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工程技术方案.docx
《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工程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工程技术方案.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工程技术方案
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工程技术方案
2015年2月1日
一、项目系统建设背景
1.1本溪机电工程学校简介
本溪机电工程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学校,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主要包括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信息楼、实习车间、宿舍楼、专家楼、专家公寓、游泳馆、体育馆等建筑。
其中公寓楼包含380个房间,信息楼120个房间,均采用电供暖,同时,实训车间以及实训中心楼均承担大量实验实习任务,整体校园占地面积300余亩。
我校校区的校园网根据规划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于2012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国内领先的数字校园。
二期建设也即本项目是在一期数字校园基础上,结合我校国家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建设中“基于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建设”特色项目,结合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包括一卡通技术、RFID与电子标签、传感网、数字安防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无线网络、微信、二维码等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最终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内外一流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化物联网技术数字网络,最终实现智慧数字校园。
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的数字校园网,是一个多网合一的基于IP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安全通信网络、多媒体视频网络、语音网络、一卡通网络。
并具备高性能、高稳定、高安全、易使用、易维护、可扩展的特点,为学校今后的飞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校校园网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拓扑图如所示。
图1目前我校已建成的一期数字校园的网络拓扑图
1.2项目建设背景
(1)建设背景
我校在2012年建设了国内外一流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多系统多业务融合的基于十万兆核心的全数字校园网。
该数字校园不但可以满足我校办公、管理以及教学的数字化需要,还利用200M出口带宽和数字教学资源平台为本溪市职业教育区域数字资源中心提供服务。
为不断满足我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进行实施,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供信息和数据的集成服务,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平台,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支持信息的快速流动,使决策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流动,实现扁平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
在原有数字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和扩展网络的功能,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化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不断应用,为更好的将校园信息化发展推向更高水平,更好的满足中职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解决目前中职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解决传统的数字校园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高效方便的校务和学生管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以及对校园安全防范以及能源控制的需求。
因此,在我校现有数字校园平台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集智能管理、平安、节能环保的数字校园,特别是紧密结合无线移动终端、微信平台、二维码及RFID电子标签等,实现物联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已经成为下一步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的必然途径。
这也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
(2)社会需求
