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5296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x

名师解析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云南省2015年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4.据《西周的政体:

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  )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因为小国周是从西边开始,进攻灭掉了东方的大国商。

因此商的旧势力范围在东南、东、东北三个方向,分封诸侯是为了控制这些地区,所以诸侯都在这些方位,故A项正确;分封制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就是会使地方割据势力坐大,故B项错误;利于文化传播天下不是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本题中的诸侯所在方位为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无法看出扩展王朝四周疆域的要求,故D项错误。

【答案】A

25.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亦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

这一学说(  )

A.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B.说明应德治为先且刑罚为主

C.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D.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解析】儒学的思辨化是从朱熹开始的,儒学的思辨化是指儒学已成系统,定论,并实现了世俗化的统一认知,并作为约束行为准则,题目中董仲舒认为可教化之人为“中民”,“圣人”不用教化,“斗筲”之人教化不了,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及刑罚,故B项错误;汉初无为而治时期的思想为“黄老之学”,道家学说为主要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将人按资质划分“三等”,九品中正制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董仲舒的“三等”人划分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故D项正确。

【答案】D

26.明初政府招商人把粮食实物代为输送到北方边防卫所,换取贩盐执照,然后到指定盐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销售,晋商以此为契机崛起。

这表明(  )

A.商帮的活动是官营商业的新形态B.盐业官营制度己正式废除

C.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将商人组织化D.政府改变对商人歧视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并非是官营商业的新形态,故A错误;政府招商代运,并需领取贩盐执照,在指定地点支盐、销售,故而盐业官营制度己正式废除这一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为“政府找商人”、“晋商”、“契机”可以看出政府招商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商人进行经营,故C项正确;从题目中无法看出政府对商人歧视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27.据记载: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

”材料说明了(  )

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

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

【解析】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从题目所给材料并未描述,故A项错误;军机处一开始是为适应西北军务而设的,从材料中也可看出军机处并非由内阁演变而来,故B项错误;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雍正时以适应西北军务而设,后又“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

”可以看出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故D项正确。

【答案】D

28.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

政府也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在历史和地理两科规定对儿童进行乡土教育。

这一现代乡土史志运动(  )

A.是传统“家——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

B.被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来建立反清组织

C.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

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题目中可以看到由于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以封建中央政府为中心的思想发生了动摇,乡土建设思潮成为潮流,故A项正确;维新派并未建立反清组织,故B项错误;本题中涉及内容不只是经济方面内容,故C项错误;军阀割据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扶植的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末清政府腐朽没落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冲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虽有新的乡土意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部分的军阀割据的土壤,但是要消除是不可能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9.它是民国以来至当时,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好的时期,各种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农林部和中央农产促进委员会督导,省农业推广委员会领导和县农业推广所具体负责,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

甘肃农业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北洋军阀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解析】北洋军阀战争失败,与材料“战争胜利”不符,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把西北建设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基地,开始重视和加强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发放农贷,推动甘肃农田水利、农业生产和农村副业的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中原解放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汉水之间,以河南为中心,连接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四省,与材料“甘肃农业”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题中所给的“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不相匹配,故D项错误。

【答案】B

30.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

“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

A.政治、外交等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材料提及突进期为建国初期,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建国初期有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进期内有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进期除了“一五计划”之外,还有“三大改造”,改造与建设并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1.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

他们的誓词中有:

“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

”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B.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D.对公民义务的强制性有违当时的民主原则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中未有关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的描述,故A项错误;本题题意无法看出对外扩张战争频繁,故B项错误;参训青年愿意自己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服从于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与合理的法规可以看到他们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自由至上,故C项正确;从题目中我们看到参训青年自愿接受与承担誓言,无强制性之说,故D项错误。

【答案】C

32.严复评论道:

“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

”这直接揭示了牛顿力学体系(  )

