家高新区。

建区二十多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充分发挥对台地缘优势,通过大项目、大招商,形成较大经济体量,率先成为福建省首家产值超千亿元开发区。

“十二五”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全面实施项目、资本、研发“三带动”战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以占厦门不到1%的土地,实现全市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全市经济主力军的地位日趋稳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是厦门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城市转型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深化期,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动力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更是扭转对台合作局势的历史机遇期。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会同长城所,立足高新区实际,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发展建议,形成本规划。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高新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高新区肩负使命、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保障。

第一章求真务实、审时度势,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期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开局五年。

高新区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以研发、资本带动科技与产业结合,精心构建“一区多园”空间载体,园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是全市工业经济主力军。

高新区始终坚持高效、集约、跨越发展理念,以全市1%的土地实现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不断突出。

2015年,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1.16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同比增长91.6%、60.3%,五年年均增长13.9%、9.9%,分别高于全市3.4个、3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054吨标煤/万元,仅为全市的12%;财政收入47.83亿元,出口创汇180.41亿美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97家,营业收入767.79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0%、43.5%。

二是六大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走出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形成六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平板显示产业以对台合作起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的唯一试点,“十二五”期间相继引入日本电气硝子玻璃基板、天马TFT平板显示二期、宸鸿穿戴式及3D触控模块等重大项目,2014年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软件园为载体,累计培育和集聚1700余家企业,涌现美亚柏科、美图等国内知名企业,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的60%以上。

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集聚戴尔、联想等龙头企业,终端设备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高位开展产业战略布局,导入联芯等巨头企业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发展潜力巨大。

电力电器产业已形成输配电与控制设备等一批拳头产品,ABB集团全球最大的工业中心在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

LED产业依托首个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十二五”期间,推进润晶光电蓝宝石晶体、乾照LED蓝绿光外延片芯片和照明产业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此外,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也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经历了“从小到兴”不断成长的五年。

三是对台合作多点开花,两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厦门特区是大陆对台交流的前沿,高新区在产业、创新创业、金融等多方面与台湾展开深入合作,两岸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围绕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台湾优势产业,高新区先后引进宸鸿、联芯等一批“高、大、新”项目。

2015年,高新区规上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9.1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0.89%,全区6家产值超过百亿元企业中,台企占到5席。

两岸清华校友共建的清华海峡研究院成功落户,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成功吸引36家台湾学者企业入驻,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企业近900家。

四是资源要素持续集聚,创新环境不断完善。

高新区立足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研发带动、资本带动,创新要素与主体加速汇聚,“双创”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通过对接中国微电子研究所等大院大所,打造综合型科技创新平台近20个、公共服务平台30余个,鼓励引导企业设立80余家研发机构,促进中船725所等重大科技平台落户园区;联合清华大学、XX、爱特咖啡等,建成市级众创空间16家,创新孵化基地10余个,孵化、加速面积分别达60、16万平方米,初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在孵企业860家;累计培育对接国家、省、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46项,吸引6万余名人才创新创业,入选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以海西股权投资中心为主要载体,初步建立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及小贷、科技担保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其中,众创孵化基金规模达5000万元、产业基金投入5.6亿元用于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近三年推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8家,截至2015年底,“新三板”挂牌31家,占全市的60%

五是空间有序拓展,形成“一区多园、跨岛发展”格局。

“十二五”以来,高新区先后纳入软件园三期、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优质园区载体,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截止目前,高新区规划面积已达93.69平方公里,“一区多园、跨岛发展”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园区功能与环境,高新区在岛内加快推进“强二进三”,积极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科技服务区、商务生活配套区及高端制造区,在岛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三期)、科技创新园、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安片区和翔安片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为“十三五”时期快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六是深化依法治区,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高新区持续探索高效管理体制,2014年经市人大审议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管委会经济管理职能。

鼓励委属单位大胆参与园区项目建设和经营,通过置换、增加非经营性资产、资本金,改革对外投资决策权限,增强委属单位市场竞争力。

目前,园区开发建设由市政府相关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联合推进,信息集团、火炬集团承担园区建设运营、资本运作等职责,软投公司承担培植软件企业等职能,创业中心负责管理运营园区孵化平台。

高新区进一步深化了“小政府、大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推进“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审批模式,稳步开展招商体制改革,建立了“纵向到底”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进高新区与自贸区政策叠加,推动高效型管委会建设。

虽然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成绩斐然,但与世界一流园区相比,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第一,总体经济规模仍然有限。

第二,产业价值链处于中低端环节,“无根”型外资、台资企业占比大,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偏少。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资源匮乏、服务欠佳,对社会化、市场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