国家重视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要求各学校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职成9号文件》要求大幅度提高中职示范校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物联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利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二维码识别等,将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施把各类师生员工信息、设备设施信息以及环境状况信息等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通信,可以在校园中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可以扩展和增强数字校园的管理功能。
而且,我校率先开设了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不但可以为我校教育教学和信息化服务,成为我校重点建设的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还可以为区域经济服务,成为本溪市物联网体验与培训中心。
因此,建设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不仅是对现有数字校园系统的升级,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职教品牌、增强产业发展的必要推手,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
(3)现有基础
我校已经建设的数字校园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该数字校园网通过光纤、六类双绞线、无线等传输介质,目前已经实现十万兆为骨干、万兆到楼、千兆到桌面的信息接入,可实现对校园区域的全面覆盖。
实现了计算机网络、P视频监控、教学巡查、校园一卡通(消费)、班班通、网络接入、IP语音与视频、信息发布、多媒体录播系统等多系统业务的一体化。
还可以通过上海鹏达的数字校园平台软件实现了行政办公系统、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和服务系统、人事师资管理系统、实训中心管理系统、数据上报系统、课程制作系统、网络考试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等多种应用功能。
并建立了物联网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从基础设施到软硬件环境都堪称一流,这些都为本物联网项目建设带来很多方便条件。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同传统数字校园相比,在物联网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机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各类学校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升级和改造现有校园网络成为今后校园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同时,在我校特色物联网项目建设中,要特别体现移动的、智能的基于微信和二维码的特征的物联网技术特点和亮点。
1.3项目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为期2年的建设,到2015年4月前,以我校现有数字校园网络为依托,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利用数字化手段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校园,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特点基础上,体现特有的基于移动的、智能化的特点。
通过对现有数字校园设施和一卡通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升级,建设包括720个传感器节点的网络,借助传感器和RFID、二维识别码、微信、移动终端等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校园环境、资源、活动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
高效便捷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的目的。
通过各应用系统,如一卡通系统、数字电子地图(人员轨迹系统)、学生综合管理平台、校园安防集成系统与平安数字校园、校园环境、能源监控系统以及宿舍控电、信息楼电暖气控制、固定资产盘查、智能办公室、智能会议室等实现一个平安、智能、环保、节能的数字校园。
在促进学校各项管理的同时,还可以成为我校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推动我校职业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区域物联网体验与培训中心,为区域经济服务。
(2)具体目标
本项目从组成上看由各类软硬件系统组成,从模块上分五个子模块。
①模块一:
数字校园中功能模块的扩容和升级
一卡通系统扩容以及RFID网络建设。
在现有校园一卡通系统基础上,对校园一卡通模块进行扩容,增加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
分别建设2.4G以及900MRFID网络,满足智能一卡通管理的需求。
校园数字监控系统增加新功能。
增加电子周界系统(红外栅栏)、入侵状态监测以及网络报警平台和电子巡更系统以及分报警中心和分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校园平台和一卡通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
对现有数字校园平台模块进行整合。
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数字校园平台数据库接口对接。
②模块二:
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硬件平台基础建设
增加信息点数量和建设物联网无线网基础。
在现有数字校园网基础上,根据物联网建设要求,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通过建设覆盖全校范围的无线AP网络和ZIGBEE网络,增加有线信息点数量和物联无线网覆盖范围,满足物联网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同时,建立二维码数字校园基础设施。
