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982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docx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

医联体表态发言(共3篇)

第1篇:

医联体

医联体

医联体

什么是医联体?

所谓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一味涌向三级甲等医院。

[1]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首个签约成立的医联体位于卢湾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共由7家医疗机构组成:

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二级医院2家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卢湾区东南医院,一级医院4家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也依然可以持医保卡在全市各医院就医。

但是,医联体内就医的便捷性更为突出,如有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等。

原标题[本市今年将推广“医联体”]

在昨天平谷团的讨论会上,副市长丁向阳给代表们算起了账:

去年北京有5家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平均每人次患者省下了大约100元的花费,其中医保基金省下70元,个人省下30元。

首批参加医药分开试点的朝阳医院,在取消以药补医的同时,还建立了与区域内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分工合作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即北京朝阳医院集团,集团内的几家医院之间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畅通,床位资源统筹使用,以缓解大医院住院难的现况。

同时,友谊医院、世纪坛医院也正在试点“医联体”。

丁向阳表示,这种模式今年将会继续在北京各大医院推广。

此前,市人力社保局曾透露,目前本市正在进行调研,计划完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大病的补充医疗办法,解决重大疾病参保人员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医疗费用负担重的问题。

对此,丁向阳表示,这种补充医疗保险将引入商业保险模式,以纳入病种为前提,再根据费用不同,制定相应的报销比例。

患有相应病种的参保人员可以先通过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一次报销,再通过商业险进行二次报销,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本报曾经发起的“让出生命通道”的大讨论也再次成为会上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丁向阳表示,北京的急救效率必须提高,目前北京120、999均已配备了急救摩托车,但普及意识还不够,今后还要加强急救员的培训,让急救车辆的驾驶员也具备急救技能,甚至可以使用电动自行车,灵活快速地赶往目标地点。

同时还要在社区培养家庭急救员,在急救车辆没有到达现场的时候,社区居民可以呼叫社区服务站,派出邻近的家庭急救员进行临时处置,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医联体分解“看病难”“看病贵”(附照片)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21年09月19日07:

27来源:

文汇报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本报记者唐闻佳

2021年3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

所谓医疗联合,简单地说,即包括瑞金医院、2家二级医院(东南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7家医院,今后将依照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将区域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功能调整得更合理,把医疗分层服务运行得更到位。

9月13日,瑞金-卢湾医联体协调会在黄浦区政府举行,除了区内相关办公室、区卫生局,到会的还有原卢湾所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瑞金医院门诊、对外合作等部门负责人。

这是一次低调、小规模的内部协调会,也是医联体正式与居民签约前的最后一次多部门协调会。

经过一年试点签约,这个沪上首个区域医联体将在9月下旬与居民正式签约。

记者日前走访瑞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探究竟,看看医联体是如何回应“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

社区医检,三级医院专家“审定”

记者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龚晓勇医师时,他正在放射间的电脑上“读片”。

这个被称为“DR”的系统,很快将与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原卢湾区中心医院)的放射科连通。

今后,龚晓勇这里拍摄的片子,会立刻传送到卢湾分院的放射科,待专家“复核审定”,将结果回复龚晓勇。

这一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平均30分钟可以得到回复结果。

2021年3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

所谓医疗联合,简单地说,包括瑞金医院、2家二级医院(东南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7家医院,今后将依照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将区域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功能调整得更合理,把医疗分层服务运行得更到位。

但医联体到底是做什么的?