第四,区域开放以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为主,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高端链接和开放联动相对滞后。

第五,园区空间“大分散、小分散”并存,公共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缺乏现代园区形象。

第六,社会管理受制于属地政府,管理机制体制未能根据发展实际作出适应性调整。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在主观上,存在对新经济理念的意识壁垒,以及对依靠外资、台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导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在客观上,受制于台海局势、珠三角与长三角虹吸效应等历史和现实因素,以及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等日益突出的“城市病”,导致创新源头引入先天匮乏和后天乏力。

“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必须以新的理念和模式,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

 

表1厦门火炬高新区“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单位

规划目标

规划年均增长率

完成

情况

年均增长率

指标

性质

1

单位已开发面积工业产值

亿元/

平方公里

大于100

134.1

预期性

2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0%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0%

约束性

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3000

15%

2081.16

9.9%

预期性

其中:

工业增加值率

%

>全市平均水平

22.15(低于全市25)

预期性

4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00

15%

523

13.9%

预期性

5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10

601

预期性

其中:

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

70

112

预期性

6

五年累计吸引国内外投资

亿元

150

626

预期性

其中:

合同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

20.75

预期性

其中:

合同利用内资

亿元

80

501

预期性

7

外汇出口总额

亿美元

220

15%

180

9.7%

预期性

8

财政收入

亿元

65

15%

49.85

12%

预期性

其中:

区级财政收入

亿元

20

15%

23.99

19.6%

预期性

9

入区企业指标

3000

2057

预期性

10

从业人员指标

15万

16万

预期性

11

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比重

%

50

40

预期性

12

孵化器面积

万平方米

56(包括创业园与软件园)

60

预期性

13

高新区企业研发总投入占GDP比例

%

3

8

预期性

14

财政对科技研发投入的扶持占区级财政收入比例

%

10

17

约束性

15

五年累计新增专利

3000

5671

预期性

其中:

发明专利

300

1269

预期性

16

园区拓展目标

平方公里

10

15.52

预期性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

厦门火炬高新区既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挑战。

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世界。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新动向,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正经历重大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产业融合化、服务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更加突出,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战略。

新常态、新战略下的中国。

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经济发展动力将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新构想稳步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

加快转型中的厦门。

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赋予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厦门市确立了以加快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为主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

新机遇、新挑战下的高新区。

“十三五”时期,厦门火炬高新区处于动力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从发展机遇上看,一是科技革命和国家战略蕴蓄新潜力。

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机遇,积极对接、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提升传统制造业形态,推进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

高新区要紧抓全面深化改革机遇,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创新扶持、企业培育、招商体制等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释放活力,率先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新动力。

“双创”成为双引擎之一,为高新区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高新区要持续优化“双创”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速构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四是新一轮开放合作拓展新发展空间。

两岸关系总体处于和平发展阶段,也处于两岸共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新区要立足对台特色,把握利好机遇,发挥自创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等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推进两岸创新合作,创造园区战略增长的新空间、新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高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一是面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多重压力。

全球经济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中国经济下行问题突出,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增长显现疲态,依靠要素驱动、台资驱动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稳定工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二是国际国内竞争加剧。

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核心技术、产业高端环节的封锁和控制,美国强力推进TPP、TTIP和TISA等新型贸易规则,对高新区而言,依靠既有模式和优势,吸引外商投资难度逐渐加大;同时,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中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一批高新区异军突起,未来,高新区面临的市场、产业、科技、资本和人才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厦门火炬高新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厦门火炬高新区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新形势,把机遇转化为优势,把挑战转化为动力,谱写高新区开发开放的新篇章!

第二章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谋划未来发展新蓝图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厦门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充分发挥对台特色,全面实施“1426”战略,即: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两岸高端产业协同创新创业中心”一大总体目标,立足“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两岸创新合作的先导区、高端人才集聚的标杆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先行区”四区定位,以构建“创新创业体系、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两大体系为抓手,重点实施“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新型产业生态、构筑海西人才高地、构建活力开放生态、塑造和谐空间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六大任务,实现创新能力与发展效益的双提升,实现从产业园区向第三代科技园区的演进,在探索两岸创新合作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中做出新的贡献,在经济新常态下构筑引领区域发展的先发优势,为厦门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五大发展”示范市提供强力支撑,为建设新福建发挥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大目标: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两岸高端产业协同创新创业中心。

深化厦门对台合作特色,大力推进福厦泉自创区建设,立足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优势,推进两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促进两岸跨区域创业,构建以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实现由“跟随台资发展”到“引领示范两岸创新合作”的突破性转变,提升两岸高端产业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国际话语权与竞争力。