A.缓和了神学和科学的矛盾B.促成人们对自然认识的飞跃

C.导致启蒙运动在英国首先兴起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科学原理

【考点】经典力学

【解析】缓和了神学和科学的矛盾与题意不相关,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与题干相符,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启蒙运动,故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使人可以精确掌握力及其作用,实现了机械的制造,推动了工业革命,导致现代化进程飞速进展,牛顿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科学原理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

【答案】B

33.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

这一平衡表现为(  )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故A项错误;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故B项正确;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而不是决议,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共和政体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而不是共和派和民主派,故D项错误。

【答案】B

34.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

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

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斥在生活中使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无资本主义成分,且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进入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当中央的政策方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成分,且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1953年之后为改变苏联严峻的农业形势而提出的,本题时间为1925年,故D项错误。

【答案】B

35.右图为某国际组织内设机构图(局部),该国际组织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共同体D.上海合作组织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从题目中给的结构图,可获得如下关键词:

“某国际组织”、“地区反恐机构”、“论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并非地区反恐机构,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为了促进亚太经济合作健康发展而建立的,而并非地区性的反恐机构,故B项错误;欧洲共同体主要目标是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故”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是过去已死的东西;国故是杂乱无章的零碎智识;欧化是有系统的学术。

现在我们中国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吸收欧洲现代确有价值的学术……造成一个能够和欧化并驾齐驱的“国新”。

从已有意思生出新意思来,在国故学里,亦是常有的事情。

要研究国故,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凡立一说,须有证据,证据完备,才可以下判断……择善而从。

——摘编自毛予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

材料二国故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亦方生未艾也。

国故,东洋文明之代表也。

欧化,西洋文明之代表也。

今日东西洋之文明,当然处对等地位。

吾人之研究国故,非为保存败布,实欲制造新纸(新文化)。

夫以国故为至高之学,谓即此已足,无事外求者,信乎其无世界眼光矣!

……输入欧洲物质文明,实亦今日当务之急。

以进化言,新者未来之称号,故者求新之根据。

非难国故者,每谓国故无科学之精神。

其所谓科学之精神者何,即从善服义是也。

——摘编自张煊《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

(1)1919年5月,毛子水和张煊“国故”争辩之后不久,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一场整理国故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人“国故”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人“国故”思想共同点出现的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场争辩及之后的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9分)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

(1)第一小问异同。

同:

结合材料一、二所给信息可获得两者都主张输入“欧化“,研究”国故有必要性;提出再造新文化的目标;要有科学精神。

异:

从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可找出两个材料有关“国故“的不同点:

国故的学术性质主要是生死判分;”国故“与”欧化“地位;研究”国故“方法;对“科学的精神”的理解。

第二小问原因:

时间为1919年,通过时间可以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正处于救过道路的探索期,新文化运动兴起,其运动内容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与一战的东西方文明的冲击使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考生注意联系知识以及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提高。

(2)从材料一、二与新文化运动知识上的联系,不难总结出国故运动的积极作用,对中西文化认识的深化、促进中国近代文化的健康发展,但是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化领域脱离现实的现象产生。

考生平常复习中对于史实材料的思考要多加进行思辨思考,以帮助扩充思维。

【答案】

(1)同:

主张输入“欧化”:

认为研究“国故”有必要性;提出再造新文化的目标;要有科学精神。

(4分)

异:

“国故之生死”的性质判分;“国故”与“欧化”的地位;在研究“国故”的方法上,对“科学的精神”理解不同。

(4分)

原因:

救国道路的探索是时代主题;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解放了思想,鼓舞了理性批判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但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仍较为深远;一战使西方文明受到冲击,知识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反思。

(8分)

(2)影响:

深化了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有利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导致文化领域脱离现实的现象。

(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1948—1981

5.5

3.2

3.7

0.7

-1.2

0.0

6.8

2.9

3.7

4.2

2.7

2.0

4.1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解析】第一小问因素,从材料所给表格中可以看到如下时间段变化最为明显“1860—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密切了各国间的联系)、”1929—1938(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948—198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时期),故因素有:

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下世界工业生产状况)、世界市场密切了各国的联系、国际局势的影响、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贸易政策。

第二小问说明,考生从中择取三点与第二小问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相符合即可。

史实:

择取图表中任一时段,考生进行回顾该时段经济发展变现与第一小问结合即可。

【答案】此题只要相关因素的概括符合题意,选用史实说明准确,即可评分。

示例一:

因素:

科技进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世界市场。

(6分)

说明:

186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

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分)

示例二:

因素:

世界工业生产状况:

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

(6分)

说明:

1929—1938年,世界贸易呈负增长。

经济大危机,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

(6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商鞅变法50多年后,赵国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

他感叹: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他提出建立新式骑兵并无太多异议,争论集中在胡服上。

赵武灵王多次劝导反对派,他曾说: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故礼月艮莫同,其便一也。

”武灵王改革后“略中山地……西略胡地……林胡王献马”。

汉代刘向说:

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

”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

秦国商鞅用暴力手段推行变法,虽然成功,最后自身也遭车裂之刑。

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急于求成而兼用暴力都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

——摘编自孙开泰《试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

(9分)

【考点】赵武灵王改革

【解析】

(1)赵武灵王是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从材料“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也可判定时间为战国时期,故考生可回顾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上的社会表现,并将相关内容进行罗列即可。

(2)从材料“武灵王改革后‘略中山地……西略胡地……林胡王献马’”、汉代刘向说:

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可看出武灵王改革后国家军事实力增强。

“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

”可看出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服骑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代郡和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故可看出有利于民族融合。

“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可看出对后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答案】

(1)背景: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赵国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礼崩乐坏,思想活跃,讲求功利。

(6分)

(2)影响:

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改革方式对后世有一定借鉴意义。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法随着文明日进,已产生不少流弊。

他看到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能够“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提出政府应建立“五权分立”体制。

五权各自独立,分别由整个国家的专门机构行使,使中国成为一个“庄严华丽的国家”。

他又认为欧美代议制民权尚不能切实而普遍于个人,主张人民应直接享有创制法律、复决法律、选举官吏与罢免官吏的权力。

他还认为,欧美大凡民权发达的国家,多数的政府都是无能的;民权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多是有能的。

因此,他主张将国家大权分成人民权和政府权,即政权和治权两部分。

政权应完全交给人民,治权则应完全交到政府机关之内。

他将人按天赋聪明才力不同分成“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三种,前两种人可以行使治权,后一种人可以行使政权,三种人分别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缺一不可。

——徐辉琪付建成《宪政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来源。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思想的积极意义。

(6分)

【考点】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五权宪法”思想

【解析】

(1)第一小问主要内容,可从材料信息中获得:

五权独立、由国家专门机构行使,民众民权如何行使,国家大权分政权、治权两部分。

第二小问来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

西方三权分立;我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影响;孙中山对人的资质、能力的认识以及其民主实践过程中的认知与探索。

(2)本小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五权宪法”对西方三权分立的发展,对西方学习的深入与创新,丰富了孙中山的民权学说,也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本小题考察考生对知识的联系运用能力,考生平常多注意知识的积累、联系并理解、运用知识。

【答案】

(1)内容:

政府建立五权分立体制;民众有直接民权;政权与治权分开行使。

(3分)

来源:

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孙中山对人的资质、能力的认识;孙中山的民主实践。

(6分)

(2)意义:

发展了权力制衡的原则,丰富了代议制理论;对西方民主由模仿发展到创新,向西方学习日渐深入;丰富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思想的内容:

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

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

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

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

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

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一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

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

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自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9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解析】

(1)从材料二“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中可以得出在美国,德军战俘得到人道待遇与保护,死亡率很低;从材料二“在德国,美英

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

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可以得出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具备基本生活条件,但到战争后期陷入困境;材料二“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得出苏军战俘遭受非人道待遇,死亡率很高。

(2)结合材料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