龚晓勇的工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窥见医联体的一些作为与实惠。

龚晓勇工作中有一道“远程发片”程序,基于的正是瑞金-卢湾医联体内统一建立的“放射诊断中心”。

该中心将设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预计到今年年底,医联体内的所有医学检查都将汇总到这个平台“复核审定”才出结果。

龚晓勇说,为了达成摄片质量、摄片要求等方面的统一,他还专门去卢湾分院接受了两个月的培训。

“社区医生接触的病种是有限的,让三级医院专家审核读片结果,无疑能提高医疗质量。

而更重要的意义是,今后医联体内将实现”检查互认”,这不仅避免了重复检查,也节约了医疗资源,是老百姓、医院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虹霞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医联体内还在就“检验检查中心”进行最后的调研与实验室认证。

这两大医学检查中心的建成,意味着瑞金-卢湾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检查质量将确保一致。

光缆连通,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大约在两年前,瑞金医院地下光缆铺设工作悄然铺开。

要搭建医联体,就要打破医院间原本的“信息孤岛”状态,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连通的基础。

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LIS系统(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全部接入。

这是瑞金-卢湾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意味着各级医院已实现电子病历、电子检查报告、电子处方等病人医疗信息电子化,实现医疗机构共享。

一个可预见的就医场景是:

病人去瑞金医院就诊,医生可以调阅他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内建立的健康档案、慢性病病史、就诊记录等;反之,居民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生可以调阅他在其他二三级医院做过的检查报告,等等。

信息化建设推进,为未来实现更多层次的医疗资源共享提供可能。

“这好比建设统一的高速公路,未来只要建设不同匝道,接上接口就能打通支路,实现新应用。

”瑞金医院副院长、瑞金-卢湾医联体副总监胡翊群教授告诉记者。

社区医生,去瑞金医院脱产轮转

医联体为何而建,“分级医疗”是绕不开的目标。

在医学界、社会保障部门等看来,分级医疗的益处已经毋庸置疑,表面上它有望改进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顽疾,更深层来说,它将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医疗费用等。

听来“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推行却并不容易。

徐虹霞向记者介绍,在全新的医联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位更明确:

以家庭医生为抓手,实现对居民的全程健康维护,从出生到死亡,包括孕产妇时期新生儿、产后访视、入学体检、成人后疾病筛查、老年期康复与护理、临终关怀等。

这对社区家庭医生要求很高,也意味着医联体内对家庭医生有巨大的缺口。

几乎与医联体启动同时,瑞金医院索性开始了对医联体内社区医生的统一培训。

“走进家庭的医生,就叫家庭医生么?

真正的家庭医生要接受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训,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守门人,才不至于病人患”小病”也跑到三级医院。

”尽管身处三级医院,胡翊群深悉,家庭医生的质量关系医联体全局。

“要真正实现分级医疗,前提是组建一支高质量的社区全科医生,或者说家庭医生队伍。

这是一次不亚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计划,社区医生进入瑞金医院各科轮转,两年全脱产。

“与应届生不同,这些医生更会带着社区的需求去学习,他们明白社区老百姓的感受、社区的病种特点。

”徐虹霞认为“守门人”的角色定位在赋予社区重责的同时,也为社区医疗机构设置了更为明晰的发展方向,提升社区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签约居民,医联体内优先就诊

9月下旬,医联体与居民的签约仪式将在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启动。

记者从医联体内部获悉,首轮放出的签约数量有限,并不追求签约数量。

“不要草草签约,要做到签约一个,做实一个。

”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医联体内部的考量是,不要让签约数量悬浮在半空中,这样医联体目标难以落地。

谨慎、务实的态度基于对现实困难的认识。

“无序就医”、“小病大治”等医疗现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排队长、医疗资源紧张、医疗资源浪费等情况。

但,若要老百姓做到“小病在社区、重病急病去瑞金”,也并非朝夕间能达成。

与医联体签约秉承“软签约”的特点,居民可以去医联体指定医院看病,也可以自由选择医联体外本市其他医院就医。

“我们不能做减法,只能做加法,增加惠民措施,让老百姓尝到有序就医的甜头。

”相关负责人透露,具体的“甜头”包括

每天瑞金医院的每个专家给每个社区预留一个专家号。

以400名瑞金医院专家计,按一个专家半天放20个号计算,每天有4个号分别预留给医联体内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瑞金医院专家定期下社区会诊和强化培训,社区会将疑难杂症搜集起来让专家集中会诊,社区医生参与学习,遇到重症患者,可以及时转诊到瑞金医院和卢湾分院。