四区定位:

——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发挥高新区在全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千亿产业链(群),集中力量谋划布局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提升,成为全市经济中高速增长稳定剂,在全市乃至海峡西岸产业转型升级中做出表率。

——两岸创新合作的先导区。

围绕福厦泉自创区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两岸创新合作机制,全面增强高新区“并行”、“领跑”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建立引领新经济、引领两岸合作、具备先发优势的创新特区。

——高端人才集聚的标杆区。

坚持人才为先,面向全国、海纳全球,加速汇聚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成为两岸、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优选之地和成长摇篮。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先行区。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在外资国民待遇、企业经营、投资、商事服务等方面,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框架,在全市率先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两大抓手:

——构建创新创业体系。

持续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完善“创业-孵化-加速”全链条平台载体,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强化人才核心要素支撑,提高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高新区转动力、调结构形成良好支撑。

——构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持续完善企业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优选培育一批生根型优质企业,推进一批高品质空间载体建设,布局一批产业关键服务平台,为高新区经济保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良好支撑。

六大任务:

——培育创新创业生态。

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建立全方位“双创”服务体系,建成引领联动两岸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新型产业生态,瞄准产业方向,紧抓项目集聚,培育生根型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升级;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体系建设,加强两岸智力对接,建立“人才特区”;构建活力开放生态,推进两岸合作创新突破,开展全球链接,加强区域协同,建立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和谐空间生态,统筹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推进功能和形象升级,构建产城融合、和谐共享的发展环境。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建设福厦泉自创区为契机,加强在人才、金融、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营造最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第二节发展原则

全面创新,重点突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围绕福厦泉自创区建设,探索特色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政策,在重点领域和环节取得新突破、激发新活力,率先实现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项目带动,生态引领。

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价值链高端、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引进、建成、投产;以生态化理念推进园区升级,建立适宜企业生根成长、产业高端集聚的园区生态系统。

高端链接,开放协同。

在持续发挥对台合作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世界先进园区、国内外产业创新高地、周边区域的高端链接和辐射带动,努力探索有效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对接机制,吸纳和利用国内国际创新资源。

环境营造,服务先行。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增强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基本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路径,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活跃、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开放合作局面良好、体制机制顺畅、园区管理服务高效、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园区,对标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综合排名进入前20。

——实现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双跨越。

力争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达到4200亿元以上,成为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等千亿产业链(群)的重要力量;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财政收入1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不低于25%,企业利润率6%,单位已建成面积工业产值达150亿元/平方公里。

——实现创新效率和创业活力双提升。

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聚集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研发机构数达2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0%,培育一批国际技术标准和发明专利;孵化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创业企业大量涌现,创业投资、融资租赁等科技金融高度繁荣。

——实现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双升级。

产业发展实现结构性、战略性、创新性调整,产业附加值较大提升。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具备全国影响力,平板显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等产业达到国际先进发展水平,新兴产业生成能力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企业成长通道基本形成,涌现出一大批本土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和平台型大企业,培育瞪羚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50%以上。

——实现对台合作和国际化发展双突破。

对台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年新增台商实际投资额不低于2亿美元;整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1.5%,外资研发机构达到50家,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

——实现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双优化。

功能区和产业园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土地开发总量新增8平方公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0%;基本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人类发展指数(HDI)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建成一批产业社区、创新社区和创业社区。

 

表2厦门火炬高新区“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指标

性质

完成情况

目标

年均

增幅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23

1200

≥18%

预期性

2

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

万元/人

30

48

——

预期性

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081

>4200

≥15%

预期性

4

工业增加值率

%

22.15

≥25

预期性

5

单位面积工业产值

亿元/平方公里

134.1

150

预期性

6

从业人员人数

万人

16

25

预期性

7

企业利润率

%

3.4

6

预期性

8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01.36

700

预期性

其中:

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

112

180

预期性

9

五年累计吸引国内外投资

亿元

626

700

预期性

其中:

合同利用外资

亿美元

20.75

22

预期性

10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4.57

18

预期性

其中:

合同利用内资

亿元

501

550

预期性

11

财政收入及增长幅度

亿元

49.85

100

≥15%

预期性

其中:

区级财政收入及增长幅度

亿元

23.99

40

15%

预期性

创新创业

12

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比重

%

40

50

预期性

13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总收入比重

%

76.2

80

预期性

14

国家级研发机构数

4

20

预期性

15

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

8

10

预期性

16

财政对科技研发投入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

%

17

≥20

约束性

17

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

20

28

预期性

18

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2690

3000

预期性

19

入区企业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