构建物联网数据库平台。
在校园一卡通数据库基础上,对资产设备和校内资源进行统一编码和数据结构定制,构建全校统一的规范化的校园信息库和学校物联网数据平台。
升级目前数字校园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购买配套平台软件,满足物联网环境下数字校园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
实现重点区域和关键区域的传感器部署和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建设目标(分三个子模块)
在原有数字校园系统已经比较完善的各项管理功能模块基础上,还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如下几个功能模块:
应用模块:
建设智能管理数字校园模块。
通过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数字校园平台,在此基础上增加2.4GRFID网络,结合传感器技术,实现师生员工信息电子地图系统(人员进出、人员及贵重物品轨迹),及时掌握师生动态位置和状态信息,实现学生或员工的考勤和状态信息管理的智能化。
同时,尝试在学校管理中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管理量化考核的信息实时动态化,满足我校特色活动以及日常管理和家校动的需求,实现我校学生管理的特色化和智能化。
完成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盘查、考勤、智能办公室、智能会议室、二维码数字校园、微信管理平台等的建设。
应用模块:
建设平安数字校园模块。
针对中职学校学情复杂以及我校周边地区治安现状,在数字校园全IP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技术改造,升级为数字校园安全与环境监控中心,实现平安数字校园。
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校园安防系统保护,并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校园数字安全监控中心,并建立多个子报警中心以及网络报警平台和电子周界(围墙)及现场报警系统,通过安全监控中心的主机和系统,实现全校范围的安全监控与报警以及消防联动。
同时,增加安全环境监控系统,对监控范围内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度等信息的采集。
同时增加对火灾、水灾的的集中监控和预防。
实现对学校固定资产设备的安全状态管理。
应用模块:
建设节能数字校园模块。
针对我校地处北方,能源消耗较大的实际情况,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数字校园资源监控与管理中心,通过对校园内水、电特别是电力资源的集中控制与状态查询,掌握实时能源耗费信息,并能提供资源使用付费控制,完成对教室、实验室等资源的实时使用状态管理和资源分配,以及对主要建筑物及办公室实现宿舍集中控电、信息楼电暖气智能管理以及路灯管理,电表网络化管理以及各建筑物能源使用状态监控,实现校园的节能与环保。
成为学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
通过该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以及升级改造和维护,为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实训提供基地,并可成为本溪市物联网体验和培训中心。
1.4项目建设思路
从物联网的建设来看,整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系统的建设目标涵盖了系统架构设计、内容实施、安全保障和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内容。
从项目建设内容上划分,系统分三层:
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从物联网的技术分层看,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基础设施层包括:
网络布线,特别是无线网络建设以及各类传感器部署、数据信息点采集设施、数据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信息采集设备以及语音通信设备的安装调测等。
数据层包括:
完成各类软件系统所必备的数据库软件、各类数据汇聚、应用数据以及安装调试完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和相关的数据存储设备。
应用层包括:
各应用模块业务应用软件的研发实施、联调和试用以及各类配套的软件。
通过上述三层的建设,可以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系统内各类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与校内共享以及现有数字校园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的集成。
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按照网络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流程,根据我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建设上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1)针对目前我校数字校园网络的现状,提出整体升级改造建议,完成系统需求,形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2)对目前一卡通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扩充功能,增加一卡通的功能和范围,实现和数字校园平台的融合。
(3)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特别是无线网和传感器网络、二维码、微信移动网络以及数据中心建设。
(4)分应用系统建设各物联网数字校园功能模块。
建设智能管理特色校园、平安数字校园、节能环保数字校园。
(5)系统培训和使用。
在设计方案时坚持如下原则:
(1)实用性:
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使系统最大限度的切合学校的实际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数字校园的技术优势,融入物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手机APP,微信、二维码等特点,并且使用方便,维护方便。
(2)可靠性:
保证系统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首先从设备上提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在结构上精心设计,一定要注意环境特别是室外恶劣环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系统最终稳定、可靠的运行。
(3)先进性:
系统设计不仅要在当前具有先进性,而且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先进性,它可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升级,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4)经济性:
系统要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
以短期的投入,换取长期的回报。
(5)扩充性:
硬件采用模块设计,应具有非常好的扩充性,保证用户对系统有更广泛的要求时,无需大量投入。
二、本项目各子模块详细功能
为便于投标方了解我校项目要求,特别是针对我校示范校建设中关于基于物联网数字校园的特点和要求,现对本项目涉及的模块进行说明。
本项目中所有产品均需提供上门安装、调试、配置、培训及售后服务,按照国家标准提供三年免费保修服务。
校方有权提出对对应模块功能及界面的修改权利以更好满足学校需求。
设计及施工前,必须详细了解我校需求以及建筑和地理环境情况及特点,特别是涉及布线及电力功率等,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并特别注意要紧密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及移动终端管理、微信管理、二维码管理等手段的应用。
2.1数字校园功能模块的扩容和升级模块
本模块主要任务是对数字校园中功能模块的扩容和升级。
建设完成校园一卡通系统。
建设2.4G与900MRFID网络.对现有数字校园平台进行整合。
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数字校园平台数据库接口对接。
该模块主要应根据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对现有数字校园中相关功能模块以及一卡通系统扩容和升级;在此基础上,建设2.4GRFID网络;实现对现有数字校园平台进行整合;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数字校园平台数据库接口对接。
整体上完成对我校现有数字校园的扩容和升级。
主要是针对现有一卡通的基础设施和功能的升级,本项目主要是通过新建立智慧一卡通管理模式,重点在人员与物资的管理上,要求新增加设备及软件必须能够和我校目前数字平台系统系统兼容,本物联网数字校园项目中,考虑产品兼容性以及管理方便,涉及一卡通及RFID等应采用同一品牌型号产品,避免资源浪费,本部分模块重点是RFID网络的建设、管理模块、软件、二维码、电子标签等。
实现全覆盖,满足考勤,人员,设备管理的需求。
该模块主要功能(部分软硬件根据应用分散到本项目中的其余模块建设完成)。
整体上进一步扩展一卡通功能。
这里说的一卡通系统大体包括:
迎新管理、电控管理、考勤管理,人员进出管理、电子地图(人员轨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的软件,部分模块中涉及的软硬件在本项目后续模块中根据应用分别实现。
RFID网络扩容(重点是远程2.4G和900M的rfid网络建设,为人员考勤轨迹定位系统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做基础)
实现数字校园平台数据库与一卡通及数字平台软件(上海鹏达数字平台)软件数据库的并库,最好采用统一数据库接口,至少接口之间能够关联,一个账户多个地方可以用。
由一卡通产品提供对数字平台的数据库接口实现,实现人员、物资、资产等信息的接口对接。
避免出现多系统、多接口现象,工程中标单位必须确保最终达到数据库关联并做到接口对接以及彼此数据互通。
为实现学生智能管理,建立学生二维码以及RFID卡管理,每个学生一个RFID卡或者一个电子胸签卡(学生卡采用2.4G和M1卡二合一,并印刷有学校标志,预留二维码及照片识别区),能实现定位及考勤,能与原有一卡通系统兼容使用,实现考勤及定位和出入管理等。
建立我校固定资产盘查系统所需要的相关电子标签卡(900M)及配套系统,用于设备点验及进出库管理,配套其他对应的读卡设备,定位设备以及管理软件等
首先,在本模块中应对现有数字校园中功能模块的扩容和升级。
进一步扩展完善一卡通模块,如进出管理、资产盘查、考勤、迎新、电管理模块,增加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校园内一卡通全校师生达到百分百。
建设2.4GRFID等远距离网络,增加远距离读卡设备和对应激励器等,全面普及基于手机一卡通或白卡模式的校园一卡通认证和计费系统,增加相应数据识别设备的数量。
将一卡通的数据库和数字校园平台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接口关联,初步建成物联网一卡通数据平台。
师生员工以及寝室、教室、实验室、设备等,均配备电子标签卡,其中师生按照1200人规模(配备2.4g,M1二合一卡),贵重设备电子标签卡按照5000余个。
不但可以用现有的手机一卡通SIM射频卡实现,也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卡实现。
当师生携带具有RFID电子标签的手机SIM卡或者胸卡通过标签识别器时,电子标签被标签识别器自动感应并通过无线网络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经过处理之后再将处理结果发送到标签识别器上,从而实现灵活、高效的自动身份识别和资产管理等信息管理。
通过升级校园一卡通,结合手机一卡通系统,达到能够记录每个学生、教职工人员的出入学校、轨迹等管理。
实现消费、身份信息等一卡通管理。
在教室门口、办公楼门口、寝室楼门口安装15个远程读卡器,可以实现学生考勤、教室考勤不停留考勤系统。
实现考勤智能化,非停留化。
说明:
本方案中中所涉及到软硬件及功能请参考表中场所和功能,涉及实际施工的布线的电源、电源线与线缆、支架、防雷、防雨等应一并考虑进去。
本次招标时应含全部相关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
上述产品一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修,保修期自验收合格日期为准开始,软件产品以套的形式出现,包含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软件和中间件以及相关数据库接口等的修改和安装设置,具体功能应满足学校物联网校园实际需要,以下同。
关于软件系统,本项目(包含工程中涉及的各个模块)中所有涉及到的软件应为正规公司产品,不准使用盗版软件产品,软件应该满足我校物联网数字校园的技术要求和需求,软件功能方面应该满足学校需求,学校保留根据实际提出软件产品界面和功能的修改意见,如果中标后发现软件产品功能与资料不符以及功能距离学校实际需求差异较大,软件公司必须提供必要的修改,并承诺完成与我校现有软件数据库的接口。
软件应该普遍具有扩展性强、易维护,实施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适于多校区联网使用,也可将系统放在互联网上用,支持手机访问。
软件支持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分系统之间正常数据交互所要求的数据接口规范及操作接口规范。
软件还应遵循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满足国际标准化教育软件技术操作规范,遵循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
原则上,为保护学校利益以及整体兼容性考虑,在同一大类功能软件产品应采用同一公司的产品,界面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用户应通过统一的系统应用平台进入各子系统。
软件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保证个子系统的数据安全,数据格式标准化(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易于与其他系统提供接口。
具有灵活的报表自定义功能,便于学校结合个性业务自定义所需报表,集成商必须向软件提供商提出校方对一些特定报表和显示界面的修改要求。
软件开发商或者提供商必须承诺。
系统执行效率高,运行速度快,功能易于扩展及二次开发。
优先考虑采用B/S模式进行控制和管理,支持手机访问和网络WEB方式访问优先考虑采用。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校园硬件平台基础建设
该模块完成物联网基础设施层施工,完成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平台基础建设工程,建设无线校园网,主要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以及WIFI,并部分区域建设基于zigbee无线自组网的无线网络;同时,完成各楼宇传感器网络建设,实现重点区域和关键区域的传感器部署,并完成校园物联网数据平台。
本部分是从物联网的角度,而不是常规数字校园角度考虑物联网建设基础,为后续的三个模块打基础,也就是说一期数字校园和这个物联网模块共同为后续三个物联网子模块(平安数字校园,节能环保数字校园,智能管理数字校园)打个基础。
重点就是无线局域网建设、物联网传输网建设及传感器网络建设。
例如无线网、传感器以及ZIGBEE等传输技术。
本模块完成以下几个任务,一个是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AP网络,含室内和室外两大部分,覆盖学校主要区域,在部分区域建立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自组网,实现无线传感器等信号的传输,这里说明一点,由于本网络是在一期的基础上建立的,不能说所有的传感器都必须采用ZIGBEE传输,传统的安保等也可以采用传统的信号传输,这是可以的,但是最终必须落实到采用网络技术传输及管理,如果更适合ZIBGEE的,应该采用ZIGEBEE传输,如部分智能管理办公室等,有一些安保,环境信号更适合ZIGEE就采用ZIGBEE,更适合有线就有线,更适合无线就无线,具体来说,应该能够实现覆盖全校重点区域的ZIGEE网络。
至于传感器网络,属于后续三个模块的基础设施,无论是防盗,火灾,水,电以及温度,湿度,光照,水污染等,都应有传感器,有的传感器直接采用ZIGBEE传输,有的采用传统有线和无线信号传输,可以混杂使用,但是尽量便于管理和控制,因为最终后边三个模块必须能够实现集中管理和查询等。
本部分主要完成的功能
1.建立一个覆盖全校主要区域的WIFI网络,重点注意穿透力、速率以及节能环保和管理性、智能型无线AP及路由设备,应优先考虑功率强的智能无线路由设备,设备便于管理和手机控制。
2.建设ZIGBEE网络(为后期智能管理办公室、定位、环境参数获取管理等做基础)。
主要是转换器及中继器。
3.建设传感器传输网络。
传感器分布于下面应用模块,但是应通盘考虑传感器类型和个数及部署特点,环境类传感器尽量多传感器集成,电力传感器等应注意功率及安全,安全传感器注意环境和布线及信号穿透率等。
4.对应设备的管理以及服务软件等
具体有:
建设覆盖全校园的无线AP网络,满足数据传输和物联网智能设备联网需求
无线局域网具有有线网络所不具备的布线简单,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在校园室外建立无线AP基站以及室内各楼层建立无线AP站点和中继器,建立基本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配合,形成全覆盖,一个是满足我校智能管理数字校园无处不在的网络需求,再一个是满足物联网设备对无线信号的传输需求以及传感器网络的传输要求。
建设基于WIFI或Zigbee无线自组网的无线网络,覆盖所有传感器节点和主要建筑和设施。
WIFI及手机通信技术目前已经很普及,此处不再详细描述,主要是满足全覆盖以及部分智能管理设备对无线需求,包括手机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无线传感器等。
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便宜的、低功耗近距离无线组网协议。
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
特别适合应用于一些短距离的无线网络的组网,适用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