如需大型检查,签约居民可以优先去瑞金医院或卢湾分院接受检查。

病人在瑞金医院和卢湾分院接受手术后,如有必要可以转到医联体内二级康复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社区会优先安排床位„„

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是大方向。

记者从医联体内部获悉,在此次签约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讨论第二批签约规模。

“这要看医院的接受程度。

尤其是瑞金医院,除了签约病人,还有大部分医联体外的老百姓,甚至外地病人,能拿出那么多优惠资源给社区,并不容易,需要勇气;而其他医疗机构配合,比如转型为康复医院,意味着医院要整体转型,相关科室的归并取消后,人员要流动到医联体内的其他医院。

分析人士说,医联体的实现,各家医院必然都将有所牺牲,但大家依然愿意走到一起,是基于一个共同目标有序医疗,分级就诊,这是政府、医院、医务工作者、病人都将受益的“多赢”。

据悉,瑞金-卢湾医联体有个5年目标:

1、实现分级医疗、分层就诊;

2、实现医联体内部各学科整合;

3、实现人员、财务、物资有序统筹。

医联体缘何不叫座

《中国社会保障》2021年第9期作者:

蔡江南

近期有不少关于上海医联体的报道,社会热议也很多。

这项旨在通过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分级就诊等创新机制,引导市民分层就医,优化就医秩序的措施,并没有引来市民赞同。

有统计表明,近七成市民不赞成医联体,其中有近五成市民认为医联体会使自己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两成担心会延误病情。

上海医联体政策出台的初衷为何会与实施现实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它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医联体这种模式,能达到医改的目标吗?

若要医联体取得成功,关键因素在哪?

医联体与看病难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造成看病难的原因,然后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造成看病难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符合质量的医生人数太少;第二,现有的体制阻碍了稀缺医生人才的流动,使得符合质量的医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我国目前大约有两百万医生,每千人口大约有1.5个医生。

在世界上的十个人口大国中,我国的医生与人口的比例位于中间位置。

然而,具有大学本科教育水平的医生只占约三分之一,具有医学博士教育水平的医生还不到1%。

如果采用其他国家的医学博士标准,那么我们的医生人口比只有印度的四十分之一。

因此,符合质量医生人数的极端缺乏和供不应求,是造成我们看病难的根本原因。

在其他国家,从事基层医疗的医生并不是低水平的医生,而是同样受过全面系统医学博士教育和训练的全科医生,所以他们完全能够承担疾病诊断和基础治疗的责任。

而在我国,从事基层医疗的医生一般缺乏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往往无法承担诊断疾病的责任,所以使得病人需要去大医院首诊。

当然,不排除存在病人盲目就医的情况,但是病人需要大医院中的医生进行首诊,这是客观存在的合理需要。

如果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任何其他办法都仅仅只能治表。

不管采取医联体还是其他办法,病人还是不会愿意去基层医疗就医。

在我国目前高质量医生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合理使用的话,还是有提高使用效率的余地。

但是我们关于医生的一些制度规定和体制,严重阻碍了医生的合理流动。

例如,规定医生必须定点执业,只能在一家医院里工作,医生只是某一家医院的雇员,难以进行个体行医。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医联体能够推动高质量医生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生的利用效率。

然而,我们目前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体制,不打破这种体制约束,即使在医联体内部,医生也无法自由流动。

医生不流动的话,如何能够让病人流动起来?

在许多国家,从事基层医疗的全科医生是个体或民营医疗机构工作者,自己本身是自己的雇主,享受充分的自主权和流动权。

医生可以与任何医院签约,将病人自由转诊给其他专家和医院。

医生与医院之间是一种流动组合的弹性关系。

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医生本身的流动是病人流动的前提条件。

要使医联体能够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发挥作用的话,首先必须解决医生在医联体内部合理流动的问题。

如果医联体是一个实体性组织的话,原来各个组成单位的原有体制必须打破,变成一个单一的体制,或形成一种新体制。

如果医联体是一个虚体的话,各个组成单位本身必须享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这样才能够将财务和治疗关系在医联体内部重新组合。

