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5987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docx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

2.作出假设:

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

3.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科学地设计实验,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4.实施计划:

严格执行探究方案,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记录。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实验通常采取多个个体参与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

5.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若假设不正确,需重新提出假设进行新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6.表达与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初中生物学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对照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单一变量原则:

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多个参与原则(或实验重复多次原则):

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三、易考点梳理:

1.对照实验的概念: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实验变量:

两组对照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3.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

4.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

实验组:

通常是接受你所设计的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对照组:

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6.做结论:

结论要符合实验目的;结论里一定要含有变量;结论要符合实验结果.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

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

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1、细胞的生长:

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

2、细胞的分化:

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

(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3、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

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

4、玻片标本有三种:

装片、切片、涂片。

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

三、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1、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

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主要有:

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组织名称

功能

例子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

根尖、芽

基本组织

能制造和贮存有机物

如:

叶肉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如:

叶表皮

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

如:

导管、筛管

机械组织

具有支持作用

如:

叶脉中纤维

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组织名称

功能

部位组成

上皮组织

保护作用

皮肤外表面、器官肠胃的内表面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

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神经组织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7、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8、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

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

9、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等。

草履虫1)形态:

像倒转的草鞋底。

2)结构:

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

3)生命活动:

运动:

纤毛摆动

营养:

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

排泄:

伸缩泡、表膜呼吸:

表膜生殖:

细胞分裂

10、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和变形虫容易培养、繁殖快,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

草履虫能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

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2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也可制药。

专题三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一.根尖的结构

1.根冠:

细胞排列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

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具有分生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

细胞迅速生长,体积增大,是根最快的部分。

此部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

注:

根能够不断长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的分裂和伸长区的伸长。

4.成熟区:

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大量的根毛,增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二.根吸收水分的条件

根毛细胞溶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根吸收水分。

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植物一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很多,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有:

含氮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被称为植物生长“三要素”。

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营养物质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2.糖类:

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摄入人体的糖类最终被分解为基本的葡萄糖。

而葡萄糖为人体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

3.脂肪:

脂肪也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起来,主要储存于皮下、肠系膜等处。

4.维生素:

(1)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者往往出现暗视觉障碍。

皮肤粗糙。

(2)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

所以缺乏者,儿童易患佝偻症,成人缺乏者得骨软化症。

(3)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维生素B1的来源是:

糙米、鱼、瘦肉。

(4)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者会出现坏血病。

5无机盐:

在体自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但其作用十分重要。

缺钙的人患佝偻病(成年患骨软化症),再如: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种成分。

缺铁者造成缺铁

性贫血,补铁方式是,多吃瘦肉、鱼、奶类、蛋、豆类。

专题四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一)组成及功能

1.血液:

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组成: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患贫血

白细胞

体积最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白细胞增多,发炎

血小板

体积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凝血

血友病(止血功能差)

血红蛋白的特点: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在人体内,血红蛋白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氧结合,在组织处毛细血管内与氧分离。

血型与输血:

ABABO,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2.血管:

动脉: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

静脉:

管壁薄,弹性小,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慢

毛细血管:

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壁最薄,管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在体表测得脉搏的血管为动脉血管(桡动脉),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血压。

3.心脏:

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

心室与动脉相通,交界处有动脉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二)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起点)→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终点)(此处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经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起点)→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终点)

(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经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血液循环的功能:

把氧气和养料运输给组织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运输到相应的器官排出。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叶片的温度。

2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

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1、叶片的结构:

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

   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保卫细胞内含有少量的叶绿体;

   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得叶片呈绿色)。

   叶脉内有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

2、光合作用:

②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场所:

叶绿体;   ④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⑤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⑥条件:

光、叶绿体

⑦实质:

物质变化是把简单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变化是把光能吸收并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⑧意义:

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为工业提供原料;

    为动物的人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呼吸作用:

指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注意:

(1)能量的去向有两个: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2)澄清的石灰水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遇到二氧化碳时就会生成白色沉淀;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所有生活的细胞都进行

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在光照下进行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贮藏能量

注:

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物质变化上是可逆的,但在能量变化上不是可逆的;

   ②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储藏粮食的措施:

(1)把粮食晒干后储藏;

(2)选择通风、干燥的仓房;(3)低温储藏;  

   ③新疆地区瓜果特别香甜的原因:

新疆地区夏天白昼长,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不强,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

4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反应式:

专题六生物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组成: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左右)。

功能: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空气的作用。

2.肺

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结构:

由众多肺泡构成肺泡与树枝状的支气管的细小分支相通;

肺泡的结构特点:

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与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

功能:

主要呼吸器官;肺泡的功能是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动作。

人在平静呼吸时,吸气动作的原理可以归纳为:

肋间外肌、膈肌等呼吸肌收缩,引起胸廓扩大,胸腔内容积增大,导致肺扩张,于是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反之,吸气动作则相反。

小结:

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及原理:

三、气体的交换

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吸入的气体含有较多的氧。

体内的气体交换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从“浓度高”扩散到“浓度低”直到平衡为止。

四、呼吸的全过程

(1)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实现)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

五、其他方面

1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2呼吸频率:

每分时间内呼吸的次数(次/分)

3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排泄

一.排泄

1.

排泄的概念: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气:

二氧化碳、水蒸气

2.排泄的途径:

排汗:

水、无机盐、尿素

排尿:

水、无机盐、尿素

(主要途径)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肾单位:

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三.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

成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血液

血浆

×

原尿

×

×

尿液

×

×

×

(二)尿的排出

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体外

专题七人体生命话动的调节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人体的神经系统自脊髓、脑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有许多突起,一条长而分支少的叫轴突,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叫树突。

3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二、脑、脊髓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1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叫做灰质。

2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里,自许多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色泽亮白,叫做白质。

3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叫大脑皮层,主要由灰质构成。

大脑皮层有许多凹陷的构和隆起的目,这就增大了大脑的表面积和神经元的数目。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

小脑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小脑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4脊髓的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三、神经系统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1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反射活动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的,这种结构是反射弧,组成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生下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

这种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反射过程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等。

(2)条件反射:

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

这种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

四、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1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

眼球由睫状体、巩膜、脉络膜、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组成。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矫正:

佩戴凹透镜。

五、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

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专题八复习生物的有性生殖

一、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其中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其中主要性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形成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在子宫。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直接从胎盘获得。

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方式:

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3生殖方式: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

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营养来自卵黄)

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自母体,直至出生时为止。

4鸟卵由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卵黄和胚盘等部分组成。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是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它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黄贮存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其中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分,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来自气室和卵壳上的气孔。

三、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一)种子的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起保护作用)和胚(主要部分),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2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它的子叶有2片,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它的子叶只有1片。

3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内部条件是:

完整并活的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成熟后,大多要经过一段休眠期才能荫发。

4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足水。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连接茎与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植物还可以通过营养生殖(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和组织培养来繁殖后代。

(二)植物的生长需水分和无机盐

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它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该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专题九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知识要点:

1、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遗传学中把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人的ABO血型)和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的行为)统称为性状。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等。

3、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于细胞核中,(生殖细胞中单个存在),它上面含有起遗传作用的主要物质即DNA(如人的体细胞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DNA上又有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这些小单位称为基因。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断。

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6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由一对基因控制。

在成对的基因中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7亲代与子代性状上的相似是因为控制性状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子代。

8男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分别是XY和XX,在自然界中男女比例一般为1:

1。

9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叫能遗传的变异;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叫做不能遗传的变异。

专题十生物与环境

一、知识要点: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环境影响生物,如初冬大雁南飞,“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4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6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十一生物技术与显微镜

视野亮度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