当然,不要忘记,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医联体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题,这需要符合质量的医生人数极大增长。

医联体与医疗质量、病人选择权

无独有偶,目前美国也在推动发展医联体,称为“医疗责任组织”(AccountableCareOrganization,ACO)。

但是,美国推动医联体主要是力图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系统管理和协调病人的治疗全过程,提高医疗质量;第二,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避免医疗事故,节省和控制医疗费用。

这是奥巴马医改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老人医疗保险计划正在积极推动试点。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也是许多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

这表明,除了有助于解决看病难问题之外,医联体可以在医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医联体之所以称为“医疗责任组织”,这意味着医疗服务方不仅要对治疗某一个具体疾病负责,而且要对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负责,对病人的健康负责。

因此,医疗方的责任范围大大扩展,也更需要强调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这不是某一个医生、某一家医疗机构所能够承担的责任,而需要在各个有关的治疗方之间进行协调,对病人进行系统了解、沟通和治疗的协调。

这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联合体,将病人的治疗全过程都包含在内。

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来说,治疗过程需要涉及各种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包括急性发病的治疗、慢性病的管理和护理、药品治疗等。

医联体要能够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和健康的责任,其前提是医联体与病人之间需要保持一种稳定和持续的联系。

在特殊情况下,病人仍然可以在医联体之外接受治疗,但是医联体还需要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

因此,病人与治疗方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以及医疗方对病人所有治疗情况的全面掌握,是保证医联体能够对病人治疗质量和健康负责的重要条件,也是医联体本身成功的重要条件。

如何保持稳定的医患联系,这是医联体面临的巨大挑战。

这在一个地理上相对比较偏僻、人口不多的地方,当只有一个医联体存在,没有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保持病人与医联体之间的稳定关系不是一个问题。

然而在人口多的大城市中,存在好几个大医院,可以组成好几个医联体。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我们排除采取强制的行政手段来限制病人流动,如何让病人相对稳定在某一个医联体内,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医联体吸引病人的关键条件是,其本身具有全面系统的医疗资源,包括高质量的医生。

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病人不需要离开医联体去寻求治疗。

医疗服务质量也是吸引病人的重要条件,这里的质量还包括服务态度,对病人需要的及时反应,对病人的尊重等。

这样,在各个医联体之间便存在一种对病人的竞争,这也会促使医疗服务方提高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除了医疗服务方需要具备各种条件外,医疗保险也应当发挥经济激励的作用。

在医保费用支付上,可以采取各种激励办法来引导病人的流向。

例如,对于选择参加医联体的人,医保缴费水平可以相对降低。

当人们参加了医联体后,在需要使用医疗服务时,还是可以有选择治疗方的权利,仍然可以在医联体之外接受治疗。

除了特殊需要外,如果选择在医联体内部接受治疗的话,可以让病人承担较低的共付金额。

这些经济激励措施可以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促进病人与医联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联系。

医联体与控制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与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之间有很重要的联系。

传统上使用的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刺激医疗服务方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数量,使用价格昂贵的医疗项目,来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

如果我们采用按人头付费的方式,医疗服务方便会失去增加服务数量和使用昂贵服务项目的动力。

但是,按人头付费要求病人与医疗服务方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从而医疗方能够对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负责,能够承担病人医疗费用的经济风险。

因此,医联体的存在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当病人稳定在某个医联体内时,医疗费用付费方(医保)便可以与医联体签约,按照医联体承包的人数来支付人头费用。

当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从按服务项目付费转化为捆绑式的付费方式时,意味着医疗服务方承担一定的费用风险,从而具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便需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防止出现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服务质量来获得经济收益的情况。

因此,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考核和监管需要与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配套进行。

医联体的存在也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一个医联体内部的各个机构之间,可以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来管理病人,对于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沟通协调。

因此,我们还需要相应建立对整个医联体质量的考核体系和信息收集的系统。

综上所述,仅仅依靠医联体本身并不能有效解决我们现有的看病难问题。

医联体在医改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有其他的配套措施。

事实上,建立医联体、推进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信息系统,这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医改体系。

这三者之间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将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从而有利于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从数量驱动型的医疗卫生体制转化为质量驱动型的医疗卫生体制。

作者为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高级研究员、

中欧商学院和上海财大兼职教授

第2篇:

医联体

医联体

什么是医联体?

所谓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一味涌向三级甲等医院。

[1]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首个签约成立的医联体位于卢湾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共由7家医疗机构组成:

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二级医院2家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卢湾区东南医院,一级医院4家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也依然可以持医保卡在全市各医院就医。

但是,医联体内就医的便捷性更为突出,如有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等。

第3篇:

医体牵头医院代表表态发言

医共体牵头医院代表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医院作为xx区医共体牵头医院,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动作为:

一要迅速转变服务观念。

就是要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树立大健康的观念,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紧密型的服务团队,共同为全区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医疗救治、慢病管理、康复指导等生命全周期服务,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少得病、得小病、迟得病,不断优化人口健康指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要着力提高服务能力。

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就是要以“100+N”病种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专科水平,接得住、治得好从上级医院回流的病人。

另一方面要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50+N”病种收治能力,让下沉的病人在乡镇卫生院治得好。

三要彻底改变绩效模式。

实施医共体医保资金总包干后,牵头医院传统的多收病人多创收的模式和收支结余核算将彻底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把创造“有价值的工作量”作为新的核心指标来考核科室和员工。

我们将把收治有质量的病人因素、学科成长和进步因素、向乡镇卫生院下转病人因素、医务人员下基层脱岗服务和精准帮扶因素、落实“1+1+1”签约服务因素等作为新的指标,来对科室和员工进行考核,发挥绩效这个“牛鼻子”的导向作用。

(由“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由防“过度医疗”转变为防“偷工减料”。

四要探索整合各种资源。

按照“集中高效”的原则,我们将在医共体成员内,在药品方面探索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药款支付。

在医保结算方面探索一次结算、分段治疗。

在医技检查方面探索影像、检验、心电信息共享。

在医护人员使用方面探索按需统调统配、调节余缺。

在医保资金结余分配方面重点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倾斜,最大程度调动乡村两级机构在医共体建设中的积极性。

五要坚决维护全市大局。

我们将积极向市级医院请求建立各类专科医联体,向外转诊病人要以市级医院为优先,建立真正的“绿色”同道,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外转诊率,提高市内就诊率。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用好用足医保资金向医共体外购买服务的杠杆,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市级医院诊治疑难杂症的能力,全面提升全市综合医疗水平,实现医共体的愿景和目标。

附件一:

xx医疗集团

附件:

一:

xx医疗集团简介

xx医疗集团是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医疗组织,是一家集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管理机构,分布在美国17个州,设有医学中心38个,主要从事疑难重病的诊冶,医疗中心周围设有诊所,负责提供一般疾病的诊治。

xx医疗集团的医生和护士作为雇员,现有医生1万名、护士4万名。

集团实行会员制,参保方(相当于我国医保的参保人员)作为会员,通过总额预付的方式将基金交由集团管理,目前会员已达1000余万人。

由于集团收费是定额的,医生的收益相对固定,此时只要会员少生病,早治病,开支减少,集团盈余利润越多,医生收益分配也就越高,因此,医生会更加关注会员的健康,通过健康管理,注重预防,降低成本。

2021年集团净利润为8亿美金,2021年净利润达27亿美金,形成了医生、医院和患者多方共赢的局面。

xx医疗集团有117项技术全美第一,预防疾病水平被WTO(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为全球慢病防控典范。

目前xx医疗集团参保人住院率仅4.3%,远低于美国及其他国家住院率(美国平均6.5%,我国职工医保13%,新农合11%)。

县域医共体是安徽在深化基层医改过程中,探索出的中国版“xx模式”,现已成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基础工程,是重建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的战略性选择。

该模式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